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5 毫秒
1.
核酶对人巨细胞病毒mRNA片段的体外切割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引导序列GSs(GuideSequences)是能与mRNA互补,引导核酶RNaseP催化核心M1RNA对互补区域特异切割的小片段游离RNA。针对人巨细胞病毒HCMV(humancytomegalovirus)DNA聚合酶mRNA序列设计GS,共价结合到大肠杆菌来源M1RNA中,构建成M1GST7核酶。通过对巨细胞病毒DNA聚合酶亚克隆片段转录产物体外切割实验,表明该核酶具备对DNA聚合酶mRNA片段的特异切割能力 。  相似文献   

2.
<正>使用重组DNA技术制备特异的分子(常为DNA)探针已为医学和兽医诊断实验室提高对传染病、遗传紊乱、恶性肿瘤的诊断提供了新的强有力的工具,同时也给完成如组织分型、亲缘关系试验这类工作提供了更灵敏感更特异的方法,该技术对法医学也是很有用的(如表1)。DNA探针作为诊断试剂的应用或使实验室减少周转时间,拓宽所检测、鉴别和/或定量的试样的范围,且由于简化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 所谓DNA探针是指能识别特异碱基序列(基因)的有标记的一小段单链DNA分子,即是一段与被测定的核苷酸序列(靶序列),互补的带标记的单股脱氧核糖核苷酸。  相似文献   

4.
聚合酶链反应(PCR)对未知序列DNA的扩增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康  谭克辉 《植物生理学通讯》1993,29(2):116-118,123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是由引物介导,在体外将特异性DNA序列利用酶促作用进行扩增的方法。双链DNA热变性,然后在低温下与引物退火,再在中等温度下进行延伸,三步为一循环。一般经30~35次循环,很容易将目的基因或DNA片段特异地扩增至少10~6~10~7倍。它已是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不可缺少的一项基本技术。但常规PCR需在待扩增的已知序列两端分别设计两个寡核苷酸引物,也就  相似文献   

5.
基因表达和DNA复制应用到基因克隆的具体方法和技术及其概念在不断发展变化。首先DNA是应用纯化了的限制性内切酶在核酸序列上的特异部位切割下来的DNA片段,许多DNA片段用DNA连接酶把它们拼接成克隆工具。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在进行筛选时已加以纯化了,这两种酶在商业上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6.
天麻特异DNA序列的克隆及其在天麻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改进的RAPD方法测定了名贵中药材天麻基因组DNA指纹图谱;通过选择和回收各种天麻种群共有和优良种群特有的DNA片段,加以克隆、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证明其中5个DNA序列是未报道的,已被美国基因数据库收录,并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了天麻样本的有效成分天麻素含量。运用PCR技术研究了这些DNA序列在9个天麻种群中的分布及其与天麻素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这5个DNA序列在这些天麻种群中的分布各不相同,其中DNA序列1是所研究的全部天麻种群共有、而其伪品没有的特异DNA分子标记;DNA序列2可能与天麻的天麻素含量高有关。这些DNA标记序列可用于天麻的真伪鉴别、品种鉴定和优选优育等。  相似文献   

7.
综合遗传学(Integrated Genetics)公司最近推出它的第一个产品--检出食品沙门氏菌用的快速诊断试验盒。它被称为GENE-TRAK,是以DNA杂交技术为基础的。目前只能用于沙门氏菌的检出。该公司的科学家已分离出DNA探针,含有与沙门氏菌DNA互补的碱基序列模式。分离出可能存在于食品样品中的任何微生物的DNA链后,将沙门氏菌DNA探针加入样品中,若探针与存在于样品中的DNA单链杂交,则表明其中有沙门氏菌存在。  相似文献   

8.
描述一种应用PCR技术定向引入DNA小片段和特异酶切位点的方法。为了获得m2/loxp66EGFPloxp71基因片段。根据EGFP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特异引物,上、下游引物分别引入m2/loxp66、loxp71序列和Xhol、Mlu1酶切位点。以pEGFPN1质粒为模板,采用PCR扩增以合成DNA双链,插入到克隆载体pMD18T。对重组子测序结果表明,实现了DNA小片段和酶切位点的定向引入。  相似文献   

9.
东方田鼠特异DNA片段的克隆及核苷酸序列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获得东方田鼠的特异DNA序列.方法Aβ基因使用PCR,基因克隆,斑点杂交,DNA序列分析,生物信息学技术.结果根据小鼠MHCⅡ外显子2及其两侧序列,合成引物并扩增东方田鼠基因组DNA,将PCR产物回收、测序后,分别设计内引物扩增东方田鼠基因组DNA,其中一对引物可得到特异性扩增带,将得到的DNA片段插入PGEM-Teasy载体,进行序列分析.用这对引物扩增人、昆明小鼠、BALB/c小鼠及C57BL/6J小鼠基因组DNA,均无扩增产物.以东方田鼠特异性扩增产物为探针进行斑点杂交,除东方田鼠基因组DNA外,其他几种动物基因组DNA均为阴性结果.进一步对该DNA片段进行了BLAST同源性搜索和外显子预测,在Genbank中没有发现高度同源序列,并且找到一个可能的外显子,该外显子由69个氨基酸组成.结论获得的DNA片段为东方田鼠的特异片段,这将为从分子水平深入研究东方田鼠的遗传背景、生物进化规律以及东方田鼠抗日本血吸虫的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用重组DNA技术及序列分析法测定了南方菜豆花叶病毒RNA基因组3′端1,000个碱基的序列,以及由此序列推导出的整个外壳蛋白的氨基酸顺序,它与巳报导的基本上一致。介绍了用DNA的寡核苷酸水解混合物作为起始引物,以3′端不含PolyA尾巴且不能加上PolyA的病毒RNA作为模板合成互补DNA,及进一步无性繁殖此cDNA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DNA条形码(DNA barcoding)技术是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兴分子技术,它通过利用生物体内一段特异的DNA序列快速而精确进行物种识别。DNA条形码技术不仅可以用于物种的鉴定和分类,同时也帮助生物学家深入了解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以及生态系统内的相互作用,提供了一种迅速而有效的分类学方法来细化分类学上现存的标准,因而成为分类学领域的前沿技术。本文概述了DNA条形码技术在部分水生物种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12.
k-长DNA子序列频数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详细阐述了生成DNA序列分形图像的Hao方法后,提出一种能够直观显示k-长DNA子序列频数分布差异性的三维频数分布图生成方法。把3D频数分布图转化为1D对数频谱图,突出显示了频数分布的局部特征,提出k-长DNA子序列频数区划分准则,并详细研究了甚高频数区的n阶零间隔现象,指出n阶零间隔分布就是基因组进化过程所留痕迹的假设,并给出对数频谱图特征的生物学解释。实验发现许多DNA序列频数概率分布近似服从非中心F分布,对于分布呈多峰现象的基因组序列,可采用多个非中心F分布的叠加来拟合。在比较非中心F分布与Gamma分布后,提出一种结合二者在拟合方面具有互补优势的新分布,实验证明这种新分布能够更好地吻合实际DNA序列的频数分布。最后研究了两种特异出现频数(最高出现频数与出现频数为1的k-长子序列个数)与k值的关系,发现不同物种的这两种关系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DNA复制是由DNA聚合酶催化的,反应需要四种脱氧核苷三磷酸和引物-模板;在引物的3′-羟基上,按模板的指令逐个添加脱氧核苷酸,生成碱基序列与模板互补的新DNA。复制时,DNA双链先打开,形成复制叉,随着复制叉的移动完成复制过程。双链DNA的复制是半不连续的,即先导链是连续合成滞后链则为不连续合成;后者先生成若干短片段(冈崎片段),再连在一起。 DNA复制在基因组的加倍、DNA重组以及修复DNA所受损伤等方面都对生命有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Bst DNA聚合酶具有热稳定性、链置换活性及聚合酶活性,在体外DNA等温扩增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本文利用Bst DNA聚合酶的5′→3′聚合酶、核苷酸(末端)转移酶及链置换酶活性发展了一种新的体外环式DNA扩增技术跨越式滚环等温扩增(saltatory rolling circle amplification,SRCA).在SRCA反应中,Bst DNA聚合酶以上游引物P1为模板合成其互补链RcP1,并和P1形成双链DNA|之后,Bst DNA聚合酶用其核苷酸转移酶活性在其P1的3′末端沿5′→3′方向随机掺入脱氧核糖核苷酸聚合形成寡聚核苷酸(dNMP)m序列,即DNA的合成反应跨越了RcP1 与下游引物P2之间的缺口|然后,以下游引物P2为模板形成互补序列(RcP2);接着,Bst DNA聚合酶继续将脱氧核糖核苷酸随机添加到RcP2的3′末端,形成(dNMP)n序列.继而,Bst DNA聚合酶以RcP1为模板,继续催化聚合反应合成互补新链,并通过其链置换酶活性替换P1|如此往复,形成[P1-(dNMP)m-RcP2-(dNMP)n …]序列.本文通过电泳、酶切、测序等方法对扩增产物进行分析,演绎出上述扩增过程,并就工作原理进行了讨论.该反应可能对开发等温扩增技术检测微生物有一定助益,也为解释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中假阳性反应和滚环等温扩增反应中的背景信号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系统进化足迹,基因组非编码保守DNA序列受到极大关注。由于非编码保守DNA序列很可能与转录因子或特异蛋白质相互作用,直接参与调控基因表达或稳定染色体结构等重要的生命活动。因此,它极有可能成为基因组研究的下一个新浪潮。在总结对生物非编码保守DNA序列的认识过程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非编码保守DNA序列形成与演化的模型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进一步展望了非编码保守DNA序列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DNA的图形编码是在几何意义下,在不同位置,用不同的标记符号及不同的方向线段,对DNA的序列进行编码.DNA图形编码相对于DNA的字符编码而言,具有直观、简明、形象和便于比较局部DNA序列的相似性等特点。在分析已知各类:DNA的图形表示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一种DNA序列的“双符三阶”图形编码,并以此对一些特异DNA编码序列进行分析。DNA图形编码与DNA字符编码呈一一对应关系,具有简便易行、编译方便、形象丰富、便于比较等优点。适用于DNA短序列的相似性检测与分析,在生物信息学上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测定DNA的核苷酸序列,对于了解基因及其产物的结构、基因表达、及其表达的调控机制,乃至对于基因改造和分子进化研究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就DNA序列分析技术的产生、应用和发展作一简单综述。一、DNA序列间接测定技术在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早期,DNA序列信息只能由获得的氨基酸序列或RNA序列推测而来。在Waston和Crick的DNA双螺旋模型建立(1953年)不久,Sanger发明了氨基酸序列测  相似文献   

18.
RAPD用于生物鉴定具有快速、简便、经济等优点。但是,由于该法所用引物通常为9-10个寡聚核苷酸,与PCR使用特异引物相比,其Tm值相对较低,扩增反应易受外界条件影响,重复性较差。SRFA技术采用设计有限制内切酶位点的人工合成接头与引物互补,弥补了RAPD法的上述不足。Fig.1为SRFA的技术路线。为提高连接效率,在同一试管内,用PstI酶解基因组DNA,并与人工接头连结,制备SRFA扩增的模板。合成与接头序列相应的引物。对5上野生稻品种和籼、粳稻各一个栽培品种SRFA刊物放增。Fig.2表示:每种材料均能获得约10条以得一条(1.3kb)片段,用引物2可得2条(1.1kb、0.7kb)片段。与FAPD法相比,SRFA法增加20%的多态性。栽培稻与野生稻之间在多态性没有差异,说明两乾亲缘关系非常接近。五种野生稻的图谱可分为两类:江西、湖南、广西的与籼稻相近,广东、云南的与粳稻相近。当然,这还有待其它方面的研究来验证。接头的设计要求避免自身连续,与目的的自然连续后不能再被PstI切开。引物包括不变序列和选择序列两部分,前者与接头互补,后者为数个隋机序列。因此,SRFA法除了重复性好以外,还可通过增加(或减少)选择序列的数目扩增较少(或多)的产物片段,满足不同的需要。每一对设计有不同限制酶切位点的接头和引物可扩增出一个特异的DNA指纹图谱,与RAPD法相比,SRFA法操作稍显繁琐,模板DNA用量大、质量要求高,由于酶切和连续,成本也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9.
自从生物学家发现DNA是生命的遗传物质之后,便迫切地想知道它是如何携带信息及控制遗传的.这取决于对DNA分子中的碱基序列的分析.序列分析对于发现旧的基因,促进基因工程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本世纪七十年代,世界上许多生物实验室相继进行这方面的研究.1977年,英国的Sanger序列测定的末端终止法,随后,Maxam和Gilbert等人提出  相似文献   

20.
假互补肽核酸(pseudocomplementary peptide nucleic acids,pcPNAs)是肽核酸(peptide nucleic acids,PNA)的一种衍生物,通过碱基修饰可以使pcPNAs 同时与双链DNA两条链中相应的靶序列结合;而在pcPNAs识别靶序列并结合时,pcPNAs自身两条链间由于空间位阻作用,不会自身互补结合. pcPNAs与DNA、RNA甚 至肽核酸相比具有独特的杂交特性,因此具有非常广泛的分子生物学效应.本文就pcPNAs寡聚体的结构、与核酸杂交的特点及杂交模式,分子生物学效应以及应用等 方面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