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光轴苎叶Ju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光轴苎叶Ju地上部分甲醇浸膏中分得11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确定其结构分别为:β-谷旮醇(4),4-烯-6β-羟基-3豆甾烷酮(2),麦角甾醇过氧化物(3),α-软脂酸甘油酯(4),(E)-3,4-亚甲二氧基苯丙烯醛(5),胡椒碱(6),胡椒次碱(7),荜拔明宁碱(8),guineensine(9),cepharanoneA(10),cepharanoneB(1)。  相似文献   

2.
研究假蒟(Piper sarmentosum)叶的化学成分及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采用正相硅胶柱、Sephadex LH-20凝胶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技术,从假蒟叶的总生物碱部位分离得到7个生物碱类成分,结合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数据,分别鉴定为chaplupyrrolidone C(1)、chaplupyrrolidone A(2)、chaplupyrrolidone B(3)、假蒟酰胺A(4)、N-3-苯丙酰胺吡咯(5)、3-(4-羟基-3,5-二甲氧基苯基)丙酰胺吡咯(6)、3-(3,4,5-三甲氧基苯基)丙酰胺吡咯(7)。其中,化合物1为新的酰胺类生物碱,化合物7为首次从假蒟中分离得到。采用微量二倍稀释法测试所有分离化合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1~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黄花胡椒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花胡椒的化学成分张可,陈昌祥,邓富(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开放实验室,昆明650204)(云南中医学院,昆明650031)CHEMICALCONSTITUENTSOFPIPERFLAVIFLORUM¥ZHANGKe;CHENChang-X...  相似文献   

4.
樟叶胡椒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樟叶胡椒的化学成分张可陈昌祥+陈德芳++(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开放实验室,昆明650204)CHEMICALCONSTITUENTSOFPIPERPOLYSYPHORUMZhangKe,ChenChangxiang,ChenDefang...  相似文献   

5.
锥叶柴胡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锥叶柴胡(Bupleurum bicaule Helm)地下部分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单体,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kaerophyllin(1)、isokaerophyllin(2)、咖啡酸乙酯(3)、柴胡皂苷元F(4)、异鼠李素(5)、槲皮素(6)、α-菠甾醇(7)和豆甾醇(8),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大叶盘果菊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乙醇提取,硅胶柱层析分离和波谱方法鉴定结构,从大叶盘果菊(Prenanthes macrophylla Franch)中初步分离鉴定出8个化合物:木栓酮(friedelin,1)、木栓醇(friedelanol,2)、α-香树脂醇(α-amyrin,3)、α-香树脂醇乙酸脂(α-amyrin acetate,4)、β-香树脂醇乙酸酯(β-amyrin acetate,5)、蒲公英甾醇乙酸酯(taraxasteryl acetate,6)、β-谷甾醇(β-sitosterol,7)、二十八烷酸(octacosanoic acid,8),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胡椒属植物生物碱和黄酮等类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窄叶鲜卑花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窄叶鲜卑花(Sibiraeaangustata(Rehd.)Hand-Mazz.)枝叶中分离得到7个结晶,经解析各种光谱数据,分别鉴定为:白桦脂醇(betulinol)(Ⅰ)、灵芝酸Z(ganoderiacidZ)(Ⅱ)、熊果酸(ursolicacid)(Ⅲ)、正三十烷醇(n-triacontanol)(Ⅳ)、正二十四烷酸(n-tetracosanoicacid)(Ⅴ)、二十九烷醇-10(10-nonacosanol)(Ⅵ)、二十二烷醇-10(10-docosanol(Ⅶ).除熊果酸(Ⅲ)外,其它6个化合物均系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9.
从胡椒科植物山蒟中分得两个新木脂素类成分(Ia)和(Ⅱ),以及巴豆环氧素(Crorepoxide)(Ⅲ)和β-谷甾醇(Ⅳ)。经光谱分析及化学鉴定,(Ia)、(Ⅱ)为新结构,分别命名为山蒟素 B(hancinone)、山蒟素 C(hancinone C)。  相似文献   

10.
大叶紫薇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大叶紫薇叶子中分离鉴定了4个化合物,分别为23-羟基熊果酸(1)、alphitolic acid(2)、熊果酸(3)和β-谷甾醇(4),这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华南胡椒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胡椒科植物华南胡椒(Piper austrosinense C.DC.)中分离出七个成分,经光谱分析和理化常数测定,分别鉴定为N-isobutyl-3(3',4'-methylenedioxy-5'-methoxyphenyl)-2E-trimonoienamide(I)、N-isobutyl-7(3',4'-metylenedioxyphenyl)-2E,4E-heptadienamide(Ⅱ  相似文献   

12.
黄安   《广西植物》1990,10(4):295-296
<正> 嵌果胡椒 新种 图1 Piper infossibaccatum A. Huang sp. nov. Simile P. hancei Maxim., sed foliis longe ovatis,6—10 cm longis, 2—4 cmlatis, bacca globosa, inferne in rhachi infossa cum ea coalita differt. Liana scandens fere 10 m longa, in omnibus partibus glabra. Rami graciles, ad nodes diladati, internodiis 6—10 cm longis. Folia chartacea, longe ovata, 5—10 cm longa, 2—4 cm lata, apice acuta vel acuto-acuminata, basi  相似文献   

13.
采用比较形态学方法,本文详细地描述了赤包属植物根、根状茎、茎、卷须、花序、花枣、花冠、雄蕊群、雌蕊群、果实、种子以及毛被的形态特征,并讨论了某些形态学性状的系统学意义。本文首次描述和记录了该属植物的传粉生物学特征以及传粉媒介,并讨论了造成该属某些种结实率低的原因。本文还根据现存赤包属及其近缘属植物的分布式样以及它们的属下分类群的系统演化式样,确定了中国的横断山系和大巴山系地区是该属植物的现代分布中心和分化中心,而中国云南南部和中南半岛北部地区的季节性山地雨林是该属植物的起源中心。在综合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本文对赤包属作了分类学修订。确认该属有22种,2变种,归并了2种和10变种。  相似文献   

14.
15.
荜拔中的新酰胺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荜拔地上部分乙醇提取物中分得5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确定其结构分别为:(α,β,α,β)-1,3-双(3,4-二甲基苯基)-2,4-双[1-(2-羰基-5,6-二氢吡啶)-甲酰基]-环丁烷(1)。  相似文献   

16.
玫烟色拟青霉北京变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自北京农家温室内,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torum)上分离到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 fumosoroseus)的若干菌株。用13号菌株的典型培养与本菌的原种做比较,发现在形态上与原种相似,但菌落色泽、生长速度及形成孢梗束的能力不同。故定名为玫烟色拟青霉北京变种(P.fumosoroseus var.beijingensis Fang et Q.T.Chen n.var.)。  相似文献   

17.
滇产胡椒属植物醇提物抗血小板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Born氏比浊法观察了12种滇产胡椒属植物的乙醇提取物对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花生四烯酸(AA)和二磷酸腺苷(ADP)引起血小板活化聚集的影响.结果表明,这12种醇提物均明显抑制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其中部分醇提物对AA和ADP引起的聚集亦有显著拮抗作用.结果提示,该12种滇产胡椒属植物醇提物具有较高的抗血小板活性  相似文献   

18.
黄牡丹七个居群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本文对产于云南中部至西北部的黄牡丹Paeonia delavoyivar. lutea 7个居群进行了细胞学研究。7个居群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10,核型都属“2A”型。在7个居群中,第二、第三和第五对染色体相对稳定,而第一和第四对染色体存在着变异。第四对染色体的变异较大,存在着结构上的杂合性,其杂合性不仅表现在其长度上,而且表现在臂比值上。这种结构上的杂合性可能与其形态变异有着相关性。在居群之间,随体和次缢痕的数目及位置也有着差异。  相似文献   

19.
已知世界杜鹃属(Rhododendron)植物约967种(种下分类等级未计算在内)。本文基于植物区系学的观点,讨论了属内8个亚属:常绿杜鹃亚属、杜鹃亚属、马银花亚属、映山红亚属、羊踯躅亚属、云间杜鹃亚属、纯白杜鹃亚属、异蕊杜鹃亚属的系统位置、分布式样。分析了系统发育和地理分布上的时间、空间关系。认为常绿杜鹃亚属和杜鹃亚属是在本属植物起源后的早期阶段就沿不同途径迁徙、繁衍的两个演化枝。自第三纪以来,它们的性状发展多样,种系高度分化。在现存类群中最具原始性状的亚属是常绿杜鹃亚属,这个亚属的云锦杜鹃亚组Subsect.Fortunea,耳叶杜鹃亚组Subsect.Auriculata 保持较多原始性状。种的分布遍及欧洲、北美洲、亚洲、大洋洲(有1种),东亚种类最多,马来西亚次之。中国-喜马拉雅地区既是多度中心又是多样化中心,马来西亚仅是多度中心。大多数种为地方特有性分布,特有现象十分突出,东亚和马来西亚的特有种共约862种,占种总数的89%以上中国有6个亚属(Candidastrum,Mumeazalea不产)约562种,其中特有种约405种。分析第三纪的化石记录,杜鹃属在全球分布的时间、地点,杜鹃属保持原始或古老性状的类群的现代适生地,认为中国西南至中国中部最有可能是杜鹃属植物的起源地,始祖类群起源的时间会是在晚白垩纪至早第三纪。讨论了杜鹃属在第三纪至第四纪向北半球北部的传布,向亚洲西南、亚洲东南和向东亚的传布以及向大洋洲的传布。从杜鹃属在全球传布的现象和途径,看来现代分布格局形成的原因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时间和窨历史对植物繁衍、传播有着重要制约作用,并受制于植物种系自身具有的遗传性和对环境强烈变化的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