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草间小黑蛛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m gramincolum)是洞庭湖区农田蜘蛛的优势种类,常年田间发生量占总蛛量的74—85%,是捕食水稻害虫飞虱、叶蝉的重要天敌,对控制其为害有显著的效应。为了摸清它的生活规律,为农田蜘蛛的保护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1982—1983年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湘南地区稻田蜘蛛对稻飞虱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万福  刘文周 《昆虫知识》1992,29(6):325-328
稻田蜘蛛对稻飞虱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晚稻田间日捕食量0.67~3.58头/蛛。在室内,微蛛、狼蛛和球腹蛛3种稻田蜘蛛优势种类对稻飞虱若虫捕食功能均可用Holling Ⅱ型反应模型极好地拟合,进而导出3类蜘蛛所组成一定群落结构的稻田蜘蛛复合群体对稻飞虱的田间管理模型。经检验,其管理效应与田间笼罩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鲁中山地侧柏林区蜘蛛群落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丛建国 《蛛形学报》1997,6(1):26-30
于1992~1994年对鲁中山地侧柏林蜘蛛群落进行了定时、定点和定量采集观测。对蜘蛛群落的种类、个体数量、多样性、优势度及稳定性等进行了分析。从季节变化看,蜘蛛群落组成的种类、个体数量、多样性8月份最高,1月最低。从垂直结构上看,灌草从蜘蛛亚群落各指标较高。另外还利用统计学的变异系数对蜘蛛群落的稳定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一、稻田蜘蛛的田间消长 1976年我们在本院农场及汉阳县汉乐大队调查了未施过农药的早、中、晚稻田内的蜘蛛  相似文献   

5.
稻田蜘蛛与飞虱制约关系及其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72—1991年间,我们对稻田蜘蛛及其相关害虫—褐稻虱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研究。本文主要论述稻田蜘蛛种类多,发生量大,繁殖力强.与稻飞虱的季节消长、生态分布、变态类型相一致,彼此制约关系明显,有良好的保护利用价值。创造有利于蜘蛛发生发展的环境,合理施用化学农药,既是保护利用蜘蛛的有效途径,又可保护飞虱的其它天敌,发挥多种天敌联合控制飞虱的作用,在经济、生态与社会三方面都可收到显著效益。  相似文献   

6.
柞蚕场蜘蛛属于山上和石下种类,一般危害1至3龄稚蚕。1979—1983年在吉林省永吉县口前,西阳:通化县民主,东来;浑江市大石棚子;柳河县蚕种场;集安县;辽源市蚕种场,石驿公社采集到蜘蛛标本近万头,初步分出18个科40个属62种。现将这些蜘蛛的主要种类、  相似文献   

7.
麦圆蜘蛛Penthaleus major(Duges)在小麦上的危害有明显加重的趋势,田间种群密度的调查仍是目前虫情测报的主要手段。为了解麦圆蜘蛛在麦株上的转移习性,以便为其田间调查取样和防治提供参考,作者于2008年进行3部分田间观察。结果表明:麦圆蜘蛛在小麦植株上具有较强的活动性,可随田间环境条件的不同而改变其栖息场所。在同一观察日内,其在麦株上的虫量多表现早晚时段多于中午时段;在有风、阴雨和气温相对较高时,麦株上的虫量分布均有明显下降的趋势。麦圆蜘蛛主要分布于麦株由上向下数第3~4叶位上;在不同叶位上的虫量,多以叶片反面相对最多,其次为叶鞘和叶片正面。  相似文献   

8.
1998~1999年、1999~2000年在武汉地区使用陷阱法系统采样,研究了大麦田蜘蛛群落结构,比较了不同的冬天气候因素对麦田蜘蛛群落结构的影响.使用Berger-Parker优势度指数分析了调查时间段大麦田的地面优势种蜘蛛.结果显示,1998~1999年的优势种蜘蛛为皿蛛科蜘蛛,隆背微蛛Erigone prominens Boes. et Str.在大麦的全生长期均为优势种.1999~2000年,主要的优势种蜘蛛为狼蛛科的类水狼株Pirata piratoides Boes.et Str.、沟渠豹蛛Pardosa laura Karsch和拟环纹豹蛛Pardosa pseudoannulata (Boes.et Str.).另外,通过各优势种蜘蛛雄蛛的个体数变化,探讨了各优势种蜘蛛在田间的交配繁殖情况.结果表明,冬天气候对蜘蛛的交配时期有明显影响.在暖冬天气,大多数种类的交配比冷冬提前.一般情况下,各优势种蜘蛛能在麦田繁殖1代.另外,还对平腹蛛科的2种蜘蛛的雄蛛在田间的活动情况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9.
1990年8月对梵净山和张家界两个自然保护区内蜘蛛群落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自然保护区内蜘蛛资源极为丰富,经初步鉴定,计有蜘蛛27科85属180种,其中主要成分依次为肖蛸、园蛛、狼蛛、球蛛和皿蛛等。蜘蛛发生量折合每亩为17,585—54,000头。八个不同生境类型蜘蛛群落的种类数和密度存在明显差异;各种蜘蛛分布群在群落内的比例随栖息地结构变化而改变,因而也导致蜘蛛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和均等度等参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蜘蛛的物种多样性是极其丰富的,但目前只有一小部分的蜘蛛种类被描述。世界上已描述的蜘蛛种类已超过40000种,隶属于110个科。在我们居住的小范围内,可能至少有30个科的数百种蜘蛛。就中国而言,估计可能有40000种以上的蜘蛛种类,但目前也只有大约4000种被命名。本检索表首次列出了中国现有67个蜘蛛科的答定特征.以及不同科之间的相似处和不同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中季稻区稻田主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捕食天敌蜘蛛的田间系统调查资料为基础,以害虫—天敌—农药系统为研究对象,应用害虫管理系统工程的原理,处理害虫、捕食天敌与农药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稻纵叶螟—蜘蛛—甲胺磷和稻飞虱—蜘蛛—甲胺磷两系统优化管理模型,绘制了它们的优化反馈控制策略图,利用微机对系统进行最优监控。使用时输入当前田间害虫与天敌数量,就可对系统作出即时的预测和最优决策。该策略确立的控制害虫的最优性能指标,是使害虫对农作物的为害所造成的损失与防治费用之和最小,并且使害虫和天敌的数量处于系统平衡状态。文中比较分析了该策略与基于经济阈值的常规害虫管理策略,指出了新策略在害虫综合治理中对天敌数量进行控制和管理的作用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对蜘蛛目中几个科的代表种的毒腺形态特征及其位置进行了解剖观察。并在测量其毒腺的形态度量参数与蜘蛛体长和体重的基础上,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的统计学原理,分析了其毒腺的形态度量参数与蜘蛛体长和体重之间所存在的相关性,同时探讨了不同种类蜘蛛毒腺的解剖方法。结果表明:蜘蛛毒腺的位置和形态与蜘蛛的进化、生活方式和蛛体形态有一定关系,即低等及地下穴居种类(如虎纹捕鸟蛛Selenocosmia huwena等)的蜘蛛毒腺多前位(型)于螯基内;其余的多后位(型)于头胸部前段内。蜘蛛毒腺的重量与其体重之间为正相关,如大腹园蛛Araneus ventricosus的相关系数rAl=0.9846(P<0.01),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0.0038 0.1829x;蜘蛛毒腺的长度与其头胸长之间为正相关,如穴居狼蛛Lycosa singoriensis的相关系数rc3=0.9858(P<0.01),方程式为:y^=-0.1641 0.5325x;蜘蛛毒腺的宽度与其头胸宽之间为负相关,如虎纹捕鸟蛛Selenocosmia huwena的相关系数rD3:=-0.9704(P<0.01),方程式为:y^=0.2498—0.0072x。  相似文献   

13.
稻田蜘蛛是稻田生态系害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类群,明了稻田蜘蛛各类群的田间分布特征,对制订开展保护和利用这类天敌的策略和措施是很为必要的。 国内报道经研究了解的有三化螟、玉米螟、东亚飞蝗等害虫的空间分布型,在生产实践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并且在温室粉虱分布型研究中提出改进测定的方法。根据我们从1977年以来开展稻田生态系蜘蛛种群动态的研究,看出微蛛、狼蛛科等所属几个优势种群对稻叶蝉、稻飞虱的控制作用是明显的。与此同时,测定了优势种群的田间分布型,并对几种分布型的测定方法作了初步探讨。食虫瘤胸蛛  相似文献   

14.
化学通讯是蜘蛛最基础和最普遍的种内和种间通讯方式之一,蜘蛛体表的味觉毛能够接触性的或者近距离地感知环境中的化学物质,但味觉毛的相关研究仅在少数几种蜘蛛中有过报道。我们通过扫描电镜对分别对幽灵蛛、弱蛛、泰莱蛛、幽灵蛛、蟹蛛和球蛛共5科32种蜘蛛味觉毛的形态、数量和分布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蜘蛛味觉毛一般呈“S”形或弧形;毛根部与体表形成较大角度,末端开口。一般分布在步足的跗节和后跗节,一些种类在步足胫节亦有味觉毛分布。所观察的蜘蛛中绝在部分种类在触肢上未发现味觉毛,仅有两种蟹蛛 (Thomisus labefactus Lysiteles inflatus) 和一种球蛛 (Phycosoma mustelinum) 在触肢上有味觉毛。味觉毛的数量在不同蜘蛛种类中有较大差异,从十几根到上百根不等。蜘蛛味觉毛的形态、数量和分布等特征除了与遗传相关外,亦有可能与其生境和生活方式等有关。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贵州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的蜘蛛共记24科178种,其中159种为我们2008年5至10月种类调查的结果,有48种为在贵州省内的首次记录,极大丰富了该地区的蜘蛛种类.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棉田蜘蛛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摸清棉田蜘蛛的种类、发生、消长规律、各种环境因子对蜘蛛的影响,为保护、利用及棉虫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1975—1977连续三年对湖北省三个不同棉区有代表性的四个县  相似文献   

17.
不同耕种稻田害虫及天敌的种群动态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黄德  曾玲  梁广文  陈忠南 《应用生态学报》2005,16(11):2122-2125
通过田间调查,分析比较了有机耕种稻田和常规耕种稻田害虫和天敌的发生动态.结果表明,在有机稻田主要害虫的发生动态较对照缓和,次要害虫发生种类有所差异,而蜘蛛、捕食性昆虫和寄生蜂等稻田主要天敌数量上明显高于对照,表明停用化学合成物质后天敌的控害作用得到了恢复和明显的加强.  相似文献   

18.
化学通讯是蜘蛛最基础和最普遍的种内及种间通讯方式之一,蜘蛛体表的味觉毛能够接触性地或者近距离地感知环境中的化学物质,但味觉毛的相关研究仅在少数几种蜘蛛中有过报道。我们通过扫描电镜分别对幽灵蛛科(Pholcidae)、弱蛛科(Leptonetidae)、泰莱蛛科(Telemidae)、蟹蛛科(Thomisidae)和球蛛科(Theridiidae)共5科32种蜘蛛味觉毛的形态、数量及分布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蜘蛛味觉毛一般呈"S"形或弧形;毛根部与体表形成较大角度,末端开口。一般分布在步足的跗节和后跗节,一些种类在步足胫节亦有味觉毛分布。所观察的蜘蛛中绝大部分种类在触肢上未发现味觉毛,仅有2种蟹蛛即角红蟹蛛(Thomisus labefactus)和膨胀微蟹蛛(Lysiteles inflatus)以及1种球蛛即鼬形微姬蛛(Phycosomamustelinum)在触肢上有味觉毛。味觉毛的数量在不同蜘蛛种类中有较大差异,从十几根到上百根不等。蜘蛛味觉毛的形态、数量和分布等特征除了与遗传相关外,亦有可能与其生境和生活方式等有关。  相似文献   

19.
孙智敏 《四川动物》1989,8(1):30-31
蜘蛛是教学和科研上常用的实验材料,又是害虫的重要天敌。掌握蜘蛛的采集,有助于教学和科研工作。蜘蛛的采集因种类及生态类型不同而异。笔者在长期的蜘蛛采集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分别介绍如下:一、采集工具常用的采集管以口径2.5cm,管长10cm,管壁厚2mm为好。也可用试管、广口瓶、三角烧瓶、罐头瓶等代用。管(瓶)口内壁事先涂一些石灰水,以防扣捕时,蜘蛛从管(瓶)内脱出。瓶内则放些草或折曲纸条等。这样一个采集瓶可放几头蜘蛛,节省用具,瓶口用纱布封扎。采蛛网(可用捕虫网代替),75—80%酒精,毛笔。此外还有镊子、放大镜、记录本、铁锹…  相似文献   

20.
武汉东西湖棉田蜘蛛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5—1988年在武汉东西湖棉区,对棉田蜘蛛群落结构和数量动态进行了调查,现报告于下。1调查方法1985—1988年在武汉市东西湖棉区,分季节不定期地随机采集棉田内的蜘蛛种类、害虫种类及其它捕食性天敌;在调查棉区选择不同类型的棉田进行定期定点系统调查。每块田按大五点取样法。每隔五天调查一次。2结果与分析2.1棉田害虫和捕食性天敌群落的种类组成通过几年调查发现在当地为害棉花的节肢动物23种,分属8目13科;捕食性天敌45种,分属7目21科,其中昆虫13种,捕食螨2种,蜘蛛30种。表1棉田蜘蛛与其它捕食性天敌发生量(%)的比较(1985)五月六月七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