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系统理解外来入侵物种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扩散模式对预防和控制其传入和扩散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在我国具有较强威胁性的入侵植物一年蓬(Erigeron annuus)为对象,以标本和文献数据为基础,通过入侵历史重建和适生区分析,探明了其最早传入的时间及其随后在我国的扩散路线,并预测了其潜在的扩散趋势。一年蓬原产北美洲,1886年传入上海,经过大约50年的停滞期,逐步由东部沿海向内陆扩散蔓延,截止2000年已扩散到了21个省市和自治区。适生区预测显示,一年蓬在我国的适生区仍大于其实际分布区,因此,本研究预测一年蓬还将会继续扩散。易被入侵地区包括除青海、西藏、内蒙古、广东、广西和黑龙江以外的大部分地区,其中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山西、陕西、辽宁中西部和吉林西部不仅属于最适适生区,而且邻近已入侵地区,因此应采取紧急措施防止一年蓬侵入和扩散。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燕山地区访花昆虫的群落结构及与其生境类型、干扰程度、海拔之间的关系, 本文采用样线法和灯诱法于2019年、2020年每年的7-8月对该地区湿地、森林、灌丛、草地、农田5种生境, 不同海拔梯度(0-1,200 m)的访花昆虫进行了采集。共采集访花昆虫1,306头, 隶属7目44科153种, 其中鳞翅目昆虫物种数最多, 半翅目昆虫个体数最多。灌丛生境的访花昆虫多样性最高。在中低海拔200-400 m段, 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均最高。双变量回归结果表明, 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分别与最暖季降水量和年降水量显著正相关(P < 0.05)。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结果表明, 环境因子显著影响访花昆虫多样性, 但不同测度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温度和湿度均与Pielou均匀度指数呈正相关, 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呈负相关; 弱干扰和中干扰程度对访花昆虫多样性影响最小, 科学管理农牧活动是保护访花昆虫多样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张文庆  杨沛  陈东  温瑞贞 《昆虫知识》2006,43(5):678-680
阳春砂仁(Amomum villosumLour.)是我国四大南药之一,但花的形态结构较特殊,不易自然授粉。通过野外调查,在3个砂仁种植场共采集到砂仁的访花昆虫21种,其中蜜蜂类11种,蚂蚁类10种。蜜蜂类中,以黄绿彩带蜂Nomia strigataSmith和东方蜜蜂中华亚种Apis(Siamatapis)cerana ceranaFabricius较常见;蚂蚁类中,以细纹小家蚁Monomorium destructor(Jerdon)和黑头酸臭蚁Tapinomamelanocephalum(Fabricius)较常见。此外,还观察记录了黄绿彩带蜂、东方蜜蜂和蚂蚁的访花行为,以及黄绿彩带蜂的筑巢行为。  相似文献   

4.
阿魏传粉昆虫及其访花行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新疆阿魏访花昆虫种类、昆虫访花频次、昆虫访花时间及昆虫访花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在盛花期观察中,(1)发现有5目、23科、45种昆虫进行了访花,其中传粉昆虫4科7种,均属蜜蜂总科;(2)各类昆虫访花频次在不同观察时间变化较大,传粉蜜蜂仅出现在其中一个观察日中;(3)不同种类昆虫在花上的停留时间差异很大,传粉昆虫停留时间很短,鞘翅目昆虫停留时间最长。进入始果期后,昆虫的访花行为是围绕花盘的蜜腺展开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经济发达的杭甬地区访花昆虫的物种多样性及不同环境因子的影响。【方法】于2019-2023 年春、夏、秋三季(3月1日-11月31日)在杭州和宁波两地;采用随机调查与样线法结合对选取的20个样地进行访花昆虫类群调查。首先使用网捕法与马来氏网法进行访花昆虫采集;再利用双变量回归模型和冗余分析等对生境、海拔以及季节温度等环境因子对该地区访花昆虫类群的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与Margalef丰富度指数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杭甬地区所采集访花昆虫共包含5目65科212种;主要有膜翅目(Hymenoptera)(占40.91%)、鳞翅目(Lepidoptera)(占29.00%)、鞘翅目(Coleoptera)(占11.57%)、双翅目(Diptera)(占9.94%)和半翅目(Hemiptera)(占8.57%)。在不同生境类型中;湿地的物种多样性最高且群落结构最为稳定;林地次之;山地物种多样性最低且群落结构最不稳定。对于不同海拔梯度;物种丰富度从高到低依次为较低海拔区(0-100 m)、中海拔区(100-200 m)和较高海拔区(>200 m);表明访花昆虫物种多样性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此外;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仅与最冷季度平均温度呈显著正相关。Simpson优势度指数与最干季度平均温度及最冷季度平均温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气温季节性变动系数呈显著负相关;表明温度是影响该地区访花昆虫物种多样性的关键因素。【结论】杭甬地区的生境类型及环境因子对访花昆虫的多样性产生直接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枣树访花昆虫多样性及药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枣树花期的访花昆虫,更好地利用昆虫为其授粉,本文对山西运城市临猗县、晋中市太谷县和吕梁市临县3地枣树的访花昆虫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枣树访花昆虫共计23种,隶属4目12科。运城临猗与晋中太谷间群落相似性最高,相似性系数为0.27,属于中等不相似,其它为极不相似。日活动规律观察表明,膜翅目与双翅目都属于单峰型,活动高峰为9∶30-10∶00、7∶30-8∶00。同一生境下,喷施药剂会影响访花昆虫的数量,一天中喷施清水的枣树访花昆虫244头,喷施药剂的枣树访花昆虫仅61头。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自然授粉不良的形成原因,该文以罗汉果品种\"大地二号\"的种苗为材料,采用定点定时方法调查罗汉果雌雄株访花昆虫,同时利用GC-MS对雌雄株叶片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雄株上观察到访花昆虫102种,分属于8目29科,其中包括蜜蜂科、眼蝶科、夜蛾科和天蛾科等传粉昆虫类群;在雌株上观察到访花昆虫69种,分属于7目16科,但未观察到上述传粉昆虫类群。雄株访花昆虫的物种丰富度、多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均显著高于雌株(P<0.05),Jaccard相似性分析显示,雌株和雄株访花昆虫达到中等不相似水平。在雄株叶片中鉴定出挥发性成分17种,优势成分为萜烯类化合物,占总含量的67.31%;在雌株叶片中鉴定出挥发性成分12种,优势成分为烷烃类化合物,占总含量的44.27%。雄株具有较多特有成分,包括7种萜烯类和3种酯类成分,占总体成分的45.45%;雌株的特有成分较少,包括4种烷烃类和1种酯类成分,占总体成分种类的22.72%。Jaccard相似性分析显示,雌株和雄株的挥发性成分总体上达到中等不相似水平,其中萜烯类和酯...  相似文献   

8.
《环境昆虫学报》2015,37(4):715-719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一种重要的入侵物种,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其危害的表现之一。为了揭示红火蚁入侵及其与蚜虫互作对绿豆Vigna radiata植株上访花昆虫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调查了红火蚁的入侵及其与蚜虫互作对绿豆植株上访花昆虫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无蚜虫存在时,在红火蚁入侵区与对照区内,绿豆植株上的主要访花昆虫种类数差异不显著,在入侵区内,小黑蝇日观察数量降低了68.1%;当有蚜虫存在时,与对照区相比,绿豆植株的访花昆虫种类数显著降低了20.4%;小黑蝇日观察数量降低了60.2%,爪哇摇蚊的日观察量比对照区减少了61.5%。因此,研究结果明确了红火蚁与蚜虫互惠对绿豆植株上访花昆虫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濒危植物柄扁桃的传粉者及其访花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濒危植物柄扁桃(Amygdalus pedunculata)访花昆虫的种类、访花行为、访花频率和日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柄扁桃的访花昆虫有5目17科19属21种,其中传粉昆虫为3目11科13属15种,主要的传粉昆虫为黑颚条蜂(Anthophora melanognatha)、密林熊蜂(Bombus patagiatus)、大蜂虻(Bombylius major)、黄腿食蚜蝇(Syrphus ribesii)及红足隧蜂(Halictus rubicundus);主要传粉昆虫的日活动规律差异较大,活动高峰期彼此交错;黑颚条蜂具有体积大、携粉量大、小花停留时间短等特点,为柄扁桃传粉的效率最高,今后应加强其生物学、传粉生态学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多叶斑叶兰(Goodyera foliosa)花蜜体积和成分的变异性,及其对传粉昆虫的影响,采用毛细管法、折光仪和高效液相-蒸发光法对一天内不同时间段单花花蜜体积、总糖浓度和可溶性糖成分及含量进行检测,用摄像机对其传粉昆虫访花行为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单花花蜜体积在10:00达到最大[(7.19±2.29)μL, n=10],糖浓度在16:00达到最大[(25.85±1.83)%,n=10]。花蜜中的主要可溶性糖为果糖和蔗糖,果糖在上午10:00含量达到最高(78.310 mg/g);蔗糖在下午16:00含量达到最高(247.600 mg/g)。中华蜜蜂(Apis cerana)访花时间为每天9:00-15:00,访花高峰期在10:00-14:00;橘尾熊蜂(Bombus friseanus)访花时间为每天8:00-16:00,访花高峰期在10:00-12:00和16:00-18:00。因此,这两种传粉昆虫访花频率与多叶斑叶兰单花花蜜体积及糖浓度的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它们更倾向于访问较高花蜜体积及糖浓度的花朵。多叶斑叶兰花蜜成分中蔗糖占优势,能有效吸引各种蜂类、蝶类和蚁类访花,且访问频率较高,中华蜜蜂和橘尾熊蜂能携带其花粉块,是主要的有效传粉昆虫。花形态和访花昆虫的体型大小的匹配,决定了是否成为有效传粉昆虫。  相似文献   

11.
螺旋粉虱Aleurodicus dispersus Russell是一种重要的农林害虫。本研究分别利用次级内共生菌Cardinium和Arsenophonus的16S rDNA和Wolbachia wsp基因对海南省16地区的螺旋粉虱的3种次级内共生菌Cardinium, Arsenophonus和Wolbachia感染情况及相关基因序列进行了测定和分析。3种次级内共生菌Cardinium, Arsenophonus和Wolbachia检测结果表明, Cardinium和Arsenophonus均可感染海南地区的螺旋粉虱, 其中乐东、 陵水和澄迈3个地区所有寄主上的螺旋粉虱的Arsenophonus感染率为100%, 三亚、 琼中和临高部分寄主上的螺旋粉虱的Arsenophonus感染率为66.7%, 而儋州、 五指山和万宁3个地区的螺旋粉虱未发现被Arsenophonus感染; 三亚的番石榴上的螺旋粉虱的Cardinium感染率为100%, 琼海白沙的印度紫檀上螺旋粉虱的Cardinium感染率为100%, 其他寄主上的感染率均小于66.7%; 在所检测的43个螺旋粉虱种群中, 40和31个种群中分别检测出有Arsenophonus 和Cardinium感染, 种群感染率分别为93.0%和72.1%; 在所有检测的个体中, 120个个体中有105个感染Arsenophonus, 93个个体中有70个感染Cardinium, 个体感染率分别为87.5% 和75.3%; 在检测的所有样本中, 只有三亚印度紫檀上的螺旋粉虱检测到Wolbachia, 种群感染率为2.3%, 个体感染率仅为0.8%。这些检测结果表明, 海南地区螺旋粉虱次级内共生菌Arsenophonus的感染率高于Cardinium的感染率, Wolbachia的感染率极低。序列分析表明, 海南不同螺旋粉虱种群的Cardinium的16S rDNA序列一致, 而且与烟粉虱的Cardinium 16S rDNA序列一致性很高, 为97.6%; 不同螺旋粉虱种群的Arsenophonus的16S rDNA序列也完全一致, 其与西班牙加那利群岛螺旋粉虱的Arsenophonus的16S rDNA序列一致性较高, 为85.1%。此外, Wolbachia wsp基因序列分析表明, 海南螺旋粉虱的Wolbachia为B组, 这是国内螺旋粉虱感染Wolbachia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2.
广西羊角蚱属二新种记述(蚱总科:刺翼蚱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记述采自广西壮族自治区羊角蚱属Criotettix Bolivar二新种,即断隆羊角蚱C.inte rrupta sp. Nov.及短翅羊角蚱C.brevipennis sp. Nov. 。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 大学动物研究所标本室。  相似文献   

13.
刘婷  金道超 《昆虫学报》2012,55(12):1413-1417
【目的】确定腐食酪螨Tyrophagus putrescentiae报警信息素的存在及其成分。【方法】采取正己烷溶剂浸提法提取获得腐食酪螨螨体提取物, 通过观察腐食酪螨对提取物的行为反应确定其生物活性, 最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um, GC-MS)对提取物的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腐食酪螨正己烷提取物对该螨有明显的报警作用。GC-MS分析显示, 提取物中含有橙花醇甲酸酯、Z-柠檬醛、E-柠檬醛等成分。【结论】该实验证明了腐食酪螨报警信息素的存在, 为进一步明确各成分及其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四川条大叶蝉属二新种 (同翅目:大叶蝉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茂发  李子忠 《昆虫学报》2002,45(Z1):40-42
 记述采自四川的条大叶蝉属二新种:中带条大叶蝉Atkinson iella mediofasciola sp.nov.和叉端条大叶蝉A. furcula sp.nov.。模式标本保存 在贵州大学农学院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15.
Wolbachia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节肢动物体内, 可以对寄主的生殖力及生殖行为产生影响的共生菌。用抗生素可以有效除去寄主体内的Wolbachia。本实验通过喂食浓度分别为1, 5和10 mg盐酸四环素/mL蔗糖水, 结合PCR检测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体内Wolbachia的去除效果; 解剖观察丽蚜小蜂F0代及F1, F2和F3代怀卵量和卵巢管数量, 评价Wolbachia对丽蚜小蜂生殖的影响。结果显示: 抗生素处理去除Wolbachia后F0代蜂的卵巢管数量与未处理蜂之间无显著差异(P=0.12), 但F1, F2和F3代蜂的卵巢管均为6条, 显著少于F0代蜂的卵巢管数量(P<0.001)。抗生素处理去除Wolbachia后的F0代蜂怀卵量与未处理蜂相比显著下降, 但显著高于经抗生素处理去除Wolbachia后的F1, F2和F3代蜂怀卵量(P<0.001), 后代(F1, F2, F3)蜂之间怀卵量无显著差异(P=0.59)。去除Wolbachia后, 丽蚜小蜂可以产生雄性后代, 但未见交配行为, 且雌蜂可不经交配而产生雌性后代。结果说明, Wolbachia不仅直接影响丽蚜小蜂的怀卵量, 而且还可以通过影响丽蚜小蜂卵巢管的发育影响丽蚜小蜂的怀卵量; 然而, 去除Wolbachia不改变雌蜂的孤雌生殖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前关于螽斯科昆虫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及其分子进化的研究报道很少。本研究利用L-PCR技术结合嵌套步移PCR扩增获得纺织娘Mecopoda elongata和日本纺织娘M. niponensis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 同时对二者之间的碱基组成和结构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 纺织娘线粒体基因组(GenBank登录号JQ917910)序列全长15 284 bp, A+T含量71.8%; 日本纺织娘线粒体基因组(GenBank登录号 JQ917909)序列全长15 364 bp, A+T含量72.4%; 2种纺织娘序列长度差异主要是控制区长度不同引起(纺织娘控制区长294 bp, 日本纺织娘控制区长393 bp)。2种纺织娘基因组基因含量、 相对位置及转录方向均与其他已报道的螽斯科昆虫一致, 未发现基因重排现象; 基因组中均存在较长的间隔序列, 在trnA/trnR之间的间隔序列长度分别为63 bp与68 bp, 在trnQ/trnM之间的分别为55 bp和26 bp, 在trnSUCN/nad1之间的均为21 bp。而最长的基因重叠区域在2种纺织娘trnC/trnW之间均为8 bp, 在atp8/atp6和nad4L/nad4L之间均为7 bp。蛋白质编码基因的碱基组成和密码子使用均具有明显的偏倚性; 除nad1和nad2以特殊的TTG作为起始密码子, cox1使用特殊的起始密码子ATGA外, 其余的10种蛋白质编码基因均使用典型的ATN作为起始密码子。在tRNA基因中, 除trnSAGN外, 均能折叠形成典型的三叶草形二级结构。在这些tRNA基因中均存在一定数目的以G-U错配为主的碱基错配, 类似现象同样存在于其他已测定的六足动物线粒体基因组中, 表明G-U配对在线粒体基因组中很可能是一种完全正常的碱基配对方式。基因组中控制区的A+T含量略低于线粒体基因组的其他区域, 表明高A+T含量并不是该区域的必要特征。本研究结果为螽斯科系统发生关系重建积累了有价值的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17.
李强  杨莲芳 《昆虫学报》2002,45(Z1):107-109
 蒙古缨角泥蜂Crossocerus (Crossocerus) neimongolensis sp. Nov.和无齿缨角泥蜂 C. (C.) exdentatus sp. Nov.。模式标本分别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 馆和中国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8.
许小霞  王爽  张文庆  孙强  王超  金丰良 《昆虫学报》2012,55(9):1008-1013
抗菌肽是一类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小分子多肽, 包括抗细菌、 病毒和真菌。本研究以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为研究对象, 利用Real-time PCR和半定量RT-PCR检测了其体内两个重要抗菌肽基因Cecropin和Moricin的时空表达模式及其对微生物的敏感性。Real-time PCR检测结果表明, 抗菌肽基因Cecropin和Moricin在斜纹夜蛾各个龄期(1, 2, 3, 4, 5和6龄幼虫、 蛹、 成虫)都有表达, 随着龄期的增长, 表达量逐渐增加, 6龄幼虫中表达量达到最高。 半定量RT-PCR检测表明, 抗菌肽基因Cecropin和Moricin在7个不同组织(气管、 卵巢、 马氏管、 体壁、 中肠、 脂肪体和血细胞)中都有表达, Cecropin在脂肪体中表达量最高, 而Moricin在血细胞中表达量相对较高; RT-PCR检测表明, Cecropin和Moricin的表达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诱导后迅速上升, 其中诱导后8 h达到高峰期, 一直持续到48 h。不同病原微生物(大肠杆菌E. coli、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和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分别诱导后, Real-time PCR 检测表明, 斜纹夜蛾抗菌肽基因Cecropin和Moricin对大肠杆菌的刺激最为敏感。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斜纹夜蛾抗菌肽基因Cecropin和Moricin的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该文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行为实验,研究了扁颅蝠(Tylonycteris pachypus)和褐扁颅蝠(T.robustula)与其体表寄生革螨(雷氏巨刺螨(Macronyssus radovskyi)及拟雷氏巨刺螨(M.pararadovskyi))之间的关系.在野外自然条件下,雌性扁颅蝠的体表寄生革螨负荷量与宿主健康指数呈正相关(Spearman:rs=0.55,P<0.01,n=24),而在雄性扁颅蝠以及雌、雄褐扁颅蝠中则无相关性(P>0.05).室内原宿主感染实验发现,扁颅蝠和褐扁颅蝠体表寄生革螨均明显倾向于选择各自的雄性宿主,扁颅蝠雌、雄性感染率分别为(42±12)%和(58±12)%(t=-3.6,df=31,P<0.01);褐扁颅蝠雌、雄性感染率分别为(37±11)%和(63±11)%(t=-6.1,df=26,P<0.001).用扁颅蝠体表寄生革螨(拟雷氏巨刺螨)对扁颅蝠与褐扁颅蝠交叉感染后发现,寄生革螨明显选择其原宿主扁颅蝠,扁颅蝠与褐扁颅蝠感染率分别为(71±13)%和(29±13)%(t=9.1,df=29,P<0.001).以上结果表明,扁颅蝠和褐扁颅蝠的体表寄生革螨负荷量与宿主身体状态无明显相关性,而对宿主性别表现不同偏好;扁颅蝠的体表寄生革螨对宿主表现明显的专一性.  相似文献   

20.
Wolbachia是一类在节肢动物中广泛感染的胞内共生菌。为了了解其在我国蚜虫中的感染情况, 本研究通过扩增wsp基因片段对采集自我国多个地区的3种小麦蚜虫(荻草谷网蚜Sitobion miscanthi、 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和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和1种大豆蚜虫(大豆蚜Aphis glycines)样品进行了内共生菌Wolbachia的感染检测。结果显示: 3种小麦蚜虫中均未检测出Wolabchia。大豆蚜也仅在采集自北京和杭州的种群中发现了Wolbachia的感染, 感染率分别为95.8%和22.9%, 并且所检测的个体均为单株系感染。wsp基因序列的比对分析显示, 大豆蚜感染的Wolbachia株系与多个亲缘关系较远的昆虫物种中所感染的Wolbachia株系间具有高度一致的基因序列。wsp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关系和序列一致性均表明大豆蚜感染的Wolbachia株系属于B大组CauB组。本研究为今后探讨Wolbachia在我国蚜虫中的寄主范围和株系多样性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