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概述激光技术应用于妇产科可从1970年Pol-anyi报导研制成适合妇科应用的CO_2激光器开始,此后激光在妇产科临床应用大致可归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CO_2激光烧灼、气化、切割治疗阶段。从1973年Kaplan首先报导CO_2激光治疗宫颈糜烂获得成功后各国又相继应用这类激光治疗外阴、阴道、宫颈以及盆腔内肿瘤获得一定的疗效。国内从1974年开始由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首先应用CO_2激光治疗宫颈疾病获得成功后,全国各省市也进一步开展了这类治疗,获得了一定疗效从而肯定了这种疗法的价值。第二阶段为He—Ne或CO_2激光等照射治疗阶段,照射治  相似文献   

2.
李树学  胡飞  孔垂华  谭中文 《生态学报》2007,27(7):2748-2755
田间条件下观察了中国菟丝子危害14个大豆品种的差异,随后选择受中国菟丝子危害差异显著的3个品种与中国菟丝子混种,探讨田间条件下中国菟丝子危害这3个品种大豆植株的生理生态效应。实验显示:在寄生关系确立前,受危害重的大豆品种植株的光合色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总黄酮和植株全氮的含量比受危害轻的品种高,而可溶性糖的含量则相反。在寄生关系确立后,危害重的品种植株光合色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总黄酮和植株全氮的含量下降,可溶性糖含量则是危害程度愈重,升幅愈大。在相同栽培条件下,中国菟丝子生物量为:危害重的大豆植株>危害轻的大豆品种植株,同时受危害重的大豆品种植株的生物量下降也大,但中国菟丝子生物量与寄生大豆植株生物量下降量的百分比为:受危害重的品种<受危害轻的品种。结果表明:中国菟丝子在大豆品种间的寄生差异与大豆品种光合作用、次生代谢、同化物质合成和氮含量指标的变化有关,受中国菟丝子影响后大豆品种间的这些生理指标的差异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3.
大白菜-结球甘蓝5号和8号单体异附加系的筛选和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建立成套的大白菜-结球甘蓝异附加系,以大白菜-结球甘蓝异源三倍体(AAC,2n=3x=29)与二倍体大白菜(AA,2n=2x=20)回交世代BC1为材料,对其进行细胞学观察并从中筛选单体异附加系。结果表明,BC1群体植株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变异范围为2n=20~29,其中以2n=23~24的非整倍体植株居多,占总观察株数的51.44%;对2个2n=21的植株进行核型分析,初步鉴定为大白菜-结球甘蓝5号和8号单体异附加系,分别命名为CO-5—1和CO-8—2。  相似文献   

4.
采用树脂包埋技术,以AtRabD2b共抑制植株死亡发生茎段为实验材料,制备半薄切片和超薄切片,观察突变体茎段死亡的细胞学特征。结果表明:(1)共抑制植株茎细胞的死亡首先在表皮细胞层中发现,然后向切片圆周两侧以及内侧细胞蔓延。(2)共抑制植株茎细胞出现染色质边缘化、叶绿体内囊体片层膜数目减少、细胞器成分被液泡吞噬等异常现象。这些细胞学特征暗示共抑制植株茎段发生了细胞程序性死亡,由此推断AtRabD基因对拟南芥茎顶端细胞的生长有重要的维持作用。  相似文献   

5.
紫外线-B照射对小白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温室条件下,采用辐照度为0.4、0.5和0.6W·m^-2的紫外线-B(UV—B)对小白菜(Brassi cacampestrisssp.chinensis Makino)照射2、3和4h·d^-1,连续照射7d后,研究了UV—B照射对小白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停止照射后35d,各处理组小白菜的鲜质量、株高、叶片数、干物质含量、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硝酸盐含量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但Vc含量增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经UV—B照射后,下胚轴长度大于2cm的小白菜植株所占的百分率显著低于对照,说明UV—B照射可有效控制小白菜植株徒长。从子叶充分展开时用0,4—0.6W·m^-2 UV—B照射2h·d^-1,连续照射7d,既能有效控制小白菜植株徒长、提高Vc含量,又不会造成产量和品质的下降,为最佳的补充UV—B处理条件。  相似文献   

6.
不同大豆品种磷吸收利用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土壤缺磷和低磷利用率是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筛选和培育磷商效吸收利用品种是提高磷素利用率的有效途径。采用土壤盆栽试验方法进行了不同大豆(Glycine max(L.)Merr.)品种磷吸收利用特性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缺磷和正常供磷条件下,不同大豆品种植株在株离、根干重、地上部干重、根冠比率、植株磷含量和其相对值、磷吸收量和其相对值、磷利用效率和其相对比值等方面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多数达到了极显著水平。相关分析表明,在缺磷条件下,大豆不同品种植株磷的利用效率及其相对比值与植株磷含量和磷吸收量以及它们的相对值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植株磷含量与植株磷吸收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以植株干物质量和其相对值、植株磷吸收量和其相对似以及植株磷利用效率为筛选指标,筛选出3个大豆磷高效品种。  相似文献   

7.
通过野外小区实验,从8个大豆品种中筛选出2个低镉富集品种作为砧木,2个高镉富集品种作为接穗植物,研究嫁接当代以及接穗子代镉富集性状的变化,探明嫁接诱导镉富集性状变异的机制及其遗传稳定性.结果表明:大豆的镉富集性状表现出显著的品种间差异,以低镉富集品种(铁丰29和东鲜1号)作砧木,可以使接穗大豆植株(青仁黑1号和中黄38...  相似文献   

8.
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导入大豆抗病虫目的基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将几丁质酶基因导入14个大豆品种,共导入1125朵花,花朵的成活率为47.8%,将Bt基因导入11个大豆品种,共导入260朵花,花朵的成活率为40.8%。8个转Bt基因品种中的D1代共收获192粒种子,获得幼苗132株,出苗率为68.75%,把转Bt基因的132株植株用X-Gluc溶液检测,没有发现阳性反应,将转Bt基因的132株植株进行PCR检测,得到5株阳性转化植株,对D1代获得的5株阳性转化植株的D2代,进行PCR检测,得到D2代稳定遗传的阳性转化植株2株。  相似文献   

9.
以芍药(Paeonia lactiflora)品种粉玉奴花药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浓度2,4-D对愈伤组织诱导、体胚发生及植株再生的影响,采用组织细胞学方法观察愈伤组织以及体细胞胚发育过程,采用根尖染色体法鉴定再生植株倍性。结果表明,芍药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1 mg·L–1 2,4-D+1 mg·L–1 N...  相似文献   

10.
大豆辐射育种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X、钴~(60)-γ射线照射大豆干种子能引起后代生育期、含油量、丰产性、抗倒伏性等的变异。生育期的变异一般以M_2生育期的变异起主导作用,在M_2发生成熟期变异后,有传递给后代的性能。从钴~(60)-γ射线5,000伦琴照射东农4号中选出比对照早熟25天的极早熟类型。用X、γ射线照射大豆干种子能诱发后代子实内粗脂肪含量的变异,通过选择能选出含油量高的品种,如从X射线照射满仓金的后代中选出黑农6号,四年平均粗脂肪含量为23.25%,比对照满仓金的粗脂肪含量四年平均为22.25%提高1%。X、γ射线照射大豆种子对后代的产量及抗倒伏性均有影响,通过选择能选出抗倒伏及丰产的大豆品种,并能分离出新的变异类  相似文献   

11.
用SSR标记鉴定大豆杂交组合F1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建立鉴定大豆杂种的方法,采用亲本间有多态性的3对SSR引物,对148个耐盐与盐敏感大豆品种正反交F1植株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有81.8%的F1为真杂种,且3对多态性SSR引物检测结果一致;在亲本基因型纯合的情况下,采用1对在亲本间有多态性的SSR引物即可对F1真伪进行准确判断;亲本间分子量差异大的SSR位点可用高浓度琼脂糖电泳进行快速鉴定。利用该方法对2007年参加国家大豆区试的大豆杂交种品系H02—286的50粒种子进行纯度鉴定,进一步验证了SSR标记检测杂种真伪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田间大豆植株N2O通量的测定及光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采用封闭式箱法 ,在田间自然状况下对大豆植株N2 O通量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 ,在主要生育期内 ,大豆植株N2 O通量有 2个释放高峰 ,分别位于苗期和开花结荚期 .大豆植株N2 O通量的昼间变化模式基本上为上午有 1个释放高峰 ,而下午有一个释放低谷 .施肥和对照小区N2 O平均通量分别为 2 .2 7和 1 .2 8μgN2 Om- 2 ·h- 1 .在较强的光照条件下( 1 0 4 lx数量级 ) ,大豆植株N2 O通量较低 ,甚至可吸收大气中的N2 O ,而在较弱光照条件下( 1 0 3~ 1 0 2 lx数量级 ) ,大豆植株N2 O通量较高 .  相似文献   

13.
三叶橡胶花粉植株的诱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三叶橡胶花药培养获得5株花粉植株。它们都具有主根、轮生侧根、茎、子叶、第一对真叶和顶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花粉粒发育成为胚状体的全过程。对15个直径2—3毫米的胚状体所进行的细胞学观察表明,它们都是单倍体(染色体数为18)。小植株根尖细胞染色体观察表明,除少数仍是单倍体细胞外,还观察到大量非整倍体细胞。未见到有双倍体细胞。证明用花药培养所得植株来源于花粉。  相似文献   

14.
牛健哲  薛光荣 《遗传》1986,8(1):20-22
近年来,果树组织培养有了迅速发展,我国 相继已有草I,葡萄、柑桔、苹果、荔枝等花粉植 株培育成功L卜‘〕,这将对果树育种及研究工作有 很大促进。但目前对这些果树花粉植株的生长 和形态特征的观察,荃今尚少见报道。我们自 1979-1980年首次由苹果品种元帅培育出花粉 植株之后,又陆续培育出国光、赤阳、金冠等品 种的花粉植株。目前在田间已高接成活的有元 帅、国光、赤阳3个品种共6个株系材料。其中 以元帅花粉植株成活最早,株系亦较多。为了 解这些植株在田间的生长特性,我们于1983- 1984年以元帅花粉植株为试材,从枝条生长、 叶片特征和枝条木质部导管密度、大小以及叶 片气孔密度、大小等方面进行了观察研究。观察 结果认为,元帅品种花粉植株与原品种元帅,以 及花粉植株不同株系之间均存在着明显差异。 这对了解和认识花粉植株的特点和进一步研究 利用将是很有用的。现将观察结果简要报道如 下。  相似文献   

15.
六倍体小黑麦是普通小麦品种遗传改良的重要基因资源,可以拓宽小麦的遗传基础。本研究以六倍体小黑麦为供体向普通小麦转移黑麦染色质,以探明六倍体小黑麦×六倍体小麦杂交、回交后代的染色体遗传特性,为小黑麦种质材料的后续研究和利用奠定基础。以六倍体小黑麦16引171为母本,六倍体小麦川麦62为父本配制杂交及回交组合,利用非变性荧光原位杂交技术(non-denaturing fl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ND-FISH)对F1、BC1F1和BC1F2植株进行细胞学跟踪鉴定。结果表明,杂种F1回交结实率为2.61%;BC1F1植株2R染色体传递频率最高;BC1F2植株中黑麦染色体在后代的传递率为6R>4R>2R,小麦背景中5B-7B相互易位染色体在BC1F2植株中表现出严重偏分离。在BC1F1和BC1F2植株中观察到24种结构变异染色体,包括染色体片段、等臂易位染色体、易位染色体以及双着丝粒染色体,且部分BC1F2植株的种子表现粒长和千粒重均优于六倍体小麦亲本川麦62。因此,在利用六倍体小黑麦作为桥梁向普通小麦导入黑麦遗传物质时,应尽量采取多次回交的...  相似文献   

16.
使用合丰25等来自13个育种单位的13份大豆(Glycinemax)品种对大豆20个连锁群上的100对SSR标记进行筛选,最终保留了扩增稳定且多态性较高的43对SSR标记,分析了黑龙江省83个主栽大豆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在所有供试材料中共鉴定出等位变异157个,每个位点2—7个,平均为3.65个。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216—0.937,平均为0.6384,表明黑龙江省大豆品种的遗传相似性较大,故拓宽黑龙江省大豆品种的遗传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百合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及其雄配子体发育观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百合“Siberia”品种为材料,采用染色压片法对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和雄配子体形成进行了系统的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百合花药6枚,花药4室,胞质分裂方式为连续型,四分体小孢子排列方式为四面体型和十字型,成熟花粉为二细胞型,具1个萌发沟。百合同一植株、同一花蕾乃至同一花药,能观察到2~4个分裂相,减数分裂具不同步性,这是适应环境的一种进化表现,对其种群繁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采用砂培方法,以转OsPT6基因的菜用大豆(T3株系)与其非转基因(NT)受体品种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两者在低磷条件下的生长发育指标,植株有效磷、全磷、全氮、豆血红蛋白和籽粒蛋白质含量以及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的差异,并对植株结瘤及固氮相关基因表达进行检测,为阐明转OsPT6基因菜用大豆在低磷条件下结瘤及固氮相关机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1)转基因植株的株高、茎粗、花数和荚数、根瘤数均显著高于NT植株。(2)转基因植株根、茎、叶及根瘤中有效磷,全株总磷、总氮含量,根瘤中的豆血红蛋白含量、功能叶片中谷氨酰胺合成酶的活性和籽粒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NT植株。(3)相关性分析表明,豆血红蛋白含量、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总磷、总氮含量4个指标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4)GmENOD40a、GmENOD40b、GmGS1β1、GmGS1β2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NT植株。研究表明,OsPT6基因过表达增强了菜用大豆在低磷条件下的结瘤及固氮能力,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其调控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籼稻体细胞培养再生植株染色体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IR36及IR54等品种的成熟种子及幼穗为外植体,获得籼稻体细胞培养再分化植株,并研究了再生植株当代(即第一代,SC_1)的染色体变异。在319株SC_1植株中发现四倍体10株,占总数的3.1%。在二倍体中发现不育株7株(占2.2%),其中经细胞学分析发现2株(1984及1985年各发现1株)为多染色体相互易位杂合子。减数分裂的研究表明,MRT植株终变期时染色体构形呈十分复杂的情况。除正常的12 Ⅱ外,还呈现出一系列的多价体。配对最高价性为拾价体,7 Ⅱ+1Ⅹ的构形占各种染色体构形总数的50.7%,分布最多。在这类染色体构形中,拾价染色体或呈环形(以7 Ⅱ+1⑩表示),或呈链形(以7 Ⅱ+1(?)表示)。这表明该植株12对染色体中有5条非同源染色体发生了相互易位,而这两株植株正是这种染色体易位的杂合子。  相似文献   

20.
<正> 豆秆黑潜蝇Melanagromyza sojae(Zehnt.)已成为大豆毁灭性的害虫。据1981—1984年的调查研究,淮北地区夏大豆受害面积逐年扩大与加重,一般田块减产30%左右,较重的可达90%以上。现将近几年研究情况初报于下。 一、发生规律 豆秆黑潜蝇在淮北地区一年发生4代。第一代成虫于5月下旬出现,卵产在小面积的春大豆和早播的夏大豆植株上,被害株率0.5—1%。第二代成虫于6月下旬出现,卵产在夏大豆植株上。幼虫为害盛期是7月上、中旬,大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