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蓝果杜鹃(Rhododendron cyanocarpum)为大理苍山特有的濒危植物,有粉色和白色两种花冠类型。为了探讨该物种花色多态性的意义,本研究调查了粉色花和白色花植株在已知的各居群的分布频率、花冠的反射光谱及其它的花部特征、有效传粉者及其访花频率与结实情况。结果表明:粉色花植株在所有调查的居群中占优势(77%~100%)。粉色花的花冠反射光谱在430 nm和650 nm有两个峰,而白色花只在430 nm有一个反射峰。同时,花特征如:花柱与柱头颜色、花冠长度、花萼长度、花梗长度以及雌雄蕊最短距离,两种花冠存在显著差异。另外,尽管熊蜂作为这两种花冠的主要传粉者,但粉红花的访花频率以及自然条件下的结实情况显著高于白色花。本研究结果推测粉红色花可能受到了稳定性选择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蓝果杜鹃( Rhododendron cyanocarpum)为大理苍山特有的濒危植物,有粉色和白色两种花冠类型。为了探讨该物种花色多态性的意义,本研究调查了粉色花和白色花植株在已知的各居群的分布频率、花冠的反射光谱及其它的花部特征、有效传粉者及其访花频率与结实情况。结果表明:粉色花植株在所有调查的居群中占优势(77%~100%)。粉色花的花冠反射光谱在430 nm和650 nm有两个峰,而白色花只在430 nm有一个反射峰。同时,花特征如:花柱与柱头颜色、花冠长度、花萼长度、花梗长度以及雌雄蕊最短距离,两种花冠存在显著差异。另外,尽管熊蜂作为这两种花冠的主要传粉者,但粉红花的访花频率以及自然条件下的结实情况显著高于白色花。本研究结果推测粉红色花可能受到了稳定性选择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华北蓝盆花的开花特性及传粉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华北蓝盆花具头状花序 ,花冠蓝紫色 ,1朵花的花期约为 7~ 8d。边缘花比中部花大 ,但二者在花药大小、花丝长度、花柱长度、柱头直径等方面无显著差异。花粉寿命约为 4 d,花柱在花开后逐渐伸长 ,柱头微二裂、干燥型。同一花序内的花朵在 2~ 3d内逐渐开放 ,晚开的花散粉时、早开的花花柱仍未伸长 ,因此 ,花药与柱头之间有空间间隔和时间间隔 ,同一花序内的各花朵间相互传粉的机会很低。按照杂交指数 ,其繁育系统属于异交、部分自交亲和、需要传粉者。依据 P/ O数据 ,其繁育系统属于兼性异交。罩网试验显示 ,华北蓝盆花没有自发的自花传粉现象 ,自然条件下也没有无融合生殖现象 ,没有访花者访问便不能座果。在华北蓝盆花花序上记录到的访花者有 10余种 ,以双翅目、鞘翅目、膜翅目昆虫为主 ,最常见的访花者是雏蜂虻和豆芫菁。开花后不同日期 ,访花者的访花频率有所不同 :开花第 2天到第 7天的花序上 ,访花者的访花频率较高 ;开花第 4天 ,花序上访花者的访花频率最高。同一天内的不同时间 ,访花者的访花频率也有差异 ,一般规律是 :11:0 0~ 15 :0 0之间 ,访花者的访花频率较高。此外 ,气温骤降、阴天及降雨能使访花者的访花频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
以扶桑花为实验材料, 研究了蕾期(Ⅰ)、花瓣露出(Ⅱ)、花冠微展(Ⅲ)和花冠完全展开(Ⅳ)4 个阶段花冠和花萼等部位的气孔分布特点及其动态变化。结果发现: 花瓣上、下表皮, 萼片的下表皮及花柱上有气孔分布。随着花的展开, 花柱和花萼下表皮的气孔密度和气孔指数呈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 花瓣上表皮的气孔密度和气孔指数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 而花瓣下表皮的气孔密度和气孔指数则呈现出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该研究以生长在新疆北部的二型花柱植物雪地报春(Primula nivalis)为研究材料,对7个低海拔(1 657~2 013m)森林居群和7个高海拔(2 400~2 700m)草原居群的花型比例进行调查,对花部特征进行检测,并对长、短花柱植株在不同海拔居群的花性状分化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揭示该类群植物的演化与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高海拔草原居群中长花柱植株比例高于短花柱植株。(2)比较草原和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雪地报春居群,长花柱花形态特征间存在显著差异,但短花柱花形态特征间的差异不显著。(3)高海拔草原居群中长花柱花的花冠筒长度、雄蕊长度、雌雄蕊距离、雌雄异位程度以及雌雄蕊空间位置是导致花性状分化的主要因素。(4)在草原居群中,长花柱花的雄蕊、雌雄异位程度及花冠口至雄蕊距离的变化减少了长短花柱花间的互补式对应性。研究认为,在异质生境中长花柱花性状的变化是导致该物种长短花柱花性状分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谭沛祥 《植物研究》1982,2(1):89-104
本种与云锦杜鹃(Rh.tortunei Lindl.)近似,但叶较大和较长,长倒披针形或伸长的长圆形,顶端短尖,花萼裂片5枚,颇明显,花冠呈歪斜的钟状,一面臌起,紫色,裂片5,皱褶,花丝和花柱基部被微柔毛。  相似文献   

7.
圆唇苣苔属(Gyrocheilos)是苦苣苔科的中国特有属,有5种,全部狭域分布在我国西南及广东的高海拔山区。圆唇苣苔属所有物种的花柱侧偏且花柱顶端呈90°弯折,使得柱头位于花开口的中央位置。这种独特的侧偏弯折花柱结构,说明圆唇苣苔属可能有着特殊的演化历史和适应机制。为揭示这种特殊的花柱侧偏弯折现象的发生范围、发育过程及其传粉适应机制,该研究在圆唇苣苔(Gyrocheilos chorisepalus)、折毛圆唇苣苔(G. retrotrichus)和微毛圆唇苣苔(G. microtrichus)3个物种中开展了花部综合征观察,并研究了广东大雾岭保护区内的折毛圆唇苣苔花发育过程、花部特征和繁育系统以及传粉过程。结果表明:(1)微毛圆唇苣苔只有花柱左偏弯折现象,而圆唇苣苔和折毛圆唇苣苔虽然大部分花是花柱左偏弯折,但在部分个体中出现了少量的花柱右偏弯折现象(占种群总花数的2%~3%)。(2)传粉观察发现,折毛圆唇苣苔在花蕾期即出现了花柱弯折现象,2个可育雄蕊的花药合生、位于花冠筒喉部中央位置,与侧偏花柱不存在左右镜像对称关系。(3)折毛圆唇苣苔的花粉胚珠比(P/O)为456.98±15.55,属于兼性异交繁育系统。折毛圆唇苣苔存在一定的传粉限制,自交授粉可以结实,但异交种子萌发率更高,可能存在近交衰退。(4)折毛圆唇苣苔的访花昆虫较少,访花频率较低,主要访花昆虫有隧蜂、熊蜂、食蚜蝇等; 熊蜂体型较大,访花时降落在弯折花柱和花瓣下唇,胸部侧面及下部能有效接触到柱头。(5)反射率结果显示,折毛圆唇苣苔花瓣反射波长范围集中在紫光和蓝紫光区域,花冠的反射波长范围与蜂类视觉范围一致且花冠筒外侧和花瓣下唇的反射强度最大,更容易吸引蜂类落置在花冠宽大的下唇; 圆唇苣苔属的花柱侧偏弯折现象可能来自近缘的长蒴苣苔属(Didymocarpus)的花柱下弯现象或镜像花(mirror-image flowers)。综上认为,这种侧偏弯折的花柱,可能通过提供昆虫降落平台,使得柱头位于花开口中央和花瓣下唇的上方位置,提高了柱头接触访花昆虫的概率,是适应高海拔地区低频率访花者的一种机制。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贵州金盏苣苔属Isometrum一新种, 即万山金盏苣苔I. wanshanense S. Z. He。该种以花序梗、花梗被褐色长柔毛至近无毛, 花冠细筒状, 紫色, 喉部不缢缩, 上唇稍长于下唇, 雄蕊及雌蕊均无毛而与柔毛金盏苣苔I. villosum K. Y. Pan 相近缘, 但叶具柄, 柄长0.4-1.4 cm, 叶片较小, 倒披针形, 长1.5-4×0.5-1.6 cm, 聚伞花序具1-4朵花, 花萼裂片外面近无毛或近顶端疏被褐色长柔毛, 花柱与子房近等长而不同。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贵州金盏苣苔属Isometrum一新种,即万山金盏苣苔I.wanshanenseS.Z.He。该种以花序梗、花梗被褐色长柔毛至近无毛,花冠细筒状,紫色,喉部不缢缩,上唇稍长于下唇,雄蕊及雌蕊均无毛而与柔毛金盏苣苔I.villosumK.Y.Pan相近缘,但叶具柄,柄长0.4–1.4cm,叶片较小,倒披针形,长1.5–4×0.5–1.6cm,聚伞花序具1–4朵花,花萼裂片外面近无毛或近顶端疏被褐色长柔毛,花柱与子房近等长而不同。  相似文献   

10.
一、形态与特征云南萝芙木(RauwoIfia yunnanensis Tsiang)系夹竹桃科萝芙木属植物。别名麻三端(傣语)、羊屎果。是常绿灌木,高0.5~2.0米,根木质,多分枝。茎有皮孔。单叶,常 3~5片轮生,叶膜质;椭圆形或披针状椭圆形,长约4~15厘米,宽0.5~3.8厘米,顶端长渐尖,基部楔形;侧脉两面明显,每边12~17条;叶柄长约5厘米。夏季开花,花白色,花冠高脚碟形,聚伞花序为顶生或腋生,着花密集,多达120朵;总花梗4~9条丛生;花瓣广卵形,雄蕊着生于花冠筒中部;花盘环状,高达于房一半;心皮无毛,花柱丝状,柱头  相似文献   

11.
二型花柱植物通常具有自交不亲和性,在不同植物中所表现的可育性不同。欧报春(Primula vulgaris)是典型的二型花柱植物,为了探究欧报春的繁育特性,通过温室栽培,对欧报春的长花柱和短花柱的花部特征、花粉和花柱形态、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花粉/胚珠比、杂交指数、杂交亲和性、花粉管观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长花柱和短花柱的花冠直径、花冠筒长度、柱头高度、花药高度和花筒中部直径均表现出两型性;(2)花粉和柱头观察发现花粉极轴长、花粉赤道轴长、花柱直径、柱头乳突细胞和花粉数量均有差异;(3)长花柱的花粉/胚珠比为384.20,短花柱为369.70,属于兼性异交类型;长花柱和短花柱的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能在较长时间内维持较高活力;(4)长花柱杂交指数值为5,短花柱为4,表明繁育系统类型为异交,部分自交亲和,需要传粉者;6种授粉组合均能结实,异型花间授粉的结实数明显高于同型自花授粉和异株同型授粉;短花柱为母本的异型花间授粉组合亲和性优于其他组合;欧报春存在自交不亲和性,长花柱的自交不亲和性低于短花柱。  相似文献   

12.
通过花序标记、形态解剖及放蜂实验方法,观察不同发育时期爱玉子雌、雄花序中花的形态特征,以及花发育与小蜂传粉(或产卵)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雌前期、雌花期的瘿花在形态上没有明显变化,而雌花的花柱与柱头连成长鞭状,在雌前期呈直立管状,进入雌花期后呈弯曲的S形;在榕小蜂进入花序传粉或产卵5 d后,雌花和瘿花的柱头变黄,花柱开始脱水;在榕小蜂传粉或产卵10 d后,雌花和瘿花花梗伸长,花明显分层,胚迅速发育,子房饱满,花柱和柱头明显萎蔫。传粉小蜂在花序腔内的存活时长不超过3 d。本研究为揭示榕-蜂共生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鸡蛋花     
<正>鸡蛋花(Plumeria sp.)是夹竹桃科鸡蛋花属落叶小乔木,枝条粗壮、肉质,具丰富乳汁。叶厚纸质,长圆状倒披针形或长椭圆形;叶柄长,上面基部具腺体。聚伞花序顶生,由数朵至数十朵花组成,总花梗三歧、肉质。花萼裂片小、卵圆形,不张开而压紧花冠筒;花冠外面白色或红色,内面黄色,直径4~5厘米。花冠筒圆筒形,顶端裂片倒卵形。雄蕊着生在花冠筒基部,花丝极短,花柱也短,因此从外边看不到雄雌蕊。花期5—10月,但极少结果。  相似文献   

14.
报道了产自云南屏边的中国蜘蛛抱蛋属一新记录种——垂花蜘蛛抱蛋(Aspidistra nutans Aver.Tillich)。该种是2017年发表的新种,采集于越南西北部地区,原文缺少果实描述,现补充描述该种果的形态特征。本种与辐花蜘蛛抱蛋(A. subrotata Y. WanC. C. Huang)在形态上相近,但其叶片中脉和侧脉明显突出,花梗近先端向下弯曲,长0. 8~4. 5 cm,花下垂,常贴生于地面,花被紫褐色,常平展,柱头纯白色(后者叶脉凹陷,花梗直立,长约5 mm,花斜向上开,花被暗紫色,内面具有小乳突,柱头白色带紫色斑点)而显著有别于后者。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产自云南屏边的中国蜘蛛抱蛋属一新记录种——垂花蜘蛛抱蛋(Aspidistra nutans Aver.&Tillich)。该种是2017年发表的新种,采集于越南西北部地区,原文缺少果实描述,现补充描述该种果的形态特征。本种与辐花蜘蛛抱蛋(A.subrotata Y.Wan&C.C.Huang)在形态上相近,但其叶片中脉和侧脉明显突出,花梗近先端向下弯曲,长0.8~4.5 cm,花下垂,常贴生于地面,花被紫褐色,常平展,柱头纯白色(后者叶脉凹陷,花梗直立,长约5 mm,花斜向上开,花被暗紫色,内面具有小乳突,柱头白色带紫色斑点)而显著有别于后者。  相似文献   

16.
锦带花(Weigela florida)为忍冬科锦带花属落叶灌木。枝茎开张,幼枝有2列短柔毛。单叶对生,椭圆形,缘有锯齿,叶面脉上有毛,背面具柔毛。聚伞花序着生于短枝顶及叶腋,萼片披针形,花冠漏斗状钟形,花色玫瑰红,夏季开花,花期长,果熟10月。锦带花的花期正值春花凋零、夏花不多之际,花色艳丽如锦。关于锦带花,《宋.王禹珃海仙花诗并序》中说,海仙花者世谓之锦带,维扬人传云,初得于海州山谷间,其枝长而花密,若锦带然。”诗的最后又说“……锦带为名俚且俗,为君呼作海仙花。”除以上名称,锦带花还有文官花、五色海棠等异名。它是华北、东北地区重…  相似文献   

17.
亚麻开花的前一天(8月5日)晚上,花蕾已长好,5个花蕚紧紧的拥抱着5片浅藍色的花瓣(据少数全部花冠隐藏在花蕚的内部)。把这样的花蕾取下,摘去其蕚片和花瓣,清楚的看到5个很短的雄蕊靠在子房旁和一个具有5个花柱枝,而枝上的柱头粘在一起的雌蕊。第二天的早晨,3点钟的时候,花蕾较前大了许多,采下几个剖开,显著地看出花丝长的很长,有比花柱长的、短的、等长的三种情况,花丝本身有的扰着和直立的两种情况,虽然如此,花丝都贴近花柱,花药靠近柱头,花药和柱头变的有些淡藍色。花蕾逐渐的长大了,4点50分钟时,若时刻不离开,固定花朵,用扩大镜进行仔细观察,可看见花冠一时比一时放的大,但看不到花瓣的颤动,5点20分钟时,已能看到内  相似文献   

18.
苗永美  隋益虎  简兴 《广西植物》2015,35(5):704-708
为了解黄瓜雄花花器的遗传特性,该研究以雄花器官较小的华南型黄瓜二早子为母本,花器较大的加工型黄瓜NC-76为父本,构建4世代遗传群体,并采用多世代联合分离分析方法,分析黄瓜雄花花器性状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分离群体的雄花花梗和花冠长2个性状均表现为单峰分布,表明两性状为数量性状且有主基因控制;花梗长性状符合2对完全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E-5)模型,花冠长性状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E-1)模型;控制花梗长性状的两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相等,为0.573,多基因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值相差不大,且均为负向;控制花冠长度性状的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均为0,显性效应分别为-0.226和-0.472,在上位性作用中以加性×加性和显性×显性互作为主,多基因以显性效应为主,正向显性效应值为0.613,大于负向的加性效应值。花梗和花冠长度两个性状在F2群体中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1.04%和69.60%,多基因遗传率均为0。由此看出黄瓜雄花花器性状为数量遗传,遗传率相对较高。该研究结果显示在黄瓜杂交育种中对花器大小选择可以在较早世代选择。  相似文献   

19.
王文采 《广西植物》2018,38(8):969-972
该文描述了自云南西北部发现的毛茛科翠雀花属二新种:短葶翠雀花(Delphinium breviscaposum W.T.Wang)和丝苞翠雀花(D.filibracteolum W.T.Wang)。短葶翠雀花与察隅翠雀花(D.chayuense W.T.Wang)在亲缘关系上相近,前者与后者的区别在于短葶翠雀花植株具3条簇生短花葶,总状花序的轴和花梗无毛,小苞片较长,萼片较小,退化雄蕊的瓣片不分裂;丝苞翠雀花与拟长距翠雀花(D.dolichocentroides W.T.Wang)近缘,前者与后者的区别在于丝苞翠雀花的花组成圆锥花序,花梗、萼片和萼距均较短,退化雄蕊的爪无附属物,心皮无毛。  相似文献   

20.
通过野外调查和馆藏标本(IBSC)的查阅,对广泛分布于中国的入侵植物酢浆草Oxalis corniculata的花型、开花物候、访花昆虫和花粉胚珠比(P/O)进行了观测.通过人工辅助授粉实验检测了其繁育系统;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自花花粉在柱头上的萌发情况并使用荧光显微镜(FM)观察了花粉管在花柱中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酢浆草在中国有3种花型,半等长花柱型、准等长花柱型和长花柱型,大部分的居群只有半等长花柱型,分布于人为干扰较大的生境(如路边);云南安宁松树林下的自然居群和采自广东的两份标本为长花柱型花:少部分居群内兼有半等长花柱型和准等长花柱型植株.酢浆草花期从2月到11月.其中3_9月为开花高峰期:单花花期2天,花开当天傍晚花瓣会合拢,第二天早上花瓣再次打开,到花开第二天傍晚花瓣萎蔫.花蕾开放前花药已开裂,柱头有活性,大部分花粉散落到柱头上,且花粉已开始萌发;花粉胚珠比为83.3±33.08.有少量花蜜分泌.唯一的访花昆虫为一种小灰蝶Pseudozizeeria sp.,但并不是有效的传粉者.开花前套袋处理结实率(88.12±3.38)与自然结实率(88.03±2.48)基本没有差异:荧光显微镜观察证明自花花粉的花粉管可在花开第一天生长到达胚珠,说明酢浆草半等长花柱植株是自花授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