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正>“千年积雪万年松,直上人间第一峰”,以及“白河两岸景清幽,碧水悬崖万古留。疑似龙池喷瑞雪,如同天际挂飞流”等诗句,将长白山的巍峨壮观和婀娜多姿表现得淋漓尽致。说起长白山,相信去过那里的朋友一定会被它的“容颜”和“内涵”所倾倒。长白山是鸭绿江、松花江和图们江三江的发源地,同时也是中国东北地区乃至东北亚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这条山脉包含了气势磅礴的飞流瀑布、巨大的高山湖泊、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奇异的火山地貌和珍贵的动植物,被誉为一座天然博物馆。 相似文献
2.
分解者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分解者起着关键的作用,分解者需分泌胞外酶水解动植物残骸中的大分子有机物质,然后吸收水解产物,作为营养物质,在细胞内氧化分解,最终将有机物变成无机物。 相似文献
3.
答:自然界中被发现的病毒已逾千种(估计占总种数的1%)。关于它们是进化还是退化产物的问题,在70年代前一直争论不休。直到1972年,Diener发现类病毒之后,学者们才基本上统一了看法。普遍认为:非生命物质首先进化成只含核酸的类病毒;类病毒再进化成有蛋白质外壳包围着核酸的病毒;由只含一种类型核酸的病毒,进化成同时含DNA和RNA的衣原体、立克次体、 相似文献
4.
答:高中生物课本甲种本第219页关于生态系统的成分“生产者”和“分解者”分别写着: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言下之意,还有其他生物也分别属于“生产者”和“分解者”。首先必须弄清楚,生态系统中的营养成分是按营养功能划分的,不是按生物分类或新陈代谢的类型划分的。 相似文献
5.
6.
7.
随着全世界工业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二氧化碳被排入大气层中,致使“温室效应”发生,全球气温逐渐上升,引发了一系列的变化,这一推论已被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同。那么,“温室效应”是近几十年才发生的吗?在地质历史中是否也曾出现过?有的地质学者认为,地史中大规模... 相似文献
8.
答: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调节形式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激素调节包括在体液调节之内,它是体液调节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体液调节是指化学物质(如激素、CO_2、H~+等)通过体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等)的传递来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的一种形式。体液调节可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及某些生理活动的速率;可调节细胞外液的量和成分,保持机体内环境理化因素的动态平衡;可调节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可增强机体对有害刺激和环境条件急剧变化的抵抗能力或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9.
病毒对珊瑚礁生态系统中的生物进化、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珊瑚疾病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影响。随着珊瑚礁的全球性退化,病毒在珊瑚礁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与危害日益显现。综述了珊瑚礁生态系统中病毒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包括:(1)珊瑚礁病毒的多样性与分布特征(水体、宿主、核心病毒组);(2)珊瑚礁病毒的生态功能(感染方式、促进生物进化、生物地球化学循环);(3)珊瑚礁病毒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热压力、珊瑚疾病)。总体而言,珊瑚礁生态系统具有极高的病毒多样性,所发现的60个科占已知所有病毒科数量的58%。珊瑚的核心病毒组主要由双链DNA病毒、单链DNA病毒、单链逆转录病毒所组成,珊瑚黏液层对病毒具有富集作用。"Piggyback-the-Winner"(依附-胜利)是病毒在珊瑚礁中主要的生物动力学模式,其可通过水平基因迁移的方式促进礁区生物进化。病毒可通过裂解细菌与浮游藻类的途径参与珊瑚礁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尤其是碳循环与氮循环过程。此外,病毒还具有介导珊瑚热白化与直接引发珊瑚疾病的能力,这会影响珊瑚礁生态系统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与恢复力。基于国际上的研究进展综述,结合南海珊瑚礁生态现状提出以下研究方向,以期促进我国珊瑚礁病毒学的发展:(1)开展南海珊瑚礁中病毒多样性的识别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研究;(2)探索病毒对南海珊瑚热白化、珊瑚疾病的介导作用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3)揭示病毒对南海珊瑚礁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复制生命,是福音还是祸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制生命,是福音还是祸水?奇云一、无性可以繁殖吗?生命繁殖后代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有性繁殖(又叫双亲繁殖),另一种是无性繁殖(也叫单亲繁殖)。从古至今,高等动物都是有性繁殖子孙,低等动物都是无性繁殖后代。高等动物(包括人在内)的有性繁殖方式固然有... 相似文献
11.
《微生物与感染》编辑部 《微生物与感染》2011,6(1):64
Q:病毒性肝炎是由哪些病毒引起的该如何预防A:引起病毒性肝炎的病毒种类很多,除主要感染肝脏引起肝炎与肝细胞坏死的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外,一些全身性病毒也可感染肝脏,引起肝炎。例如疱疹病毒科的巨细胞病毒、EB病毒、单纯疱 相似文献
12.
目前,自然界中被发现的病毒已逾千种(估计占总种数的1%),对于它们是进化产物、还是退化产物的问题,在七十年代前一直争论不休。直到1972年,Diener 发现了类病毒之后,才使学者们基本上统一了看法。而今人们普遍认为:非生命物质首先进化成只含核酸的类病毒,类病毒再进化成蛋白质外壳包围着核酸的病毒,由只含一种类型核酸的病毒,进化成同时含 DNA 和 RNA的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细菌等,然后再进化成合成形细胞核的真核生物。 相似文献
13.
答:初中《植物学》(1982年版)中记述“40年代,我国植物学家在湖北利川县发现了水杉”。而《植物学教学参考书》上则说发现于四川万县磨刀溪。关于最早发现的水杉地点,据郑万钧教授1948年遗作《水杉》一文记载“民国三十年(1941)冬,中央大学森林系干铎教授由鄂入川,路经入川境五里许之谋道溪,见路旁有落叶大树”,又谓“水杉初发现于四川万县东谋道溪,计有三株,最大之一株生于溪边庙侧,高达 相似文献
14.
15.
我国学者对Pharmacokinetics一词的译法各异,迄今多种译名并存,主要有药物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或简称药代动力学)和药理动力学等。事实上,Pharmacokinetics的原意是将动力学原理(Kinetics)应用于研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 在高中《生物》第七章“生物与环境”中讲了消费者的概念。我们从不同的书上看到同一种动物处于不同的消费级别。例如,有的书上提到,“以草食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如黄鼬、猫头鹰、狐等,叫做次级消费者;以小型肉食动物为食的大型肉食动物,如虎、豹、狼、狮等,叫做三级消费者。”有的书上在论述食物链和食物网时,有这样一段:“捕食食物链又叫活食链, 相似文献
17.
现行高中生物教材,将“消费者”分为“初级消费者”(植食动物)、“次级消费者”(小型肉食动物)、“三级消费者”(大型肉食动物)的做法,对具体食物链中消费者尤其是二、三级消费者的界定较麻烦。如在“棉花-→棉蚜-→食蚜蝇-→瓢虫-→麻雀-→鹰-→食鹰动物”域“草-→昆虫-→蛙-→蛇-→鹰”这些食物链中,对二、三级消费者的确定易产生分歧。笔 相似文献
18.
钙是怎样在骨质中存留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世界人口向老龄化趋势发展 ,骨质疏松的患者也逐渐增多。骨质疏松患者容易发生骨折。根据WHO 1 994年的报告 ,亚洲人中发生骨折的人数在世界各地中居首位。骨折将影响老年人的生活与行动 ,所以预防骨质疏松对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因此补钙的措施成为人所共知的验方 ,各种钙剂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然而各种钙剂的效果并不能都象所宣传的那样令人满意 ,这是什么缘故呢 ?因为人们普遍地忽视了骨质中其它成分的作用 ,所以需要进一步认识钙在骨质中的存留情况。钙是骨质中重要的无机成分。钙与磷在骨质中形成薄片状结晶体 ,… 相似文献
19.
20.
《生物技术通报》2019,(10)
植物病毒可以对寄主植物造成危害,也可以对寄主植物增益;植物病毒的侵染可以对节肢动物及其天敌造成生态适应性、生长发育特性和行为特征的改变;植物病毒与介体节肢动物、非介体节肢动物、介体天敌及其他病原微生物间也存在相互作用。对外来物种进行风险评估是预防生物入侵的重要手段,明晰植物病毒侵染对寄主所在生态系统造成影响的各类生物因子及其相互作用关系,是开展植物病毒侵染所造成生态风险评估的研究基础。对植物病毒侵染寄主植株后,对寄主及寄主周边的介体节肢动物、非介体节肢动物、介体天敌,以及病原微生物等各类生物因子的影响及相互作用关系进行了综述,并从入侵生态学及植物病毒生态学的角度,探讨了植物病毒生态学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植物病毒入侵某一生态系统后所产生的生态风险评估奠定研究基础,并为植物病毒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