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白鹡鸰繁殖习性观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白鹡鸰(Motacilla alba)在辽宁省是夏候鸟,每年3月初从南方迁来繁殖,10月中旬又开始南迁越冬。据观察,1981年3月7日迁来,10月16日迁走;1982年3月4日迁来,10月17日迁走;1983年3月9日迁来,10月19日迁走,居留朗约230天。我们于1981—1983年期间,对白鹡鸰的繁殖习性作了较系统的观察,现将资料整理如下。一、栖息环境白鹡鸰主要栖息在河流附近的林缘、苗圃、果园和田野等地,并经常到河边取食。在水源不足,河流分布较疏的丘陵地带,其分布数量稀  相似文献   

2.
灰鹡鸰繁殖习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关灰鹡鸰Motacilla cinerea robusta的生态资料,至今报导较少。作者从1962年以来在长白山工作期间,就便对灰鹡鸰的生态作了一些零星的观察与记载,1974年和1978年又作了较为详细的观察。现将资料整理出来,以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3.
白鹡鸰繁殖习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白鹡鸰(Motaeilla alba leucopsis)在我区终年留居。为低山、丘陵和田园常见的主要食虫鸟类之一。1983年3月—1985年3月,作者在广西贺县黄田公社的狗耳山和南宁市郊大岭附近对其的繁殖习性作了初步的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黄鹡鸰(Motacilla flava maoronyx)是农业益鸟,它的繁殖习性在国内迄今未见报导。作者于1964年5—6月间在吉林省大安县月亮泡作鸟类调查时,对本亚种的繁殖习性进行了初步的观察。观察方法是定点整天观察(以苔草伪装,并用望远镜),观察地点距巢40  相似文献   

5.
山(脊鸟)鸰(Dendronanthus indicus)隶属于雀形目(脊鸟)鸰科山(脊鸟)鸰属。据郑作新教授著《中国鸟类分布名录》1976记载,此鸟在福建南部,江西,广东和海南岛,广西,云南为旅鸟、冬候鸟。另据杰门捷也夫等1951—1954  相似文献   

6.
7.
8.
山鹛(Rhopophiluspekinensis)为山西省留鸟和优势种。关于它的繁殖习性在国内只有零星报道。1997—1998年,我们在历山自然保护区对山鹛的繁殖生态作了初步观察。1工作区概况山西历山自然保护区位于中条山东部,地处东经111°51′-...  相似文献   

9.
肖文  李运生 《四川动物》1996,15(1):28-29
芦芽山自然保护区雀鹰繁殖习性肖文,李运生山西省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宁武0360072.山西省生物研究所雀鹰(Accipiternisus)已被列入我国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我们于1992—1994年3—10月,在山西省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对雀鹰的繁殖习性进...  相似文献   

10.
历山自然保护区的山鶺鸰繁殖习性王毅琴山西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沁水048211山(Dendronanthusindicus)是我国和日本共同协定保护的候鸟。我们于1991年-1993年的4-9月,在山西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下川、东川和李圪塔地区,对山...  相似文献   

11.
山麻雀(Passer rutilans intensior)在乌蒙山系的五莲峰山区,从海拔600米的金沙江河谷至3000米的高山地带较为习见。笔者于1964年及1967年在滇东北永善县对山麻雀的繁殖  相似文献   

12.
历山保护区山斑鸠的繁殖习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青霞  薛红忠 《四川动物》2000,19(4):239-240
1997~ 1 999年的 4~ 9月 ,在山西省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山斑鸠 (Streptopeliaorientalis)的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 ,报道如下。1 工作区概况及方法山西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中条山东段 ,地处翼城、沁水、阳城、垣曲 4县交界 ,东经 1 1 1°51′~ 1 1 2°3 6′ ,北纬 3 5°1 6′~ 3 5°2 7′ ,总面积 2 4 80 0ha ,主峰历山海拔 2 3 2 1m。本区系石质山地 ,为南缓北陡的单面山。森林繁茂 ,灌木丛生 ,水源充沛。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 ,夏季炎热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年均温 8~ 1 0℃ ,无霜期 1 80~ 2 0 …  相似文献   

13.
山噪鹛繁殖习性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 ̄1994年4 ̄7月,在山西省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对山噪鹛的繁殖习性作了观察。该鸟在沟谷和阳坡较高的灌丛中营巢,窝卵数2.88(2 ̄3)枚,孵化期12 ̄13天,育雏期12天。15个巢中产卵、孵化、离巢成功分别为8、7、6巢。  相似文献   

14.
山麻雀每年4月中旬迁来历山自然保护区,9月下旬迁离。繁殖前的种群数量为1.90只/km,繁殖后为2.50只/km。最早营巢见于5月11日,最早产卵见于5月22日,窝卵数4-6枚,孵化期12-14天,孵化率为93.75%。巢内育雏和巢外抚幼分别为13和11天 ;雏鸟的成活率为78%;繁殖力为2.16只。  相似文献   

15.
白鹡鸰繁殖及食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报道了白鹡鸰(Motacilla alba)繁殖,育雏、雏鸟生长和食性等方面的研究。通过三年的连续观察,发现白鹡鸰于当年或翌年均有利用旧巢的习性。育雏期完全以动物为食,其中85%是昆虫。  相似文献   

16.
千年国营林场灰鹡鸰繁繁殖的观察王忠星,辛泽平山西省千年国营林场离石县033000灰(Motacillacinerea)在山西省为夏候鸟。1991—1993年的4—9月,在山西省关帝山森林管理局千年国营林场对灰的繁殖生态进行观察。本区位于山西省吕梁山中...  相似文献   

17.
云雀的繁殖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雀(Alauda arvensis kiborti)是分布很广、数量较多的一种鸟。它生活在开阔的草地、田间水边。鸣声婉转嘹亮,常在空中载飞载歌,故名云雀,又称之为百灵鸟。从1959年开始,我们在海拉尔市附近地区的哈克、东海拉尔等地对云雀的繁殖习性进行观察,1964年以来又在海拉尔市南部10公里的熟荒地进行系统地观察。这片地是开垦过但又是休閒的田地,地面凹凸不平。生长的植物有寥、黄蓍、点地梅、繁蒌、藜、万年篙、鹤虱等。附近农田多种植马铃薯和蔬菜。  相似文献   

18.
红腹角雉的繁殖习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分别于1984年和1985年的3—6月,在四川省北川县境内,海拔1,600—2,400米之间红腹角雉数量较多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进行了野外观察。该地主要树种为包石栎、珙现(王同)、水青树、漆树等。 雄鸟四月初开始占区鸣叫,早晚各一次。雌鸟不鸣叫。夜晚栖于树上,单独牺息。白天在树林、灌丛间觅食、休息。  相似文献   

19.
20.
高本刚 《蛇志》1992,4(2):48-49
蛇类雌雄异体,外表上无明显区别。一般雄性尾基部略膨大,尾较雌性略长(尾下鳞略多些).蛇是体内受精的动物,交配期一般在春末夏初出蛰后进行,秋冬之交也常有交配现象。各种蛇类的生殖季节不尽相同,如眼镜蛇的交配期一般是在4~6月;银环蛇多在8~10月;尖吻蝮(五步蛇)在10~11月;蝮蛇在5~9月等。雄蛇有一对交接器,在肛孔两侧,由内向外翻出。每次交配,只使用一侧的交接器。交接器平时藏在雄蛇尾基都内,在交接时伸出来。交接器上有倒钩和棘状突起,如翠青蛇的雄性交接器前端膨大,每个棘上生有若干棘突(见图1、图2).雌蛇到了性器官发育成熟时,游到外面的草丛中,不断地将性腺分泌的激素释放出来。雄蛇接到求偶信号后,会立即顺着雌性激素的气味爬来,伏在雌蛇身上。当雄蛇交接器触到雌蛇泄殖腔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