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唐华民  唐卫中  张剑锋  曾光 《蛇志》2011,23(4):390-392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道路交通伤、高处坠落伤、爆炸伤等高能量致伤因素所造成的多发伤和复合伤伤员危重症发生率呈增高趋势,危重症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居高不下。创伤已是当前我国人群最常见死亡原因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因致死致残造成的社会负担,道路交通伤在1990年为第9位,预计2020年将跃升至第3位,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和负担。作者就严重创伤急救的几个环节及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以提高严重创伤急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院内救治人员总协调制度对严重多发伤早期救治的作用,以进一步优化创伤病患救治流程。方法 选取2013—2014年在苏州市立医院救治的严重多发伤病人共130例为研究组,同时回顾2011—2012年苏州市立医院救治的严重多发伤病人共123例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在院内术前时间、在院监护时间、早期漏诊率、早期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研究组病人的院内术前时间、在院监护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早期漏诊率、早期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降低。结论 院内救治人员总协调制度的执行可有效提高严重多发伤早期救治效率。  相似文献   

3.
邓上勤 《蛇志》2013,25(1):32-34
目的探讨昏迷患者的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抢救室→各专科病房或ICU)一体化救治模式及效果。方法对我院出诊收治的166例昏迷患者由急诊急救人员于院前采用呼吸与循环管理、镇静、脱水降颅压、途中转运及监护等措施急救,并与院内急诊、ICU或各专科急救的无缝衔接等急救措施。结果 166例患者抢救成功137例,抢救成功率82.53%。结论昏迷患者实施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可明显缩短就诊时间;院内积极配合开通绿色通道,各病区急救无缝衔接,可显著提高院内的抢救成功率。规范院前处置、途中转运、监护与院内急救无缝衔接一体化救治是提高昏迷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何文真 《蛇志》2013,25(2):196-199
创伤是指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致伤因素作用于机体,造成组织结构完整性损害或功能障碍[1].严重创伤已经成为当今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肿瘤,在人口死因构成中列第4位,而在36岁以下人群死因中居第一位[2].创伤救治面临严峻挑战,损害控制外科(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是严重创伤救治中一个极有实用价值的外科处理原则,可以有效降低严重创伤患者的死亡率.作者就近年来DCS在基层医院严重创伤救治的进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我国加快年轻医师成长成才的极为重要又不可缺少的阶段,是我国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1993年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建立了以住院医师为中心,以培训职业胜任力为核心的全方位内容、多渠道方法、全过程评价的管理模式:推进管理创新,完善体系建设;学习先进理念,创新带教模式;完善质量评估,实施全程质控;加强基地建设,改善住培条件;促进协同交流,提升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6.
夏经钢  曲杨  尹春琳  徐东  许骥  胡少东 《生物磁学》2013,(24):4773-4776
摘要: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成为当今医学发展和进步的时代新要求,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有效的医患沟通是获得良好医疗效果的基本保证,本文总结了目前参加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在心脏科重症监护室培训轮转期间医患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沟通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住院医师对医患关系的沟通认识不够充分,沟通技巧不够,工作负担增加,患方经济负担增加,治疗效果心理预期增加,医患双方认知差异增加,失信增加,健康和维权意识增加等都影响了医患关系的和谐构建;心脏重症监护室是心血管系统中常见病,多发病发展到终末期或急重期间的治疗场所,特点是病情急,危,重,死亡率高,结合其医患关系的实际特点,提出了提高住院医师沟通能力的可行性措施,主要包括:沟通的内容务必真实可信,形式力求形象,换位思考,注重诚信待人,加强非语言沟通,注重沟通分寸,尊重患者或家属的知情同意权,加强心脏监护室的细节规范化管理等。  相似文献   

7.
柯斓  贺静  陈英美  李丽芳  彭倩 《蛇志》2021,(2):234-235,241
目的 探讨初级创伤救治(Primary trauma care,PTC)培训模式在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新入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新入科护士(包括新入职护士及轮转护士)30名,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按照PTC培训模式进行培训,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进行培训,比较两组新入...  相似文献   

8.
改革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预防医学专业的教学要求与培养目标, 围绕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对预防医学专业的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体系中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实验考核方法进行了探索, 构建了适合于预防医学专业的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该实验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研思维、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显示出传统实验教学方法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联合绿色通道模式对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救治效果和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PPCI术的AMI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100)和研究组(n=100),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急诊模式,研究组患者予以院前急救联合绿色通道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救治效果、满意度、确诊时间、心肌再灌注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研究组抢救时间、急救反应时间、确诊时间、心肌再灌注治疗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总满意度为91.00%(91/100),高于对照组的76.00%(76/100)(P<0.05)。研究组术后不良心血管发生事件发生率为2.00%(2/100),低于对照组的17.00%(17/100)(P<0.05)。结论:行PPCI术的AMI患者给予院前急救联合绿色通道模式,救治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组"模式在护理技能竞赛中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10级护生120人为实验组,242人为对照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实验组采用小组方式进行,对照组采用个人方式进行培训及竞赛。结果:实验组学生对综合能力自我评价优于对照组,参赛评委对实验组学生综合能力评价优于对照组,培训教师对实验组学生综合能力评价优于对照组,实习期间实践考核成绩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小组形式技能竞赛有助提高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