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一、基源及分布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 )属胡颓子科。别名有:酸刺、黑刺、醋柳、醋刺柳等。原野生于欧亚两洲的温带,我国青海、新疆、甘肃、陕西、山西、宁夏、西藏、内蒙、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均有分布。自古以来蒙藏民族就有用沙棘的果实医治疾病的习惯,藏语称沙棘为“大尔卜兴”,少数民族用沙棘治疗跌打损伤、消化不良、肠炎痢疾等。根据《西藏常用中草药》和《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中记载:沙棘具有活血散瘀、化痰宽胸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沙棘属(Hippophae)植物属胡颓子科,分布于欧亚大陆的温带、寒温带及亚热带高山区。沙棘资源在中国分布于东经75°32'至121°45',北纬27°44'至48°35'之间。中国沙棘(H.rhamnoidessub-sp.sinensis)又名醋柳、黑刺、酸刺,是黄土高原地区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树种之一,自然分布于丘陵沟壑区的阴坡、半阴坡、河谷两侧以及河漫滩等地带,呈大面积、团块状分布,常常成为以上生境的优势树种。沙棘自身的生物学特性使其理所当然地成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先锋树种。单从外部形态结构看,它便具备了典型的旱生植物特点…  相似文献   

3.
沙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沙棘刘振山(河北省张家口市教委教研室075031)史文彬(河北省张家口市教育学院075000)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L.)又叫醋柳、酸刺、黑刺。是胡颓子科沙棘属的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1.5~8m,雌雄异株,叶互生或近对生,披...  相似文献   

4.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是胡颓子科、沙棘属植物,它又叫酸棘、酷柳,分布在我国华北、西北、西南及东北的一些省区。它具有放线根瘤菌,与其共生固氮,是非豆科植物具有固氮能力的少数野生植物之一。沙棘适应性强,具有耐寒、耐瘠薄和耐盐碱的特性,  相似文献   

5.
1 沙棘的形态生物学特性及分布沙棘 (HippophaerhamnoidesL)又名醋柳、酸刺、酸溜溜 ,蒙名其察日嘎纳 ,属胡颓子科沙棘属 ,是具有共生固氮能力的野生落叶灌木或乔木。植株高 3~ 8米 ,随不同的生态环境变幅较大 ,脊薄干旱的坡地上仅 0 .5~ 1米。树冠圆锥形 ,树杆灰褐色 ,枝灰色 ,有锐刺。单叶互生或对生 ,条形或条状披针形 ,长 2~ 6厘米 ,宽 0 .4~ 1.2厘米 ,两端钝尖背面密被淡白色鳞片 ,叶柄短 ,雌雄异株 ,花较叶先开放 ,花期 3~ 4月 ,短总状花序腋生于隔年枝上 ,花小 ,淡黄色 ,花被 2裂 ,雄花轴常易脱落 ,雄蕊 4…  相似文献   

6.
沙棘(Hoppophae rhamnoides) 又名黑刺, 醋柳等, 为胡颓子科沙棘属的落叶灌木或乔木, 分布于欧亚大陆温带、寒温带及亚热带高山区。我国的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等地区是沙棘属植物的主要分布区, 共有4个种和5个变种。现代研究表明, 沙棘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和抗肿瘤、增强免疫力的生物活性物质。如含多种维生素(A、B2、B12、E、F、 K、P、C)和氨基酸, 还含有槲皮素、异鼠李素、山奈酚等30多种黄酮类成分。从沙棘叶和果中还分离出熊果酸、齐墩果酸、谷甾醇、香树精等三萜甾体类化合物。沙棘的果肉、种子、果皮、茎皮和叶中均含有脂肪油、…  相似文献   

7.
绿色黄金—沙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又名醋柳、酸刺、黑刺。属胡颓子科沙棘属,是一种野生浆果植物。现代科学和医学的大量研究成果表明,沙棘不仅是世界上迄今所发现的富含天然维生素种类最多的珍贵植物,而且在其果实油、果汁和果渣及叶片、果皮、树皮中富含有280多种生理活性成分,具有强烈的消炎、杀菌、止痛和促进组织再生的特殊功效。其中许多成分在杀死和抑制肿瘤细胞、抗辐射、抗凝血、降血压、防止血管栓塞、抗衰老、抗疲劳、增强肌体活力和免疫力等方面都显示出神奇的治疗效果。被誉为“天然维生素的宝库”和“绿色黄金”。  相似文献   

8.
青刺蛾(parasa consocia,Walker)属磷翅目,刺蛾科。又名毛辣虫,绿刺蛾。分布全国各地,长江下游各省较普遍。是梨、桃、桑、梅、柑桔、苹果、柳、枫等果树和林木的主要害虫。危害严重时,仅留枝条和叶柄。  相似文献   

9.
中国沙棘属种质资源及其生境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沙棘属植物有7种11亚种,中国产7种7亚种,其中2种2亚种是近年发现的新分类群。因而,我国是沙棘属植物种质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也是沙棘资源蕴藏量最大的地区。沙棘属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西北、华北等地的森林——草原(草甸)过渡地带;从垂直分布角度看,无皮组的种类主要分布于海拔3000m以下的中低海拔地区,有皮组的种类则集中分布于3000m以上的中高海拔地区。根据光照、温度、植被类型等因素其生境类型可分为温性乔木林型、温性灌丛型、寒温性灌丛型和高寒灌丛型4种类型。理塘沙棘、棱果沙棘和卧龙沙棘种群数量少,分布区域狭窄,资源十分有限,应加强驯化研究和迁地保护,并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沙棘属种质资源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沙棘(Hippophae reamnoides L.)别名醋柳、(?)刺、{?)溜溜等。为胡颓子科胡颓子属植物,禾木或灌木;喜光喜温,不耐阴。立地适应性强,生长迅速,是良好的防风固沙和水土保持树种。此外,其果实营养十分丰富,可食用和药用,为滋补强身佳品。枝叶是优质饲料,木材是农机具和轻工业原料。沙棘的开发利用大有可为。在国外,沙棘的引种和开发利用早已开始,尤以苏联、芬兰、波兰等国的开发研究较为深入。在沙棘的无性繁殖和良种  相似文献   

11.
熊源新 《广西植物》2001,21(2):103-105,T001
刺藓科 ( Rhachitheciaceae)为 Robinson1 964年从木灵藓科 ( Orthotrichaceae)中分出来的 1个小科。现知全世界有 7属和 1 5种 ,除刺藓 ( Rhachithecium purpusillum)外 ,均为热带 ,亚热带分布狭窄的属种 ,刺藓科在中国仅刺藓属 1种 ,分布于云南和四川。描述了首次采自贵州刺藓科的种类刺藓 ( Rhachithecium purpusillum)以及刺藓科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新疆腔菌纲座囊菌目刺球座属(Lasiobotrys)、穴壳属(Dothiora)和普氏腔孢属(Plowrightia)的六种子囊菌,即:忍冬刺球座菌(L.loniccrae)、花楸穴壳菌 (D.sorbi)及其无性阶段花楸疡壳孢(Dothichiza sorbi)、茶蔗子普氏腔孢菌(P.ribesia)、小檗普氏腔孢菌(P.berberidiJ)、沙棘普氏腔孢菌(P.hippophaeos)及雕刻普氏腔孢菌(P.insculpta)。这三个属的真菌在我国均未报道过,为我国新纪录属(种)。标本均采于新疆,保存于新疆八一农学院植保系真菌标本室(HMAAC)。  相似文献   

13.
西藏沙棘(Hippophae tibetana)是分布于高寒高海拔地区的一类特殊的放线菌结瘤植物, 弗兰克氏菌能够侵染其根部形成根瘤, 因共生固氮等作用而增强其生态适应性。在西藏沙棘的根瘤中, 除了弗兰克氏菌之外还有其他内生菌, 而弗兰克氏菌又不仅仅在根瘤中有分布。为了探究弗兰克氏菌在西藏沙棘不同组织中的定殖及可能的迁移规律, 分析不同组织中内生细菌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本研究以生长在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抓喜秀龙金强河河滩地的西藏沙棘为材料, 应用16S rRNA扩增子高通量测序技术, 对西藏沙棘根瘤、茎、枝、叶和种子等不同组织的内生细菌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西藏沙棘根瘤内生细菌群落丰富度及多样性最高, 种子内生细菌群落丰富度最低, 茎内生细菌群落多样性最低。西藏沙棘5种不同组织中的弗兰克氏菌和其他内生细菌多样性都具有一定差异, 变形菌门均为优势门, 弗兰克氏菌属(Frankia)为根瘤内生细菌群落的优势属, 弗莱德门菌属(Friedmanniella)为茎内生细菌群落的优势属, 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为枝、叶和种子内生细菌群落的优势属。研究结果还表明, 弗兰克氏菌属不仅仅存在于西藏沙棘的根瘤, 还能够分布于其他组织, 且在同一种组织中存在弗兰克氏菌属的不同“种”; 而在西藏沙棘不同组织中, 也分布有弗兰克氏菌属的相同“种”。此外, 对西藏沙棘5种不同组织内生细菌中的功能菌株的分析表明, 不同组织中均存在着具有固氮、促生和抑菌功能的内生细菌, 但具有固氮作用的内生细菌主要分布于根瘤, 具有促生作用以及抑菌功能的内生细菌主要分布于枝和叶。综上, 西藏沙棘5种不同组织内生细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 但各组织内生细菌的群落结构和优势种群有所不同, 且不同组织也能够定殖具有多种功能的内生细菌。  相似文献   

14.
基于刺齿虫兆属的自然地理分布特征和调查资料,讨论了弹尾纲刺齿虫兆属的自然分布、扩散和地理起源。结果显示,全球已经描述的57种刺齿虫兆,不仅主要分布于亚洲(54种),而且中国的物种数量最多(32种),土著种数量亦最多(23种)。亚洲之外美国大陆的3个州有2种(全为广布种);夏威夷有6种(包括3个广布种)。作者初步提出了刺齿虫兆属起源和扩散的假设。  相似文献   

15.
灰拟花尺蛾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灰拟花尺蛾Larerannis orthogrammaria(Wehrli)属鳞翅目,尺蛾科,灰尺蛾亚科(Enno-minae)。国外分布日本和苏联东南部,国内尚无记录。该虫发生期早、为害期短、食性杂、食量大,严重时,寄主叶片被食光,仅存秃枝。 一、寄主 以山杨、白桦、红桦、糙皮桦、红皮柳、黄花儿柳、匙叶柳为主,还为害匙叶小檗、鲜黄小檗、网脉小檗、水栒子、毛叶水栒子、小叶栒子、扁刺蔷薇、黄蔷薇、峨眉蔷薇、刺玫蔷薇等。  相似文献   

16.
张爱梅  郭保民  韩雪英  李曦冉 《生态学报》2020,40(15):5247-5257
植物内生菌广泛分布于植物的各种组织及器官中,对植物的生长表现出各种作用,而植物种子中的内生菌对植物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以榆中县和秦安县两种不同生境的中国沙棘种子为材料,分析中国沙棘种子内生细菌多样性,以期探究生境对种子内生菌多样性的影响,并为进一步研究种子内生菌与沙棘的相互作用提供依据。研究利用纯培养方法和高通量测序方法分别进行中国沙棘种子内生细菌多样性分析。对纯培养分离得到的内生细菌,利用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法结合形态学特征进行内生细菌的鉴定;对高通量测序得到的数据进行基于OTUs(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可操作分类单元)的物种注释分析。通过纯培养方法从榆中县中国沙棘种子中分离得到4株内生细菌,分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秦安县中国沙棘种子中分离得到5株内生细菌,分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检测到榆中县中国沙棘种子内生细菌分属于7个门、68个属,秦安县中国沙棘种子内生细菌分属于5个门、30个属。在门分类水平,榆中县中国沙棘种子内生细菌的主要优势门类是蓝藻门(Cyanobacteri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分别为95.62%和2.03%;秦安县中国沙棘种子的主要优势门类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蓝藻门(Cyanobacteria),相对丰度分别为91.68%和8.06%。在属分类水平,榆中县中国沙棘种子内生细菌的优势菌属为蓝藻细菌属(Cyanobacteria),相对丰度为95.09%;秦安县中国沙棘种子内生细菌的优势菌属为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相对丰度为85.60%。榆中县和秦安县两种不同生境中国沙棘种子内生细菌有着丰富的多样性,且内生细菌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榆中县中国沙棘种子内生细菌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均高于秦安县中国沙棘种子内生细菌。  相似文献   

17.
【目的】2016年7月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从泰国进境商品山竹果中检出双色多刺蚁,经查询,该种为我国进出境检疫部门首次检出。了解多刺蚁属情况可为该类昆虫的检疫鉴定提供依据。【方法】笔者通过对双色多刺蚁及多刺蚁属相关文献进行翻译和整理,详细介绍了双色多刺蚁的分类地位、分布、形态特征及近似种,以及多刺蚁属在中国的种类,并简要分析了我国检疫系统对多刺蚁属的截获情况。【结果】双色多刺蚁(膜翅目:蚁科)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和澳大利亚地区,在我国仅分布于云南省。多刺蚁属在我国已知45种1亚种。2003—2016年7月我国检疫系统共检出多刺蚁属2097批次。【结论】多刺蚁属随货物包装携带入境的概率较高,各进出境检疫部门应加强对该类昆虫的检疫工作。  相似文献   

18.
江孜沙棘和云南沙棘之间谱系分化和亲缘地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具有邻近分布的近缘类群的遗传分化和谱系筛选对于进一步揭示物种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沙棘属(Hippophae)临域分布的两个类群, 江孜沙棘(H. gyantsensis)和云南沙棘(H. rhamnoides subsp. yunnanensis)为研究对象, 进行群体水平上的母系分化研究。前一个种分布于西藏的中西部, 而后者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东南部的云南西北部、四川西部和西藏东南部。两个类群在叶和果实性状存在明显区别。叶绿体在沙棘属植物中为母系遗传。共研究了两个类群14种群109个沙棘个体的叶绿体trnL-F、trnS-G序列; 序列排序后共发现11种单倍型, 江孜沙棘和云南沙棘分别有7种和6种, 两种单倍型为两个类群共享。分支分析和嵌套进化分析进一步表明, 两个类群之间的单倍型相互交错, 单倍型分化与形态上划分的两个类群不一致, 表明它们之间具有十分复杂的谱系筛选过程。这些发现明显不支持以前提出的有关江孜沙棘系统位置的假设。但是, 目前所获得的证据不能区分该物种究竟是通过异域分化还是同倍性杂交起源的。不同种群固定特有单倍型表明, 两个类群都在最后一次冰期可能存在多个避难所。  相似文献   

19.
沙棘属的新发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报道了沙棘属的2个新组:即无皮组Hippophae和有皮组Gyantsenses,1个新等 级种H.gyantsensis(Rousi)Lian和中亚沙棘H.rhamnoides L.subsp.turkestanica Rousi 在 甘肃省的新分布, 同时附有该属的分组和分种系统检索表,记述了沙棘属的一个新的分类方案。  相似文献   

20.
梁爱萍 《昆虫学报》1990,33(1):89-91
华沫蝉属(Sinophora Melichar)是同翅目(Homoptera)尖胸沫蝉科(Aphropho-ridae)中的一个小属,目前全世界已知13种(Aaufriev,1972;Matsumura,1942;Me-lichar,1902;Metcalf和Horton,1934;周尧等,1986),分布于中国(东北,北部、西部及青藏部分地区)、日本(九州、本州及北海道)和苏联西伯利亚东部滨海地区,我国记载的12种。该属后足胫节刺数3—6根,生殖板短小、指形,生殖刺突宽大,尾向伸展几与臀刺等长,阳茎大型复杂、横置,不难与别的尖胸沫蝉属区分。 本文记述华沫蝉属一新种,标本采自我国西藏通麦。新种正模标本保存于西北农业大学昆虫博物馆(陕西杨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