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建立具有高特异、高效价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HA)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方法:以纯化的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HA蛋白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Sp2/0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通过有限稀释法筛选阳性克隆,经ELISA和Western blot分析单抗的特性和特异性。结果:获得6株甲型H1N1流感HA抗原特异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抗原肽库ELISA检测结果表明其中3株(1E12,3F12,1C11)单抗只与甲型H1N1流感HA抗原肽库反应,不与H5N1病毒HA抗原肽库反应;Western blot分析表明,单抗1B3只特异识别甲型H1N1流感HA抗原,而与其他季节性甲流病毒(H1,H3)及人禽流感H5N1病毒不反应。结论:所获杂交瘤细胞株特异性强,效价高,分泌抗体性能稳定,为分析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原性位点、建立诊断试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索MDCK细胞在微载体上的培养条件,并研究H1N1型流感病毒在MDCK细胞上的增殖条件。方法在微载体上培养好MDCK细胞上用H1N1型流感病毒在不同的病毒感染复数(MOI)、胰酶浓度两个关键的病毒增殖条件进行流感病毒在细胞上的增殖研究。结果微载体质量浓度为6 g/L时,MDCK细胞培养密度可以达到4.5×106cells/mL。在MOI为0.05接种流感病毒,胰酶质量浓度4μg/mL,流感病毒在MDCK细胞上可获得较高的滴度。结论 MDCK细胞用微载体培养可以达到较高的细胞密度,可以作为规模化生产新型流感病毒疫苗的主要细胞基质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感染时间TOI对MDCK细胞中H1N1甲型流感病毒扩增过程的影响,以期合理优化以MDCK细胞培养技术为基础的H1N1流感病毒生产工艺,从而提高其生产效率。在不同TOI条件下以H1N1流感病毒感染MDCK细胞,考察TOI对MDCK细胞生长与代谢动力学以及H1N1流感病毒扩增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TOI为72 h时,H1N1流感病毒产量最高。然而单位细胞病毒产率却随TOI增大而呈现下降趋势,进一步剖析TOI与感染时细胞密度CCI对单位细胞病毒产率的影响可知,该现象是由细胞状态而非高细胞密度所致。上述研究揭示了由TOI不同导致的细胞状态差异对MDCK细胞中H1N1流感病毒生产效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MDCK细胞的悬浮驯化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驯化MDCK细胞使之适应悬浮培养,以之作为生产流感病毒疫苗的介质,为以细胞代替鸡胚制备流感病毒疫苗提供保证。方法:通过直接法和间接法分别驯化MDCK细胞,放大培养能悬浮生长的MDCK细胞,并以之作为介质培养流感病毒。结果:获得了能悬浮培养的MDCK细胞,其在悬浮条件下生长良好;以之作为载体培养流感病毒,可获得较高产量的病毒。结论:建立了悬浮培养的MDCK细胞,以之作为载体培养流感病毒可获得较高病毒滴度,为细胞培养生产流感病毒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设计、构建并筛选针对流感病毒基质蛋白基因m的小干扰RNA(siRNA),检测其对2009甲型H1N1流感病毒复制的抑制效果。方法:设计3条针对流感病毒m基因的siRNA,并克隆到短发夹型(shRNA)siRNA表达载体pSilencer2.1-U6-hygro上;经测序证明构建成功后,将表达3种siRNA的质粒和阴性对照质粒psiRNA-control分别转染MDCK细胞,用潮霉素筛选稳定表达细胞株,用H1N1流感病毒感染细胞,通过Real-time 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干扰效果。结果:构建了3个针对流感病毒m基因的siRNA表达质粒,3种siRNA均使m基因的mRNA水平降低,其中M1-306的抑制效率达60%;3种siRNA均使流感病毒NA蛋白的表达量降低,M2-25、M1-105的抑制效率明显,M1-306略低。结论:针对m基因的siRNA可以有效抑制流感病毒在MDCK细胞中的复制。  相似文献   

7.
建立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小鼠致死模型,为研究致病性、宿主适应性以及疫苗保护性提供动物模型,并寻找病毒在适应宿主过程中影响毒力和适应性的关键位点。将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A/四川/SWL1/2009 H1N1在小鼠中连续传15代,各代次毒株均在MDCK细胞上增殖后进行测序,根据序列分析结果选择6个传代毒株感染小鼠,连续监测14 d体重和死亡情况;并对第14代和15代病毒在噬斑实验纯化后克隆和测序分析。原代病毒不致死BABL/C小鼠,经动物体内连续传代适应宿主动物后,其毒力增强,具体表现为所选的6个传代毒株中第7、11、15代毒株可以100%致死试验小鼠;分析这6个传代毒株的全基因组表明这些毒株的部分氨基酸位点发生突变。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经小鼠体内连续传代后,建立了小鼠致死模型,病毒毒力增强可能与某些氨基酸位点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化Vero细胞培养H7N9流感病毒的培养条件,建立细胞培养病毒高产培养系统。方法:采用不同病毒接种MOI、培养温度、pH值和TPCK胰酶等条件优化培养H7N9流感病毒Vero细胞适应株A/Shanghai/CN02/2013(H7N9)Va的条件,并将其连续传代后扩大至细胞工厂大规模培养。结果:Vero细胞高产H7N9流感病毒培养条件为DMEM/F12和MEM以1∶1混合,并添加0.3 mg/mL牛血清白蛋白、1%谷氨酰胺、0.5%双抗和1.5μg/mL TPCK胰蛋白酶,pH为7.4时,连续传代病毒血凝效价保持在512,扩大至细胞工厂大规模培养病毒产量稳定。结论:建立的Vero细胞培养H7N9流感病毒条件,能够持续稳定高产,并适用于细胞工厂大规模培养,有望用于H7N9流感细胞疫苗的大规模制备。  相似文献   

9.
刘鹤  宋丽萍  黄文林 《微生物学报》2010,50(10):1399-1405
摘要:【目的】研究发现microRNAs(miRNAs)可以参与调控病毒在宿主细胞内感染和复制的过程。作者研究了两条miRNAs对H1N1型流感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影响。【方法】构建miR26a和miR939的高效表达载体,并将这两种表达载体转入MDCK细胞中,24 h后用H1N1型流感病毒感染转染后的MDCK (Madin dardy canine kidney) 细胞,接种72 h后,检测流感病毒的复制情况,研究miR26a和miR939对H1N1型流感病毒在MDCK细胞内复制的影响。【结果】实验结果表明,miRNAs的表达载体可以在细胞内高效表达miRNAs,不同的miRNAs对流感病毒在MDCK细胞中复制的调控作用不同, miR26a可以有效抑制流感病毒在MDCK细胞中的复制,而miR939则促进流感病毒在MDCK细胞中的复制的作用。【结论】细胞内miRNAs可以调控H1N1型流感病毒在宿主细胞中的复制过程,本文首次报导miR26a和miR939在流感病毒复制过程中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比较2011年分离培养的1株季节性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病毒(A/Shanghai/1167/2011(H1N1))与历年季节性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血凝素(HA)基因,追溯该病毒的基因变异与来源,探讨该毒株的出现对流感防控工作的意义.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扩增病毒的HA和神经氨酸酶(NA)片段,并进行测序;应用分子生物学软件对获得的序列进行分析,绘制基因进化树;同时,通过血凝抑制试验检测2011年下半年健康人群中该流感病毒的抗体水平.结果显示,A/Shanghai/1167/2011(H1N1)的HA基因序列与世界卫生组织(WHO)2007~2008年季节性甲型H1N1流感病毒疫苗株A/Brisbane/59/2007(H1N1)最接近,同源性达99.2%,与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A/California/07/2009疫苗株同源性仅为72.4%.其HA基因裂解位点为PSIQSR↓GLF,尚未出现高致病性的分子特征.HA片段共编码557个氨基酸,有9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序列与2009年前WHO疫苗株A/NewCaledonia/20/1999(H1N1)、A/SolomonIslands/3/2006(H1N1)和/Brisbane/59/2007(H1N1)相比,分别有15、12和4处不同,这些差异分布在Sa、Sb、Ca1、Ca2、Cb 5个抗原决定簇的氨基酸差异分别有5、5和2处.该毒株在健康人群血清的抗体阳性率为34.33%,几何平均效价(GMT)为10.38.A/Shanghai/1167/2011(H1N1)是2011年出现在上海地区的一个季节性甲型H1N1流感病毒毒株,其抗原变异与既往季节性甲型H1N1流感病毒相比不大,但在以A(H1N1)pdm09为主要流行株的年份检测到散在发生的既往季节性甲型H1N1流感病毒毒株应当引起重视,其在人群中的抗体水平较低,易引起流行,需要提高对类流感人群中此种毒株的持续监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在体外对流感病毒H1N1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鸡胚接种法和免疫荧光法,观察NAC对流感病毒HlM的抑制作用。采用血球凝集试验、神经氨酸酶活性抑制试验和透射电镜负染技术,初步探讨NAC对流感病毒HlM的抑制机制。结果NAC在MDCK细胞上的最大无毒剂量是6.25mg/mL;流感病毒H1Nl在MDCK细胞上的半数致死感染浓度(TCID-50)为1012-2.25/100μ;在三种作用途径下(治疗性给药、预防性给药和直接灭活后给药),NAC明显抑制了流感病毒HlNl对MDCK细胞的感染,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1.88%、93.21%、94.67%,在对照组,流感病毒H1N1感染后的细胞存活率为28.32%,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病毒对照组形成的强特异性荧光相比,三种作用途径感染MDCK细胞后的特异性荧光明显减弱;鸡胚培养法的结果显示,NAC明显抑制了流感病毒H1N1在鸡胚内的增殖,实验组血凝效价低于1:2,对照组血凝效价为1:1024;神经氨酸酶活性抑制试验和透射电镜的结果显示,NAC能够明显抑制流感病毒川N1的神经氨酸酶活性,对流感病毒H1N1的病毒体结构也有明显的破坏作用。结论NAC在体外对流感病毒川N1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制机制可能与NAC对流感病毒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活性抑制及病毒体的直接破坏有关。  相似文献   

12.
组织转谷酰胺酶(transglutaminase 2,TGM2)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多功能蛋白,与不同细胞的粘附和肿瘤形成有关.有证据表明,TGM2参与了宿主细胞与病毒间的相互作用,但是对于流感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的影响还未有报道.为了探究MDCK细胞中TGM2对H1N1亚型流感病毒增殖的影响,本研究构建了TGM2过表达和敲除...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广东地区分离的一株禽流感病毒H5N1的遗传背景,建立流感病毒反向遗传的平台。对该株禽流感病毒进行了空斑纯化与组织细胞培养,检测其在MDCK细胞中的增殖特性;利用H5N1病毒通用引物,通过RT-PCR对该病毒全基因组的8条片段进行全长克隆及测序分析;将H5N1的8条全长基因组片段分别插入反向遗传通用载体中,构建禽流感病毒H5N1的感染性克隆。结果表明,该H5N1毒株在MDCK细胞中可不依赖胰酶进行有效增殖与复制,可使MDCK细胞出现典型细胞病变,具有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细胞增殖特征。RT-PCR克隆得到该H5N1毒株的PB2、PB1、PA、HA、NP、NA、M和NS八条全长片段,经测序分析确认该毒株的基因序列,其内部编码序列出现多处突变,其中HA连接肽为多个连续碱性氨基酸,表明该毒株可不依赖胰酶进行有效复制,与细胞培养结果一致,未出现抗药性的遗传突变。PCR与测序证明,插入H5N1八个全长基因组片段的载体序列完全正确,表明成功构建了该毒株的感染性克隆。为明确病毒遗传信息,建立流感病毒反向遗传的平台,为进一步研究禽流感病毒相关疫苗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4.
Hemagglutinin protein (HA) was considered to be the primary target for monoclonal antibody production. This protein not onl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viral infections, but can also be used to differentiate H5N1 virus from other influenza A viruses. Hence, for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applications, it is important to develop anti-HA monoclonal antibody (MAb) with high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stability, and productivity. Nine unique Fab MAbs were generated from chimeric chicken/human Fab phage display library constructed from cDNA derived from chickens immunized with recombinant hemagglutinin protein constructed from H5N1 avian influenza virus (A/Vietnam/1203/04). The obtained Fab MAbs showed several characteristics for further optimization and development—three clones were highly specific to only H5N1 virus. This finding can be appli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H5N1 diagnostic testing. Another clone showed neutralization activity that inhibited H5N1 influenza virus infection in Madin-Darby canine kidney (MDCK) cells. In addition, one clone showed strong reactivity with several of the influenza A virus subtypes tested. The conversion of this clone to whole IgG is a promising study for a cross-neutralization activity test.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研究流感病毒H1N1及其他亚型在Vero细胞系和MDCK细胞系高效增殖的最适条件,比较两种细胞系对流感病毒的敏感性差异及影响敏感性差异的条件。方法在培养好的Vero细胞系与MDCK细胞系用不同的病毒感染复数(M.O.I)、胰酶浓度、病毒吸附时间、病毒维持液血清质量浓度等条件进行流感病毒在细胞上的增殖。结果在M.O.I为0.01接种流感病毒,吸附时间为1 h,胰酶质量浓度2μg/mL,血清质量浓度为8%时,流感病毒血凝素在MDCK细胞系可获得较高的滴度。结论 MDCK细胞系是适于流感病毒培养的细胞,它作为生产新型流感病毒疫苗的主要细胞基质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