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新疆奇台综合试验站为例,构建农业科研成果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测算了该试验站选育的代表性品种新啤8号的经济效益。研究发现:具有高产、稳产等优良性状且符合部颁生产优质麦芽标准的新啤8号的投入产出比为4.27,具有较好的投入产出效率,在育种方面较为成功,但在推广乃至大麦产业发展环境方面仍然面临较大的瓶颈与不足,需要新疆奇台综合试验站乃至整个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加以重视和解决。  相似文献   

2.
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支持下,十一五期间,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以产销量较大的绿豆、小豆、芸豆、蚕豆、豌豆等为主要突破口,针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品种混杂退化严重产  相似文献   

3.
[目的]系统评价江西省蜂产业技术体系专项投入对江西省蜜蜂产业发展的影响.[方法]基于2018-2020年江西省蜂产业技术体系的面板数据,以经费投入作为农业科技投入指标,并选取蜂群饲养量、蜂蜜产量、科技奖励、科技论文、科技专利、科技标准、人才培养、研究平台等作为衡量产业发展指标.[结果]江西省蜂产业技术体系连续3年(2018-2020年)投入经费合计达420万元,年均投入经费140万元;江西省蜂产业技术体系稳定经费投入,对江西省蜂业生产、蜂业科技产出、蜂业人才培养及平台建设等方面都有显著正向影响.[结论]农业科技投入极大推动了江西省蜂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并提出了加大科技成果示范与推广、加强蜂产品深加工技术研发、推行中华蜜蜂科学饲养技术、蜜蜂授粉关键技术研发与推广、继续做好养蜂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建设先进五点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青海省青稞产业发展现状出发,在分析青海省青稞生产、成本收益和销售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青海省青稞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热稳定蛋白是衡量麦芽品质的重要指标,为探明青稞籽粒和麦芽热稳定蛋白的含量、蛋白质Z的组成特征以及影响条件。本研究以3份青稞和1份对照大麦品种Gairdner为试验材料,对青稞籽粒及其麦芽的热稳定蛋白进行分析与鉴定,研究了不同生态环境下青稞热稳定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Z的组成特征,同时筛选出了优异啤用品质青稞品种(品系)。结果表明,青稞发芽温度为20℃,发芽时间为72 h,培养溶液PH为5时,发芽及焙焦条件下最有利于青稞热稳定蛋白总含量及蛋白质Z的累积。利用该发芽条件筛选种植于西宁、湟源和海晏的青稞资源,发现种植于西宁的青稞种子和发芽后热稳定蛋白质总含量最低,但是焙焦后热稳定蛋白质和蛋白质Z含量最高;同时从150份青稞资源中筛选出热稳定蛋白质含量及蛋白质Z条带清晰、含量高的优异资源15份。本研究结果为酿造青稞品种选育、啤用青稞和麦芽质量评价指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大麦中黄酮合成的分子调控机制,利用反转录PCR结合同源克隆和RACE技术首次从青稞(裸大麦)叶片中克隆获得肉桂酸-4-羟化酶基因(HvC4H)的全长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KF927086),总长度1951 bp,ORF为1518 bp,编码505个氨基酸,等电点PI=9.01,平均亲水指数(GRAVY)为-0.170,属于亲水性碱性蛋白,高级结构分析表明其具有细胞色素P450家族保守域及C4H特异的功能性活性位点。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胚乳发育5个时期不同组织(茎、叶及子粒)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HvC4H基因在青稞胚乳发育期的表达情况存在着明显的组织差异性,在茎中的表达量最高。本研究为通过调控C4H基因的表达从而提高大麦黄酮的含量奠定了分子生物学基础,对于改良大麦的品质、抗性、生长发育等性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关于特种经济植物产业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阐述了特种经济植物的概念及特征,分析了国内外特种经济植物产业的现状,提出了高效农业特种经济植物产业化技术体系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以黑粒青稞品种‘黑老鸦’籽粒为材料,克隆了青稞类黄酮3-O-葡萄糖基转移酶基因(HvtUF3GT),获得1 449 bp序列。HvtUF3GT基因包含一个1 434 bp开放阅读框,编码478个氨基酸,理论等电点为5.45,预测蛋白分子量为52 912.58 Da。蛋白质序列分析表明,HvtUF3GT为亲水性的不稳定酸性蛋白,且在C-末端具有一段典型的44个氨基酸PSPG box,在空间结构中含有β-α-β-α-βRossmann折叠结构,属于UDP糖基转移酶基因GT-B型超家族成员。进化树分析表明,HvtUF3GT与小麦族的大麦、乌拉尔图小麦、山羊草和二穗短柄草的糖基转移酶聚为一个分支,且与大麦的亲缘关系最近,与稻族的籼稻和短花稻的亲缘关系较远。半定量和定量PCR结果表明,在‘INB0N-7’蓝粒青稞和‘昆仑12号’白粒青稞的籽粒灌浆后期HvtUF3GT基因不表达,而在黑粒青稞和紫粒青稞中的表达强弱依次为‘黑老鸦’(黑粒)‘昆仑17号’(黑粒)‘达章紫’(紫粒)‘涅如姆扎’(紫粒)。研究推测,HvtUF3GT基因在青稞灌浆后期籽粒着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国啤酒产业和畜牧业快速发展带动了国内大麦需求的持续增长,但由于产业扶持政策缺乏、科研基础较为薄弱、国内价格高于国际价格、进口关税水平非常低等原因,国内大麦产业特别是大麦生产却未能将该有利局面转化为自身发展机遇,近年来大麦进口量一直保持在很高水平。本文着重分析了大麦大量进口对我国大麦产业的影响并提出了应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生物产业技术》2013,(1):58-60
《生物产业技术》:2011年9月“中国发酵工业协会”更名为“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主要是基于哪些考虑? 石维忱:目前全国大部分协会,特别是轻工业协会基本上都是根据产品名称命名的,比如中国家具协会、中国糖业协会、中国酒业协会等。生物产业在2010年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而发酵只能代表其中一项工艺,即从引进原材料到生产最终产品的一个中间生产过程,不是一个产业链。  相似文献   

11.
从我国青稞产业发展现状出发,综述了青稞的营养价值、功能作用及加工应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概述了魔芋良种繁育技术体系建设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魔芋种芋的三级繁育体系、根状茎两年速成法和(试管芋)二年速成良种繁育技术,为魔芋产业发展中成果的转化应用起到了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青稞NBS LRR类基因HvtRGA的克隆与条纹病胁迫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青稞(Hordeum vulgare L. var. nudum)NBS LRR类基因在青稞抗条纹病中的分子作用机制,该研究以抗条纹病青稞品种‘昆仑14号’和感病品种‘Z1141’为材料,从叶片中克隆了HvtRGA 基因。HvtRGA基因长3 544 bp,包含一个3 306 bp开放阅读框,编码1 101个氨基酸。序列测序后比对发现,‘昆仑14号’与‘Z1141’的碱基序列相似性为99.89%,‘Z1141’的碱基在1196和1945位置处由G替换成A,但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100%。蛋白质序列分析表明,HvtRGA为亲水性的不稳定酸性蛋白,具有NB ARC保守结构域和5个LRR结构域,属于 NBS LRR 家族。HvtRGA蛋白与大麦的rgaS 9217、rgaS 226编码的NBS LRR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6.55%和88.72%。进化树分析表明,青稞与小麦族的大麦、硬粒小麦和二穗短柄草NBS LRR聚为一个分支,且与大麦 rgaS 9217编码的蛋白亲缘关系最近,其次是大麦rgaS 226编码的蛋白,而与狗尾草和栗的亲缘关系最远。qRT PCR结果表明,条纹病胁迫下,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的HvtRGA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升高,且抗病品种‘昆仑14号’感病后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感病品种‘Z1141’。研究推测,HvtRGA 基因在青稞抗条纹病的调控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青稞     
(一)“青稞”(Hordeumvulgare trifurcatum)又叫“稞大麦”或“米大麦”,是西藏人民的主要粮食.“南方人喜欢吃米,北方人喜欢吃面,西藏人民喜欢吃糌粑(青稞的成品)”,这都是由于长期以来环境的影响变成了生活上的喜爱. 青稞的栽培在西藏的农业生产上占着很重要的地位,青稞的栽培面积在昌都地区占作物栽培总面积的75%以上.笔者1953年在昌都所属的察雅宗(相当于内地的县,下同)的香堆村调查,青稞播种面积占78%,小麦占11%,其他占11%.在海拔较高,生长季节较短的农区,例如察雅的“额”村等地,由于小麦不能成熟,几乎100%的耕地都栽培青稞. 青稞的用途:种子主要作粮食,炒熟磨细即成藏族人民的主要粮食——糌粑,食时和以酥油(即土法制的奶油),佐以牛羊肉,其香扑  相似文献   

15.
西藏青稞4个B组醇溶蛋白基因的克隆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两份西藏青稞材料中分离克隆出4个B组醇溶蛋白基因(BH1—BH4),DNA测序结果表明:它们均包含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推断的氨基酸序列与先前报道的大麦B组醇溶蛋白具有相同的蛋白质基本结构。系统分析表明:它们推断的氨基酸序列与栽培大麦中的B组醇溶蛋白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与野生大麦和山羊草属的醇溶谷蛋白相似性较低。并且,在4个基因BH1—BH4中,BH1与先前报道的B组醇溶蛋白基因有较低的序列相似性,因此我们对BH1基因进行了原核表达,含该基因的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出相对分子质量为28.15kDa并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的蛋白,进一步对其在青稞谷粒品质改良中的潜在价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糯大麦与非糯大麦颖果发育的差异,该研究以糯大麦代表性品种(‘白青稞’、‘甘垦5号’)和非糯大麦代表性品种(‘扬农啤10号’和‘苏裸麦1号’)为材料,采用体视显微镜观察、组织化学染色、树脂半薄切片和光学显微镜观察等方法,比较研究了糯大麦与非糯大麦颖果及其胚乳淀粉体发育的过程。结果显示:(1)糯大麦和非糯大麦颖果的形态变化,以及鲜、干重和含水率等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生长曲线均呈"S"型。(2)两类大麦颖果胚乳和果皮的I2/KI染色结果不同,糯大麦胚乳的I2/KI染色结果为红褐色,其果皮被染为蓝黑色,而非糯大麦胚乳和果皮均被I2/KI染成蓝黑色,表明糯大麦和非糯大麦的颖果果皮里直链淀粉含量都较高,且糯大麦胚乳内以支链淀粉为主,而非糯大麦的胚乳内以直链淀粉为主。(3)糯大麦胚乳淀粉体的出现时间早于非糯大麦,且其中小淀粉体的比例高于非糯大麦,淀粉体充实状况也好于非糯大麦。(4)与非糯大麦相比,糯大麦表观直链淀粉以及总淀粉含量较低,但可溶性糖含量较高。研究表明,糯大麦颖果生长规律与非糯大麦类似,但内含物淀粉的积累规律不同。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和农业部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项目资助,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葡萄资源课题组与西安航空学院联合开发的"葡萄种质资源数椐库系统"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该数据库的  相似文献   

18.
《生物技术产业》2007,(2):94-94
2007年2月10日,中国生物产业大会·2007新闻发布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为促进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位对话,推动国家生物产业创新体系建设,推进中国生物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作为中国生物领域首次面向产业的大会,中国生物产业大会·2007将于2007年6月16日~18日在河北省会石家庄举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蚕豆AFLP技术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蚕豆DNA提取质量和浓度、DNA双酶切与连接、酶切连接产物的预扩增和选择性扩增等AFLP技术体系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优化处理,构建了蚕豆AFLP银染技术体系。酶切与连接可在12.5μl体系中一步完成,酶切连接温度为37℃,反应时间12~14 h;预扩增体系为20μl,选择性扩增体系为10μl。采用该技术体系应用8对引物构建的蚕豆种质资源AFLP指纹图谱,扩增条带多、多态性强且质量好,可满足遗传多样性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20.
关怀与期待     
《生物产业技术》诞生于2005年金秋9月(2005年9月~2007年7月刊名为《生物技术产业》,现刊名从2007年9月启用至今),这是我国第一本立足生物技术产业,面向工业生产、研发管理等中高层技术人员,发布国家相关产业政策、报道行业信息、推动行业发展的技术信息类刊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