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东北鳞毛蕨科植物叶比较解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王秀华 《植物研究》2001,21(2):202-205,T001,T002
对东北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鳞毛蕨属(Dryopteris)6种,耳蕨属(Polystichum)3种植物的叶片及叶柄解剖构造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某些叶片及叶柄的结构特征是鳞毛蕨科植物较稳定的 遗传性状,可以做为鉴定植物种及属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中国云南产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鳞毛蕨属Dryopteris Adanson 13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其中4个种:多雄拉鳞毛蕨D.alpestris(2n=82)、哈巴鳞毛蕨D.habaensis(2n=82)、脉纹鳞毛蕨D.lachoongensis(2n=82)和永自鳞毛蕨D.yungtzeensis(2n=82)的染色体数目为首次报道;无融合三倍体的川西鳞毛蕨Dryopteris rosthornii、无融合四倍体的大羽鳞毛蕨D.wallichiana以及无融合二倍体的栗柄鳞毛蕨D.yoroii为3个新发现的细胞类型。细胞学研究结果支持高山鳞毛蕨组sect.CaespitosaeS.G Lu应该为鳞毛蕨属内一个独立的组;中国喜马拉雅地区的鳞毛蕨属植物中存在着大量的无融合二倍体细胞类型。对蕨类植物中同一植株产生不同倍性孢子的现象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青藓科是侧蒴藓类植物中种类最为丰富、分类学问题较多的类群之一。以青藓科19属、44种,594份标本为研究对象,对其假鳞毛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①青藓科假鳞毛均为三角形至半圆形的叶状假鳞毛;根据其顶端特征又可划分为两种类型:顶端平截或钝,顶端具毛尖;②除青藓属(Brachythecium)外,其余18属内不同种间的假鳞毛形态基本一致;③假鳞毛形态特征在青藓科植物属级水平分类上具有一定的分类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贡嘎山鳞毛蕨属一新种─—贡嘎鳞毛蕨(Dryopterisgonggaensis)和该属的2个四川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5.
鳞毛蕨科植物的系统发育: 叶绿体rbcL序列的证据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运用MEGA2和MrBayes 3.0b4软件包对105种鳞毛蕨类及近缘植物(其中新测定36种)的叶绿体DNA rbcL基因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 探讨了其主要分类群(属级水平)的系统演化关系。用最大简约法、邻接法和贝叶斯分析方法构建的系统树基本一致, 结果显示: (1)秦仁昌系统所定义的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 除了拟贯众属Cyclopeltis外, 均包含在两个单系群之中, 支持鳞毛蕨族Dryopterideae和耳蕨族Polysticheae的成立; 但是鳞毛蕨族还包含秦仁昌系统所定义的球盖蕨科Peranemaceae和三叉蕨科Tectariaceae肋毛蕨属Ctenitis的部分种类; 耳蕨族还包含产于美洲的Phanerophlebia属和Polystichopsis属; 确认石盖蕨属Lithostegia属鳞毛蕨族的成员, 且与复叶耳蕨属Arachniodes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2)拟贯众属与所分析的其他任何鳞毛蕨类植物的关系都比较疏远, 单独为一支。(3)秦仁昌系统所定义的球盖蕨科与肉刺蕨属Nothoperanema聚成一个分支, 属于鳞毛蕨族的成员。(4)鳞毛蕨属Dryopteris为多系类群, 耳蕨属Polystichum和贯众属Cyrtomium均为并系类群。(5)黔蕨属Phanerophlebiopsis、毛枝蕨属Leptorumohra和石盖蕨属与复叶耳蕨属构成一支; 柳叶蕨属Cyrtogonellum与Polystichum属和Cyrtomium属的部分种类聚成一支; 肉刺蕨属与球盖蕨科及鳞毛蕨属的部分种类聚成一支。对鳞毛蕨科的系统关系、球盖蕨科与鳞毛蕨科的系统关系、肋毛蕨属与鳞毛蕨科的系统关系以及中国或亚洲特有属(拟贯众属、肉刺蕨属、黔蕨属、毛枝蕨属、石盖蕨属和柳叶蕨属)的系统位置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对湖北鳞毛蕨后植物的地理分布和区系特点进行了研究。鳞毛蕨后植物广布于世界各地,该后的分布和多样性中心位于中国西南部和东喜马拉雅山区;另一中心则位于日本,中国东南部和南部。鳞毛蕨后是一个自然的北温带分布属。中国有鳞毛蕨后植物134种(包括7变种),西南地区(云南、四川、贵州等)是国产鳞毛蕨属植物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区系分析表明:湖北鳞毛蕨后植物种类比较丰富,有36种,主要分布于鄂西北和鄂西南山区,是构成湖北森林植物区系林下草本植物的主要成分之一;地理成分比较复杂,种的分析显示出以中国一日本分布和中国持有分布为主的特点;与相邻省鳞毛蕨属植物区系的关系比较密切;区系过渡性明显。  相似文献   

7.
浙江凤阳山-百山祖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凤阳山--百山祖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野外资源调查及区系分析,可以认为,凤阳山--百山祖保护区共有蕨类植物39科、79属、249种(含变种),主要科为鳞毛蕨科、水龙骨科、金星蕨科、蹄盖蕨科和膜蕨科;主要属为鳞毛蕨属、复叶耳蕨属、铁角蕨属、蹄盖蕨属和瓦韦属,其中以鳞毛蕨属和复叶耳蕨属分布相对集中。属的分布类型以热带成分为主,种以东亚分布类型和中国特有种为主,并含有72种中国特有和珍稀蕨类植物。  相似文献   

8.
鳞毛蕨科的孢子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鳞毛蕨科及其相近类群的19属65种的孢子形态进行了光学显微镜观察,并对其中12属30种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鳞毛蕨科的孢子左右对称,极面观为椭圆形、近球形,赤道观为肾形,极轴/赤道轴的比值为0.60~0.86;单缝孢,裂缝长度约为孢子全长的1/2~3/4,属中至大型孢子。鳞毛蕨科具有多样性的外壁纹饰:不仅包括刺状、瘤状、颗粒状、脊状、窗孔状、耳状、片状及翅状等几种基本类型,而且还存在一些中间过渡类型。根据孢子形态特征,对本科的属间关系进行了探讨。孢子形态特征的相似性支持假复叶耳蕨属、肉刺蕨属、球盖蕨科与鳞毛蕨属的近缘关系,黔蕨属与复叶耳蕨属间的近缘关系。玉龙蕨属的两个种的孢子纹饰与耳蕨属的部分种一致,支持将玉龙蕨属作为耳蕨属的异名处理。拟贯众属独特的翅状纹饰支持将其从鳞毛蕨科中分离出去。  相似文献   

9.
利用光学显微镜详细观察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3属3种植物,即耳蕨属的棕鳞耳蕨(Polystichum polyblepharum)、鳞毛蕨属的黑足鳞毛蕨(Dryopteris fuscipes)和鞭叶蕨属的鞭叶蕨(Cyrtomidictyum lepidocaulon)配子体发育过程,记录配子体各发育阶段的特征。结果表明:棕鳞耳蕨、黑足鳞毛蕨和鞭叶蕨的孢子都为单裂缝,孢子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配子体发育类型为三叉蕨型,性器官为薄囊蕨型,成熟原叶体为对称的心脏形,具毛状体;3属的属间差异包括孢子颜色、孢子纹饰、萌发时间、丝状体长度、片状体形状、毛状体和假根等特征,上述特征在属间存在交叉现象,因此,孢子形态和配子体发育特征不能作为区分耳蕨属、鳞毛蕨属和鞭叶蕨属的形态依据。  相似文献   

10.
湖南省鳞毛蕨科分布新资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在湖南省新发现的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植物5属,55种。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寄生在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卵果蕨(DryopterispolypodoidesFee)上的尾孢菌属一新种-鳞毛蕨尾孢(CercosporadryopteridisY.L.Guo.sp.nov)尾隐菌属真菌在鳞毛蕨科是首次报道。鳞毛蕨尾孢叶斑角状至不规则形,灰白色至浅黄褐色,子实体主要生在叶背面,分生孢子梗单生或2~12根簇生,青黄褐色至中度褐色,顶部色泽较浅,宽度不规  相似文献   

12.
物种编目及其科属系统排列是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本文采用Flora of China使用的分类系统, 结合最新分子分类学研究成果以及近几年发表的新资料, 对中国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多样性和地理分布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共有石松类和蕨类植物40科178属2,147种5个亚种118个变种, 其中特有种839个, 占总种数的39.08%。种数最多的5个科依次为鳞毛蕨科(505种, 含种下单位, 下同)、蹄盖蕨科(323种)、水龙骨科(280种)、凤尾蕨科(266种)和金星蕨科(209种); 种数最多的5个属依次为耳蕨属(Polystichum, 209种)、鳞毛蕨属(Dryopteris, 176种)、蹄盖蕨属(Athyrium, 137种)、双盖蕨属(Diplazium, 98种)和凤尾蕨属(Pteris, 97种)。在地理分布上, 种数排名前5的省份为云南(1,365种)、四川(875种)、贵州(838种)、广西(785种)和台湾(779种)。含中国特有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科属中, 排前3位的科分别为鳞毛蕨科(257种)、蹄盖蕨科(169种)和凤尾蕨科(113种); 排前3位的属为耳蕨属(140种)、蹄盖蕨属(82种)和鳞毛蕨属(61种)。  相似文献   

13.
湖北蕨类植物区系基本成分和主要特点的探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在湖北蕨类植物区系中,属种数量最多的科有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和蹄盖蕨科(Athyriaceae)。并以鳞毛蕨属(Dryopteris)、耳蕨属(Polystichum)和蹄盖蕨属(Athyrium)为最主要代表。区系的主要特点为:种类丰富,地理成分错综复杂,联系广泛,显示出多种区系成分交叉在一起的过渡特色。  相似文献   

14.
第l期檬果樟属的分类与分布兼论这一分布区类型的特征国产多轮贝母订正……………………………………紫堇属小花紫董组新植物……………………………新疆披碱草属一新种………………………………安徽蝇子草属一新种………………………………’‘云南姜属一新种………………………………………中国藓类植物新记录属一一筛齿藓属………………新疆伞蕈一新种一一巨孢墨伞……………………·‘云南鳞毛蕨属纤维鳞毛蕨组的分类研究 …………中国贝母属花粉形态的研究………………………‘‘本田鹅观草和缘毛鹅观草杂种的细胞遗传学研究…三种金花…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鳞毛蕨科的4个属(毛枝蕨属Leptorumohra、石盖蕨属Lithostegia、黔蕨属Phanerophlebiopsis和柳叶蕨属Cyrtogonellum)6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及生殖方式。其中柳叶蕨Cyrtogonellum fraxinellum 'n'=123, 2n=123; 离脉柳叶蕨C. caducum 'n'=123; 斜基柳叶蕨C. inaequalis 2n=123; 四回毛枝蕨Leptorumohra quadripinnata n=41; 石盖蕨Lithostegia foeniculacea 2n=164; 长叶黔蕨Phanerophlebiopsis neopodophylla 2n=82。石盖蕨属、黔蕨属和柳叶蕨属的染色体数目为首次报道。结果表明这3个属的染色体基数和鳞毛蕨科中其他属一样均为x=41。细胞学证据支持将石盖蕨属、黔蕨属置于鳞毛蕨科的处理。本文还发现柳叶蕨属与贯众属Cyrtomium的一些种一样, 具有无融合生殖方式, 而其他3个属仅具有在蕨类植物中较为常见的有性生殖方式。  相似文献   

16.
贡嘎山蕨类植物区系共合 40科,93属,399种。最主要的是耳蕨属 Polystichum,鳞毛蕨属Dryopteris,蹄盖蕨属Athyrium以及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等系统演化上较高级的类群,所含的种主要是喜马拉雅和中国西南当地分化的种;其特有成分多为新特有属,可认为它是随青藏高原隆起而形成的较年青的蕨类区系。热带属在本区数量多而种类少,在山上部可与北温带种类并存。贡嘎山处于蕨类物种东、西分布区界线的密集地段,可视为耳藉一鳞毛蕨类植物区次级区分的东、西界线。  相似文献   

17.
湖北鳞毛蕨属植物分布新记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报道了湖北鳞毛蕨属8个新记录种,所引证的标本。全部收藏于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标本馆(HIB)。  相似文献   

18.
粗茎鳞毛蕨杀虫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粗茎鳞毛蕨杀虫成分王润华(江西农业大学植保系330045)一、名称:粗茎鳞毛蕨(DryopteriscrassirhizomaNakai)为鳞毛蕨科鳞毛蕨属植物,父名东北贯众、大贯众、野鸡膀子。二、形态特征:根状茎直立,连同叶柄基部密生褐棕色、卵状披...  相似文献   

19.
论拟贯众属的系统位置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综合形态学、叶表皮解剖学、孢粉学、分子系统学及生物地理学的证据,认为拟贯众属被置于鳞毛蕨科的处理是错误的。多方面证据支持这个属与叉蕨科的一些属有着较近的亲缘关系,我们建议将拟贯众属从鳞毛蕨科中移出而暂时置于叉蕨科内。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凤阳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经野外调查和资料整理已知凤阳山自然保护区共有蕨类植物37科74属196种和7变种。主要科为鳞毛蕨科、水龙骨科、金星蕨科、蹄盖蕨科、铁角蕨科、卷柏科、膜蕨科,主要属为鳞毛蕨属、铁角蕨属、卷柏属、复叶耳蕨属、瘤足蕨属、凤尾蕨属、瓦苇属。分布区类型以世界分布和泛热带分布科、泛热带分布属、东亚分布种为主,表现出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特点。与邻近6山蕨类植物区系相似性系数的比较表明,与凤阳山蕨类植物区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浙江九龙山。凤阳山共有57种中国特有蕨类,有较高的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