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经颅电刺激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方法,因其具有卓越的安全性、良好的患者依从性以及高度便携性等特点,被视为一种潜在的非药物镇痛手段。然而,目前对于经颅电刺激镇痛效果的研究结果不一致且镇痛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通过系统归纳总结3种主要的经颅电刺激技术——经颅直流电刺激、经颅交流电刺激和经颅随机噪声刺激——在镇痛领域的研究进展,评估了这些技术对短时、急性和慢性疼痛的镇痛效果,并深入剖析了其潜在的镇痛机制。同时,本文系统讨论了既往研究的局限性,并对未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如借助电场模拟技术实现个性化刺激以克服不同个体头部解剖结构差异的影响、应用多位点刺激和深部脑刺激技术来拓展刺激脑区、搭建经颅电刺激技术同步神经影像平台以制定个体特异性的刺激方案并深入揭示其镇痛机制、探索与其他治疗技术的联合应用以提高疗效等。这些建议的实施将有助于解决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经颅电刺激在疼痛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最终实现患者疼痛的缓解。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脑血管状态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方法:人格特征应用A型行为类型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60名20-35岁青年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并划分出不同类型;脑血管状态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诊断技术测查60人的大脑中动脉(MCV)的血流速度来判断脑血管的紧张程度。结果:脑血管紧张组:A型人格为19人占59.3%,对照组:A型人格为3人占10.7%,以A型人格占优势(x2=22.85,P0.01)。脑血管紧张组(36.2±5.8)A型行为问卷平均得分高于对照组(20.3±2.4))(t=6.81,P0.01)。脑血管紧张组P分、N分、L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脑血管紧张组E分(内外向)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种性格类型相比,外向情绪不稳定型的脑血管紧张组13(40.6%)与对照组4(14.3%)相比所占比例较高(x2=21.91,P0.05)。结论:A型人格,外向不稳定的人格特征与脑血流速度增快有关,可能是脑血管紧张的诱发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脑血管状态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方法:人格特征应用A 型行为类型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60 名20-35岁青年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并划分出不同类型;脑血管状态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诊断技术测查60 人的大脑中动脉(MCV)的血流速度来判断脑血管的紧张程度。结果:脑血管紧张组:A 型人格为19 人占59.3%,对照组:A 型人格为3 人占10.7%,以A 型人格占优势(x2 =22.85,P〈0.01)。脑血管紧张组(36.2± 5.8)A 型行为问卷平均得分高于对照组(20.3± 2.4))(t=6.81,P〈0.01)。脑血管紧张组P分、N 分、L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脑血管紧张组E分(内外向)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种性格类型相比,外向情绪不稳定型的脑血管紧张组13(40.6%)与对照组4(14.3%)相比所占比例较高(x2 =21.91, P〈0.05)。结论:A 型人格,外向不稳定的人格特征与脑血流速度增快有关,可能是脑血管紧张的诱发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帕金森病(PD)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如能早期诊断、积极治疗,有可能减缓病程进展.因此,早期明确诊断、积极治疗是非常必要的.经颅超声成像(TCS)是一种新的非侵入性超声成像技术,发现PD患者的黑质(SN)区回声增强,认为这些回声增强区的性质与SN区的铁含量增高有关(1).结合近几年国外对TCS检查在PD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优点及局限性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超声与经胸壁超声心动图、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心房右→左分流患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8年1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手术证实的41例心房右→左分流患者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超声及经胸壁超声心动图的检查所见及诊断结果,并回顾性分析其中29例患者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超声、经胸壁超声心动图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的检查所见及诊断结果。结果:在经手术证实的41例心房右→左分流患者中,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阳性结果 41例,阴性结果 0例,诊断准确性为100%;经胸壁超声心动图检查阳性结果 20例,阴性结果 21例,诊断准确性为48.8%。其中,同时进行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超声、经胸壁超声心动图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的29例患者中,经胸壁超声心动图阳性结果 12例,阴性结果 17例,诊断准确性为41.4%;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阳性结果 24例,阴性结果 5例,诊断准确性为82.8%。结论: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超声可提高心房右→左分流的诊断准确率,其与经胸壁超声心动图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结合应用可提高心房右→左分流的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6.
帕金森病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大常见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和神经外科手术。然而,目前尚无确切的方法阻止疾病的发展,新的治疗方案亟待探索。超声波因其具有非侵入性、高空间分辨率和高穿透性的特点,现已被广泛关注并用于帕金森病的治疗之中。近些年兴起的磁共振成像(MRI)引导聚焦超声消融技术、MRI引导聚焦超声开放血脑屏障给药技术、低强度聚焦超声调控技术和声遗传技术都已经在临床研究或临床前动物模型中取得可喜的成果。本文从以上4个方面综述近5年经颅超声技术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主要进展,并对其中的一些科学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为研究帕金森病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案的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经颅多普勒超声波对80例偏头痛病人与110例正常对照组血流速度进行检测.结果发现病例组血流速度异常为87.5%。根据血流速度改变,本组分为血流速度增快型与血流速度减慢型,这有助于偏头痛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8.
低强度聚焦超声对中枢神经调控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导入神经回路内电、磁、光、声等物理因子作用来激发神经系统功能活性,进而改善神经疾病症状、提高生命质量的神经调控技术(neural control technology)在生命科学研究和医学临床诊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中尤以低强度聚焦超声(low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LIFU)具有非损伤性、高穿透能力与时空分辨等优势,更适合用作安全的神经调控物理刺激因子.目前LIFU用于神经调控研究已受到科学界高度关注,进行了大量动物与人类神经调控实验研究并取得可喜成果.本文分别从LIFU用于动物与人类中枢神经调控研究进展、神经调控机制、安全性问题和未来应用前景等方面介绍评述,以期为神经调控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技术对三组足月初产孕妇共30例进行了TCD主要指标的测定,经统计学处理,正常组、轻度妊高征组的TCD主要指标均在正常人的范围内。而中度、重度妊高征组的TCD主要指标高于正常范围,有显著差异(P<0.0005),左右两侧血管的血流速度不相等,差异超过19.5cm/s。作者等认为TCD技术是一种操作简单,无创伤性、重复,性好、数据可靠的新型检测手段。将TCD作为中度,重度妊高征足月初产孕妇产前、产后的主要监护手段是有一定的现实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新疆心脑血管病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及后循环缺血发作患者共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CT血管造影(CTA)及TCD检测。以CT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组颅内动脉狭窄的检测结果,分析TCD的诊断价值以及TCD对双侧大脑的中动脉(MCA)狭窄程度的诊断结果。结果:CTA诊断结果显示140例患者总共检出105例有颅内动脉狭窄,在1155条颅内段的前、后循环血管内,经CTA检测显示狭窄血管249条,TCD检测显示狭窄血管236条。与CTA相比,TCD对患者的诊断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5)。其中TCD对MCA的诊断敏感度和阳性预测值最高,分别为91.26%和93.07%,一致性最好(Kappa值=0.917)。210条MCA血管经CTA诊断结果显示狭窄103条,其中轻度狭窄17条,中度狭窄41条,重度狭窄45条,TCD诊断结果显示狭窄101条,其中轻度狭窄16条,中度狭窄40条,重度狭窄45条。经Kappa检验发现,TCD对MCA狭窄程度的诊断结果与CTA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0.884)。结论:TCD对于脑梗死患者的颅内动脉狭窄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与CTA的诊断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并发于脑血管病的一种情感障碍疾病,发病率高,预后差。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 TMS)是通过磁场变化在大脑中产生感应电流来刺激皮层的非创伤性脑刺激技术,是临床上治疗PSD的一种重要非药物治疗方法,可以显著改善PSD患者的抑郁症状。但目前rTMS的作用机制不明确。本文总结了PSD治疗中有效的rTMS刺激方案,并结合PSD的单胺类神经递质相关致病假说及PSD的临床治疗手段,探索了rTMS通过对单胺类神经递质的调控参与PSD治疗的可能机制。rTMS刺激诱导的皮层单胺类递质释放增加、葡萄糖代谢上升、皮层兴奋性增加,提高了单胺类神经递质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水平,进而引发前额叶抑制功能上升、与下游脑区连接改变、脑网络功能的调整,可能是rTMS治疗PSD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穿颅电刺激被认为可以无创调节大脑的神经活动,为研究特定脑区与某一认知功能间的因果关系提供了可能.近些年,对穿颅电刺激作用机制和其对认知、运动功能调控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多重要进展.在这篇综述中,我们总结了以往关于穿颅直流电刺激、穿颅交流电刺激和穿颅随机噪声电刺激三种刺激方式的发展历史及其作用机制,同时总结了其对感知觉(主要是视觉知觉)、注意和记忆等认知功能的调控,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共情可以帮助人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更好地适应现实社会,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认知功能。已有研究表明,诸多神经和精神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复发与共情缺陷有关。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经颅磁刺激和经颅直流电刺激)可以通过调节大脑皮层兴奋性来调控个体的共情水平,缓解共情缺陷症状。针对健康群体使用该技术的现有证据显示:内侧前额叶、初级运动皮层、额下回、背外侧前额叶和颞顶交界处的活动有助于提升个体的认知共情水平,其中双侧背外侧前额叶的活动还有助于下调个体的情感共情水平,而右侧颞顶交界处的活动则可以增强自我表征从而支持个体在共情时进行自我和他人的区分。少数针对共情缺陷群体使用该技术的临床证据提示,增强左侧背外侧前额叶和内侧前额叶的活动可以分别提升精神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的认知共情水平。未来的研究应探讨在统一的行为测量范式下针对不同刺激参数和刺激位点进行共情干预研究,通过融合其他神经生理技术进一步考察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改善共情功能的作用机制,并考虑个体差异性对大脑共情功能干预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河鲀毒素(tetrodotoxin, TTX)是毒性极强的小分子生物碱类毒素,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沿海国家因误食TTX污染食品而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其发病迅速且无特效解毒剂,对环境安全、食品安全与社会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通过检测食品与环境中的TTX含量可以实现TTX的风险预警,可有效防范TTX中毒事件的发生。本文梳理了4类TTX的检测技术,分析比较了传统的生物检测法、化学检测法、免疫检测法之间的优势、不足与实际应用进展,介绍了基于适配体技术的新型检测技术的兴起、发展与广阔的应用前景,对生物安全领域中TTX风险的管理与控制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即时检测(point-of-care testing,POCT)是一种检测成本低、检测速度快、准确度高、能自我采样获得临床诊断结果的新型诊断技术。该技术在临床诊断、病情监控与疫情防控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核酸适配体是一种能够特异性识别多种靶标的分子探针,具有易合成、批间差异小、易实现信号放大等突出优势,是生物医学传感器中重要的分子识别元件。本文概述了核酸适配体探针的现有筛选方法和进展,总结了核酸适配体POCT传感器信号放大策略,着重介绍了各类核酸适配体传感器在POCT领域的应用现状,并对核酸适配体POCT传感器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17.
星海茫茫,地球因智慧生命的存在而与众不同,我们在追寻生命起源的同时,也追问着智力的源头,什么是智力的本质,智力从何涌现?生命大爆炸不仅带来激增的物种数量,也带来专司信息感知、编码和处理的神经系统.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中,昆虫已发展演化了近4亿年.在这里,我们借由现代认知神经科学在果蝇中的研究发现,探讨智力的基本层面,提出果蝇的大脑是智力涌现中的一个标杆,是我们揭开智力本质、进入智力王国的第一站.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HIFU术)联合补肾活血方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3月到2023年3月收治的10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HIFU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HIFU术联合补肾活血方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对比手术前、手术后3个月、6个月的糖类抗原CA125及血红蛋白水平变化,并在治疗3个月后和治疗6个月应用子宫体积、痛经评分、经量评分评价患者远期预后情况。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腰膝酸软、经期腰骶痛、经期腹痛相关中医证候积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腰膝酸软、经期腰骶痛、经期腹痛相关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两组患者糖类抗原CA125、Hb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糖类抗原CA125水平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Hb水平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的子宫体积、痛经评分、经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子宫体积、痛经评分、经量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子宫腺肌病患者应用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联合补肾活血方治疗可提升其临床治疗效果,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糖类抗原CA125表达水平,减轻贫血情况,且远期疗效较好,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子宫体积、疼痛程度和月经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9.
疼痛是一种由身体组织的真实或潜在损伤引起的不舒服感觉,慢性疼痛为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以上的疼痛。慢性疼痛可以由多种疾病引起,发病率高。然而应用药物治疗慢性疼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非阿片类药物对部分类型的慢性痛,如神经病理性疼痛,疗效不佳。而阿片类镇痛药物则因成瘾和易诱发胃肠道副作用而受限,因此非药物干预治疗逐渐受到关注。目前临床上对于治疗慢性疼痛常用的非药物疗法包括脉冲射频(pulsed radiofrequency,PRF)、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stimulation, SCS)、光生物调节(photobiomodulation, PBM)和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最新研究揭示了光照和声音的中枢镇痛机制,提示光疗和声疗在临床转化上的潜力。鉴于光照和声音都属于非侵入性治疗,因此这两者在临床应用上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通过梳理以上非药物镇痛手段的干预方法、优缺点以及镇痛机制,希望为深入理解慢性痛的发病机制提供依据,为优化疼痛的非药物干预手段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