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明确重庆地区柑橘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McGregor)对常用杀螨剂的抗性水平,本研究采用阿维菌素、哒螨灵、三唑锡、螺螨酯4种不同类型杀螨剂对柑橘全爪螨重庆北碚种群、璧山种群、武隆种群和忠县种群进行了田间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柑橘全爪螨4个种群对三唑锡表现最不敏感,致死中浓度LC50在209.9~370.9mg/L之间。璧山种群对阿维菌素敏感性最高,武隆种群和忠县种群对阿维菌素的相对抗性分别达12倍和11倍。哒螨灵监测结果表明,北碚种群的抗性水平显著高于其他3个种群。而北碚种群对螺螨酯的LC50仅为1.2mg/L,显著低于其他种群。柑橘全爪螨4个种群解毒酶活性研究发现,解毒酶活性的高低与不同种群抗性水平之间并没有明显相关性,这可能同各地区施药背景不同、综合防治措施不同、各杀螨剂作用机理不同、不同种群体内代谢抗性及靶标抗性水平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2.
He HG  Zhao ZM  Yan XH  Wang JJ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8):2147-2152
在实验室抗性选育的基础上,应用数量遗传学中的域性状分析法,研究了桔全爪螨北碚种群对阿维菌素和甲氰菊酯2种杀螨剂的抗性现实遗传力,并对2种药剂在不同杀死率下抗性发展的速率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用阿维菌素和甲氰菊酯分别不连续汰选11及16代后,桔全爪螨对两者的抗性分别为3.8和29.9倍,抗性现实遗传力分别为0.0475和0.1544.在室内选择条件下,杀死率为50%~90%时,要获得10倍抗性,甲氰菊酯仅需要7~16代,阿维菌素则需要12~26代.而在田间选择情况下,2种药剂都将需要更长的时间.抗性筛选结果表明,生物源农药阿维菌素的抗性风险明显低于菊酯类农药甲氰菊酯.试验结果可为桔全爪螨抗性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采用域性状分析法 ,估算了朱砂叶螨对 5种杀螨剂 (3种单剂和 2种混剂 )的抗性现实遗传力 ,并对 5种药剂的抗性风险进行了评估。把采自重庆北碚田间的朱砂叶螨种群 ,在室内不施药情况下饲养 6 0余代 ,以此作为抗性筛选的敏感品系。分别单一连续汰选近 30代 ,朱砂叶螨对甲氰菊酯、阿维菌素、哒螨灵、哒螨 -阿维 (哒螨灵 :阿维菌素 =7 4 :0 1,m m)和甲氰 -阿维 (甲氰菊酯 :阿维菌素 =8 9:0 1,m m)的抗性分别达 6 5 5 5、5 82、1 2 3、5 2 0和 1 4 2 倍 ;抗性现实遗传力分别为 0 2 16 7、0 0 96 7、0 0 130、0 0 80 0和 0 0 172。在实验室选择条件下 ,预计抗性增长 10倍时 ,甲氰菊酯、阿维菌素、哒螨灵、哒螨 -阿维 (哒螨灵 :阿维菌素 =7 4 :0 1,m m)和甲氰 -阿维 (甲氰菊酯 :阿维菌素 =8 9:0 1,m m)分别需要 15、34、333、4 2和 2 0 0代。甲氰菊酯抗性风险较高 ,其次是阿维菌素、哒螨 -阿维 (哒螨灵 :阿维菌素 =7 4 :0 1,m m)、甲氰 阿维 (甲氰菊酯 :阿维菌素 =8 9:0 1,m m) ,哒螨灵抗性风险较低。混剂哒螨 阿维 (哒螨灵 :阿维菌素 =7 4 :0 1,m m)不能延缓朱砂叶螨对两单剂哒螨灵和阿维菌素的抗性发展 ,而混剂甲氰 阿维 (甲氰菊酯 :阿维菌素 =8 9:0 1,m m)却能有效延缓朱砂叶螨对两单剂  相似文献   

4.
朱砂叶螨对三种杀螨剂的抗性选育与抗性风险评估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为评价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对3种杀螨剂的抗性风险,在实验室抗性品系选育基础上,应用数量遗传学中的域性状分析法,研究了朱砂叶螨北碚种群对甲氰菊酯、阿维菌素和哒螨灵3种杀螨剂的抗性现实遗传力,并对3种药剂在不同杀死率下抗性发展的速率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分别单一连续汰选16代后,朱砂叶螨对甲氰菊酯、阿维菌素的抗性倍数分别达26.54和4.51倍,对哒螨灵表现为敏感性降低(抗性倍数为1.16倍);朱砂叶螨对甲氰菊酯、阿维菌素和哒螨灵的抗性现实遗传力分别为0.2472,0.1519和0.0160。在室内选择条件下,杀死率为50%~90%时,要获得10倍抗性,甲氰菊酯仅需要13~6代,阿维菌素需要约21~10代;哒螨灵需要约197~89代;在田间选择,三种药剂都将需要更长的时间。抗性筛选16代结果表明,抗性风险较高的是菊酯类的甲氰菊酯,其次是生物源农药阿维菌素,杂环类的哒螨灵抗性风险较小。试验结果可为朱砂叶螨抗性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采用域性状分析法,估算了朱砂叶螨对5种杀螨剂(3种单剂和2种混剂)的抗性现实遗传力,并对5种药剂的抗性风险进行了评估。把采自重庆北碚田间的朱砂叶螨种群,在室内不施药情况下饲养60余代,以此作为抗性筛选的敏感品系。分别单一连续汰选近30代,朱砂叶螨对甲氰菊酯、阿维菌素、哒螨灵、哒螨—阿维(哒螨灵:阿维菌素=7.4:0.1,m/m)和甲氰—阿维(甲氰菊酯:阿维菌素=8.9:0.1,m/m)的抗性分别达65.55、5.82、1.23、5.20和1.42.倍;抗性现实遗传力分别为0.2167、0.0967、0.0130、0.0800和0.0172。在实验室选择条件下,预计抗性增长10倍时,甲氰菊酯、阿维菌素、哒螨灵、哒螨—阿维(哒螨灵:阿维菌素=7.4:0.1,m/m)和甲氰—阿维(甲氰菊酯:阿维菌素=8.9:0.1,m/m)分别需要15、34、333、42和200代。甲氰菊酯抗性风险较高,其余是阿维菌素、哒螨—阿维(哒螨灵:阿维菌素=7.4:0.1,m/m)、甲氰-阿维(甲氰菊酯:阿维菌素=8.9:0.1,m/m),哒螨灵抗性风险较低。混剂哒螨-阿维(哒螨灵:阿维菌素=7.4:0.1,m/m)不能延缓朱砂叶螨对两单剂哒螨灵和阿维菌素的抗性发展,而混剂甲氰-阿维(甲氰菊酯:阿维菌素=8.9:0.1,m/m)却能有效延缓朱砂叶螨对两单剂甲氰菊酯和阿维菌素的抗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陕西省苹果园的山楂叶螨Tetranychus viennensis Zacher种群对5种药剂的抗性水平。【方法】采用玻片浸渍法,建立了山楂叶螨室内饲养的相对敏感种群对5种杀虫剂的敏感基线,同时从陕西乾县、礼泉、兴平、澄城、安塞、淳化、凤翔和扶风8个不同地区的苹果园采集山楂叶螨,分析这些田间种群的抗药性水平。【结果】山楂叶螨室内相对敏感种群对阿维菌素的敏感性最高,对毒死蜱敏感性最低;各种群对哒螨灵已产生了13.29~69.63倍的抗性;对高效氯氟氰菊酯已经产生了7.99~46.74倍的抗性;除兴平种群对阿维菌素表现为低抗水平外(抗性倍数7.63),其余种群对阿维菌素表现为敏感或者敏感性下降(抗性倍数1.89~3.94);除扶风种群对毒死蜱抗性水平处于敏感性下降的阶段外,其它7个种群对毒死蜱的均处于敏感阶段;各种群对噻虫嗪均处于敏感阶段。【结论】山楂叶螨室内相对敏感种群对5种不同杀虫剂的敏感性不同;各田间种群对哒螨灵和高效氯氟氰菊酯两种药剂已经产生了不同水平的抗药性,除兴平种群对阿维菌素产生低抗水平抗性外,其余田间种群对阿维菌素、毒死蜱和噻虫嗪抗性均表现为敏感或者敏感性下降;田间防治时应该减少哒螨灵和高效氯氟氰菊酯两种药剂的使用,同时注意不同农药的轮换使用,以此延缓山楂叶螨对杀虫剂产生高水平抗药性。  相似文献   

7.
在室内模拟田间药剂的选择压力,用阿维菌素、哒螨灵和甲氰菊酯对二斑叶螨Tetranychuc urticae逐代处理,以选育其抗性种群。选育至12代,对阿维菌素抗性增长到6.72倍,对哒螨灵抗性增长到12.1倍,对甲氰菊酯抗性增长到19.9倍。酶抑制剂和离体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阿维菌素抗性种群的多功能氧化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均有所提高;二斑叶螨对哒螨灵的抗性可能与多功能氧化酶、羧酸酯酶的活性增强有关;而羧酸酯酶、多功能氧化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的增强可能是二斑叶螨对甲氰菊酯产生抗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朱砂叶螨抗药性监测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陈秋双  赵舒  邹晶  石力  何林 《昆虫知识》2012,49(2):364-369
本文采用药膜法建立了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Boisduval)对5种杀螨剂的敏感基线,并对6个不同地理种群的朱砂叶螨进行了抗药性监测,结果表明:5种药剂杀螨活性由高到低分别为阿维菌素〉丁氟螨酯〉氧化乐果〉炔螨特〉甲氰菊酯,其对朱砂叶螨雌成螨的LC50值分别为0.08、2.19、67.89、201.19和605.27mg/L;朱砂叶螨各地理种群已对甲氰菊酯和炔螨特产生了低、中水平的抗性,其抗性倍数分别介于2.93~16.22与4.85~14.35之间,其中云南种群对这2种杀螨剂抗性最高,对氧化乐果与丁氟螨酯处于敏感性降低阶段,其抗性倍数分别介于2.35~4.26与1.56~2.11之间,对阿维菌素还未产生明显抗性;对阿维菌素和甲氰菊酯的增效剂生物测定结果表明,三类解毒酶系(多功能氧化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酯酶)都不同程度地参与了朱砂叶螨抗药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通过叶碟饲养的方法, 利用生命表技术,研究了甲氰菊酯和阿维菌素亚致死剂量LC20处理柑橘全爪螨若螨后,对试验种群当代(F0)和后代(F1、F2代)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 甲氰菊酯LC20处理若螨后,当代雌成螨产卵量显著增加;F1、F2代的产卵前期缩短,后代雌性比例增大,且均与对照差异显著;同时,F1和F2代种群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增大,世代历期(T)和种群加倍时间(Dt)缩短,且F2代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用阿维菌素LC20处理若螨后,当代种群雌成螨产卵量显著下降; F1和F2代的产卵量也显著下降,但后代雌性比例增大,产卵前期显著缩短;F1和F2代的种群rmλ增大,TDt缩短,且F2代比F1代更为明显.总体来看,甲氰菊酯和阿维菌素亚致死浓度LC20对柑橘全爪螨的影响并不完全相同,甲氰菊酯能够促进当代种群的发展,而阿维菌素对当代种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两种杀螨剂亚致死浓度处理柑橘全爪螨对后代种群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对柑橘全爪螨综合防治策略的制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桔全爪螨的抗药性选育及其解毒酶活力变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室内模拟田间药剂的选择压力,用齐墩螨素和甲氰菊酯对桔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 逐代处理,以选育其抗药性种群。选育至12代,对齐墩螨素抗性增长到7.30倍,对甲氰菊酯抗性增长到17.11倍。增效剂和离体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抗性种群的乙酰胆碱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的活性都提高了;推测羧酸酯酶、乙酰胆碱酯酶、多功能氧化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比活力的增加是桔全爪螨对甲氰菊酯产生抗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