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预后和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本研究以接受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其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功能锻炼依从性、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干预前髋关节功能无差别,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t=-4.793, p<0.001);观察组患者的功能锻炼依从性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000, p=0.025);两组患者肺炎、髋关节脱位和静脉血栓发生率无明显差别;两组患者干预前生活质量无差别,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χ~2=7.671, p=0.006)。本研究初步结论表明,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提高功能锻炼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内固定与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其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将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因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考患者自身意愿按照采取手术方案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内固定组与关节置换组。内固定组主要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关节置换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关节功能恢复程度。结果:关节置换组手术治疗后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内固定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内固定组(P0.05);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术前存在合并症、手术时机≥2h、采用内固定手术。结论:与内固定术相比,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均更高,但采用该手术治疗时需注意手术操作的规范性及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3.
髋部骨折往往与高发病率、死亡率以及沉重的经济负担相联系,也是再次骨折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因此加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抗骨质疏松治疗及预防再次骨折成为提高该类人群生活质量的必要和关键,其中均衡的营养、补充钙和维生素D是基础,及早进行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是关键,而消除骨质疏松的继发原因、治疗并存疾病、适当的锻炼及防止跌倒则是重要的补充。总之,加强老年骨质疏松的多学科综合管理能够获得很好的临床效果。本文就抗骨质疏松药物在老年髋部患者和那些具有跌倒高风险人群中的疗效予以综述,以期为老年骨质疏松的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动力髋部螺钉(DHS)与常规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4例,其中应用微创DHS 40例(微创DHS组),常规DHS34例(常规DHS组),比较两组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比例、血红蛋白变化量、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以及髋关节功能优良率.结果:两组病人均获得12~24月的随访,所有骨折均愈合,无不愈合病例及死亡病例.微创DHS组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输血比例、血红蛋白变化量和住院天数均低于常规DHS组(P<0.05或P<0.01).但是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以及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使用微创DHS和常规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相当,但微创DHS治疗有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失血量少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阿仑膦酸钠联合鲑鱼降钙素对老年髋部骨质疏松骨折患者骨密度及血清骨钙素(BGP)、甲状旁腺激素(PTH)、骨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接诊的90例老年髋部骨质疏松骨折患者,按抽签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手术治疗,术后进行康复锻炼并常规补充钙剂,每次500 mg,每天2次。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阿仑膦酸钠治疗,每次70 mg,每周1次。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鲑鱼降钙素治疗,每次100IU,每天1次。两组均治疗24周。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骨密度、血清BGP、PTH、BALP、VAS水平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腰椎、股骨颈、Wards三角区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BGP、BAL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PT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仑膦酸钠联合鲑鱼降钙素治疗老年髋部骨质疏松骨折疗效显著,能够增强骨密度,促进骨折愈合,可能与其有效调节血清骨代谢BGP、PTH、BALP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分析术前右美托咪定滴鼻联合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对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流波动、麻醉质量和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9医院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5例,接受FICB镇痛)和观察组(75例,给予术前右美托咪定滴鼻联合FICB镇痛),比较患者血流波动、麻醉质量、苏醒期躁动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进入待术间时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离待术间、过床后即刻、体位摆放成功时及腰麻穿刺结束时的MAP及HR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ICB起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 h、2 h、4 h及6 h的数字可视疼痛程度(NR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拔管后10 min、20 min及60 min的镇静-躁动(Riker-SAS)评分具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采用术前右美托咪定滴鼻联合FICB有利于患者血流动力学保持稳定,缩短FICB起效时间并提高患者镇痛效果,同时可显著降低患者苏醒期躁动,且不良反应发生较少。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研究髓内固定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老年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Gamma钉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相关指标、骨折愈合时间、Harris评分、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少于或短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2.50 %,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 %,P<0.05)。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感染、褥疮、固定松动、股骨头坏死及严重疼痛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明显优于Gamma钉治疗,可有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提高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临床分析疼痛管理应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5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模式,研究组在常规管理模式基础上,给予规范化的疼痛管理,主要包含合理评估与应用镇痛药物、健康教育、个性化管理等管理内容,对比两组的管理效果。结果:经过管理后,研究组的疼痛评分入院时(2.792.79±0.69)、手术当日(2.39±0.93)、术后1d时(2.39±0.59)、术后3d(1.67±0.46)、出院时(1.29±0.4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入院时(2.39±1.13)、手术当日(2.49±1.10)、术后1d时(2.24±0.54)、术后3d(2.49±0.67)、出院时(1.94±0.50),两组疼痛评分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Barthel指数评分入院时(32.24±4.88)、出院时(45.24±7.85)明显优于对照组入院时(33.24±8.33)、出院时(38.49±7.95),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给予规范化的疼痛管理,可有效降低术后疼痛,使患者的生活能力显著增强,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的最佳手术时机,并分析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7月~2021年8月期间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时机的不同分为早期组(n=61,骨折后48 h内进行手术)和延期组(n=67,骨折后48 h后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此外,根据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将128例患者分为优良组(优、良)和不良组(可、差),对比两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6个月,早期组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延期组(P<0.05)。早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延期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住院费用少于延期组(P<0.05)。早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延期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外侧壁分型为III型、下地负重时间≥30 d、Evans分型为不稳定型、骨密度为T<-2.5SD、ASA分级为II级是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不良的危险因素,而手术时机为早期则是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不良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相较于延期手术,伤后早期接受PFNA内固定治疗更能促进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恢复效果同时也受到年龄、外侧壁分型、下地负重时间、Evans分型、骨密度、ASA分级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64例,随机分为DHS组和PFN组,每组各32例。DHS组患者给予动力髋螺钉的固定方式,PFN组给予股骨近端髓内钉的固定方式。手术后对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Harri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与DHS组相比,PFN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Harris评分均较低(P0.05)。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的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外侧与后外侧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创伤骨科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46例,予以后外侧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B组46例,予以前外侧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临床资料、术后并发症情况,采用Harris评分评价术后关节功能,调查问卷调查术后满意度。结果:1A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明显小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2A组术后关节功能与B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A组的患者术后满意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外侧和后外侧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相似,但后外侧路小切口操作简便,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生症发生,患者满意度较高,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2.
探讨延续性护理结合心理辅导对髋部骨折患者的干预效果和临床应用价值。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延续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辅导。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arris评分、FIM得分、并发症发生率、平衡能力和功能独立性的差异。研究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髋关节功能无显著差异,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Harris评分、FIM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平衡能力无显著差异,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BBS评分高于对照组,TUGT测试时间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功能独立性无显著差异,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自理、括约肌控制、转移、行走、交流和社会认知维度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肺炎、假体松动、髋关节脱位和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本研究证明延续性护理结合心理辅导对髋部骨折患者有较好的干预效果,可促进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合并慢性血吸虫病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肝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2015年9月-2018年6月,我院共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260例,其中合并慢性血吸虫病的患病组患者115例,未合并慢性血吸虫病的正常组患者145例,分析和比较术前术后肝功能指标、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腹部腹水量(ABD),血清白蛋白(ALB),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定量(FIB)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术后两组患者的腹部腹水量(ABD),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定量(FIB)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药物调整后患病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显著改善。结论:与正常组相比,合并慢性血吸虫病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术前及术后肝功能、凝血功能均存在明显异常。通过术前药物治疗及围手术期的药物维持,患病组的肝功能及凝血功能指标有明显好转,但术后肝功能、凝血功能仍需要积极的进行治疗干预。同时,术后抗凝药物治疗需要谨慎。  相似文献   

14.
《蛇志》2018,(4)
目的观察血栓通联合通脉丹对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2年6月~2015年4月收治的208例老年髋部骨折住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4例,对照组于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钙,实验组静滴注射用血栓通+口服通脉丹治疗,并对两组患者进行检测用药前、术前1天及术后第1、3、5、7天的血浆D-二聚体等含量,比较两组的患肢周径及肿胀率,安全指标,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前及术前第1天血浆D-二聚体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第1、3、5、7天比较,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在术后第1、7天的患肢周径及肿胀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尿、大便常规及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等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术前1天及术后第1天两组的血小板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3、5、7天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实验组的发生率为0.96%(1/104),对照组为2.88%(3/104),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通和通脉丹联用可抑制D-二聚体升高,从而降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缩短住院期间,降低医疗负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蛇志》2018,(1)
目的探讨PFNA与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方式治疗,观察组使用PFNA内固定方式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等以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PFNA内固定方式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具有创伤小、负重时间短、固定牢靠等优点,可作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的82例行手术置换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而对照组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压、术后引流及髋关节功能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收缩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引流量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为(93.25±4.51),对照组患者Harris评分为(82.76±3.82),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相比,全髋关节置换术用于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临床效果,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葛根素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手术后周围骨密度的影响,本研究将10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后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手术后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骨质疏松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注射液,20 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人工假体周围骨密度情况。此外,对葛根素处理成骨细胞的结节形成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后12个月,试验组患者R1、R2及R5区的骨密度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3、R4、R6及R7区的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24个月,试验组患者R2区的骨密度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1、R3、R4、R5、R6及R7区的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10~(-5) mol/L葛根素处理的实验组成骨细胞,其结节的形成速度和规模得以明显提高。结果表明,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采用葛根素进行治疗,可增强成骨细胞活性,以提高患者人工假体周围的骨密度。  相似文献   

18.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骨科手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起病初期症状较为隐匿,一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脱落后将会产生致命的危害,故在临床上多考虑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提早预防。本文从中医传统医学、中西医结合治疗、现代医学等方面对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做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及对髋关节功能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2年8月到2015年5月间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PFNA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术后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评分和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方面,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4.66%)明显低于对照组(20.94%)(x~2=5.11,P=0.02);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后,血清IL-6、IL-10、TNF-α表达水平,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显著,手术创伤较小,术中出血量低,且并发症较低,且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基于磷酯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蛋白激酶(Akt)信号通路探讨桃红四物汤促进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术后骨折愈合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12月期间遂宁市中医院收治的9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行PFNA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为45例。对照组术后接受常规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桃红四物汤干预。对比两组中医证候积分、骨折愈合时间、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血液流变学、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髋部疼痛、痛有定处、神疲乏力、患肢软而无力、头晕眼花、失眠健忘、自汗畏风寒、胸闷气短、肌肤甲错、面色晄白无华评分和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红细胞压积、血浆比黏度、全血比黏度、红细胞电泳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PI3K mRNA、AktmRNA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PFNA术后使用桃红四物汤,可促进患者临床预后转归,降低中医证候积分,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改善机体血液流变学,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