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稀土和锌对黑稻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三个浓度的稀土溶液和硫酸锌溶液对黑稻种子浸种 2 4 h后 ,进行种子的标准发芽试验。 3天后测定种子的发芽势 ,7天后测定发芽率 ,并同期对芽长进行测定。三种浓度的稀土溶液和硫酸锌溶液对黑稻种子的发芽势及同期芽长均有明显促进作用 ,对发芽率则无影响。用硫酸锌溶液浸种应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补充农田缺锌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稀土La~(3 )跨PC12细胞膜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使用AR-CM-M1C阳离子测定系统,发展Fura-2荧光测定技术,将其应用于测定细胞内游离稀土离子La3+,并以此研究了La3+跨PC12细胞(大鼠嗜铬细胞瘤细胞)膜的行为.结果表明:在模拟细胞内离子组分,pH=7.05的溶液中,测得La3+-Fura-2的表观解离常数为3.27×10-11mol@L-1.对于PC12细胞,静息条件下La3+不能跨越细胞膜进入胞内.与钙离子通道相关的KCI和去甲肾上腺素均不能刺激稀土La3+过膜.用哇巴因(ouabain)使胞内Na+超载后,La3+可过膜进入细胞内,且过膜量与胞外La3+浓度和胞内Na+超载程度有一定的浓度依赖关系,提示La3+可以经由Na+/La3+交换机制过膜而进入细胞内.  相似文献   

3.
取小麦(Triticum aestivum)品种鲁麦5号大小一致的籽粒,用不同浓度的稀土(河南商丘冶炼化工厂生产)溶液浸种16小时,以水浸种为对照。然后将种子均匀排在纱网上,放到盛有自来水的搪瓷盘上,于22±1℃培养室中发芽。每天光照(2500lx)14小时。逐日定时记录发芽数,至第7天测幼苗高度,称地上部和根鲜重,计算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用密闭式气路二氧化碳斜率法测定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  相似文献   

4.
稀土,是指元素周期表中的镧系15种元素以及第三副族的钪、钇共17种元素。当前,农用稀土主要是镧、铈、镨、钕四种元素。试验结果表明,在龙眼的主要生长发育时期,对叶面喷施适宜的稀土溶液,能增加叶面积和叶绿素的含量,提高光合作用强度,并促进对养分的吸收。施...  相似文献   

5.
稀土发光材料在荧光成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稀土发光材料由于具有荧光寿命长、发射峰半峰宽窄和Stokes位移大等发光性质,在生命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包括荧光免疫分析、离子识别、蛋白质活性测定、核酸检测等,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文以稀土配合物、稀土掺杂上转换材料和长余辉材料为代表,就当前稀土发光材料的发光性质及其在生物成像标记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并对稀土发光...  相似文献   

6.
氨基酸对金鱼摄食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1986年3—6月间,以体长为3.3—5.9厘米的红鲫为对象进行了氨基酸对其摄食活动影响的研究。试验用氨基酸均为L型,第一次试饵的pH值未加调整,第二次试饵的pH值用氢氧化钠或盐酸调整至6.5—7.0间。对各种氨基酸共进行20次试验,结果用t检验和协方差进行统计分析。从结果中可以看出,氨基酸对红鲫的摄食活动随着氨基酸的种类、浓度和试饵pH值的不同而不同。氨基酸不但是饲料中重要的营养物质,某些氨基酸还是红鲫摄食活动的有效刺激剂。  相似文献   

7.
稀土对蚯蚓体内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滤纸接触染毒法,分别进行了氯化稀土、氯化镧与土居动物蚯蚓接触染毒不同时间和不同浓度的试验。研究其对蚯蚓体内氨基酸含量的影响变化。结果表明。Re、La对蚯蚓体内的氨基酸含量影响较显著,在低浓度时总体表现为促进蚯蚓体内氨基酸的形成,而在高浓度状态下则使蚯蚓体内氨基酸含量下降,产生抑制作用,两种稀土在400mg·L^-1浓度时,蚯蚓体内氨基酸含量除脯氨酸外开始上升,随着作用时间延长,氨基酸含量逐渐下降,在100~1200mg·L^-1浓度范围,两种稀土均引起蚯蚓体内脯氨酸含量的下降,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将TiO2光催化剂负载于活性炭,然后将活性炭装填于冷电弧-光催化-吸附集成反应器中,用该反应器对豆粕氨基酸进行脱色。以豆粕氨基酸的脱色率和氨基酸保留率为指标,探讨处理电压、处理时间、溶液pH和活性炭填充量4个因素对脱色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回归模型方程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并对方程进行回归分析和系数检验。结果表明:回归方程在#=0.01水平上高度显著。各因素对脱色效果的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溶液pH>活性炭填充量>处理时间>处理电压。最佳脱色条件为处理电压20kV、处理时间11min、溶液pH 3.6和活性炭填充量63g,此条件下氨基酸溶液脱色率为94.8%,保留率为83.1%。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细菌吸附有机溶剂法进行一定的修改,探索水相溶液pH和电解质浓度对测定细胞疏水性的影响,以及不同底物培养的细胞疏水性的差异性。探索细胞和固体间的静电作用和疏水作用对细菌早期吸附的影响。方法:以9K液体培养基为水相溶液,测定不同pH值和电解质浓度下细胞转移到有机相的吸附率。测定不同底物培养的细胞的Zeta电位以及在石英砂和黄铜矿表面的吸附率。结果:水相溶液pH值的变化并没有引起细胞转移到有机溶液的吸附率的显著变化,而在实验所用的电解质浓度梯度范围内,随着浓度的增加,细胞转移到有机溶剂的吸附率也随之增加,但是以单质硫为底物培养的细胞的吸附率始终大于以Fe2+和黄铜矿为底物培养的细胞。在溶液pH 2.0的条件下,石英砂和黄铜矿带负电,单质硫培养的细胞带正电,而以Fe2+和黄铜矿为底物培养的额细胞带负电。结论:细胞表面疏水性不会受到溶液pH值变化的扰动,但是却会随着电解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以单质硫为底物培养的细胞的疏水性大于以Fe2+和黄铜矿为底物培养的细胞,不同的细胞表面均含有大量的作为电子供体和电子受体的官能团。不同底物培养的细胞在石英砂和黄铜矿表面的早期吸附受到静电作用和疏水作用力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0.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变波长紫外检测法直接测定了芳香族氨基酸。流动相为磷酸盐缓冲溶液(pH6)和甲醇的混合溶液,其体积配比为7030,流速为0.6ml/min,变波长紫外检测,10min内完成。酪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50~500μg·mL-1、200~20000μg·mL-1、20~2000μg·mL-1,三者的检测限分别为10μg·mL-1、150μg·mL-1、5μg·mL-1。  相似文献   

11.
稀土La3+跨PC12细胞膜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AR-CM-M1C阳离子测定系统,发展Fura-2荧光测定技术,将其应用于测定细胞内游离稀土离子La3+,并以此研究了La3+跨PC12细胞(大鼠嗜铬细胞瘤细胞)膜的行为.结果表明:在模拟细胞内离子组分,pH=7.05的溶液中,测得La3+-Fura-2的表观解离常数为3.27×10-11 mol·L-1.对于PC12细胞,静息条件下La3+不能跨越细胞膜进入胞内.与钙离子通道相关的KCl和去甲肾上腺素均不能刺激稀土La3+过膜.用哇巴因(ouabain)使胞内Na+超载后,La3+可过膜进入细胞内,且过膜量与胞外La3+浓度和胞内Na+超载程度有一定的浓度依赖关系,提示La3+可以经由Na+/La3+交换机制过膜而进入细胞内.  相似文献   

12.
牛家淑 《植物学报》1997,14(2):55-57
示波极谱滴定法测定植物中的钾未见报道,本文用示波极谱滴定法对植物中钾的测定,做了多方面的研究。实验表明以HAc-NaAc为底液pH=5.0的缓冲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标准四苯研究钠(Na-TPB)溶液,然后用标准AfNO3溶液滴定过量的四苯硼钠,利用四苯硼钠示波极谱曲线(dE/dt=f(E))上有切口,并和Ag+能定量反应,使切口消失为终点。测定结果满意。该法直观、简便、快速、灵敏、准确、不用加指示剂。溶液混浊、沉淀及有色,均不干扰测定, 适用于植物中钾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稀土对生物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稀土对生物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邓艳东(湖北大学生态学研究所武汉430062)我国稀土资源十分丰富,其储量占世界总量的80%。稀土金用及其化合物具有特殊的性能和广泛的用途,因而稀土的开发利用,近年来有了很大发展,特别是在石化和农用微肥的应用上发展最为迅速。...  相似文献   

14.
混合稀土对作物出苗率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用OECD方法,在红壤、黄潮土、黄褐土上进行了混合稀土对水稻、油菜、大豆相对出苗率影响的试验,从LC50(半致死浓度)值看,在供试条件下,稀土对水稻的毒性最小,稀土在黄褐土上对作物的毒性也较小,而稀土对黄潮土上的大豆以及红壤上的油菜的毒性则较大。  相似文献   

15.
1986年春,设A为浇施因素有三个水平,即:浇施稀土8/万、5/万和清水;B为喷施因素,三个水平即喷施稀土5/万、2/万和清水。试验结果以浇清水、喷施稀土5/万为最佳处理区。折合亩产桑叶592.5公斤,比浇喷等量清水的对照区亩产477.5公斤增产24%。设与桑树浇、喷处理相对应的养蚕区。分区采叶饲蚕,结果上茧产量经方差分析,F值达显著差异,t测验(LSD法)以浇清水、喷硝酸稀土5/万饲蚕区折张产上茧量比对照增产1.89公斤,有显著差异。一粒缫测定,出丝率比对照区增长5.5%,其他指标如丝重等均有一致性。我国稀土资源丰富,国内外,在粮、油、棉等作物上早巳开发研究,并有较大面积的推广应用,但在蚕桑方面的应用研究尚未见到报道。本文目的在于探讨桑园浇喷稀土对提高桑叶产量和饲蚕经济效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pH值检测器     
目前,测定pH值是化学实验室最常用的分析方法。然而,pH值的测定往往会因为选用的物质材料不对或保养方法不当而受到影响,下面介绍一种测定pH值的简便方法:此种pH值的测定系统由4个部分组成:一个pH值自动检测电极;一个放大器,它可以将信号译为可供仪器操作者阅读的符号;一个参考电极;以及需要测定其pH值的样品。用玻璃材料制成的检测电极实际上是一个小电池,它随着浸泡它的溶液pH值的不同而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玉米淀粉生产副产物为原料,提取蛋白质水解制取混合氨基酸,与酰化剂月桂酰氯合成混合氨基酸月桂酰胺表面活性剂,研究了反应条件,并测定了它的pH值、表面张力、乳化力等。  相似文献   

18.
<正> 前言利用酶只与特定的基质反应的作用分析特定基质开始于40年代,最近进展到利用微生物起源的各种酶的分析法。用这种酶选择性地分析复杂有机化合物已是可能,但需要高价酶,需要反应、显色、测定吸光度等烦杂操作,时间较长,期望一种只要把pH类电  相似文献   

19.
稀土对麻楝幼苗抗寒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低温胁迫下采用不同浓度的稀土喷施叶面,研究稀土对麻楝幼苗的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麻楝幼苗的相对电导率在300mg.L-1稀土处理后有所增加,700~1500mg.L-1处理组均显著下降或相对稳定。不同稀土浓度处理的麻楝幼苗的脯氨酸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保持稳定或小幅增加,叶绿素含量增加或显著增加,SOD活性保持稳定。300mg.L-1稀土喷施叶面使幼苗的丙二醛含量增加,而700—1500mg.L-1稀土处理使丙二醛含量先有所增加,然后减少或显著减少。用主成分分析对各浓度稀土处理的幼苗抗寒性进行评价,得出1500mg.L-1稀土处理后幼苗抗寒性最佳,其次是1000和700mg.L-1处理。  相似文献   

20.
<正> 前言利用酶只与特定的基质反应的作用分析特定基质开始于40年代,最近进展到利用微生物起源的各种酶的分析法。用这种酶选择性地分析复杂有机化合物已是可能,但需要高价酶,需要反应、显色、测定吸光度等烦杂操作,时间较长,期望一种只要把pH类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