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建立恒河猴血清中孕酮含量测定方法。方法本文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技术。结果孕酮的回收率为94%,批内CV为5.1%~8.3%,批间CV为4.5%~7.7%,灵敏度为5~10Pg。说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测定了幼年组、成年组和老年组的雌性恒河猴的血清中的孕酮含量分别为:(0.20±0.04)ng/mL、(6.26±0.17)ng,mL和(0.35±0.06)ng/mL;成年雌性恒河猴月经周期孕酮的变化范围为:滤泡期为(1.10±0.12)ng/mL,排卵期(2.36±0.18)ng/mL,黄体期(6.17±0.15)ng/mL,妊娠期随着妊娠月份的增加,孕酮浓度也增加,最高可达50ng/mL。结论经实验验证,该方法灵敏、可靠、适用,可作为恒河猴血清中孕酮含量测定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酵母乙醇脱氢酶电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吕跃钢  王际彰  张利平  张维成   《微生物学通报》1997,24(4):218-220,217
从面包酵母中筛选到一株乙醇脱氢酶活力高、杂酶干扰小的菌株。对该菌株进行扩增培养,在72h收获,用此酵母制成测定乙醇浓度的生物电极,该电极测量的线性范围为3.4×10-5~2.04×10-3mol/L,r=0.9996,响应时间小于2min,甲醇、叔丁醇、异成醇的干扰分别为1.2%、2.0%、34%,醋酸和葡萄糖不干扰。测定乙醇标准样品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6%(n=6),测定白酒发酵样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1%(n=6)。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在哮喘大鼠气道中表达变化及其对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观察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是否参与了哮喘气道重构这一病理过程。方法18只6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地塞米松干预组各6只。以腹腔注射10%卵蛋白和1%卵蛋白雾化吸入复制慢性哮喘模型。干预组在每次激发前给予地塞米松干预。用免疫组化与原位杂交法检测p-ERK1/2及ERK2mRNA在不同大鼠肺组织的表达程度,采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图象分析。结果(1)哮喘模型组气道壁面积和平滑肌厚度较对照组和干预组显著增加(P〈0.05)。(2)哮喘组p-ERK1/2及ERK2mRNA在大鼠肺组织的表达程度较对照组和干预组显著增加(P〈0.05)。(3)直线相关性分析显示,哮喘组气道壁面积和平滑肌厚度与大鼠肺组织中p-ERK1/2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分别为r=0.858,r=0.848,P均〈0.05),哮喘组气道壁面积和平滑肌厚度与大鼠肺组织中ERK2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分别为r=0.918,r=0.860,P均〈0.05)。结论哮喘大鼠肺组织p-ERK1/2及ERK2mRNA表达上调,并与气道重构密切相关,该结果提示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可能参与了气道重构中平滑肌的增殖过程。  相似文献   

4.
以白背三七不同生长时间的叶片及茎段作为实验材料,利用含有多种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浓度配比的MS培养基分别诱导愈伤组织、不定芽和根,建立了组织培养和高频离体再生体系。结果表明:(1)最适外植体为生长15d的叶片和茎段;(2)诱导愈伤组织的最适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浓度配比为0.5mg·L-1 2,4.D、0.8mg·L-1 6-BA和0.1mg·L~NAA,茎段和叶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分别为95.6%和97.8%;(3)诱导不定芽的最适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配比为1.0mg·L-1 6-BA、0.2mg·L-1 NAA和0.1mg·L-1 TDZ,诱导率可达87.4%;(4)以MS+0.2mg·L-1 NAA作为生根培养基可获得100%的生根率。将生长良好的的植株进行移栽,存活率可达95%。  相似文献   

5.
佟丹  朱莉  刘磊  林楠  肖巍 《生物磁学》2014,(3):486-489
目的:观察Bcl-2和COX-2在正常宫颈和宫颈鳞癌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宫颈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宫颈鳞癌组织、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Bcl-2和COX-2的表达情况。结果:(1)Bcl-2在正常宫颈组织和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72.5%(P〈0.05),而COX-2在正常宫颈组织和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60.0%(P〈0.05)。(2)在宫颈鳞癌中,Bcl-2的表达与宫颈鳞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而COX-2的表达与宫颈鳞癌的病理分级及淋巴转移有关(P〈0.05),与临床分期无关(P〉0.05)。(3)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显示宫颈鳞癌组织中Bcl-2和COX-2的表达呈正相关(r=0.517,P〈0.01)。结论:Bcl-2和COX-2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升高并呈显著正相关,且COX-2的表达与宫颈鳞癌的淋巴转移有关,二者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有可能作为评估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干旱胁迫下水杨酸对银沙槐子叶表皮气孔开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沙生植物银沙槐似mmodendronargenteum)幼苗为实验材料,采用PEG处理和PEG+SA综合处理两种方式,其中SA包括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和不NpH值3种处理,显微观察干旱胁迫处理、干旱胁迫下外源水杨酸处理对子叶表皮气孔开度的影响,以探讨干旱与气孔运动的关系。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处理后,气孔运动的趋势是随着PEG浓度的增加,孔径逐渐减小。在干旱胁迫下,sA不同浓度处理后,气孔孔径在相同PEG浓度下随着sA浓度的增加而减小;随sA处理时间的不同,气孔开度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变小,且在不同PEG浓度(0、10%和20%)条件下,气孔开度的变化与sA处理时间均呈显著(R=-0.998**、R=-0.955*和R=-0.983*)负相关;sA溶液pH值越低,对气孔开度的抑制作用越明显。可见,干旱胁迫后能减小银沙槐气孔孔径的大小,在干旱胁迫处理下施加SA处理,sA对银沙槐气孔开度的抑制作用加剧,说明sA在提高银沙槐的抗旱性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Fascin蛋白在软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软骨肉瘤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livionTM法分别检测和比较70例软骨肉瘤和20例软骨瘤中Fasc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Fascin在软骨肉瘤组和软骨瘤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29%和5.0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88,P=0.00);(2)Fascin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显著相关性(Xk0.37,P=0.54;X2=-0.29,P=0.59);Fascin蛋白在肺转移组中的表达为76.32%,显著高于无肺转移组(50.0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Z=5.24,P=0.02);Fascin蛋白在间叶性软骨肉瘤、透明细胞软骨肉瘤的中表达分别与普通型软骨肉瘤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去分化软骨肉瘤与普通型软骨肉瘤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Fascin在普通型软骨肉瘤的I-III级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1.1l%、61.90%、75.00%,三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ascin参与了软骨肉瘤恶变的过程,其高表达与软骨肉瘤的分化和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葡萄糖调节蛋白94(glucose—regulated protein94,GRP94)和CD8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与HPV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2例原发宫颈癌、27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及40例慢性宫颈炎组织中GRP94和CD8的表达及定位;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6例宫颈癌及6例正常宫颈组织中GRP94和CD8的表达。结果:①在宫颈癌、CIN2/3、CIN1及慢性宫颈炎组织中,GRP94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5%、82.4%、40%和22.5%;CD8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1%、64.7%、90%和97.5%;GRP94在宫颈癌和CIN2/3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慢性宫颈炎和CIN1组织(P均〈0.05);CD8在宫颈癌组的表达显著低于慢性宫颈炎组、CIN1组及CIN2/3组(P均〈0.05)。②Western blot结果示GRP94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1);CD8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宫颈组织(P〈0.01)。③GRP94的表达与宫颈癌分化程度、有无脉管侵袭有关(P〈0.05),而与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CD8的表达与有无脉管侵袭有关(P〈0.05),而与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④宫颈病变组织中,GRP94的表达与HPV感染呈正相关(rs=0.377,P=0.000);cD8的表达与HPV感染呈负相关(rs=-0.395,P=0.000);GRP94与CD8的表达呈负相关(rs=-0.608,P=0.000)。结论:GRP94表达可能是宫颈CIN进展及宫颈癌预后判断的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启动子-627C/A基因多态性和等位基因频率与过敏性哮喘血清IgE、IL-10浓度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的相互关系。方法:从哮喘病人DNA文库中选择青岛地区过敏性哮喘病人518例和健康志愿者501例,采用PCR—RFLP方法对IL.10基因启动子.627位点多态性进行观察,比较两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同时测定血清中总IgE、IL-10浓度和肺功能检查(FEV1、FVC、FEV1/FVC)。结果:轻度和中一重度哮喘组AA、CA和CC基因型所占比例分别为38.1%、46.0%、15.9%和45.6%、46.2%和8.2%(P=0.0168,X2=8.232,df=2)。A等位基因与哮喘病轻的严重程度有明显相关性(P〈0.05)。AA基因型哮喘病人血清的IgE浓度显著升高(P〈0.01),但其血清IL-10浓度比CC基因型携带者明显降低(P〈0.01)。结论:IL-10基因启动子-627位点多态性与过敏性哮喘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等位基因A是哮喘患病的风险基因,而等位基因C则是哮喘病的保护基因。  相似文献   

10.
龙凤竹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龙风竹[Pedilanthus tithymaloides(L.)Poit.var.nartus Dressler]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了龙凤竹愈伤组织诱导、植株再生以及试管苗继代保存培养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龙风竹茎段灭菌的最佳方法是用1.0g·L^-1HgCl2处理4~10min;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添加1.5mg·L^-1 6-BA和0.10~0.15mg·L^-1 NAA的MS培养基(含有30g·L^-1蔗糖和6g·L^-1琼脂粉,pH5.78~pH5.80);试管苗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含有0.2mg·L^-1 NAA的生根培养基(1/2MS,含有15g·L^-1蔗糖和6g·L^-1琼脂粉,pH5.78-pH5.80),试管苗生根率可以达到93.3%;经过炼苗并移栽后,龙风竹试管苗的成活率可达95.0%以上;龙凤竹试管苗的最佳继代保存培养条件为:在含有0.1mg·L^-1 NAA的生根培养基中,于温度15℃、光照强度20μmol·m^-2·s^-1的条件下继代保存。此外,龙凤竹愈伤组织可以直接分化产生大量丛生芽,达到龙凤竹试管苗增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考察壳聚糖(chitosan)、壳寡糖(chitosanoligosaccharides,COS)、茉莉酸甲酯(methyljasmonate,MJ)、水杨酸(salicylicacid,SA)和Cu2+等诱导子对藏红花悬浮培养细胞生长和藏红花色素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考察浓度范围内,壳寡糖(1~500mg/L)和较低浓度壳聚糖(≤10mrdL)、MJ(≤10μmol/L)、SA(≤10μμmol/L)和Cu2+(≤1μmoL/L)对细胞生长无显著影响;较高浓度壳聚糖(≥100mg/L)、MJ(≥100μmol/L)、SA(≥100μmoL/L)和cu“(≥10μmoL/L)显著抑制细胞生长。5种诱导子对藏红花色素合成的诱导效果不同,并且与诱导子作用浓度和添加时间有关。MJ诱导效果最好,在细胞培养第0天添加终浓度100仙moL/LMJ,藏红花色素含量(以1克干细胞计)达到28.57mg,比对照提高177.9%。其次是cu“,在细胞培养第4天添加终浓度500μmoL/LCu2+,色素含量达到19.82mg,比对照提高108.2%。再次是壳聚糖和壳寡糖,在细胞培养第14天分别添加终质量浓度100mg/L壳聚糖和壳寡糖,色素含量分别达到18.33和17.39mg,比对照提高69.1%和69.0%。最后是SA,在细胞培养第14天添加终浓度10μmoL/LSA,色素含量达到14.65mg,比对照提高45.4%。  相似文献   

12.
SEC-HPLC法测定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中苯酚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EC-HPLC法测定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中苯酚的含量。色谱柱为TSK G2000SWxL(7.8×300mm,5μ),流动相为PB(pH值7.0)-异丙醇(97∶3),流速0.6 mL/min,检测波长214nm,柱温25℃。苯酚在0.10~1.00 m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15;最低检测限为0.5 ng/mL;平均回收率101.48%,RSD=0.58%(n=9);3批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中苯酚的含量分别为2.98、3.02和2.96 mg/mL,分别为标示量的99.33%、100.67%和98.67%。SEC-HPLC法环保、准确、快速、可靠,可用于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中苯酚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对无性繁殖的‘京秀’葡萄(Vitis vinifera cv.Jingxiu)幼苗高温锻炼12 h或外施水杨酸(SA)后12 h发现,两种处理引起葡萄内源ABA含量的变化趋势相似,即在处理后1 h急剧升高,然后又迅速下降,并保持这种低水平到处理结束, 而脂氧合酶(LOX)活性并没有表现出和ABA相似的变化趋势。高温锻炼期间,葡萄叶片内自由态SA含量与ABA变化趋势相似,表现出一种典型的化学信号分子特征。而SA合成的限速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也表现出和前两者相似的变化趋势。推测SA单独或通过ABA诱导葡萄抗热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ATBFUNGUS2半固体培养基法在测定念珠菌属和新生隐球菌对4种常用抗真菌药物敏感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CLSIM27.A2微量液基稀释法和ATBFUNGUS2法同时测定131株念珠菌和20株新生隐球菌对两性霉素B(AmB)、氟康唑(FLC)、氟胞嘧啶(5-Fc)和伊曲康唑(ITC)的敏感性。结果①两种方法对于AmB、5-FC、FLC和ITC的一致性分别为98%、89.4%、78.8%和78.1%;②所有受试菌株中两种方法的一致性为80%,但ATBFUNGUS2法将2/5株M27-A2法检查为FLC耐药的白念珠菌判断为敏感或剂量依赖,将8/10株M27-A2法检查为FLC剂量依赖的白念珠菌判断为敏感或耐药。③ATBFUNGUS2法中AmB的MIC值判读范围偏高,以致于实际工作中不能读出准确的值。结论ATBFUNGUS2半固体培养基法在测定念珠菌属和新生隐球菌对4种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时不失为简单、快速而且重复性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定位与油分、蛋白质和硫苷含量等品质性状相关的数量性状位点(QTL),以2个含油量较高的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品系8908B和R1为研究材料,配置正反交组合。在正反交F2代群体中,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都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8和-0.81,含油量和硫苷含量相关性不显著:蛋白质含量和硫苷含量在正交群体中相关性不显著,但在反交群体中存在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0.45)。利用正交F2代群体中的118个单株,构建了包含121个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图谱长1298.7cM,有21个连锁群(LGs)。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在连锁图上定位了2个与含油量有关的QTL,分别位于LG8和LG10,其贡献率分别为4.8%和13.7%,增效基因都来源于R1;定位了2个与蛋白质含量有关的QTL:pr01和pr02,分别位于LG1和LG3,其贡献率分别为15.2%和14.1%,位点pr07由8908B提供增效基因,pro2则由R1提供增效基因:定位了4个与硫苷含量有关的QTL,其中LG20上有2个,LG4和LG8上各1个,它们的贡献率在1.9%-25.4%之间,除LG20上glu7的增效基因来自R1外,其余3个QTL位点均由8908B提供增效基因。  相似文献   

16.
以菊叶薯蓣为研究材料,采用RT-PCR技术克隆获得DcPMK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组织特异性和诱导表达分析,并构建DcPMK的诱饵载体以筛选拟南芥酵母文库中互作蛋白,为深入研究菊叶薯蓣萜类物质的合成积累提供一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DcPMK基因开放阅读框大小为1 536 bp(GenBank登录号MZ171241),编码511个氨基酸。蛋白质序列比对分析发现DcPMK与近源种基因序列一致性达88.85%,具有1个保守的ATP结合位点Gly-X-Gly-XX-Ala。N-J进化树显示DcPMK与海枣(Phoenix dactylifera)等单子叶植物的遗传距离较近。HPLC结果显示菊叶薯蓣皂素主要在根茎中积累,qRT-PCR结果表明DcPMK基因在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老茎中表达量最高,根茎中表达量最低;水杨酸诱导后皂素含量的变化与DcPMK表达量的变化趋势吻合:随着叶片中皂素含量提高,DcPMK上调表达。与阴性对照相比,DcPMK基因没有自激活性和细胞毒性,并筛选到27个互作明显的拟南芥基因,如生长发育相关基因AtKCR1(AT1G67730)、AtRPS9M(AT3G49080)、AtASY4(AT2G33793),非生物与生物逆境相关基因AtVDAC2(AT5G67500)、AtVDAC3(AT5G15090)、AtRH8(AT4G00660)及花色素苷积累相关基因AtPHR2(AT2G47590)等。以上结果说明DcPMK能够参与菊叶薯蓣的萜类物质合成,并通过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式广泛参与其生长发育和胁迫响应等代谢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为从生理水平上揭示绢毛委陵菜(Potentilla sericea L.)-丛枝菌根真菌共生体对镉胁迫的应答机制,以绢毛委陵菜多年生植株为试验材料,分别接种根内根生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和摩西球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80 d后以不同浓度的镉胁迫处理并测定菌根侵染率,研究侵染率较高菌种的共生体植株的生理指标变化和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摩西球囊霉较根内根生囊霉对绢毛委陵菜菌根侵染率高,达100%,而根内根生囊霉侵染率为89.33%;接种摩西球囊霉真菌的植物,当镉质量浓度达10 mg?L-1时,细胞壁小范围破裂、液泡出现变小的趋势,高浓度镉(20 mg?L-1)处理时,根系细胞壁破裂,细胞无法维持原有形态;镉胁迫下,Cd(5 mg?L-1)~ Cd(10 mg?L-1)MDA含量显著上升(P<0.05),Cd(0 mg?L-1)~Cd(5 mg?L-1)SOD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变化显著(P<0.05),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叶绿素含量显著减少(P<0.05),Cd(10 mg?L-1)~Cd(15 mg?L-1)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植物可以抵抗一定浓度范围的镉胁迫。综合来看,接种摩西球囊菌可以增强绢毛委陵菜耐镉胁迫能力,为利用绢毛委陵菜修复镉污染土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水杨酸(SA)对杏花抗寒性的影响机制,以早熟品种‘骆驼黄’杏的显蕾期花枝为试材,分析–2℃的低温下适宜浓度SA及其抑制剂ABT和PAC对杏花MDA、抗氧化酶和CBF转录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2℃低温条件下,对照和2个SA抑制剂处理的杏花细胞膜系统均受到严重伤害,CAT、POD和SOD等抗氧化酶活性降低,MDA含量明显升高。而SA预处理的杏花在低温胁迫期间抗氧化酶活性增强,MDA含量比对照和抑制剂处理的有明显降低且相对稳定。通过荧光定量检测CBF转录因子的表达水平,表明SA能诱导杏花CBF基因的表达,尤其在低温处理3 h时,SA预处理的杏花中CBF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和SA抑制剂处理。由此认为,适宜浓度的外源SA可能是通过调控低温下杏花中CBF转录因子的表达、增强细胞的抗氧化酶活性,减轻低温造成的膜脂过氧化伤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杏花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一种准确、快速的双抗体夹心酶免疫吸附的方法,以定量检测组织中过氧亚硝基阴离子的水平。方法:分别以小鼠源性抗3-硝基酪氨酸单克隆IgG抗体和兔源性抗3-硝基酪氨酸IgG抗体为包被抗体和检测抗体,采用正交设计方法摸索以上各抗体的浓度,建立定量检测3-硝基酪氨酸(3-NT)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同时,测定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组织3-NT的含量。结果:本研究建立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3-NT的最低检测下限为0.10ng·ml^-1,具有良好线性关系的检测范围是(0.15-7.50)ng·ml^-1(r^2=0.995);心肌缺血再灌注组大鼠的心肌组织中的3-NT水平为(1022.42±97.35)ng·mg pro^-1,明显高于假手术组(246.58±56.52ng·mg pro^-1,P〈0.01)。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定量检测3-NT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能够方便、准确、快速地检测组织中3-NT的含量,为定量检测组织中ONOO-的水平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张加雄  胡轶娟  朱军 《生物磁学》2011,(24):4965-4967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鸡矢藤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TM C18(250×4.6 mm,5滋m),流动相为甲醇-0.05mol.L-1磷酸溶液(93∶7)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10 nm,进样量10滋L。结果:熊果酸在21.28滋g.mL-1~212.8滋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7.79%(RSD=1.30%);齐墩果酸在24.02滋g.mL-1~240.2滋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8.36%(RSD=1.11%)。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鸡矢藤药材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