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Li YX  Zhao X  Zhang FX  Hu YK  Yan YM  Cai MH  Li XH 《遗传》2012,34(5):647-650
"遗传与优生"课程是遗传学与优生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性学科,是国内许多高校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开设的一门通识课程。通过案例进行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文章针对"遗传与优生"课程教学中应用案例进行教学所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酶工程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在生物工程专业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中处于桥梁和纽带地位,对专业型人才的培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适应我国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的客观需求,提升酶工程课程的实践教学效果,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研究生的应用型创新能力,我们通过在课程教学中引入虚拟仿真技术,开展案例式教学模式探索,并利用"互联网+"技术等多元化方式对该课程的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进行尝试改革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本文就此进行了一些探讨,以期能为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思路和启示。  相似文献   

3.
郭虹 《微生物学通报》2020,47(8):2610-2618
动物微生物学是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理论性、技术性、实践性很强,其教学效果对学生后续专业的学习、实践技能的掌握有重要影响。本文从课程教学必须适应培养现代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出发,探讨了对"动物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与实践的必要性,提出要通过对教学课时的调整、授课内容的优化、教学方式的创新以及多媒体、翻转课堂、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以下简称理实一体化)等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使用,构建以职业技能为导向的"动物微生物学"课程高效课堂,努力找出一条培养具有相当的专业理论知识、一定的实践操作技能和较高的职业素养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4.
“遗传与优生”课程是遗传学与优生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性学科, 是国内许多高校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开设的一门通识课程。通过案例进行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文章针对“遗传与优生”课程教学中应用案例进行教学所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食品微生物学"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基础课,"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为后期专业课程,原教学设计为两门相对独立的课程。教学中发现两门课程在理论、实验教学内容上存在重复和交叉,不利于"教"与"学"的深度融合。为了打破两门课程间的壁垒,我们将理论课程内容进行融合与贯通,实现模块式对接;对实验课程进行整合与设计,将课程内容镶嵌为综合性实验。经过3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初步构建了跨课程整合-对接镶嵌式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增强了学生专业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也为其他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
教育教学理论是教育研究的成果,有其作为支撑和指导,才能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改革,发挥课程教学育人职能,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本文介绍了基于学生发展理论,在"微生物发酵实验"教学中应用学习伙伴模型,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构建和个性成长。寓学生发展于实践类课程教学中,为学生发展理论用于实践教学提供了一个案例,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分析目前在畜牧兽医专业中动物生理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针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畜牧兽医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以"培养实用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对动物生理课程进行了改革与探索,突破了原有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构建适宜于高职高专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本着理论够用,突出技能培养和强化实践性教学的原则,旨在探索和创新一种全新的动物生理学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基因组选择(genomic selection, GS)是利用覆盖基因组的分子标记预测动物个体的估计育种值,可以提高选择的准确度和选择强度,缩短世代间隔,做到早选、准选,使动物育种发生了巨大变革。过去的10多年间,基因组选择技术应用于奶牛等动物的育种中,使种用动物的选择更为准确,遗传进展得到大幅提高。但基因组选择通常重视目标性状的遗传进展,而忽略了配种亲本个体间的遗传关系,因此也没有考虑到后代群体中近交程度的增加、遗传多样性的降低以及有害基因的纯合等问题,因此难以维持长期的遗传进展。2016年,一种具有可持续性的遗传选择方法被正式提出,称为基因组选配(genomicmating,GM)。该方法利用待选种用个体的基因组信息实施优化的选种和选配,可以控制群体近交的增长速率,实现长期且可持续的遗传进展。因此基因组选配方法比基因组选择的方法更适合于现代动物育种,尤其适用于地方品种的保护和遗传改良。本文综述了基因组选配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并通过模拟的方法比较了6种选配方案的选择效果,旨在为动物育种方法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微生物学》课程的知识内容零散、错综复杂等特点,应用案例式教学的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介绍了案例式教学中案例设计、课堂实施与效果评价等要点。案例式教学对于微生物教学改革有着重要意义与推广价值,但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调整与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0.
新书评介     
《生物多样性》2012,(1):116
高级动物基因工程(李宁著)本书由12个专题构成,包括基因定位的原理和方法、小RNA原理与研究进展、表观遗传原理与研究、基因芯片原理与应用、高通量测序及荧光原位杂交技术、RNA干扰原理与技术、基因打靶原理与技术、干细胞理论与研究方法、动物克隆原理与进展、转基因动物原理与进展、动物分子育种原理与进展及动物分子进化原理与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从《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讨论案例设计原则出发,结合讨论案例课堂实例,系统阐述了该课程讨论课教学课前要求、教学组织和课后教师总结与反思等问题。结果表明,食品工程原理的讨论式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逐步具有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同时这种教学方法也有利于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最终使学生达到具有解决食品加工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微生物学实验"是生物类相关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该课程的开展对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和理解微生物学知识原理至关重要。因此,不断探索和改进实验课程教学方法、减少学生的错误实验操作、提高实验课堂教学效率是任课教师的基本任务。反例微视频教学法是将传统的案例教学法、反例教学法和当下流行的微课程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阐述了该教学法的原理、基本操作流程、课堂应用效果和存在的问题。该教学法的实施能较好地提高实验课堂效率,大幅减少学生错误实验操作的次数,值得在本科生物类实验课堂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中医院校"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性质以及当前理论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基础上,以"超星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作为依托,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三环一体,双边互动"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了学生自主学习、生生自由讨论、师生互动教学等活动,把课前、课中和课后3个学习环节融为一体,师生全程交流互动。通过比较法研究了混合式学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初步教学实践表明,相比传统教学,该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学习成绩和自主学习积极性,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中医院校"医学微生物学"课程中,混合式教学是值得深度研究和推广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根据研究生教学特点,为适应肠道菌群与人类疾病关系研究成为新研究热点与前沿的形势,对其无菌动物与微生态学专题教学进行改革实践。根据菌群与疾病关系研究的最新研究进展、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规律,在研究生《医学实验动物学》课程的无菌动物与微生态学专题教学中设置微生态学理论与研究技术简介、无菌动物培育原理及特点、无菌动物实验设计方法、国内外无菌动物资源简介等4部分内容。力争紧跟学科发展动态,强调知识的前沿性、实用性、综合性和交叉性,促进研究生课题设计能力培养和科研思路的开拓,创建研究生无菌动物与微生态学专题教学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张茂  王艳艳  白云  陈雪丹  郭洪 《遗传》2024,(1):78-87
医学遗传学是探讨遗传因素相关疾病的诊断、预防与治疗的基础医学类课程,本门课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有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单一的“填鸭式”课堂教学很难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无法达到医学遗传学的教学效果。案例研讨式教学打破了被动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给出临床典型案例,学生围绕案例的相关问题准备材料,主动展开课堂讨论,以教与学互动的方式融汇贯通了本门课程的重点与难点,教学效果显著。自2013年起,本教研组针对临床医学本科生开展了案例研讨式教学。本文根据课程的教学计划和案例研讨式教学的实际情况,筛选并分类整理了所收集的临床案例资料,分章节归纳汇编了8个章节的教学案例库,基本涵盖了疾病遗传学与临床遗传学的教学重难点。医学遗传学教学案例库的建设实现了临床案例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学生以更为直观的方式理解掌握教学重难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课堂参与度。  相似文献   

16.
《遗传》2021,(6)
利用遗传修饰技术可以使动物在遗传水平发生改变,实现在个体内表达外源基因或对其内源基因的功能造成影响。在动物育种中,可以利用遗传修饰技术在分子水平进行设计并实现品种的快速改良。从传统的遗传修饰技术、病毒载体、精子载体等介导的遗传修饰技术到新型人工核酸酶介导的基因编辑技术,尤其是CRISPR/Cas9为代表的人工核酸酶的运用使得基因编辑动物的制备变得更加高效快捷,并迅速在多个物种中得到应用。这些方法也已经拓展到了绵羊(Ovis aries)遗传育种领域。利用遗传修饰技术在绵羊中进行分子育种比传统的育种方式具有更大的优势,可以使用多种策略直接对性状进行快速改良,并且可以加快育种进程。本文详细介绍了遗传修饰技术在绵羊中的研究历程,探讨了通过遗传修饰技术进行绵羊分子设计育种的可能性,并提出以上技术和方法在绵羊育种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17.
克隆策略是分子生物学研究和生物制品开发必不可少的工具,生物技术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应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足够的应用经验。由于实践机会少,大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很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克隆技术,我们在基因工程原理课程教学中采用了基本理论+论文案例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克隆策略的教学。通过创设问题任务、拓展知识点,完成克隆策略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全面系统掌握基因克隆的流程和可用方法;通过教师引导的自学、讨论、自教完成应用论文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基于克隆策略设计实验的技能和方法选择的技能。教学实践证明,基本理论与论文案例嵌合的教学模式可以弥补课堂学习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差距,使学生的实验设计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逻辑思维的严谨性、缜密性得以培养。  相似文献   

18.
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该课程对实践和应用技能均比较高,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传统的教学中,基本上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完全隔离开来,学生的学习情趣不高,教学效果欠佳。病例教学法主张以案例为基础,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教学效果。下文主要分析医学微生物教学中病例教学法的应用,旨在为医学微生物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发酵设备学教学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必链   《微生物学通报》2000,27(1):74-75
发酵设备学是一门工科的课程,要求学生在学完相应的基础课程如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机械等,与工艺类课程同时上的一门专业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更好地理解工艺课程中所学的内容,为发酵工艺优化控制、发酵单位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多年来,在这门课的教学工作,认识到重视理论,加强实践,着重培养能力,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以下是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就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方面的一些体会,供同行们参考和指正。1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培养学生对发酵设备学的兴趣,对课程教学有极大…  相似文献   

20.
中职学生毕业即面临就业,因此中职教学内容不同于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内容比较广泛。生物是自然科学的一门基础科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作为中职教学内容之一,对中职学生发展有着较深影响。但目前中职生物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教学有效性难以得到保障。生物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科目,既讲求理论又讲求实践,但多数中职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多采用传统的理论知识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枯燥乏味,缺失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缺乏实践教学,所以教学效果不理想。如何解决中职生物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值得研究。本文将针对中职生物课堂常见问题和解决对策展开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