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61年,中国科学院综合考察委员会西藏综合考察队在西藏南部(江孜、日喀则两专区)地区进行了为时半年(5—10月)的野外综合考察。作者荣幸地参加了这项工作,采集了不少鱼类标本,于1962年在北京进行了室内资料整理。除鲤科的裸裂尻鱼属Schizopygopsis、裸鲤鱼属Gymnocypris及鳅科的条鳅鱼属Nemachilus已分别另有报告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1974年的青藏考察中发现一种半野生小麦,采集了大量的种子和标本。随后对它进行了形态学、细胞学和遗传学研究。西藏半野生小麦是青稞和小麦田间的杂草,它在成熟时小穗自然脱落,天然播种。它在昌都专区察雅县吉塘区被首先发现,然后在山南专区加查县和贡(口戈)县采集到标本,有人在隆子县和仁布县采集过它。对于半野生小麦的  相似文献   

3.
西藏地区原花蝽属新种(半翅目:花蝽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花蝽属(Anthocoris Fallen)在我国西藏地区以往尚无记录。Poppius 1909描述的A.thibetanus虽以“西藏”为名,但其模式产地实为四川西部的邛崃山地,并不在西藏境内。作者在检查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李法圣同志与中国科学院西藏考察队所采得的西藏半翅目标本时,共发现原花蝽属4新种,记载如下。对于经历艰辛,获得这些标本的同志,深表谢意。  相似文献   

4.
西藏鱼类的系统研究,迄今尚未看到;其南部地区的鱼类研究,过去亦不多见。1961年岳佐和、黄宏金参加了中国科学院西藏综合考察队,主要在藏南地区进行了为时7个月的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的采集调查。我们除在沿途的麻江(藏北)、昌都(藏东)等个别地点进行采集外,主要的考察地区是江孜、日喀则两个专区的部分水域。本文继“西藏南部的条鳅属鱼类”(1963)、“西藏南部的裸鲤属鱼类”(1964)等文之后,仅就裸裂尻鱼属鱼类共7种描记于下,其中:伍氏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wui,sp.nov.)为1新种:麻江凯氏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kessleri makianensis,subsp.nov.)为1新亚种。  相似文献   

5.
西藏昆虫考察报告(鞘翅目,金龟子科,丽金龟亚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平 《昆虫学报》1965,(4):390-394
本篇是中国科学院西藏综合考察队于1960—1961年在西藏采得鞘翅目金龟子科丽金龟亚科标本的鉴定报告。这次采得标本共4属7种,其中新种3种。  相似文献   

6.
本文描述了产自西藏定日龙江村南约2 km处的Orbitolites属的12个种,其中10个新种,含化石层位的时代依据共生的Alveolina确定为早始新世Ilerdian期,作者讨论了Opertorbitolites的特征,鉴于它与Orbitolites不易区别,同意Lehmann(1961)的意见,把Opertorbitolites作为Orbitolites的同义名。文中还讨论了Orbitolites的胚壳类型,除了Lehmann(1961)指出的三室胚壳(初室、次室及副室)外,采自西藏的标本中还有双室胚壳(初室及次室)。  相似文献   

7.
蒋燮治 《动物学研究》1982,3(2):171-184
关于西藏高原鳃足类动物的组成与分布过去只有零星的种类记述。20世纪初叶,Daday(1908)根据Stewart在西藏南部的荡拉(Tang La)和江孜(Gyantze)之间采集的一些标本,写出了首篇报道。此后,Stewart(1911)Bond(1934)、Brehm(1936)以及Brehm和Woltereck(1939)等对“耶鲁北印度考察队”所采集的标本,多次作过报道。  相似文献   

8.
硬蜱科中,硬蜱属(Ixodes)肩硬蜱亚属(Scaphixodes)的种类不少,全世界已记录10种;主要分布于古北区,占其中7种。1961年6月动物研究所从西藏亚东曾采到该亚属的标本,因只获雄蜱,种名未订。1979年7月河北省鼠疫防治所从西藏萨噶县(海拔4,700米)一只鹰(学名未详)上采到二只雌蜱,经鉴定为肩硬蜱亚属的西氏硬蜱Ixodes(Scaphixodes)semenovi Olenev,在我国系首次纪录。  相似文献   

9.
西藏枝角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于西藏的枝角类,过去Daday(1908),Brehm(1936),Brehm和Woltereck(1939)曾有过一些零星报导。我们此次镜检了采自西藏日喀则和江孜两专区以及拉萨等地共22处的定性水样,共发现枝角类3科12属19种。在本文第一部分的种类简述中,除第5、16两种外,其余各种因国内已有人作过详细记述,故参考文献的引用,特征的描述以及地理分布等均从略;第二部分叙述西藏枝角类的种类组成;第三部分对青、藏两地的枝角类作了初步的比较。承岳佐和、黄宏金两位同志采集标本,蒋燮治同志提供有关参考资料,冯钟琪同志为插图上墨,谨此一并志谢。  相似文献   

10.
从1961年至1976年,中国科学院曾多次组织综合科学考察队进藏考察,由黄宏金,曹文宣,陈嘉佑,陈宜瑜,何添福等先生采集了大量的藻类标本,本文仅报道在西藏发现的硅藻门、美壁藻属Caloneis中的1新变型及1变种的新变型及长蓖藻属Neidium中的4新种,及1变种的新变型。附图均按西藏标本绘制。  相似文献   

11.
作者等1961年5—10月在中国科学院综合考察委员会的领导下,在西藏南部地区的江孜、日喀则两专区的部分水域中进行了鱼类采集,并于1962年在北京进行了鱼类的种类鉴定及资料整理。本文仅报告该地区的裸鲤属(Gymnocypris)鱼类,共9种。其中新种和新亚种共5个:高体裸鲤(新种)Gymnocypris molicorporus sp.nov.;秉氏裸鲤(新种)Gymnocypris pingi sp.nov.;驼背裸鲤(新种)Gymnocypris gibberis sp.nov.;朱氏裸鲤(新种)Gymnocypris chui sp.nov.;宽口秉氏裸鲤(新亚种)Gymnocypris pingi orisolatus  相似文献   

12.
正西藏岩蜥(Laudakiapapenfussi)隶属于爬行纲(Reptilia)有鳞目(Squamata)蜥蜴亚目(Lacertilia)鬣蜥科(Agamidae)岩蜥属(赵尔宓等1999,Baig et al. 2012)。1998年,赵尔宓仅以1号雄性标本描述了西藏岩蜥新种,没有雌性标本。邹大虎等(2016)丰富了西藏岩蜥的标本,特别是补充了西藏岩蜥雌性标本的空白。目前,  相似文献   

13.
西藏哺乳类名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十九世纪30-40年代,曾一度旅居尼泊尔的霍奇森(Hodgson),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一批西藏标本。本世纪初,沙俄军官科兹洛夫(1901)率“探险队”入藏考察;沃尔顿(Walton,1903,1904)随英军到藏南收集动物标本;沃拉斯顿(Wollaston,1921)以及路德洛(Ludlow,1932,1934,1938,1946-1947)等,相继在藏南(包括珠穆朗玛峰地区)、藏东南和藏西北等地区调查采集。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虫八)科昆虫,除意大利学者F.Silvestri教授外,从来没有人研究过。Silvestri1931年记载了中国种11种,标本采自湖北、湖南、福建、台湾、广东、香港、云南。 著者等去年从黄复生同志西藏所采标本中鉴定出一新属二新种,发表在《西藏的昆虫》中。著者之一(陈)去年在新疆也采到一批(虫八)科标本,现鉴定是二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西北农学院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5.
蚤类畸形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跳蚤分类的人,在观察大量标本时,往往遇到一些在形态结构上不正常或发育有缺陷的畸形个体。蚤类畸形问题早为学者们所注意,Иофф和Тифлоф(1940)、Holland(1943),Smit(1947,1949,1952,1955),Stark(1951,1953),Hopkins & Rothschild(1956),Sharma & Joshi(1961),和Rothschild(1961)都曾报告过一些例子。其中Smit提出的例子较丰富。但是总的说来,蚤类畸形的研究意义和方法尚待进一步阐明;对畸形的实例  相似文献   

16.
西藏北部新第三纪的鲤科鱼类化石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正> 本文所记述的鱼类化石标本是采自西藏班戈县仑坡拉盆地。1976年,作者参加中国科学院组织的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曾带回部分标本。1977年,西藏地质四大队也曾赠送一些标本。由于材料不完整,作者又于1978年重赴现场进行补充采集。本文描述主要依据1978年所采的标本。这批标本采于仑坡拉盆地的长山(又名爬爬,海拔4550米)和其哇孝低(又名阿里开  相似文献   

17.
自1985年以来,笔者带领学生对该地区十三个县(市)的软体动物进行了初步调查,共采获标本1000余号,经鉴定隶属于9科19属26种。调查表明:该地区软体动物种类多、数量大、生态分布广,可以作为开发利用的一大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18.
西藏半野生小麦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一、发现西藏半野生小麦的经过情况及其分布地区 1974年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从四川进藏,沿途进行了线路考察。在昌都专区察雅县吉塘区调查野生大麦时,藏族社员提供了半野生小麦的情况。它是一种在形态上很象小麦,而在成熟时穗轴折断的一种小麦,一般是做为田间杂草混杂在青稞与小麦田间。采集了植株标本和种子。当考察队到达西藏自治区农科所吋,得知自治区农科所程天庆、董玉鳌同志早在1962年曾在山南专区隆子县三安曲林采集到一种成熟时穗轴折断的小  相似文献   

19.
从云南省西北部三个不同地区采到的双蚤属(Amphipsylla Wager,1909)标本,经比较研究,分别为似方双蚤(A.quadratoides Liu,Tsai & Wu,1975)一新亚种及直缘双蚤(A.tuta Wagner,1928)两新亚种。兹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赤斑羚(Naemorhedus cranbrooki)的核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赤斑羚(Naemorhedus cranbrooki)是Hayman(1961)根据缅甸东北部阿东河谷的标本订名的一个新种。在我国仅分布于西藏东南部和云南西北部。是十分珍贵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上海动物园自繁一只雄性赤斑羚,双亲捕自西藏东南部。经体外皮肤细胞培养,常规染色体制片,以C带染色和硝酸银染色等技术,对动物核型进行了观察。 经300个中期相的观察,赤斑羚(N.cranbrooki)的2n=56(图1)。常染色体是27对近端着丝粒染色体。X染色体为一条大的近端着丝粒染色体,Y是一条最小的近端着丝粒染色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