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乌鲁木齐南部山区岩面生地衣群落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多元分析中的主分量分析及聚类分析方法对分布在乌鲁木齐南部山区森林生态系统中岩面生地衣群落进行数量分类并对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相似性和均匀度等群落参数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南部山区的岩面生地衣共计49种,隶属于4目13科23属,岩面生地衣形成3种群落:(1)湿润石生地衣群落(Hygro-lichen community)定名为疣微孢衣Acarospora verruculosa+粉盘平茶渍A.alphaplaca+斑纹网衣Lecidea tessellata群落;(2)干燥石生地衣群落(Xero-lichen community)定名为多形茶渍Lecanora polytropa+破小网衣Lecideacarpathica群落;(3)高山石生地衣群落(Alpino-lichen community)定名为不等瓶口衣Verrucaria iaequalis+皮果衣Dermatocarpon miniatum群落。同时发现在乌鲁木齐南部山区森林生态系统中岩面生地衣群落的分布与海拔高度和基物的种类有密切的关系,不同海拔的不同类型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分布着不同种类的岩面生地衣。  相似文献   

2.
采用样地法对新疆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岩面生地衣群落的种类组成进行调查和统计,并以各种类的盖度为指标、应用双向指示种分析( 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 DCA)对岩面生地衣群落进行数量分类;采用S?rensen相似性系数分析各群丛的物种相似性;此外,应用典范对应分析( CCA)探讨了岩面生地衣种类分布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岩面生地衣群落共包含58种地衣,隶属于6目18科35属;优势科有5个,包含的属、种数量分别占该保护区岩面生地衣属、种总数的42.86%和62.07%。依据TWINSPAN和DCA分析结果并结合生境特征,可将该保护区岩面生地衣群落划分为5个群丛:群丛 A,包氏微孢衣+双缘衣群丛( Assoc. Acarospora bohlinii+Diploschistes scruposus);群丛 B,油黄茶渍+亚白平茶渍+柔扁枝衣群丛( Assoc. Candelariella oleifera+Aspicilia subalbicans+Evernia divaricata);群丛C ,斑纹网衣+旱梅衣+淡肤根石耳群丛( Assoc. Lecidea tessellata+Parmelia vegans+Umbilicaria verginis);群丛D,丽石黄衣+白泡鳞衣群丛( Assoc. Xanthoria elegans+Toninia candida);群丛E,皮果衣+硬袋衣群丛( Assoc. Dermatocarpon miniatum+Hypogymnia austerodes)。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群丛A与群丛B、群丛C与群丛D间的物种相似性较高,相似性系数分别为0.615和0.733;群丛B与群丛C间的物种相似性次之,相似性系数为0.363;其他群丛间的物种相似性均较低。 CCA分析结果显示:该保护区岩面生地衣群落的物种分布受到海拔、光照强度、岩面pH值和相对湿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根据对新疆博格达山岩面生地衣群落20个样点(20m×20m)调查的数据,以各地衣种的盖度为指标结合双向指示种分析方法(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法(DCA)对博格达山岩面生地衣群落进行数量分类并分析了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多样性和相似性。采用典范对应分析法(CCA)对各群落的物种分布格局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TWINSPAN分析和DCA排序将分布在博格达山的37种岩面生地衣分为以下5个群丛。群丛1:斑纹网衣(Lecidea tessellate Florke)+粉芽盾衣(Peltula euploca(Ach.)Poelt)+杜瑞氏黄梅(Xanthoparmelia durietzii Hale)群丛,有25个种,总覆盖度为30.145%,多样性为4.025;群丛2:袋衣(Hypogymnia physodes(L.)Nyl.)+白边平茶渍(Aspicilia sublaqueata(H.Magn.)J.C.Wei)+砖孢胶衣(Collema subconveniens Nyl.)群丛,有17个种,地衣总盖度为15.885%,多样性为3.196;群丛3:聚茶渍(Lecanora accumulate H.Magn.)+丽石黄衣(Xanthoria elegans(Link)Th.Fr.)+亚洲平茶渍(Aspicilia asiatica(H.Magn.)Yoshim.)群丛,有30个种,地衣总盖度为37.87%,多样性为4.357;群丛4:中华石果衣(Endocarpon sinense H.Magn.)+伴藓大孢蜈蚣衣(Physconia muscigena(Ach.)Poelt.)+垫脐鳞衣(Rhizoplaca melanophthalma(DC.)LeuckertPoelt)群丛,有24个种,地衣总盖度为30.458%,多样性为3.912;群丛5:石胶衣(Collema flaccidum(Ach.)Ach.)+短绒皮果衣(Dermatocarpon vellereum Zschacke)+绿黑地图衣(Rhizocarpon viridiatrum(Wulfen)Korber.)群丛,有18个种,地衣总盖度为19.331%,多样性为3.515。CCA排序结果反映,该地区岩面生地衣的分布与海拔高度、光照强度、岩石pH和人为干扰有关,其中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海拔高度,其次为光照强度和干扰。坡向和岩石大小对地衣种类分布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阿尔泰山两河源自然保护区地面生地衣群落进行划分;根据优势地衣种类进行群落命名。应用典范对应分析法探讨了地面生地衣种类分布与环境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阿尔泰山两河源自然保护区地面生地衣可分为以下4个群落:白腹地卷+硫石蕊+喇叭粉石蕊群落;茸珊瑚枝+长根地卷+黑瘿地卷群落;土星猫耳衣+软鹿蕊+膜地卷群落;雪岛衣+北方石蕊+绿皮地卷群落。各群落中的地面生地衣种类与盖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面生地衣在阿尔泰山两河源保护区分布格局与环境的关系。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阿尔泰山地面生地衣群落物种分布受到土壤湿度、土壤pH、海拔高度、林冠层郁闭度和灌木层盖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海拔、土壤湿度、林冠层郁闭度等对地衣物种分布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5.
根据对新疆博格达山地面生地衣群落27个样点(20 m×20 m)调查的数据,以各地衣种的盖度为指标结合双向指示种分析方法(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法(DCA)对博格达山地面生地衣群落进行数量分类并分析了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多样性和相似性。采用典范对应分析法(CCA)对各群落的物种分布格局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TWINSPAN分析和DCA排序将分布在博格达山的37种地面生地衣分为以下5个群丛。群丛1:膜地卷(Peltigera membranacea)+伴藓大孢蜈蚣衣(Physconia muscigena)群丛;群丛2:地卷(Peltigera rufescens)+伴藓大孢蜈蚣衣(Physconia muscigena)群丛;群丛3:裂边地卷(Peltigera degenii)+平盘软地卷(Peltigera elisabethae)群丛;群丛4:喇叭石蕊(Cladonia pyxidata)+犬地卷(Peltigera canina)群丛;群丛5:盾鳞衣(Placidium squamulosum)+缠结茸枝衣(Seirophora contortuplic...  相似文献   

6.
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地面生苔藓植物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典范对应分析法,定量分析了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37个森林植被样地中33种主要地面生苔藓植物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区森林植被样地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呈现多元化特点:相同植被聚为一组、环境因子相似的植被聚为一组、植被相同环境因子不同归为不同组和生境特殊的植被自成一组。得出该区多数地面生苔藓植物的分布与乔木郁闭度的相关性最大且与人为干扰程度密切相关,少数种类与草本层盖度和灌木盖度呈正相关。此外凋落物盖度、海拔、苔藓植物的生长基质也直接影响苔藓植物的分布。  相似文献   

7.
乌鲁木齐南部山区地生地衣群落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查明乌鲁木齐南部山区地生地衣群落分布格局,作者选取了24个样点(20 m×20 m),设置了240个50cm×50 cm样方,调查地生地衣的种类及盖度,分析其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南部山区共有地生地衣17种,隶属于2目5科10属.聚类分析和DCA排序将该地区的地生地衣分为4个主要样点组,分...  相似文献   

8.
为了查明新疆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树附生地衣群落的空间分布规律,在保护区的不同海拔随机设计样点,进行树附生地衣的生态调查,以地衣盖度为指标应用典范对应分析揭示树附生地衣群落物种分布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5个样点中共得出31种树附生地衣,地衣群落结构主要受海拔、湿度、郁闭度和光照强度的强烈影响,并随这些因素的变化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差异,说明保护区附生地衣的群落变化和空间分布与这些环境因子高度相关。此外,某些地衣可能受全球暖化和气候干旱化的潜在威胁,增加森林盖度和生境湿度是保护地衣资源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长白山北坡草本植物分布与环境关系的典范对应分析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郝占庆  郭水良 《生态学报》2003,23(10):2000-2008
在长白山北坡海拔700~2600m的坡面上,海拔每上升100m设立一块样地,共计20个样地,计测样地中草本层植物的生态重要值和包括气候、土壤、林冠郁闭度等在内的13个环境因子,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典范对应分析,作出了种类、样地分布与环境因子关系的二维排序图,排序图直观地反映了主要草本植物分布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排序图中环境因子与前两个排序轴的相关系数大小表明,海拔高度作为诸多环境因子的综合反映,是影响长白山北坡草本植物分布的主导因素,除此之外,其它环境因子如林冠郁闭度、土壤有机质及有效N、P、K等因素,也对草本植物的分布有较大的影响。高山冻原与2000m以下森林群落内的草本植物明显不同,反映出二种不同类型植被间草本植物组成格局间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西苕溪EPT昆虫群落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典范对应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强  杨莲芳  吴璟  王备新 《生态学报》2006,26(11):3817-3825
浙江安吉西苕溪43个样点102种EPT昆虫(蜉蝣目Ephememptem、禧翅目Plecoptera、毛翅目Trichoptera)与9个环境因子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3种环境因子海拔、总氮、电导率对EPT群落起主要作用。CCA排序图把样点分成3个差异样点组,样点组Ⅰ与海拔高度正相关,与总氮显著负相关,属于上游溪流,撕食者占所采集撕食者总数的68.5%,水质清洁。样点组Ⅱ与电导率呈显著正相关,属于上游河面较宽的溪流,撕食者仅次于样点组Ⅰ(18.6%),水质较好。样点组Ⅲ与总氮显著正相关,总氮、总磷平均值分别为3.53和0.16,滤食者占所采集滤食者的85.01%,水质差。CCA排序图较好的说明了EPT昆虫群落的分布和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连江鱼类群落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连江梯级开发至12级,为了解梯级开发后连江鱼类群落状况,于2009年3月和2010年4月对连江上、中、下游7个代表江段的鱼类群落结构以及环境因子分别进行了调查,共采集鱼类98种,分属于9目20科75属。海南墨头鱼Garra pingi hainanensis、南方长须鳅鮀Gobiobtia longibarba meridionalis为连江新纪录种。银鮈Squalidus argentatus、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小鳈Sarcocheilichthys parvus、马口鱼Opsariichthys bidens、餐Hemiculter lecuisculus等小型鱼类在鱼类群落结构中占优势地位。对鱼类群落进行聚类分析(CLUSTER)和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NMDS)分析结果表明连江鱼类被划分为3个类群,即下游河口类群、中下游类群及中上游类群;S2、S3两个站位鱼类物种多样性(H’)、丰富度(D’)和均匀度(J’)均高于其他站位。通过对连江各站位鱼类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典型对应分析发现:河宽、温度、海拔、pH值和水坝之间的距离5个因子与鱼类群落相关性较强(P<0.05)。与历史资料对比后发现,连江鱼类种类、分布、生态类型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fish communities on a narrow fringing reef of Mauritius and identifies some controlling factors.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location in the reef ecosystem, the living coral coverage, and the proximity to a dredged area were the major factors controlling the distribution and abundance of fish species. Two distinct communities were observed across the fringing reef, representing a land-ocean gradient. The low diversity of fish species, and also of invertebrates such as corals, molluscs, and echinoderms is probably a consequence of the narrowness of the fringing reef and of anthropogenic impacts, notably the high pollution by nutrients.  相似文献   

13.
通过2006年11月至2008年8月2周年8个季度的野外采样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了新疆乌伦古湖浮游甲壳动物的季节演替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枝角类和桡足类的总种类数为25种,其中枝角类6种,桡足类19种。枝角类Shannon-Wiener指数2007年夏季和2008年夏季较高,2007年冬季最低;Pielou 指数2006年冬季最高;桡足类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除冬季较低外,其余三季较高。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枝角类和无节幼体的密度与生物量呈现出显著的季节变动格局,其中,枝角类密度和生物量在夏秋季形成单一高峰,最大值出现在2007年夏,最大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12个/L和0.062 mg/L,而无节幼体密度和生物量形成春秋双高峰,其最大值出现在2007年春,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5.14个/L和0.015 mg/L,桡足类密度和生物量季节变化不明显。优势种的季节演替方面,象鼻溞和模式有爪猛水蚤全年形成优势,其他枝角类、哲水蚤和剑水蚤不同季节的优势种各异。经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表明,长刺溞等与水体中的pH值、SD呈正相关,与浮游植物生物量呈负相关;长额象鼻溞等与水深呈正相关,无节幼体等与水温也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莱州湾金城海域浮游植物群落年际变化特征,在该海域设置了15个监测站位,于2009年和2010年采用浅水Ⅲ型浮游生物网逐月连续进行24个航次浮游植物调查,同步监测其他环境因子。浮游植物样品经鲁格氏溶液固定后在OLYMPUS BX_(51)显微镜下进行分类、鉴定、计数,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1种,隶属于硅藻门、甲藻门、黄藻门和金藻门4门25科43属。其中硅藻16科33属67种,占种类数的82.7%;甲藻6科7属11种,占种类数的13.6%;黄藻2科2属2种,占种类数的2.5%;金藻1科1属1种,占种类数的1.2%。2009年和2010年金城海域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比例基本一致,浮游植物丰度年际变化和种类数年际变化均呈现明显的双峰模型,每年2月和9月为高峰期,5月为全年最低值。2009年和2010年细胞丰度均值分别为465×10~4(38.4×10~4—1351×10~4)个/m~3和457×10~4(41.8×10~4—1380×10~4)个/m~3,均低于1982—1983年平均水平。浮游植物群落年际相似性在60%水平聚类分为四个类群,其中Ⅰ类为5月份样品,优势种为夜光藻和洛氏角毛藻;Ⅱ类为11—4月份样品,优势种有中肋骨条藻、旋链角毛藻和夜光藻;Ⅲ类为8、9、10月份样品,优势种为洛氏角毛藻和丹麦细柱藻;Ⅳ类为6、7月份样品,优势种为洛氏角毛藻和尖刺拟菱形藻。浮游植物群落Shannon-Winner多样性指数平均2.715 (1.446—3.807),Margalef丰富度指数平均2.418 (1.545—3.153),Pielou均匀度指数平均0.523 (0.263—0.706)。2009年和2010年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高峰值出现在3月和10月,低值出现在7月和9月;均匀度指数年际变化低值出现在6—9月。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主要受水温和盐度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水温与洛氏角毛藻丰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613,P0.01),与旋链角毛藻、中肋骨条藻和夜光藻丰度呈极显著负相关(R=-0.662,-0.649,-0.649,P0.01);化学需氧量与旋链角毛藻和中肋骨条藻均呈显著负相关(R=-0.589,-0.480,P0.05);盐度与中肋骨条藻呈极显著负相关(R=-0.585,P0.01);其他环境因子与各优势种丰度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基于CCA的典型调水水库浮游植物群落动态特征分析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李秋华  韩博平 《生态学报》2007,27(6):2355-2364
调水水库是一类特殊的水体,其浮游植物群落的组成与动态的调节机制与其它水库存在较大的差别。为了解这类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的特征,于2005年1月-12月,对位于广东省珠海市的调水型供水水库--大镜山水库的浮游植物和相关的理化因子进行了2周1次的采样。全年共检测到浮游植物100种(属);浮游植物丰度在0.86-106.27×106cells·L^-1之间,生物量在1.08-20.45mg·L^-1之间变化;全年以假鱼腥藻(Pseudanabaena sp.)为主要优势藻,肘状针杆藻(Synedra ulna.)在冬春为次优势藻,浮游植物群落相对比较稳定。运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对浮游植物群落的组成及动态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样品(cases)的CCA分析表明,全部的样品分布在主轴1和主轴2构成的4个象限内,与四季相对应,样品在4个象限的分布并不均匀,反映了热带水库所处的气候四季不分明的特点,冬春季很短,夏秋季较长,但夏秋与冬春有较为明显的分割;蓝藻门、裸藻门和硅藻门的藻类主要分布在夏、秋季所对应的象限内,而绿藻门的大部分,金藻门和隐藻门的藻类分布在冬、春季所对应的象限内。水温和降雨量是大镜山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动态的主要驱动因子,降雨量不仅影响水库水位,同时直接影响调水量和入库的营养盐负荷。  相似文献   

16.
利用协方差分析、曲线回归拟合及典范对应分析(CCA),研究了地形因子对桂西南喀斯特森林地表植物多样性及不同生长型地表植物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 共调查到152种地表植物,其中,蕨类植物37种、草本44种、藤本9种、灌木62种;协方差分析显示,海拔与地表植物个体数和丰富度显著相关,坡向对地表植物丰富度具有显著影响;地表植物的个体数和丰富度与海拔梯度存在显著的非线性相关性;CCA分析显示,坡向对蕨类植物的分布格局影响显著,坡度对草本、藤本和灌木的分布格局影响显著.蕨类植物对坡向引起的水热条件改变响应更为敏感,坡度对土壤水分、养分的作用大于高程,是影响本区域草本、藤本和灌木3种地表植物分布的主要地形因子.  相似文献   

17.
大渡河中游干暖河谷区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频发, 对该区域坡面植物群落的研究有助于揭示植被演替的方向, 为坡面植被生态恢复提供基本依据。本研究沿大渡河中游河谷区每隔约5 km设置典型样地, 调查了植被的物种组成和分布以及样地的地形、土壤等10个生境因子, 探讨河谷区植被的连续性变化, 并通过多元回归树(multivariate regression trees, MRT)、多样性指数和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CCA)等方法对植物群落进行分类、比较和排序。结果表明: 大渡河中游干暖河谷植被以土壤碳含量、pH值和C : N等3个因子为节点, 可划分为多花胡枝子(Lespedeza floribunda)-荩草(Arthraxon hispidus)-香薷(Elsholtzia ciliate)(群落A)、地果(Ficus tikoua)-车桑子(Dodonaea viscosa)-川滇薹草(Carex schneideri)(群落B)、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群落C)和荩草-扭黄茅(Heteropogon contortus)(群落D)等4种群落。该区域以灌木和草本为主要植被类型(群落A、B、C), 间或有裸地分布, 易成为泥石流灾害产生的物源区; 以多花胡枝子为主的灌草群落A的物种丰富度、优势度与多样性表现一致, 均高于以乔木和草本为主的群落C和D, 但物种多样性优势并不显著, 灌草群落分布广而结构单一, 外来物种占比为8.33%, 是生态系统脆弱和不稳定的表现。多元回归树和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 pH值、C : N、坡向和土壤容重等4个因子对植物群落组成和分布影响最大, 且土壤因子的影响大于地形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