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植物和刺吸式口器昆虫的诱导防御与反防御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勇  孙玉诚  王国红 《昆虫知识》2011,48(4):1052-1059
刺吸式口器昆虫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特殊的口针结构,用于专门吸食植物韧皮部筛管细胞的汁液成分.以蚜虫为例,它们在取食过程中分泌的胶状唾液和水状唾液将有效的降低植物防御反应,其中水状唾液包含的大量酶类不仅可以帮助蚜虫穿刺植物韧皮部,刺探到筛管细胞,同时也是植物感受蚜虫为害的激发因子,诱导出植物防御反应和相关抗性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禾谷缢管蚜在三个小麦品种上取食行为的EPG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刺探电位图谱(EPG)技术对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在不同小麦品种(Ww2730、小偃22和Batis)苗期的取食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小偃22上蚜虫开始取食的第1次刺探时间最晚,且持续时间最短;在Ww2730上取食受到机械阻力的个体最多,且出现F波的几率和持续时间最长;两品种上蚜虫在木质部主动摄取汁液(G波)花费的时间最长。 在Batis上,蚜虫口针第1次到达韧皮部时需要分泌较多水溶性唾液(E1波),但随后只需分泌较少的水溶性唾液就可以成功取食,而且被动吸食韧皮部汁液的时间(E2波)最长。蚜虫口针在到达小偃22韧皮部取食之前,出现多次的口针试探、回撤,并且多次、多量分泌水溶性唾液(E1波);虽然蚜虫在小偃22上口针最先到达韧皮部,但被动吸食韧皮部汁液的时间(E2波)最短。由此得出结论:小偃22表皮部、韧皮部存在阻碍禾谷缢管蚜取食的物理和生化因素; 禾谷缢管蚜在Ww2730取食遇到更多的是细胞间机械阻力; Batis是较感蚜的品种。  相似文献   

3.
蚜虫是世界性害虫,它通过独特的口针结构和丰富的唾液组分破坏植物细胞壁,穿过表皮细胞和叶肉细胞间隙,克服多重植物抗性,到达韧皮部取食为害。已有报道蚜虫唾液中含有多种细胞壁修饰酶能够降解修饰细胞壁,帮助蚜虫在细胞间刺探,更为有效的定位韧皮部。而细胞壁作为保护植物细胞的重要屏障,能感知和传递细胞壁损伤信号,通过调控细胞壁修饰酶的表达水平启动胞内诱导抗性,从而影响蚜虫的刺探、取食和定殖。此外,蚜虫唾液中的一些效应因子还能抑制细胞壁免疫和胞内抗性。可见,细胞壁免疫在蚜虫持续取食和成功定殖中发挥重要功能。为深入理解细胞壁免疫在蚜虫刺探与取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本文概述了蚜虫唾液关键组分对细胞壁修饰与免疫的调控作用,从植物细胞壁多糖结构修饰、损伤信号传导和胞内抗性等方面重点论述对蚜虫取食行为的影响,结合病原菌与细胞壁免疫互作机制,进一步揭示蚜虫与细胞壁免疫互作新机制,为基于阻断蚜虫韧皮部取食的分子抗虫育种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蚜虫唾液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尚哲明  刘德广 《昆虫学报》2019,62(12):1435-1447
蚜虫属于半翅目蚜科,多为重要的农业害虫,通过刺吸式口器吸食植物汁液,传播病毒,其爆发常常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在漫长的协同进化历程中,植物建立了高效的防御系统以应对蚜虫威胁。为了克服植物的防御反应,蚜虫也发展了相应的反制手段,其中蚜虫在取食过程中分泌的唾液蛋白能调控植物防御反应,降解植物次生物质,从而在蚜虫与植物互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蚜虫唾液蛋白的组分鉴定方法和相关蛋白的功能,并对唾液蛋白在蚜虫防治的应用和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常见的蚜虫唾液蛋白组分的鉴定和分析方法包括唾液蛋白的酶活性分析、唾液蛋白组学分析、唾液腺转录组学和蛋白组学分析等。但这些方法各有利弊,仅采取一种分析方法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蚜虫唾液蛋白分泌谱,多种技术手段联合分析方可提供更为逼真详实的信息。蚜虫唾液蛋白种类繁多,可分为解毒酶、保护酶、水解酶、结合功能蛋白以及分类未知的效应蛋白等。蚜虫唾液蛋白功能多样,能参与唾液鞘的形成,诱导植物防御反应,促进蚜虫取食,提高蚜虫繁殖力等。通过RNAi干扰唾液蛋白编码基因会显著改变蚜虫取食行为,并降低蚜虫存活率、产蚜量和适合度。因此,唾液蛋白是防控蚜虫的理想靶标。目前,采用寄主诱导的基因沉默(host-induced gene silencing, HIGS)技术已培育了数种靶向唾液蛋白基因的高效抗蚜作物品系,展示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从目前研究来看,各种蚜虫唾液蛋白谱急需采用多组学手段联合分析的方法来进行完整解析。各种唾液蛋白的具体功能方面的研究还严重缺乏,需从蚜虫、植物、两者之间的互作等多维度探究唾液蛋白的作用及相关的分子机制,为发展基于蚜虫唾液蛋白调控的蚜虫防治新策略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前列腺素(PG)是一类二十碳脂肪酸的衍生物,作为细胞间信号分子广泛分布于各种组织。PG受体按结合特异性和不同的生理、药理作用可分为EP-FP等型,EP受体又可分为四种亚型。它们者是与G蛋白偶联的跨膜蛋白。PG及其受体在哺乳动物生殖过程中发挥着着急而复杂的调节作用。卵泡产生的PG是排卵所必需的;PGF2α参与黄体退化;各种PGE受体胚胎着床过程中特异性表达;PG在分娩过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6.
用聚乙二醇诱导选定的成对原生质体间的融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微吸管选取单对原生质体,在含聚乙二醇(PEG)的微滴中诱导融合。此法克服了常规的PEG群体融合方法中的盲目性,能排除一方亲本原生质体自相融合和多个原生质体的融合,以及未融合的原生质体的混杂,保证融合产物来自选定的成对原生质体,从而使PEG融合技术精确化。此法在植物细胞工程和细胞生物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渗透胁迫下苜蓿愈伤组织的生长和植株再生(简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三种途径获得的抗20%PEG的苜蓿愈伤组织获得的逐步选择法获得的抗25%PEG的愈伤组织以及抗%PEG的芽愈伤组织,其抗性稳定,经过三代悬浮培养可以形成生长速度快,由均一细胞团组成的悬浮培养物,从抗20%PEG的愈伤组织和带芽愈伤组织均可再生成植株。  相似文献   

8.
应用蛋白dotblot技术检测了低氧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HECCM)和常氧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NECCM)内PDGF相对含量,并利用[3H]-TdR掺入法和流式细胞术观察了HECCM和NECCM及加入特异PDGF抗体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HECCM中的PDGF含量明显高于NECCM;HECCM能明显增强PASMC内DNA合成,促进PASMC从Go/G1期进入S期;当预先加入PDGF-B链抗体时,则会明显地抑制HECCM对PASMC的DNA合成,阻止PASMC从Go/G1期进入S期。结果提示,低氧时PASMC增殖与肺动脉内皮细胞分泌释放PDGF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9.
急性缺氧对冠状动脉内皮细胞释放ET-1、NO、PGI2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内皮细胞能分泌多种血管收缩和舒张物质。其中缩血管物质以内皮素的缩血管作用最强 ,且作用持久。内皮源性舒张因子主要为NO和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PGI2 。三种内皮源性血管活性因子均通过旁分泌方式作用于血管内皮下的平滑肌细胞 ,调节局部血管紧张度和血流量。在体研究表明缺氧可引起内皮素 1、NO、PGI2 合成分泌改变。但在体研究时血浆及组织匀浆中ET 1、NO、PGI2 的浓度改变难以反映其在血管内皮细胞形成和释放的状况。国外有关缺氧对离体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合成和释放ET 1、NO、PGI2 影响的研究也才刚起…  相似文献   

10.
以大鼠成骨肉瘤细胞(UMR106)为模型,研究了表皮生长因子(EGF)对其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TPK)的调节作用。以本实验室从植物中提取纯化的二萜类活性物质(RFP134)为诱导分化剂,观察了RFP134对UMR106细胞EGF受体TPK的活性和磷酸化作用的影响,并与RA和RFP134+RA处理细胞做了比较,结果显示EGF与其受体结合后能激活TPK,使TPK活性增加2倍.RFP134,RA,RFP134+RA处理细胞后,分别降低EGF诱导的受体TPK活性50%,43%,55%,降低磷酸化TPK含量55%,36%,53%。从结果中发现无EGF刺激的细胞也具有受体TPK磷酸化作用,用RFP134,RA,RFP134+RA处理细胞,分别降低受体磷酸化TPK含量59%,40%,57%,而且我们发现用EGF诱导的细胞受体TPK含量高于无EGF作用的细胞.提示UMR106细胞本身可能具有受体TPK活性,能够引起细胞受体自动磷酸化,EGF刺激后TPK的磷酸化作用增强,可见RFP134对EGF诱导的TPK磷酸化和无EGF诱导的受体自动磷酸化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强于RA)这可能与在第二信使水平上阻抑PTPK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在经血清调理酵母聚糖激活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AM)体外培养4h后,检测其上清液中的PGs含量。消炎痛预处理使激活的AM的释放的PGE1、E2、F2a量显著减少,E2/E1和E2/F2a比值降低;而细胞松弛素B预处理AM则可使上述PGs的含量显著增加。以中性粒细胞趋化指数来反映IL-8的活性,表明消炎痛预处理AM组的IL-8的分泌量显著减少,而细胞松弛素B预处理AM组的IL-8分泌量显著增多。AM的PGs释放量与其IL-8分泌量呈平行的变化关系,说明内源性PGs在AM的分泌IL-8的活动中起着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大鼠和小鼠睾丸表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了解大鼠和小鼠睾丸是否产生EGF及其细胞定位,本实验用EGF单克隆抗体对大鼠和小鼠睾丸进行了免疫细胞化学定位研究,结果显示:(1)出生后,大鼠和小鼠睾丸即开始产生EGF,分泌活动主要位于睾丸间质细胞。(2)至性成熟期,少数精原细胞、精母细胞及个别圆形精子细胞和管周肌样细胞也产生EGF,使生精小管尤其是血睾屏障管腔小室侧的EGF分泌增加。(3)在本实验中,睾丸支持细胞未见明显EGF阳性染色。结果表明,大鼠和小鼠睾丸是可以产生EGF的,间质细胞是其主要的EGF分泌细胞。进入性成熟期后,少数精原细胞、精母细胞及个别圆形精子细胞和管周肌样细胞也产生EGF。大鼠和小鼠睾丸在发育过程中EGF分泌量呈上升趋势,至性成熟期达分泌高峰  相似文献   

13.
采用共培养法和PEG法将外源基因导入绿豆下胚轴原生质体中,得到转化愈伤组织。根癌农杆菌经乙酰丁香酮等诱导物质以及低pH,低PO4^3-预培养后,细菌T-DNA的转移受到促进,GUS基因表达活性明显提高。在PEG介导的绿豆原生质体转化中,高Ca^2+/pH有利于外源DNA转移到植物细胞,GUS活性较高。此外,质粒DNA浓度和启动子类型均对外源基因的转移和表达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
RFP134对UMR106细胞EGF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鼠成骨肉瘤细胞(UMR106)为模型,研究了表皮生长因子(EGF)对其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TPK)的调节作用。以及实验室从植物中提取纯化的二萜类活性物质(RFP134)为诱导分化剂,观察了RFP134对UMP106细胞EGF受体TPK的活性和磷酸化作用的影响。并与RA和RFP134+RA处理细胞做了比较。结果显示EGF与其受体结合后能激活TPK,使TPK活性增加2倍。RFP134,RA,RFP  相似文献   

15.
聚乙二醇和金属离子诱导脂质体与细胞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荧光菜振能量转移技术检测PEG和金属离子诱导脂质体和细胞的融合,发现有TEG参与诱导时,虽然Ca^2+对膜融合的促进作用仍专一地依赖于PS的存在,但其对PS的依赖性降低;Mn^2+促进含PS和PE的脂质体与细胞的融合,而Mg^2+无作用。以PC:CL:Chol为0.5:0.5:1的脂质体包埋天花粉蛋白,经PEG诱导与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提高了天花粉蛋白对骨髓瘤细胞的杀伤力。  相似文献   

16.
表达流行性感冒病毒血凝素蛋白的重组腺病毒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RT-PCR方法扩增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将其克隆到5型腺病毒载体质粒pAD5C中。用此质粒与EcoRI酶切回收的5型腺病毒基因组片段共转染293细胞,通过PCR初步筛选得到重组病毒。SDS-PAGE电泳、West-ern blot重组病毒能表达流感病毒的血凝素蛋白。此重组病毒经滴鼻免疫Balb/C小鼠,ELISA实验证明能诱导小鼠产生针对流感的循环抗体IgG和分泌型抗体IgA。本实验证明,利用E  相似文献   

17.
人p53蛋白在巴斯德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将人p53 基因装入 Pichia 分泌型质粒p H I L S1 中,酶切线性化后电穿孔导入酵母细胞进行整合,经筛选得到一高表达p53 蛋白的克隆。 S D S P A G E 显示表达量约占分泌总量的30 % 。 E L I S A 验证重组人p53 存在免疫学活性。在诱导时就降低 Pichia 酵母系统水解酶活力等方面进行优化,经 F P L C 分离纯化得到约200 m g/ L 表达量。  相似文献   

18.
利用COS7细胞暂时表达系统,研究转译起始序列对EPO-cDNA表达的影响。通过DNA重组技术,构建了原EPO-cDNA表达载体pCSV-EPO(1),其转译起始序列为5'AATTCATGG3'。同时通过定点突变技术,将起始序列改变成5'CCACCATGG3',而构建了另一表达载体PCSV-EPO(2)。后经序列分析证明无误后和前均通过DEAE-dextran法转染COS7细胞上清,测定结果为  相似文献   

19.
单核/巨噬细胞分泌TNF—α的调控及在老年时的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Feng Y  Wang X 《生理科学进展》1997,28(3):249-252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一种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它不仅有杀伤肿瘤细胞的特性,还在炎症、休克和自身免疫等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刺激巨噬细胞分泌TNF-α的主要物质有内毒素、病毒、某些细胞因子和有丝分裂原以及神经肽等。而前列腺素E(PGE)、cAMP类似物和肾上腺素类等可抑制其分泌。很多文献报道TNF-α在老年时单核/巨噬细胞的分泌有改变。  相似文献   

20.
荆裴  白素芬  刘芳 《昆虫知识》2013,50(3):758-763
利用刺吸电位技术(EPG)研究了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Fallén)EPG波形与其取食行为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对不同虫龄、性别灰飞虱的取食行为进行EPG特征参数的比较。结果表明,灰飞虱取食行为的EPG波形可分为NP、N1、N2-a、N2-b、N3、N4和N5 7种类型,波谱的形状和频率与已报道的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的EPG取食波形基本相同。首次发现灰飞虱在口针刺探水稻维管束进行唾液分泌时可明显分为两个阶段即N2-a和N2-b。N2-a波表示口针移动并伴随唾液的分泌;N2-b波与灰飞虱持续分泌唾液的行为有关。经对比,不同虫龄、性别灰飞虱的EPG取食波形基本相同,但EPG特征参数存在差异。雌虫刺探次数显著多于雄虫和低龄若虫;成虫口针在临近韧皮部细胞外移动的时间显著长于若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