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运用5E教学模式进行“拒绝饮酒”的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新课程改革逐步推进,校本课程成为学校课程计划重要组成的背景下,根据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及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对初中生开展酗酒危害和拒绝饮酒教育的要求.基于5E教学模式设计了校本课程中“拒绝饮酒”这一课,并结合使用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在合作、讨论和交流中学习各种拒绝饮酒的策略和方法,在模拟情境中体验各种拒绝饮酒方法的恰当使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与动物福利相关的议题备受公众关注,对初中学生进行动物福利教育有助于促进其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由美国BSCS提出的5E教学模式适用于动物福利教育,而新课程改革对校本课程的提倡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使得基于5E教学模式设计动物福利校本课程成为可能。从课程设计原则、授课对象、课程理论基础、课程目标以及课程设计思路5个方面介绍如何基于5E教学模式设计面向初中学生的《动物福利》校本课程,并提出了实践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4.
5E教学是科学教育中被广泛接受的教学模式,其教学指向与培养学生21世纪技能的目标相对应,有助于教师将21世纪技能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在发展学生能力、培养生物科学素养方面提供了一种值得推广的途径。掌握并应用5E教学模式是教师教学技能提升的标志之一。介绍了5E教学模式及其发展,并阐述了该模式对我国校本课程建设的积极作用与使用建议。  相似文献   

5.
佘建云  安军 《生物学通报》2010,45(10):24-27
基于生物学核心概念进行课堂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以“遗传信息的传递”为例,围绕核心概念设计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核心概念。  相似文献   

6.
付鑫  刘恩山 《生物学通报》2012,47(12):32-36
以“抗生素:会有效吗?”课程为例,从教育环境分析、课程目标设置、课程框架设计、课程内容组织以及课程评价5个方面,对利用WISE网络资源设计校本课程的思路和特点进行分析,为我国基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和实践提供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为例,尝试运用美国生物学“5E”教学模式进行实验教学,介绍了该模式的教学策略和操作程序。  相似文献   

8.
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质量,西南大学2019年7月首次举办“国际课程周”。本文以“细菌致病机理”课程为例,就“国际课程周”的开展方法、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效果以及师生反馈等方面进行总结。实践表明,“细菌致病机理”作为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开设的课程之一,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是跨学科学生选课、内容前沿且贴近生活的高质量尝试。该课程受到师生们的一致认可,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好,在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和专业素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今后开展好“国际课程周”这种教学模式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动下,网络课程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新趋势,它不仅克服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而且增添了很多新的手段和内容。该文介绍了细胞生物学网络课程建设的体系,主要是多媒体课件及录像、在线课程学习、教学文件及相关资源等四大模块,并且通过网络课程的具体实践,实现了细胞生物学课程的网络教育和多媒体教学以及"网络互动"的教学模式。网络课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校普遍存在的学时少内容多、教师少学生多的矛盾,给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师生交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细胞生物学网络课程实施后,受到了省内近十所高校专家的高度评价,学生对本门课程教学的满意度也达到了93%以上,并且学生考试成绩优秀者所占比例也较网络课程实施前有显著提高,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环境昆虫学报》2015,37(4):921-924
通过13年的教学实践,构建了研究生昆虫生态学课程多维度教学模式,包括2类课程11种教学方式,其中理论课6种教学方式、实践课5种教学方式;经多年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研究结果为提升研究生昆虫生态学课程教学质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将STEAM理念与高中生物学的校本课程开发相结合,开发了STEAM理念下的高中《微生物食品发酵》校本课程并编写了校本教材。课程包含4个实验模块,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实践表明,STEAM理念下的《微生物食品发酵》校本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究能力,并受到学生的喜爱。课程具有教学硬件和教学资源的普适性,有利于STEAM教育的普及。  相似文献   

12.
基于5E教学模式,即引入(engage)、探究(explore)、解释(explain)、拓展(elaborate)和评价(evaluate)的“表观遗传”一节,通过创设情境引出探究问题,分析科学研究资料并构建“表观遗传”概念,借助物理模型解释表观遗传的分子机制,针对社会性议题展开讨论,以及构建表观遗传概念模型等5个课堂环节进行教学设计和实践,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探究、解决问题,培养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3.
基于5E教学模式,设计探究活动驱动学生主动参与高中"稳态与环境"模块"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相关内容的学习,通过物理模型直观模拟微观生理活动,从而实现科学概念的构建,同时配合问题串设计,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巩固深化对重要概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15.
16.
周湘 《生物学通报》2010,45(11):27-30
开设校本生物学选修课"细胞学遗传学实验技术"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生物科技视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验和科学研究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促进学生发展。介绍了课程开设的背景、目标、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17.
利用5E教学模式对人教版"分子与细胞"模块第6章第2节"细胞的分化"一节内容进行教学设计,通过问题串引领的探究活动促进学生主动思维,帮助学生主动构建重要的生物学概念,利用科学概念回应并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指导下,根据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对中学健康教育的要求,利用WISE(基于网络的科学探究平台)网络资源和教学方式设计了”抗生素:会有效吗?”单元课程,利用视听资料、创设情境、模拟游戏、角色扮演等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式探究学习,形成有关抗生素的科学概念,学会正确服用抗生素的方法,利用科学知识来进行决策,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19.
科学类通识课程是高校通识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清华大学“生物钟与健康”科学类通识课程的建设情况,从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出发,介绍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和评价标准,分析课程开课情况,并对未来课程规划进行讨论。课程已开设3个学期,选课学生已覆盖了全校27个院系,学生评教成绩优异。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自述生活习惯有明显改善,对生物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方法的理解有显著提升;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有关键创新点。本门课程建设的思路和方法,对高校科学类通识课程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金小英 《生物学通报》2005,40(11):50-51
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标,依据学校自身的办学理念,在对学生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基于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由学校教师自主进行的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发既有在国家规定的一定的课时范围内进行的开发,也有对学校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全部或部分地进行不同程度和层次的开发。根据生物学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本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关注生物学知识的应用,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课程开发理念和我国的农业生产实际,笔者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开展了《在希望的田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