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其中肺真菌感染居首位,己成为免疫功能下降或缺陷宿主常见的死亡原因。艾滋病是经典免疫功能缺陷性疾病,合并真菌感染时需及时识别、治疗,以降低其病死率。国内、外各种有关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治指南的不断问世,极大地提高了临床医生对侵袭性真菌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该文就艾滋病常见侵袭性肺真菌病:肺念珠菌病、肺孢子菌肺炎、肺马内菲青霉病、肺隐球菌病、肺曲霉病的诊断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真菌病危害全世界超过10亿人,每年死于真菌病的人超过150万,但自从多烯类抗真菌药被发现以来,真菌病得到很好的治疗。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AmB)是1953年1月由科学家从链霉菌培养物M4575中分离出的具有抗真菌活性的化合物,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临床应用,被证实抗真菌谱广、耐药率低,在抗侵袭性真菌感染中具有重要作用[1]。  相似文献   

3.
侵袭性真菌病高危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许多新型抗真菌药已问世,但由于缺乏侵袭性真菌病早期诊断的特异方法,侵袭性真菌病仍然会造成预后差、死亡率高的严重后果。该文意在总结侵袭性真菌病的高危因素以便早期发现高危人群。通过查阅最新文献,发现侵袭性真菌病不仅与院内危险因素相关而且与环境及宿主本身也存在相关性。真菌浓度低于300 CFU/m3能避免真菌感染。此外,rs1800629 A等位基因可提高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而低水平的炎性因子与念珠菌血症的发生相关。值得注意的,有研究证实,被动免疫法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鼠接种抗?Ftr1p免疫血清可以保护其免于米根霉感染。另外,该文也涉及高龄、药物及侵袭性操作等危险因素与侵袭性真菌病的相关性研究。当临床医生发现这些危险因素后,更重要的是进行校正定值指数评分,若该值≥0.4,意味着患者可能更易出现侵袭性真菌病。与此同时,结合Hermsen的预测准则,可以帮助排除不会出现侵袭性真菌病的人群,阻止不必要的抗真菌治疗。  相似文献   

4.
前言烟曲霉是一种常见的机会性致病真菌,其孢子漂浮在空气中,人体每天吸入上百个孢子,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可通过自身免疫清除吸入的孢子,而在免疫抑制患者中常引起曲霉病[1-2],曲霉病分为非侵袭性和侵袭性两大类,其中侵袭性肺曲霉病为严重的感染类型,死亡率可高达50%~100%[3]。唑类药物为侵袭性肺曲霉病的临床一线用药,但近年来全球陆续报道烟曲霉对唑类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逐年递增。荷兰一项基于1994—2016年的烟曲霉唑类耐药趋势研究共收集4268株菌株,结果显示唑类耐药率高达4.2%(179/4268),且近5年明显呈递增趋势[4]。  相似文献   

5.
<正>烟曲霉是曲霉中最常见的一种致病真菌[1],其无性孢子可释放到空气中,人类每天吸入成百上千的这种传染性繁殖体,由于烟曲霉孢子体积小(直径2~3μm),可绕过黏液纤毛清除而滞留在下呼吸道。在免疫功能低下的个体中,曲霉分生孢子可以萌发成具有组织侵袭性的菌丝,传播并引起侵袭性曲霉病(invasive aspergillosis,IA)[2]。IA是一种很难控制的真菌疾病,病死率极高[3]。在侵袭性曲霉病中,烟曲霉表现为被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包围的多细胞群落,这是生物膜的特征[4],生物膜增加了耐药性,使一些曲霉病对传统的抗真菌治疗无效,这为我们的治疗带来了重大的临床挑战[5]。尽管目前一些抗真菌药被有效地用于侵袭性曲霉病的治疗,但它们的使用也导致了一些问题,在过去十年中,唑类、多烯类和棘白菌素类等药物的过度使用以及长疗程和环境暴露导致了真菌耐药性发生的增加[6],当一种抗真菌药物产生耐药性时,使治疗选择减...  相似文献   

6.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分子诊断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陧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早期、准确诊断对于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提高抗真菌疗效至关重要:另外,及时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可以减少经验性抗真菌治疗,降低抗真菌药物的选择性压力,  相似文献   

7.
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真菌感染,尤其是免疫低下患者机会性真菌感染发病率的不断上升使真菌病的治疗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各种新的抗真菌药物纷纷涌现。临床实践中,人们需要规范快速、易于应用的药敏试验来指导用药和判断预后,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在真菌感染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报道2例伴有肺结核史的侵袭性真菌感染经伊曲康唑注射剂治疗经过,探讨伴有肺结核史患者的抗真菌治疗经验。方法例1为49岁"支气管肺囊肿合并感染,陈旧性肺结核"男性患者,诊断为侵袭性肺曲霉感染确诊病例。例2为51岁"右侧自发性气胸,慢性阻塞性肺病,陈旧性肺结核"男性患者,诊断为侵袭性肺念珠菌感染拟诊病例。均予伊曲康唑注射剂治疗2周结合抗细菌治疗,并作临床和真菌学疗效监测。结果治疗两周后两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均得到明显改善,标本真菌镜检转阴,培养仍为阳性。结论在有肺结核病史存在的侵袭性真菌感染抗真菌治疗时间可能需要延长。合理应用抗生素、激素,严格掌握用药指针、时机、剂量与疗程是控制真菌感染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329株深部真菌感染菌种分布及药敏试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临床上随着广谱抗生素、化疗药物和免疫抑制剂大量应用、艾滋病的流行以及放射治疗和器官移植的广泛进行,深部真菌病发病率大幅上升;唑类药物作为当前临床抗真菌治疗的主要药物,其使用量的增加导致临床深部真菌分离株耐药性增强、感染菌种发生变化^[1]。为了解近年来临床深部真菌感染的分布与耐药状况、分析真菌感染的流行趋势,对我院2004~2008年5年间临床深部真菌感染的病原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
侵袭性真菌感染是恶性血液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并导致较高的病死率,由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十年来,随着诊疗模式的逐步完善,初级预防及二级预防的建立,新型抗真菌药物的应用,其发病率较前下降,但死亡率仍高。合理有效的防治可降低血液病患者真菌感染相关死亡率。该综述简述了恶性血液病患者中侵袭性真菌病预防、治疗策略的更新及目前真菌治疗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