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军敏 《生物学通报》2006,41(10):41-42
猜想与假设能力是科学探究能力的核心要素。PTA量表法为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支持。通过对学生生物学猜想与假设能力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初步制定了PTA评价量表,并举例说明了该量表的运用。  相似文献   

2.
正常家猪联会复合体的组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AgNO_3和PTA两种染色技术,常规制SC的铺展法对家猪精母细胞的SC进行了详细的电子显微镜下的观察和分析,绘制了组型图。实验中发现PTA染色法较适合家猪的SC分析。同时摸索了一个简便可行的低温保存哺乳类睾丸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比较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使用不可吸收线加强缝合髌骨内侧关节囊对术后髌骨倾斜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从2014年12月至2017年9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22例随访资料齐全的初次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资料,根据术中是否使用不可吸收线加强缝合内侧关节囊,将患者分为普通组和加强缝合组,普通组12例,加强缝合组10例。通过患者手术前后的X线片测量髋膝踝角(HKA)、Insall-Salviti指数(ISR)、髌骨倾斜角(PTA),采用美国膝关节协会(KSS)评分评价患者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以及术后1个月、术后末次随访时HKA、ISR、PTA以及KSS评分等指标。结果:普通组患者KSS评分、ROM、HKA,术后有明显改善(P0.05),其中ROM在术后末次随访时改善更为显著;PTA术后较术前增大(P0.05);ISR手术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加强缝合组患者KSS评分、ROM,在术后1个月时无明显提升(P0.05),但在术后末次随访时提升明显(P0.05)。PTA术后较术前减小(P0.05)。HKA、ISR手术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无论在术后1个月还是术后末次随访时,加强缝合组PTA都小于普通组(P0.05)。结论:在使用内侧髌旁入路的TKA中,使用不可吸收线加强缝合内侧关节囊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术后髌骨的倾斜,提升髌骨的稳定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血小板/T细胞活化抗原1(PTA1)是表达于活化T细胞,NK细胞,活化内皮细胞以及巨核血小板谱系的1种新的白细胞分化抗原,参与NK细胞,杀伤性T细胞,内皮细胞以及血小板的功能。新近的研究表明PTA1胞膜外区第1个结构域(D1)与PTA1分子的功能有关,D2结构域及部分D1结构域可能被另一膜相关分子所掩盖,人血清和PBMC培养细胞上清液中存在可溶性PTA1分子(sPTA1),sPTA1的产生与肿瘤等某些临床疾病有关;PTA1分子参与了活化内皮细胞和活化T细胞的粘附,PTA1分子在人和灵长类动物间保守存在,PTA1的配体主要分布于Colo205,Jurkat,C32,WM115,BC4,RD和HS-913T等细胞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联合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s)移植治疗糖尿病足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足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共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1组共40例,进行自体PBMNCs移植;对照2组共40例,进行PTA治疗;联合治疗组共40例,在进行PTA治疗的同时于缺血部位注入PBMNCs。观察3组的血管疏通情况,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6、12个月的跛行距离、踝肱指数(ABI),记录3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为100.00%(40/40),高于对照1组的40.00%(16/40)、对照2组的55.00%(2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6、12个月联合治疗组的跛行距离、ABI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联合治疗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00%(2/40),低于对照1组的37.50%(15/40)和对照2组的25.00%(1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A联合自体PBMNCs移植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糖尿病足下肢血管病变的方法,其能够改善患者的血管疏通和病情。  相似文献   

6.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地高辛-碱酸酶标记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方法观察PTA1在大鼠胸腺、脾脏和淋巴结等淋巴器官中的定位分布。首次证实PTA1和PTA1 mRNA散在分布于大鼠脾脏和胸腺中,但在淋巴结中未见分布。本研究结果为全面了解PTA1在体内的分布及功能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PTA染色技术研究了褐家鼠精母细胞联会复合体,发现一些PTA或硝酸银对染色质负染而对SC正染的图象,即染色质被漂白。在这铺展的图象中进一步证明,SC是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的一种结构。  相似文献   

8.
磷酸转乙酰酶(PTA),最早由Stadtman用克氏梭状孢子杆菌制备,但菌体培养烦难。1967年和1970年,Abiko报道了由大肠杆菌B制备PTA,并用以测定辅酶A。我们在Abiko工作的基础上,用大肠杆菌1.505制备PTA,获得较好的结果。大肠杆菌1.505菌种,是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提供的。菌体培养条件如下:斜面培养基的成分是:1%蛋白胨,0.5%氯化钠,2%琼脂加蒸馏水至1,000毫升,趁热用绢布或纱布过滤分装,121℃,15磅灭菌30分钟,在无菌操作下将大肠杆菌1.505-环接种到斜面培养基上,37℃培养15小时。种子培养基的成分是1%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3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内分泌科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足的患者3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17例)。观察组19例患者中,14例行PTA术,4例行PTA+腔内支架植入术,1例行截肢术;对照组17例患者,全部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特点、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19例患者,共40条靶血管,实施PTA手术的成功率为87.5%。采用两种治疗方法 2周或4周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均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且均未观察到明显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比,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其临床症状的缓解率明显升高,其中在2周时介入治疗对麻木和紫绀症状的缓解尤其显著,和对照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管成形术介入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表面铺展法, 应用AgNO3及PTA 染色技术研究了达乌尔黄鼠精母细胞联会复合体。根据对10个精母细胞SC 的测量结果, 作出了达乌尔黄鼠SC 的核型, 并与有丝分裂核型进行了比较。本文对XY 配对行为进行了讨论, 同时按性染色体配对特征划分了SC 在粗线期的不同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1.
Accq.Tag法测定氨基酸口服液的氨基酸含量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AccQ .Tag法对氨基酸口服液中游离氨基酸和牛磺酸含量进行了分离测定。产品中氨基酸总量达 85mg/ml以上 ,共 1 3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比例为 2 .2 0~ 2 .50∶1 ,支 /芳比为 2 .30~ 2 .55∶1 .配方接近于FAO氨基酸比例模式 ,以FAO氨基酸模式及化学评分评价了该制剂的营养价值 ,基本上不存在限制氨基酸 ,化学评分均在 90分以上。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甲基强的松龙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突发性感音神经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期间于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内分泌科、耳鼻喉科住院治疗的60例合并单侧突发性感音神经聋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患者均给予营养神经、胰岛素降糖和高压氧治疗,治疗组给予甲基强的松龙静脉滴注3日后,减少甲基强的松龙剂量继续治疗4天,两组总疗程为14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听力障碍改善情况,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开始前、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分别测定纯音听阈均值(PTA)、听性脑干反应(ABR)以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听力障碍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治疗组的PTA和70dB、80dB、90dB声波刺激ABR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基强的松龙联合营养神经、降糖和高压氧等综合治疗,可有效提高2型糖尿病合并突发性感音神经聋患者的听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从国内大肠杆菌菌株1.505提取磷酸转乙酰酶(PTA),经数步纯化荻得了高比活力酶制品。该酶制品比粗酶纯化了61倍,比活力达1040单位/mg,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查,仅有两条蛋白质区带。用经过纯化的酶测定辅酶A,其结果6.75单位/10微升酶液在光径1cm时,233nm的吸收值△E_(PTA)<0.009。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和探讨自由体位分娩法和分娩减痛法结合起来在初产顺产妇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已被收治的符合标准的初产顺产妇女3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A1组(自由体位分娩法组)、A2组(分娩减痛法组)和A1+A2组(两种方法结合组),每组120例。观察和比较三组产妇阴道分娩产程时间、疼痛等级评分、出血量、剖宫产率、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和产后不良情况发生率。结果:①A1+A2组的分娩产程时间低于A1组及A2组,疼痛等级评分优于A1组和A2组(P均0.05);②A1+A2组的分娩过程中的出血量和剖宫产率均低于A1组及A2组(P0.05);③A1+A2组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比A1组及A2组好(P0.05);④A1+A2组产后不良情况的发生率也低(P0.05)。然而以上观察指标A1组与A2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对初产顺产产妇实施自由体位分娩结合分娩减痛法可以显著地改善产妇分娩过程中的不良情况,对新生儿的影响也是积极的。两种方法的综合应用更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利用模式生物线虫评价精对苯二甲酸废水的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通过生命周期、半数致死天数、生殖速度、产卵数、头部摆动频率和身体弯曲次数等指标对精对苯二甲酸(PTA)废水毒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660 mg·L-1 PTA废水暴露下的线虫生命周期有一定的延长,产卵时间延迟,头部摆动频率降低,身体弯曲次数减少(P<0.05),且PTA废水对线虫生殖能力的影响极显著(P<0.01),暴露于废水中的线虫产卵数大约只有正常产卵数的1/4.最敏感效应指标——产卵数,有望成为该类废水毒性预警预报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可以利用乙酸为碳源和能源进行生长. 乙酸代谢中涉及乙酸活化的两个酶为磷酸转乙酰酶PTA和乙酸激酶AK, 它们是由pta-ack操纵子经诱导表达产生的. 采用转座子挽救法, 我们从调控突变株C. glutamicum G25中获得了amrG1amrG2两个目标基因. 经分析鉴定, amrG1基因(NCBI GenBank 接受号为AF532964)可能参与乙酸代谢调控, 编码作用于pta-ack操纵子的一个调控因子. 该调控因子基因序列全长732 bp, 开放阅读框含有243个氨基酸, 分子量约为27 kD. 通过基因定点缺失和过量表达技术, 在谷氨酸棒杆菌野生型菌株中分别构建了amrG1基因缺失菌株和表达菌株, 并研究了它们在含有葡萄糖和/或乙酸不同碳源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时产生的PTA和AK酶活性特征. 酶活性测定结果发现其中的amrG1基因缺失菌株和表达菌株存在着与野生型菌株不同的一系列酶学特征, 分析显示: 以野生型菌株为对照, amrG1基因缺失菌株在含有葡萄糖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时表现出较高的PTA和AK酶活性, 并且在葡萄糖和乙酸两种碳源上生长时表现出与乙酸碳源上生长时几乎同样的PTA和AK酶活性; amrG1基因过量表达对葡萄糖碳源上生长产生的PTA和AK酶活性有一定程度的抑制, 即表现出与基因缺失情况相反的调控效应. 根据以上结果分析, amrG1可能编码了作用于pta-ack操纵子的一个阻遏因子或共阻遏因子.  相似文献   

17.
《蛇志》2015,(4)
目的探讨简化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在手足口病患儿中的应用。方法对160例手足口病患儿于入院时,入院后24、72h采用简化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进行病情评分,根据评分分值分为非危重、病情危重和极危重患儿,并采取相应的一级护理、重点护理和特别护理,观察3种评分分值患儿的预后。结果 160例手足口病患儿中,非危重病例93例(58.13%),无1例死亡;危重病例52例(33.50%),死亡2例,病死率3.85%;极危重病例15例(8.37%),死亡5例,病死率33.33%。结论简化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能帮助判断手足口病患儿的病情及预后,对指导临床治疗和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处理对苯二甲酸(PTA)生产废水的上流式厌氧生物滤床(UASB)底部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分析表明,其优势群系为专性好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经分离得到156株微生物,分别为假单胞菌属、微球菌属、葡萄球菌属、不动细菌属、芽孢杆菌属和酵母菌属。其中大部分菌株可以PTA生产废水中某些成分为唯一碳源而生长,而以菌株T6对PTA降解活性为最高。经鉴定,该菌与类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seudoalcaligenes)很相似,但存在某些差异,尚需进一步研究确定。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北豆根粗多糖的最佳除蛋白方法和工艺,探究北豆根粗多糖的神经保护活性。实验比较了酶法、Sevage法、酶-Sevage法、三氯乙酸(TCA)-正丁醇法、酶-TCA-正丁醇法除蛋白效果,筛选出了北豆根粗多糖的最佳除蛋白方法,并用响应面法对该方法进行优化。经响应面分析,以综合评分为指标,考查TCA与正丁醇体积比、北豆根粗多糖溶液与TCA-正丁醇溶液体积比和振摇时间对北豆根粗多糖TCA-正丁醇法除蛋白工艺的影响。用H_2O_2诱导PC12细胞损伤,探究了北豆根粗多糖的神经保护作用。结果表明,北豆根粗多糖的最佳除蛋白方法为TCA-正丁醇法。经响应面优化,确定最优除蛋白工艺为TCA:正丁醇=1∶10.4,北豆根粗多糖溶液:TCA-正丁醇溶液=1∶1.77,振摇时间为36.5 min。采用该工艺对北豆根多糖进行除蛋白,其蛋白清除率为73.1%,综合评分为92.1。神经保护研究结果表明,北豆根粗多糖对H_2O_2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本研究表明TCA-正丁醇法可以有效的除去北豆根粗多糖中的蛋白质且北豆根粗多糖具有神经保护活性。  相似文献   

20.
Yao JH  Zhao XY  Liao ZH  Lin J  Chen ZH  Chen F  Song J  Sun XF  Tang KX 《Cell research》2003,13(4):301-308
The full-length cDNA of Pinellia ternata agglutinin (PTA) was cloned from inflorescences using RACE-PCR. 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PTA gene (pta) and its deduced amino acid sequence with those of other Araceae species, pta was found to encode a precursor lectin with signal peptide and to have extensive homology with those of other Araceae species. PTA was a heterotetrameric mannose-binding lectin with three mannose-binding boxes like lectins from other Araceae and Amaryllidaceae species. Southern blot analysis of the genomic DNA revealed that pta belonged to a low-copy gene family. Northern blot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pta constitutively expressed in various plant tissues including root, leaf, stem and inflorescence. The pta cDNA sequence encoding for mature PTA protein was cloned into pET-32a plasmid and the resulting plasmid, pET-32a-PTA containing Trx-PTA fusion protein, was investigated for the expression in E. coli BL21. SDS-PAGE gel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Trx-PTA fusion protein was successfully expressed in E. coli BL21 when induced by IPTG. Artificial diet assay revealed that PTA fusion protein had significant levels of resistance against peach potato aphids when incorporated into artificial diet at 0.1% (w/v). The cloning of the pta gene will enable us to further test its effect in depth on aphids by transferring the gene into crop pla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