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细胞受体基因 以~(125)Ⅰ标记的抗原测试T细胞,发现T细胞能与抗原结合,在放射活性很高时被杀灭,余下的T细胞就不再能结合此种抗原。这提示T细胞也具有抗原受体,且有克隆多样性。但对TCR的本质多年来捉摸不定,推测也是一种Ig样分子,故称之为IgT或Igx。1983年同时有几个实验室制备了与TCR反应的克隆特异性抗体。1984年以来相继克隆了TCR基因的  相似文献   

2.
陈仁彪 《遗传》1986,8(4):1-6
免疫现象的第一步是免疫活性细胞对抗原的识 别。脊椎动物和人体有两类免疫活性细胞与抗原发生 特异性结合反应:B淋巴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与可溶 性抗原反应,T淋巴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与细胞表面 抗原反应。这些受体分子的基本结构单位是类似的异 型二聚体(heterodimer) ; B细胞抗原受体(B cell rece ptor, BCR)由轻链(L)和重链(H)构成,T细胞抗原 受体(T cell receptor, TCR)由,链和0链构成。抗原 分子多种多样。一个抗原分子还往往会有一个以上的 表位(e pi tope)或称抗原决定基(antigenic determinant) 均应有与它互补的对位(paratope)即抗原受体可与它 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一个脊推动物或人体的B细胞 和T细胞必需而且事实上具备极为丰富的抗原受体贮 备库。在抗原刺激下,带有特异性抗原受体的B细胞 或T细胞发生克隆扩增(clonal multiplication),每个克 险只具有一种抗原结合特异性。这里有两个矛盾。一 个是淋巴细胞基因组内基因有限,与为如此众多受体 蛋白质分子编码需要大量遗传信息之间的矛盾;另一 个是淋巴细胞基因组的全能性与一个成熟淋巴细胞只 表现一种抗原受体特异性之间的矛盾。探究这些矛盾 的奥秘是近三十年来免疫遗传学中一个吸引人而又使 人烦恼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将EB病毒蛋白质BARF-1和EC-LF4与NBRF蛋白质库的序列进行局部同源性检索以及与已知的Ig V或C功能区相关分子进行对准比较,检查了同源性积分的统计学意义,并进行了二级结构预测和疏水性分析,确定了BARF-1的第13-124位和第126-221位残基片段分别与V和C样功能区类似,EC-LF4的第20-135位残基片段与V样功能区相似,BARF-1是非膜蛋白,EC-LF4是膜整合蛋白,其胞外部分近膜侧有一个类似于Ig绞链区的序列。因此,BARF-1与Ig轻链结构相似,EC-LF4与CD8抗原的第一条链相似。根据Ig超族分子的一般功能(即介导细胞粘附和细胞识别),推测EC-LF4可能作为一种粘附分子与淋巴细胞表面的Ig相关分子结合而促进EB病毒对淋巴细胞的感染。BARF-1因已知与病毒复制有关,与Ig超族的一般功能无关。EC-LF4和BARF-1的Ig样功能区可能来源于EB病毒对宿主细胞Ig基因的整合。  相似文献   

4.
T细胞抗原受体(T ceIl receptor,TCR)是T细胞表面关键的受体分子。TCR特异性地识别各种多肽抗原并通过胞内区ITAM磷酸化传递抗原刺激信号,进而引发T细胞的免疫效应。TCR的活性异常将会导致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病的发生。对于TCR结构和功能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免疫反应的分子机理,从而为相关免疫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该文对TCR的分类、基因重排机制、受体组装方式及其结构基础、TCR对抗原的识别以及活化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综述了近几年来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正>根据Jerne的网络学说,免疫球蛋白(Ig)的可变区可诱导抗独特型抗体的产生。抗Id抗体能与相应抗原结合调整免疫系统,保持其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近年来实验证明,不仅Ig分子,B细胞的抗原受体有Id,而且T细胞抗原受体和T细胞分泌的辅助和抑制因子也有Id,他们均有抗原特异性Id和交叉反应Id。这些Id的表达均受基因调控。  相似文献   

6.
TCR有αβ或γδ两种异二聚体形式,使T细胞可分为TCR1(γδ)和TCR2(αβ)两种类型。TCR1T细胞特异识别MHC-I类抗原,在监视上皮细胞以及TCR2T细胞的分化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免疫球蛋白(Ig)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研宄概况。其中包括抗体的多样性产生机制与Ig基因家族成员重排、拼接和体细胞突变的关系,Ig重链类别转换与其恒定区基因上游的S序列间重组的关系,还有Ig启动子和增强子对Ig基因在B细胞中特异性转录的调控作用。最后简要概述了Ig超基因家族和其分子进化研究以及Ig的基因和发育工程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8.
抗肿瘤T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TCR)基因治疗在临床上已获得了巨大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技术瓶颈。例如,内外源性TCR链随机组合形成自身反应性TCR分子、外源基因随机插入导致抑癌基因灭活等。为解决这些问题,作者提出建立低/单拷贝TCR基因置换技术:即结合逆转录病毒和重组酶介导的盒式交换(recombinase mediated cassette exchange,RMCE)技术,实现TCR基因定点置换以构建TCR稳定表达系统。首先,通过逆转录病毒转导在16.113和Jurkat76细胞引入了含有lox P和FRT位点的EGFP(enhanced green fl uorescent protein)基因;然后,利用RMCE方法将EGFP置换成MAGE-A1的TCRαβ基因,置换效率高达5%。在Jurkat76细胞表面检测到了TCR和CD3分子,并能与MAGE-A1特异性HLA-A2多聚体结合。预计利用这一TCR基因置换系统结合干细胞技术可快速产生抗原特异性的T细胞,为TCR-T细胞治疗的安全应用提供一个新策略。  相似文献   

9.
探讨转染人FasL基因的成熟树突状细胞(DC)对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为实现临床器官移植免疫耐受提供初步实验依据.从健康成年人外周静脉血中获得成熟树突状细胞.将人FasL基因成功转染成熟树突状细胞,检测其表面分子的表达和自身凋亡情况,并对其抗原递呈功能进行分析.从异体健康成人外周血中获取T淋巴细胞,将转染成功的树突状细胞与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检测其对T淋巴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人FasL基因转染没有明显影响成熟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CD40、CD80、CD86和HLA-DR的表达;没有诱导树突状细胞自身发生凋亡;没有影响DC的抗原递呈功能.转染FasL基因后的树突状细胞使异体T淋巴细胞刺激指数明显下降,凋亡增加.因此认为,人FasL基因转染对成熟树突状细胞的表面分子表达、自身凋亡、抗原递呈等生物学性状无影响;转染FasL基因的树突状细胞使异体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减弱,并能明显诱导T淋巴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为预测超抗原葡萄球菌肠毒素(SE)家族中的SEA、SEB和SEC1的HLAⅠ和HLAⅡ抗原结合表位,并对其活化T细胞作用的机理进行探讨,根据已发表的SEA、SEB和SEC1基因全序列,用T细胞抗原表位预测软件Guotif2.0对其进行T细胞抗原表位预测,统计与HLAⅠ和HLAⅡ各抗原位点结合的SEA、SEB和SEC1肽段的出现次数。结果显示,SEA、SEBT SEC1具有共同的特点,即都是主要与HLAⅠ类分子的A3位点和HLAⅡ类分子的DR1位点具有较强的结合。说明SEA、SEB和SEC1与HLAⅠ类分子和HLAⅡ类分子都有很强的结合性。三者在HLAⅠ和HLAⅡ结合位点上具有较强的同源性。本研究为SE活化T细胞作用机制的功能实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吕宝忠  Masa.  N. 《遗传学报》1989,16(2):140-150
为阐明免疫球蛋白(Ig)和T细胞受体(TCR)在抗体多样性产生机理上的异同,作者比较了Ig重链可变段(Ig V_H)和TCR可变段(TCR V)的密码子替代率和协同进化,并分析异同的原因。共搜集8种鼠和3种人的TCR α链可变段(V_α),11种鼠和1种人的TCRβ链可变段(V_β),以及2种鼠和4种人的T细胞γ链可变段;同时搜集11种鼠、3种人、3种南美鳄鱼和1种鲨鱼的Ig V_(H_(o))研究结果揭示:(1)对编码蛋白质的密码子来说,TCR V(包括V_α和V_β)的核苷酸替代率为Ig V_H的2.4倍,说明前者有更高的替代率。(2)以协同进化而言,TCR V和Ig V_H的基因重复率分别为1.7×10~(-6)和1.6×10~(-6)/基因年。两者几乎相同,均系低速保持者。TCR V的数目(V_α为100,V_β为30)远少于Ig V_H(数目为300),原因是前者受到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制约,即受到负选择,这与中性学说观点相一致。文章还讨论了体细胞突变和DNA重排对两类抗体多样性产生上的作用,并探讨了IgV_H和TCR V的假基因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构建Der f1的T细胞表位融合肽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表达鉴定。方法利用基因工程方法构建Der f1的T细胞表位融合肽嵌合基因,命名为Der f1T,并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 ET28a(+)中,形成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 ET28a(+)-Der f1T,进行双酶切和测序验证后的阳性克隆转化到E.coli BL21(DE3)诱导其表达。制样进行SDS-PAGE分析表达产物,再进行纯化,并Western bloting鉴定表达的蛋白。ELISA法测定重组蛋白对粉尘螨过敏的患者血清Ig E抗体的结合能力。结果双酶切和测序结果说明原核表达载体p ET28a(+)-Der f1T构建成功;SDS-PAGE说明Der f1T诱导且纯化成功;Western bloting进一步说明Der f1T蛋白纯化成功;ELISA试验结果说明Der f1T对粉尘螨过敏的患者血清中Ig E结合能力与Der f1相比明显下降(P0.05)。结论成功表达Der f1的T细胞表位重组蛋白,为后续粉尘螨过敏患者提供特异性免疫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据洛杉机时报报道,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研究人员于1984年12月20日宣布,他们已经分离出T细胞受体的第2个基因。第1个基因是同年早些时候由加里福尼亚大学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分离成功的。这意味着将能大量产生T细胞受体,以用于瘤症、器官移植和自体免疫疾病的深入研究。此外,马萨诸塞理工学院的Eisen等还于同年11月报道,他们克隆了属于第3种类型的T细胞受体基因。这种基因的功能尚属未知,有人认为它可能是控制T细胞对外来异物作出  相似文献   

14.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选择性取用T细胞抗原受体基因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选择性取用T细胞抗原受体基因的意义李学义,周光炎(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200025)郑仲承(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200031)关键词TIL,TCR,选择性采用参与局部免疫应答的T细胞往往是一些发生了T细胞抗原受体(TCR)基...  相似文献   

15.
该文探讨了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T cell immunoglobulin and mucin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3,TIM-3)基因沉默对靶向ROR1的嵌合抗原受体(ROR1-CAR)修饰的T细胞增殖和抗肿瘤免疫应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通过短发夹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基因沉默技术长效抑制TIM-3在ROR1-CAR T细胞中的表达,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TIM-3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采用ELISA实验验证TIM-3基因沉默的ROR1-CAR T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检测进一步评估抑制TIM-3表达对ROR1-CAR T细胞的靶向杀伤和抗原依赖性的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shRNA可显著抑制TIM-3在ROR1-CAR T细胞中的表达,但不影响ROR1-CAR T细胞的百分比和增殖活性;通过检测发现ROR1阳性的人结肠癌细胞系SW620分泌高水平的TIM-3配体—半乳凝素9(Galectin-9),该配体可直接作用于ROR1-CAR T细胞而发挥免疫负调控...  相似文献   

16.
利用DNA结合免疫分析证明,编码人U_1和U_2 snRNA基因的5′端区域含有与SV40 T抗原特异结合的序列。SV40 T抗原与U_2基因的亲和力大于U_1基因。DNasel足印(footprinting)分析取得与DNA结合免疫分析一致的结果。U_1和U_2基因的5′端区域含有能被T抗原所保护的,免于DNasel降解的序列。这两个基因的两条链上都含有约30bp长的DNA被T抗原所保护。U_1基因被保护的区域在-11bp—-42bp之间,而U_2基因被保护区域是在-58bp—-90bp之间。  相似文献   

17.
T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TCR)基因转导的T细胞疗法(TCR-T)是目前发展较快的一种新的过继性细胞免疫疗法,该方法主要是将肿瘤特异的TCR基因通过各种载体转入自体或异体的淋巴细胞中,再回输至患者体内以达到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因此,肿瘤特异的高亲和性的TCR基因的获取是提高TCR-T细胞治疗的一个重要因素,TCR基因的高水平表达和TCR双链的正确配对也是确保TCR能够在T细胞表面发挥正常抗原识别功能的必要条件。现对TCR的表达及调控机制、TCR基因转导和亲和力的优化策略,以及TCR-T在肿瘤治疗临床试验中的进展与所面临的问题做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8.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CAR-T)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肿瘤过继免疫治疗方法,其胞外段抗体以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方式与相应的肿瘤相关抗原结合识别后,使T细胞活化而发挥抗肿瘤效应。CAR-T在血液疾病治疗中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就CAR的结构、CAR-T治疗的靶点、出现的不良反应及采取的相应策略等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9.
T细胞免疫球蛋白粘蛋白分子(T-cell immunoglobulin and mucin-domain-containing molecule,TIM)基因是近年发现的新的基因家族。TIM家族蛋白在调节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TIM-4是TIM家族一个成员,是一种I型跨膜糖蛋白分子。TIM-4仅表达在活化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和巨噬细胞的表面,它是TIM-1的体内天然配体。TIM-1与TIM-4相互作用可调节T细胞活化增殖,调节Th1/Th2细胞平衡。此外,TIM-4可与磷脂酰丝氨酸结合,促进巨噬细胞对凋亡细胞的吞噬作用。因而,TIM-4与一些过敏疾病和自身免疫疾病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adoptive cellular immunotherapy,ACI)是目前较为有效的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之一。随着技术的日趋成熟,已在多种实体瘤和血液肿瘤的t临床治疗中取得较好疗效。其中,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T细胞技术是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的一种细胞治疗技术。通过基因改造技术,效应T细胞的靶向性、杀伤活性和持久性均较常规应用的免疫细胞高,并可克服肿瘤局部免疫抑制微环境和打破宿主免疫耐受状态。目前,CAR的信号域已从第一代的单一信号分子发展为包含CD28、4—1BB等共刺激分子的多信号结构域(第二、三代),临床应用广泛。但是,该技术也存在脱靶效应、插入突变等临床应用风险。该文将就CAR—T细胞技术在恶性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及可能存在的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