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维生素C与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对使用维生素C来防治肿瘤存在着争论。进一步肯定维生素C的抗肿瘤作用,了解其作用机理,不仅为防治肿瘤开辟新途径,还有助于阐明肿瘤的本质及其发生的条件,从而更有效地控制肿瘤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维生素C抑制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修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不同浓度维生素 C 对 Cu2+诱导的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修饰的抑制作用,通过测定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质(TBARS),荧光物质(lipofusion)扫描及琼脂糖电泳,显示一定浓度的维生素 C 在24h 内对 LDL 的氧化修饰具有抑制作用,并呈现量效效应.提示维生素 C 作为体内存在的一种抗氧化物,可抑制 LDL的氧化修饰,从而在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维生素C是动物体内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之一,对动物生长发育、代谢及维持正常生理机能具有重要作用。综述了近年来对动物维生素C合成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为人们了解动物维生素C营养需求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4.
血浆高密度脂蛋白(HDL)与低密度脂蛋白(LDL)一样可以在体内外发生氧化修饰,引起其理化性质发生一系列的改变,如多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卵磷脂水解,蛋白质发生聚合或分解等.活体内HDL可能在动脉壁巨噬细胞、内皮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的作用下发生氧化修饰.氧化修饰HDL可能通过清道夫受体途径代谢.氧化修饰HDL产生多种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维生素E、C的摄入可能有助于防止脂蛋白的氧化.  相似文献   

5.
四氧嘧啶致大鼠糖尿病与脂类过氧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氧嘧啶致SD大白鼠糖尿病的过程中,首先引起体内多种组织器官广泛发生脂类过氧化作用。脂类过氧化物分解产生一些醛类物质,故血清、胰腺、肝和肾组织中TBA反应物(主要成分为丙二醛)含量升高;生成的其它醛类物质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的水溶性荧光物质含量亦增多。抗氧化剂维生素E的抗脂类过氧化作用对机体起保护作用;而维生素C在大量氧化剂四氧嘧啶存在的条件下起氧化强化剂的作用,并使机体对维生素E的消耗增多。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秀丽隐杆线虫为模式生物,研究维生素C在秀丽隐杆线虫体内的抗氧化效应及其机制。方法:分别以含有0.05、0.25、0.5 mg/mL维生素C的NGM培养基饲养秀丽隐杆线虫,测定不同浓度维生素C饲养线虫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含量,同时检测0.25 mg/mL的维生素C饲养线虫age-1、daf-2、daf-16、sir-2.1、clt-1基因mRNA变化。在高氧环境中,干扰0.25 mg/mL维生素C饲养线虫daf-2、daf-16基因表达检测线虫的存活情况,观察0.25 mg/mL维生素C饲养线虫DAF-16入核情况。结果:0.25 mg/mL的维生素C提高秀丽隐杆线虫体内SOD和CAT活力,在高氧环境中,0.25 mg/mL的维生素C降低age-1、daf-2基因表达,提高daf-16基因表达,同时增加DAF-16蛋白入核。结论:维生素C通过DAF-16胰岛素信号通路增强秀丽隐杆线虫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肠癌(colorectal cancer)是胃肠道疾病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近年来,植物化学提取物指采用适当的溶剂或方法,以植物(整体或部分)为原料提取或加工后所获取的物质,作为肿瘤化学预防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肠癌的作用已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研究发现,不同植物化学提取物包括植物多酚类、多肽类、生物碱、皂苷类、多糖类及维生素类等均具有抗大肠癌的作用,作用机制主要与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阻断细胞周期、抑制肿瘤血管形成、诱导大肠癌细胞自噬、抑制大肠癌细胞迁移等途径密切相关。本文主要就大肠癌的发生机制、植物化学提取物的种类及其预防和治疗大肠癌的体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大肠癌的临床防治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急慢性肝损伤、肝硬化和肝癌等肝脏疾病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是体内新陈代谢的中心站,也是肠道内容物及细菌代谢产物进入体内循环的必经之路。虽然由肠道吸收的很多细菌代谢产物对肝脏有伤害作用,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细菌产生的维生素K2对于肝脏具有保护作用。本文综述近几年来维生素K2在肝癌、肝硬化、肝再生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简要总结了维生素K2可能的作用机制,使我们看到了维生素K2防治肝脏疾病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维生素C(抗坏血酸,AsA)是高等动物和少数生物必须的营养素,在动物和植物体内都有重要的生理功能。随着研究发现,AsA对抗氧化胁迫的病症具有良好的防护作用。这也正是人们关心和研究植物合成和积累AsA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对其合成、代谢、功能、调控、利用等方面研究也日益广泛和深入。本研究就辣椒维生素C合成途径、代谢途径和相关酶的研究进行介绍,并进一步对其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从而较全面地概述维生素C生理代谢,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维生素C的作用机理,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细胞色素P450(CYP450)是体内重要的Ⅰ相代谢酶,与许多前致癌物和致癌物的活化有关。CYP450是目前肿瘤研究中新的热点之一。深入研究CYP450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基因多态性与肿瘤易感性的关系,对肿瘤防治有积极作用。现就近年来CYP450在肿瘤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黄聪  黄毅  王凯  石欣 《生物磁学》2011,(8):1591-1593
细胞色素P450(CYP450)是体内重要的Ⅰ相代谢酶,与许多前致癌物和致癌物的活化有关。CYP450是目前肿瘤研究中新的热点之一。深入研究CYP450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基因多态性与肿瘤易感性的关系,对肿瘤防治有积极作用。现就近年来CYP450在肿瘤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合理使用维生素C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富生 《生物学通报》2006,41(11):25-25
目前多数人把维生素C当成营养品大量服用。国内大中城市约27%的家庭常服用各种营养补品,维生素占63%,其中就包括维生素C。颇多人士认为维生素C可防感冒、强体质、延衰老、美化皮肤、甚至能预防肿瘤、让儿童更聪明等,所以常买各种维生素C药丸、果糖等。但多数人对维生素C并未全面了解,感觉维生素C功用  相似文献   

13.
自从阐明维生素K有促进血浆中一些凝血因子组成结构中N末端谷氨酸残基的γ碳发生羧化作用以来,又发现某些组织结构蛋白中也有γ羧化谷氨酸残基,也与维生素K有关。由此推论维生素K可能有较广泛的调节钙代谢的作用。此谷氨酸残基的γ碳羧化,同时也是体内CO_2固定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北京市中小学生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血脂异常的相关性。 方法:数据来源于2015年北京市中小学生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北京市3个城区、4个郊区每区选取小学、初中各4所学校共3 566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抽取静脉血检测维生素D和血生化指标等,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清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对血脂异常发生风险的影响。 结果:在3 566名中小学生中,血脂异常的有735人(20.6%),维生素D不足的有947人(26.6%),维生素D缺乏的有824人(23.1%)。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在调整了年龄、性别、地区、体型、尿酸和空腹血糖变量后,发现维生素D不足和维生素D缺乏对总血脂异常发生的风险没有影响;而与维生素D适宜者相比,维生素D不足降低了TC异常发生的风险,增加了TG异常发生的风险;与维生素D适宜者相比,维生素D缺乏降低了TC异常和LDL C异常发生的风险,增加了HDL C异常发生的风险。结论:北京市中小学生血脂异常、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的情况均较为严重,需引起重视;在该研究样本中,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对总血脂异常的发生风险没有影响;维生素D不足降低了TC异常发生的风险,增加了TG异常发生的风险;维生素D缺乏降低了TC异常和LDL C异常发生的风险,增加了HDL C异常发生的风险。维生素D与血脂异常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的研究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5.
维生素D对人体的生长、代谢和免疫具有重要作用,缺乏维生素D易引起佝偻病。艾滋病病毒(HIV)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而HIV感染者体内的维生素D水平普遍偏低。近期研究发现,维生素D诱导细胞发生自噬,提高抗菌肽表达,对HIV病毒复制起抑制作用。利用维生素D制剂辅助治疗HIV疾病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树突状细胞是机体内最重要、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是抗肿瘤免疫的最好佐剂。将不同形式肿瘤抗原负载的DC制成疫苗,可以在体内诱导特异性杀伤性T细胞(CTL)的生成,激发人体有效的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功能。其中肿瘤抗原原因转当的DC疫苗具有很多独特的优点,可望作为一种新型肿瘤疫苗用于肿瘤的防治。本文主要就其作用特点、体内应用的可行性及抗肿瘤作用效果的实验研究进展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与肿瘤发生、转移、耐药等息息相关,研究肿瘤微环境的调控机制能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线索。维生素D作为机体代谢性物质,广泛分布在细胞微环境中,能够参与肿瘤微环境的调控并发挥抑制肿瘤的功能。本文总结了维生素D的代谢以及作用机制,并综述了维生素D在肿瘤微环境中影响肿瘤细胞、肿瘤干细胞、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等研究进展,为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在肿瘤治疗中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等方面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C/EBPs增强子结合蛋白是核转录因子,其作用范围广泛,既参与正常的生理代谢过程,又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相关,其作用方式多样,对转录有正、负调控作用。C/EBPβ是其第二位成员主要通过对靶细胞基因转录的调节,参与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肿瘤的发生与凋亡等重要生命活动;其功能受到蛋白酶降解、磷酸化、蛋白质相互作用等多种途径的调控。本文就C/EBPs的调控机理及其与肿瘤的关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槲皮素体内外抗氧化作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测定槲皮素的体外总抗氧化力 ,进一步观察槲皮素灌胃后大鼠外周血总抗氧化力的变化 ,并与芦丁、维生素C、维生素E相比较。方法 :总抗氧化力采用Fe3 还原法 ,槲皮素、芦丁分析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 :相同浓度条件下槲皮素的体外总抗氧化力显著强于芦丁 ,与传统的抗氧化剂维生素C、维生素E相当。槲皮素 4 0mg/kg灌胃 1h后大鼠外周血总抗氧化力及槲皮素含量 (紫外分光光度法 )较灌胃前升高最为明显。维生素C也有显著提高外周血总抗氧化力的作用 ,芦丁与维生素E未表现出显著作用。血浆高效液相分析表明槲皮素灌胃后未出现明显的槲皮素吸收峰 ,而与其峰相邻的两个未知峰的面积增大。结论 :槲皮素的体外抗氧化作用强于芦丁 ,与传统的抗氧化剂维生素C、维生素E相当 ;槲皮素吸收后经代谢形成衍生物 ,提高血浆总抗氧化力的程度与维生素C相近  相似文献   

20.
槲皮素体内外抗氧化作用和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测定槲皮素的体外总抗氧化力,进一步观察槲皮素灌胃后大鼠外周血总抗氧化力的变化,并与芦丁、维生素C、维生素E相比较,方法:总抗氧化力采用Fe^3 还原法,槲皮素,芦丁分析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相同浓度条件下槲皮素的体外总抗氧化力显著强于芦丁,与传统的抗氧化剂维生素C、维生素E相当。槲皮素40mg/kg灌胃1h后大鼠外周血总抗氧化及槲皮素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较灌胃前升高最为明显,维生素C也有显著提高外周血总抗氧化力的作用,芦丁与维生素E未表现出显著作用。血浆高效液相分析表明槲皮灌胃后未出现明显的槲皮素收峰,而与其峰相邻的两个未知峰的面积增大。结论:槲皮素的体外抗氧化作用强于芦丁,与传统的抗氧化剂维生素C、维生素E相当,槲皮素吸收后经代谢形成衍生物,提高血浆总抗氧化力的程度与维生素C相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