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翼龙和蝙幅──两种特殊的飞行脊椎动物吕君昌翼龙和蝙蝠都是不属于鸟类的飞行脊推动物,它们的飞行不象鸟类那样靠翅膀上的羽毛,而是依靠它们的翼膜来飞行,但它们翼的结构及翼膜构造并不相同,各具特色,下面除了简单介绍一下翼龙和蝙蝠的一般特征外,主要介绍它们司飞... 相似文献
2.
3.
4.
早在1.2亿年前的早白垩世,辽西及其周边地区不但发现了大量的鱼类、两栖类、带羽毛恐龙、哺乳动物,同时也发现了数量惊人的早期鸟类、翼龙化石,以及各种陆生无脊椎动物(包括大量昆虫)和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化石等等。这些化石的发现,揭示了白垩纪地球生命演化历史,同时,也为人们 相似文献
5.
本文记述了发现于浙江临海晚白垩世一翼龙新属种,命名为临海浙江翼龙Zhejiango-pteruslinhaiensisgen.etsp.nov。其形态特征与美国堪萨斯州上白垩统Santonian阶产出的Nyctosaurus相接近,本文将其归于夜翼龙科Nyctosauridae,地质时代为晚白垩世。 相似文献
6.
重庆四面山的药用脊椎动物资源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重庆四面山位于江津县南部,北纬28°—28°46′,东经106°17′—106°30′。东南与贵州习水县相邻,西与四川合江县接壤,海拔1000—1709.4米间,年平均气温13.7℃。林区面积235.1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86.7%,为兽、鸟、爬行、两栖动物繁殖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1984年6月至1986年间,对四面山林区动物资源进行了调查与资料收集,经过标本鉴定和资料研究整理,重庆四面山的药用脊椎动物有136种(亚种),其中哺乳纲7目17科33属37种,鸟纲14目22科51属67种,爬行纲3目8科11属17种,两栖纲1目3科3属8种,鱼纲3目5科7属7种(见名录)。1重庆四面山药用脊椎动物… 相似文献
7.
8.
飞行动物飞行机理的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飞行动物飞行机理的探索刘德明肖凤翔(山西省大同浑源师范,037400)赵福琴(山西省大同浑源一中)在动物世界中有许多种类的动物具有飞行能力。在动物进化发展的过程中,昆虫是最先获得飞行能力的。在脊椎动物方面,中生代的翼龙是著名的能飞行的爬行动物,但已于... 相似文献
9.
10.
在现生生物中,具有飞行能力的动物无疑只有鸟类、昆虫和蝙蝠。翅膀是鸟类由陆地飞向天空的工具,鸟类特有的飞行运动方式足在神经系统的控制下由骨骼、肌肉和羽片共同完成的。它的结构和运动方式区别于其他两种动物的飞行器。 相似文献
11.
四川七种蝙蝠的核型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本报道了四川地区7种蝙蝠的核型。菊头蝠科2种,即角菊头蝠(Rhinolophus comutus)的核型为2n=62,FN=60;栗黄菊头蝠(R.ssinicus)的核型为2n=36,FN=60。蹄蝠科1种,即大蹄蝠(H.armiger)的核型为2n=32,FN=60。蝙蝠科3种,即伏翼(Pipistrellus abramns)的核型为2n=26,FN=44;南蝠(Iaio)的核型为2n=50,FN=48;山蝠(Nyctalus velutinus)的核型为2n=36,FN=50。犬吻蝠科的皱唇蝠(Tadarida teniotis)的核型为2n=48,FN=62。南蝠的核型为首次报道,但栗黄菊头蝠的核型2n=36与安徽张维道报道相同,而与印度和斯里兰卡同种R.rouxii的核型2n=56迥异。分布在中国的栗黄菊头蝠R.sinicus应为独立种而不是R.rouxii的中国亚种。另5种蝙蝠的核型与前人研究结论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13.
14.
斑马鱼—发育生物学研究的最佳脊椎动物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书鸿 《发育与生殖生物学报》1997,6(1):91-97
从八十年代初开始的、通过突变体分离早期胚胎发育基因的研究,揭示了无脊椎动物果蝇形态发生的分子机制,成为1995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标着发育生物学已经成为生物学的带头学科。该成果的取得得益于果蝇具备发育生物学研究模型的特点,即可同时进行胚胎学和发育遗传学研究。在脊动物发育生物学研究方面,由于缺少适当的研究模型,有关早期胚胎发育基因表达调鬼斧神工的研究始终未获突破性进展。包括小鼠、鸡、爪蟾等在一些脊椎动物都只适用于胚胎学或者遗传学某一学科的研究,均不是理想的发育生物学研究模型。一种小型的鲤科鱼-斑马鱼,逐渐成为发育生物学研究的最佳脊椎运动模型。它光周期产卵、卵大,胚胎在体外发育,胚胎发育速度快,早期胚胎完全透明,这些特点使它成为很好的脊椎动物胚胎学研究模型;同时,它个体小,产卵量大,产卵周期短,单倍体、雌核发育二倍体的制作和突变体的获得均较容易,精子可以冷冻保存,所有这些特点又使斑马鱼非常适合于发育遗传学研究。本文将详细论述斑马鱼作为脊椎动物发育生物学研究模型的特点,以及作为模型动物正在进行的有关工作。 相似文献
15.
脊椎动物肾脏的比较发生和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椎动物肾脏的比较发生和解剖陶承晞(滁州师专化生系,239012) 在脊椎动物的胚胎发育中,肾脏的发育最为复杂。由于胚胎需要随时处理迅速发育产生的代谢废物,肾的发生很早,并历经前肾、背肾或前肾、中肾和后肾几个阶段始得完成。同时生殖系统,特别是雄形生... 相似文献
16.
17.
陆生脊椎动物生态学研究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前苏联科学院动物进化形态学与生态学研究所,莫斯科)Past,PresentandFutureofEcologicalResearchonTerrcstrialVctebratcs¥.(InstituteofAnimalEvolutionaryMorphologyandEcology,theFormerAcademyofSclencesofSovietUnion).ChineseJournalofEcology,1993,12(4):66-71。Thispaperdescribesthemainstages,directionsanditemsofecologicalresearchintheformersovietU-nion.EcologicalresearchinthecountrywasrestrodedbymanysuUectiveandoUectivefactorsandstilllagsbehindtheworldlevelinmanyaspectssuchaspopulationdynamicstheory,communityresearch,eco- 相似文献
18.
广东7 种蝙蝠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集于广东的4 科7 种蝙蝠进行了核型分析,它们的核型分别是:犬蝠(Cynopterus sphinx)2n =34,FN= 58;印度假吸血蝠(Megaderma lyra)2n = 54,FN = 104;大耳双色蹄蝠(Hipposideros pomona)2n = 32,FN =60;中蹄蝠(H. larvatus)2n = 32,FN = 60;大卫鼠耳蝠(Myotis davidii)2n = 46,FN = 52;大黄蝠(Scotophilus heathi)2n = 36,FN = 54;南长翼蝠(Miniopterus australis)2n =46,FN = 50。其中大耳双色蹄蝠和大卫鼠耳蝠的核型为首次报道,犬蝠、印度假吸血蝠、中蹄蝠、大黄蝠和南长翼蝠的核型为中国第一次报道。 相似文献
19.
20.
蝙蝠科七种蝙蝠的核型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报道了贵州7 种蝙蝠科蝙蝠的核型。伏翼和印度伏翼的染色体数为2n = 26 , 常染色体都由10 对双臂染色体和2 对微小点状染色体组成, N.F = 44 , 性染色体是大小悬殊的端着丝粒染色体; 两者核型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的No.3 是中着丝粒染色体, 后者为亚中着丝粒染色体; 大鼠耳辐(四川亚种) 、水鼠耳蝠和西南鼠耳蝠的染色体数都是2n = 44 , 常染色体都由4 对中着丝粒染色体和17 对端着丝粒染色体组成, N.F = 50 , 其中大鼠耳蝠(四川亚种) 和水鼠耳蝠核型非常相似, 西南鼠耳蝠与前二者有一定区别; 山蝠(福建亚种) 是2n = 36 , 常染色体包括7 对中着丝粒染色体、1 对亚中着丝粒染色体和9 对端着丝粒染色体, N.F = 50 ; 南蝠2n = 50 , 常染色体由24 对端着丝粒染色体组成, N.F = 48 , X染色体是最大的中着丝粒染色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