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自然保护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基地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物多样性保护已是当今人们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生物资源是有限度的,发展依赖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破坏生物多样性的因素错综复杂,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社会有关方面采取广泛对策。实践表明,为保护物  相似文献   

2.
中国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马建章  戎可  程鲲 《生物多样性》2012,20(5):551-558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但面临着较大的生态衰退风险。中国生物多样性受到的威胁来自包括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模式单一落后、工业化进程加快、气候变化和外来物种入侵等多种因素。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本文就中国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研究成果和保护成就进行了回顾,提出了未来应该着重加强的研究领域。中国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研究与实践主要集中在生物多样性资源调查、濒危物种管理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等方面。中国政府在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领域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发布实施了一系列的保护行动规划,不断提高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水平。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经过了由数量发展到质量发展的阶段后,未来的研究重点应该集中在生物多样性形成与维持机制、生物多样性受胁原因与响应机制、生物多样性长期监测与评估、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和自然保护区立法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朱兆泉 《人与生物圈》1996,(1):30-31,35
生物圈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的地区,也是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为了保护自然资源,当地群众在利用资源、发展经济方面受到了一些限制。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保护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群众受教育程度低,找不到更多增加收入的门路,他们在生产生活中给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造成了很大压力,协调好自然保护与群众生产生活的矛盾,在保护自然景观的前提下使当地群众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尽快富裕起来,是保护区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4.
生物多样性保护,必须考虑保护与发展这一对矛盾的合理解决,如果要同时满足保护和发展的要求,两者的利益都应考虑。基于社区发展的生物多样性保护(Community-basedconservation,CBC)策略就是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应运而生的,它强调社区居民在保护行动中的主动参与,使他们的意见和利益能在土地利用决策中得到重视,在社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达到保护的目的。该模式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种模式是多学科交叉的产物,其成功关键在于资源管理权力的转移,对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我国浑善达克沙地退化生境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中,采用CBC模式,通过政府、科学家以及社区居民共同参与,对当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基础综合分析,使大面积的退化沙地草地得以恢复。具体地,在有水分、电力、肥料、交通等有保证的土地上进行高效集约化利用,腾出大量退化土地进行封育,借助自然力恢复受损的生境。同时积极建设生态小城镇,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使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和草地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在环境改善的同时促进了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保护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物多样性,保证生物资源永续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全球性的问题,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及其构成的综合体,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不仅可为人类生活提供必不可少的生物资源,而且还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圈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条件,是有益当代、造福子孙的一件大事。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多样,地貌类型齐全,物种资源丰富,是世界12个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大国之一。因而,保…  相似文献   

6.
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在城市中营造生物多样性生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挑战。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影响,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在新型城镇化和生态建设中日益紧迫。生境花园作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种模式,厘清其在高密度城市中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机制与效果,探索其科学的建设管理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调研长宁区生境花园的生物多样性现状、居民参与建设和使用情况、生境花园管理模式等,梳理分析了上海市长宁区生境花园所处区域的绿地斑块分布现状、生境花园建设前后的生境条件、政策的促进作用与建成效果,探讨了高密度城市中社区更新背景下实现社区尺度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模式,并提出相应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研究结果表明,生境花园是一个低维护管理的自然演替生态系统,作为城市绿地的基本单元,不仅填补了城市小尺度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空白,而且分布具有空间异质性,对城市绿色生态网络的完善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格局的优化起到重要作用,然而,生境花园依然存在知识技术方面入门难、资金投入量大、潜在障碍等问题。生境花园有效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4种主要建设管理模式包括:(1)过程管理。包括前期选址、确定生物...  相似文献   

7.
雾灵山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雾灵山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雾灵山有高等植物166科、645属、1809种;已记录到野生动物152种,昆虫800多种;有10个大的生态系统类型,分划成1300多个自然生态系统。文章还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及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总和,是40亿年以来生物进化的最终结果,也是世界上的自然财富.它包括几百万不同种类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由这些生物与所在地环境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因此,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的概念,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此外,人们还重视更高层次的多样性即景观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的生物资源,有的已为人类所利用,而大部分它的潜在价值尚未被人们所发现.自然保护在20世纪40年代已开始受到重视.自80年代初以来,有关生物多样性国际会议频频召开,1992年,世界资源研究所(WRI)、  相似文献   

9.
石龙宇  李杜  陈蕾  赵洋 《生态学报》2012,32(21):6892-6900
随着区域合作和大尺度景观保护的需求不断增加,跨界资源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跨界资源管理的一种典型方式,跨界自然保护区正成为保护区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在对跨界自然保护区概念、类型及历史发展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建立跨界自然保护区的效益和代价及影响跨界自然保护区成败的因素,指出建立跨界自然保护区可能是在更大尺度上实现生态系统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途径。同时,分析了我国保护区的跨界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不同行政区间展开跨界合作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最后对跨界保护的未来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0.
《中国21世纪议程》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葆青 《生物多样性》1995,3(4):227-230
《中国21世纪议程》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王葆青(国家科委社发司,北京100864)我很高兴参加首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众所周知,《21世纪议程》和《生物多样性公约》都是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通过的两个重要文件,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继...  相似文献   

11.
朱杰  卢春天  石金莲  张丽荣  潘哲 《生态学报》2019,39(22):8299-8309
生态系统管理的一个重要挑战是在区域尺度上管理生态系统服务并提高当地居民福祉。选择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居民福祉进行历时性研究。构建了不同于较大范围和行政区域尺度的福祉指标测量体系,包括了主、客观福祉和千年生态系统评估下的人类福祉,然后对保护区居民从1995经2005至2015年的主、客观福祉和人类福祉指标进行了定量评估和特征刻画。历时数据结果表明:总体上看,保护区居民福祉有明显提升,2005—2015年阶段比1995—2005年阶段的增幅更多;居民主、客观福祉在各方面有了明显提升;人类福祉在基本生活与服务、安全、选择和行动的自由等方面有显著提高,健康方面有显著下滑。通过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受访者居住地与保护区的距离等部分人口特征对提升居民主、客观福祉和人类福祉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结合陕西省佛坪县实际情况,针对如何提升保护区居民福祉,提出了巩固生态系统服务成果、经济发展共建共享、社区共管助力旅游开发、提升教育水平促进旅游就业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大型底栖动物在当地生物多样性、食物链构成、水质指示和物质循环中有重要的作用, 但目前国内对森林内陆水体(湖泊、水库、溪流)中的大型底栖动物综合调查较少。作者于2019、2020年对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9个采样点开展了大型底栖动物的定性调查, 采样点涵盖保护区不同功能区、海拔、水体环境和水体底质。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4门6纲18目38科57种, 水生昆虫稚虫占大多数, 且多喜好清洁流动水体。在低海拔实验区即可采集到种类与数量可观的清洁水体指示物种。当地的大型底栖动物以亚热带森林典型物种为主, 多偏好栖息于流动水体, 反映了保护区的物种区系及其水体环境。本研究可为保护区的物种编目、环境评估和长期监测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
社区共管--一种全新的保护区管理模式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陕西省引进社区共管这种新型的保护区管理模式,在太白山、佛坪、周至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试点工作。根据社区共管的程序,各保护区确定了社区共管目标,建立了共管组织,制定了社区自然资源管理计划。根据共管计划,保护区采用新的方式系统地开展了独具特色的社区共管活动,使试点社区的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农民开始从社区共管活动中获利。同时,通过建立社区资源保护体系和对资源规划管理,也减轻了社区对保护区的资源压力,促进了保护区的工作。初步实验证明,社区共管是一种适合我国保护区发展特点的、能积极解决发展与保护之间矛盾的保护管理模式,具有广泛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吴毅  易祖盛  江海声 《四川动物》2004,23(2):104-107
对广东杨东山十二度水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啮齿类、翼手类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初步调查,采集动物标本61号,为9种,观察或采访记录到3种,该保护区共有两个目的哺乳动物12种,其中我国特有种1种——贵州菊头蝠(为2000年发现的广东省翼手类新记录)。鼠类中进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有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的动物有5种,约占该保护区啮齿类种类的70%。初步调查显示,该保护区翼手类、啮齿类动物种类较为丰富,是食物链中的重要环节,在该保护区自然生态系统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深入开展对它们的研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Ecologists are often required to estimate the number of species in a region or designated area. A number of diversity indices are available for this purpose and are based on sampling the area using quadrats or other means, and estimating the total number of species from these samples. In this paper, a novel theory and method for estimating the number of species is developed. The theory involves the use of the Laplace method for approximating asymptotic integrals. The method is shown to be successful by testing random simulated datasets. In addition, several real survey datasets are tested, including forests that contain a large number (tens to hundreds) of tree species, and an aquatic system with a large number of fish species. The method is shown to give accurate results, and in almost all cases found to be superior to existing tools for estimating diversity.  相似文献   

16.
This study was aimed at identifying, in 203 patients with Alzheimer''s disease followed during long-term treatment with Acetylcholinesterase inhibitors (ChEIs), the predictive factors of the clinical response among cognition (MMSE), functioning (BADL and IADL) measures and age and gender at the baseline (T0). The ANCOVA test showed a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between MMSE scores at time T0 and T3, and the variation T9 to T0, T15 to T0 and T21 to T0 of the MMSE scores, using also gender, age and drug as covariates. The significance was higher for the patients affected by mild dementia. Regarding functional activities, a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was detected, by the ANCOVA test, only between the scores at T3 and the variation T15 to T0 for BADL, and the variation T9 to T0, T15 to T0 for IADL, respectively. Our results confirm, in a real world setting, that ChEIs provide long-term cognitive benefit, which is correlated to, and predictable by, the short-term response (within the third month) as well as the cognitive status (evaluated by means of the MMS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treatment. These factors should be the basis of any cost/effectiveness algorithm in health economic decision models.  相似文献   

17.
The trend for increasing biodiversity from the poles to the tropics is one of the best-known patterns in nature. This latitudinal biodiversity gradient has primarily been documented so far with extant species as the measure of biodiversity. Here, we evaluate the global pattern in biodiversity across latitudes based on the magnitude of genetic population divergence within plant species, using a robust spatial design to compare published allozyme datasets. Like the pattern of plant species richness across latitudes, we expected the divergence among populations of current plant species would have a similar pattern and direction. We found that lower latitudinal populations showed greater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within species after controlling for geographical distance. Our analyses are consistent with previous population-level studies in animals, suggesting a high possibility of tropical peaks in speciation rates associated with observed levels of species richness.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东北三省自然保护区物种保护价值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樊简  彭杨靖  邢韶华  崔国发 《生态学报》2018,38(18):6473-6483
自然保护区作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主要的手段之一,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如何科学客观地评价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价值,并依据保护价值对其进行分类管理是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的重要课题之一。以我国东北地区40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和遗传种质资源保护价值进行了评估。通过选取物种的濒危性、特有性和保护等级等指标来计算野生动植物的多样性保护价值;选取分类独特性、近缘程度和濒危性等指标来计算遗传种质资源保护价值,进而计算出各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物种保护价值。研究结果显示:该评价方法能够很好的反映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及其各个层次和类群的保护价值,能够较准确地识别其物种保护优先性。不同自然保护区其保护价值存在一定差异;同一自然保护区中野生动物与植物之间的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没有显著差异,但其野生动物与植物之间的遗传种质资源保护价值存在一定差异性;绝大多数自然保护区其植物遗传种质资源保护价值大于动物遗传种质资源保护价值;虽同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综合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差异很大。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吉林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吉林松花江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综合保护价值显著高于同类型的其他自然保护区,而辽宁章古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龙江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黑龙江三环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物种保护价值较低,不同类型自然保护区之间其综合保护价值则没有明显差异。该评价方法能较好地进行自然保护区物种保护价值评价,并用于进行自然保护区之间的比较,并不会因自然保护区所处生境、所分布物种不同而产生评价结果上的偏差;该方法在对自然保护区遗传种质资源部分的计算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总体上来说该评价方法不会因自然保护区类型的不同产生差异;今后在对东北地区自然保护区管理分类研究中可将此评价结果作为参考,并作为评价该地区自然保护区能否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辅助工具。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为主观性,具有较大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刘领  王艳芳  悦飞雪  李冬  赵威 《生态学报》2019,39(3):864-873
利用1994—1998年、1999—2003年、2004—2008年、2009—2013年河南省4期森林资源清查数据,运用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和平均生物量法,估算了1998—2013年河南省森林植被的碳储量和碳密度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森林植被碳储量由1998年的45.57 Tg增加到2013年的107.98 Tg,年均碳汇量为4.16 Tg/a。乔木林碳储量和碳密度分别由1998年的33.54 Tg和22.39 Mg/hm~2增加到2013年的97.11 Tg和31.80 Mg/hm~2。乔木林碳储量在所有植被类型中占主体,4个森林清查时期乔木林碳储量占森林植被总碳储量的比例分别为73.60%、79.22%、85.63%和89.93%。2013年森林清查时,乔木林中杨树和栎类碳储量最大,分别占总碳储量的37.61%和25.22%,各龄组乔木林碳密度大小顺序依次为成熟林近熟林中龄林过熟林幼龄林。阔叶林面积、碳储量、碳密度均高于针叶林,阔叶林是河南省森林碳汇的主要贡献者。人工林面积、碳储量、碳密度增加幅度都要高于天然林,人工林碳储量由1998年的9.62 Tg增加到2013年的55.67 Tg,占乔木林碳储量总增量的77.15%,人工林碳密度由1998年的17.86 Mg/hm~2提高到2013年的32.01 Mg/hm~2,人工林在河南省森林碳汇中逐步发挥重要的作用,逐渐成为河南省森林碳汇的主体,随着人工林生长为具有较高碳密度的成熟林,河南省乔木林将具有较大的碳汇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