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地老虎成虫的飞翔活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利用昆虫飞翔测试仪等装置,对小地老虎Adgrotis ypsilon(Rottemberg)成虫的飞翔活动及飞翔能力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此种蛾类具有较强的远距离飞行能力;蛾龄与飞翔能力关系密切,7—9日龄蛾飞翔力最强,静风下其累计飞翔时间为34—65小时,累计飞行距离为550—1003公里,全程平均飞行速度为3.5—4.3米/秒;成虫具有明显的昼夜飞翔活动节律,前半夜19:15—22时与后半夜1—5时飞翔活动最为频繁;适宜飞翔的温度为10—30℃,19℃附近为最适飞翔温度;起飞的临界低温约6℃,停飞的临界高温约38℃;光照强度0.41x时飞翔活动开始显著下降,2.01x时则完全抑制飞翔活动;顺风飞翔时,飞翔速度随风速增加而下降,可逆风飞翔的最大风速为4.6米╱秒;幼虫期营养不良或成虫期无补充营养,其飞翔力明显减弱;从成虫阶段营养状况来看,羽化后的前3天是影响飞翔能力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2.
小地老虎雄蛾触角感受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小地老虎雄蛾触角感受器的种类、形态和分布.结果表明, 小地老虎雄蛾触角为双栉状(端半部为丝状),由1节柄节、1节梗节和82~92节鞭节组成.在触角上分布有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鳞形感器、腔锥感器、腔形感器、 耳形感器、B(o)hm's氏鬃毛7种感受器,其中毛形感器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3.
小地老虎Agrotisypsilon(Rott.)是重要的农业害虫,在我国的远距离迁移为害已被标放回收所证实“’。为了进一步明确其迁飞能力及有关规律,作者在室内条件下系统研究了小地老虎飞翔生物学特性[1]。本文系飞翔活动观测的一部分。1材料与方法供试成虫主要来自室内饲养的二、三代幼虫,部分来自田间蛹Z幼虫以天然饲料饲养,成虫以5%蜜液饲养;饲养条件为22±20℃室温、60%~80%多相对湿度,光照为L13:D11小时。选择个体健壮、大小均匀的成虫,利用昆虫自由飞翔记录装置和昆虫吊飞装置(flightmill)等设备[3],分别观测自由飞翔和人为…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小地考虑蛾迁飞活动与气候因子能源物质的相互关系。1985-1988年在云南白马雪山进行了三个全年的小地考虑蛾迁飞动态的系统观察,并测定比较了不同虫源的脂肪含量。结果表明,白马雪山一年有5次迁飞蛾峰。迁飞蛾种群动态与温度、湿度、降水、风速、气压和高空50000帕的西南及北风气流有密切关系。不同虫源的雌蛾脂肪含量差异显著,迁出型含量最高,本地型次之,迁飞过境型又次于前者,迁入型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5.
小地老虎天敌应用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内外有关资料,本文概述了小地老虎主要天敌类群及其应用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6.
利用红外CO2分析仪测定小地老虎幼虫呼吸节律的变化结果显示:小地老虎幼虫呼吸节律属于不规则波动型,取食含Bt烟叶的幼虫呼出的CO2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呼吸节律的波动性也明显增大,说明小地老虎幼虫取食Bt后,呼吸代谢受到一定干扰,出现呼吸水平降低及代谢紊乱现象.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模糊综合决策模型,对一代小地老虎的为害程度进行预测。其历史拟合准确率达90.91%。1989和1990两年试报,预测结果均与实测相符。  相似文献   

8.
文山州小地老虎发生及迁飞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丁蕙淑 《昆虫知识》1992,29(1):10-13
<正> 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 Rott.是世界性重要农业害虫,也是文山州山区、坝区大小春旱地作物主要害虫之一,受害轻者缺苗断垄,重者翻犁重栽。为了掌握该虫在我州的发生及迁飞规律,作者于1979~1987年进行了本项研究,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9.
几种杀虫剂对小地老虎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了9种杀虫剂对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Rottenberg)3龄幼虫的触杀毒力。结果得出,触杀毒力从大到小的顺序:功夫菊酯、溴氰菊酯、农哈哈、卡死克、拉维因、米满、辛硫磷、锐劲特、敌百虫。其中功夫菊酯、溴氰菊酯和农哈哈的触杀毒力最强,比敌百虫高出10000倍以上,在生产上可推荐使用。本试验还发现3龄幼虫的体重对毒力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小地老虎是一种远距离迁飞害虫。通过对成虫种群消长资料的分析表明,在我国境内的越冬基地,成虫种群具有两次(冬、春季)出现高峰;春季蛾量较高,其消长为典型的先坡后陡型。在一代为害区,成虫种群常有三次出现峰(春、夏、秋季);春季成虫均为迁入蛾,其消长为先陡后坡型;夏季蛾蜂高而蛾期短,消长动态属先坡后陡型。影响成虫种群消长的主要原因为虫源及性质、蛾子迁飞特性、气温与天气等。  相似文献   

11.
陈长琨 《昆虫学报》1992,35(2):142-147
用电镜和光镜以及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幼虫蜕皮腺的形态与结构,及其在5龄—6龄幼虫的蜕皮期和预蛹—蛹的变态期的变化,并对蜕皮腺分泌的蜕皮液进行了组织化学分析.结果表明:(1)幼虫期的蜕皮腺共有15对,其中12对位于胸部1—3节和腹部1—9节的背侧面,其余3对位于前、中、后胸基节窝的外侧,至化蛹30小时后逐渐解体;(2)蜕皮腺的分泌细胞均为“液泡型”,在幼虫每次蜕皮期间出现周期性变化,随着蜕皮过程的结束,细胞由分泌状态进入静止状态,体积逐渐变小,色泽由乳白色趋向透明,液泡变小或消失,内质网数量溅少,液泡内含物对PAS反应减弱;(3)蜕皮前蜕皮腺分泌细胞的内含物PAS强阳性,表明蜕皮液是粘多糖或糖蛋白性质的,它通过导管分泌到新旧表皮层之间.  相似文献   

12.
风洞内粘虫飞翔行为与气流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赖凤香  陈伟  姚青  张志涛 《昆虫知识》2000,37(4):193-194
利用自制的昆虫飞翔实验风洞 ,系统观测了在风洞条件下粘虫在不同流速实验气流中的起飞行为与飞翔行为。结果表明 ,微风能刺激粘虫起飞 ,试虫表现明显的偏爱迎风 (或稍偏一点角度 )起飞的习性 ,飞翔时亦多采取迎风 (或稍偏一点角度 )的姿势。试虫在气流中的实际位移是昆虫飞翔位移与气流位移的矢量和。当气流速度小于 2 m/ s时 ,逆风向位移占多数 ;而气流速度为 3~ 4 m/ s时 ,94 .8%的试虫为顺风向位移。  相似文献   

13.
卢筝 《昆虫学报》1989,32(2):170-175
本文对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 成虫循环系统的形态作了初步研究,表明背血管由6个心室的心脏和倒V形的胸部大血管及头部分支的大血管组成.中胸辅搏动器很发达,与大血管的腔直接相连,具有一个小盾片腔前半部的肌肉搏动膜.后胸辅搏动器很小,与背血管无直接通道,具有一个没有肌肉的搏动膜.腹膈显著,具有翼肌.还描述了心脏和辅搏动器的搏动情形.  相似文献   

14.
棉铃虫的飞翔活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吴孔明  郭予元 《生态学报》1996,16(6):612-617
实验研究表明,棉铃虫初羽化个体极少活动,1日龄以后活动趋于频繁。个体日活动以20:00 ̄21:00和3:00 ̄5:00为2个高峰期,1 ̄3日龄主要以交配和觅食为主,4日龄以后多表现产卵活动。3 ̄6日龄成虫的飞翔能力最强,连续吊飞第6日龄个体,其平均累计飞行时间达41.30h,平均飞行距离239.7km,个体最远飞行距离311.29km,最长飞行时间59.68h,最大飞行速度3.21m/s。棉铃虫在  相似文献   

15.
卢筝 《昆虫学报》1998,41(2):174-178
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 Rott.雄性外生殖器由第8腹节的5对肌肉支持,它具有充分功能的抱器(clasper)和第9腹节的侧骨片,具有8对外生殖器特有的肌肉。具有一对由第9,10,11节原始腹部神经节的侧神经组成的成对的粗大神经干9+10+11,神经干的神经分支分布神经到外生殖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明光周期对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Rottemberg)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方法】在实验条件下观察了5个光周期(0L︰24D,8L︰16D,12L︰12D,16L︰8D和24L︰0D)下小地老虎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情况。【结果】随着光照时间增加,小地老虎生长速度加快,发育历期缩短,孵化率、存活率、羽化率、产卵量先增大后降低。其卵、幼虫、蛹和成虫的最适光周期分别为12L︰12D或16L︰8D、16L︰8D、0L︰24D以及12L︰12D。综合来说,光周期16L︰8D最适合小地老虎的生长发育。【结论】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不同光周期对小地老虎生长发育及繁殖状况存在显著的影响,并且不同虫态对光周期变化也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报道纵纹腹小鸮在国内的换羽情况,初级飞羽的脱换是从6-7月到9-10月份,方式是由内向外逐渐进行,左,右两翅的脱换程序几乎同步,每翅上仅有2-4枚(平均3枚)飞羽同时脱换;尾羽的换羽时期与飞羽几乎相同,方式是各尾羽几乎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18.
吴孔明  郭予元 《昆虫学报》1997,40(-1):79-83
利用电子显微镜观测表明,棉铃虫Helicoverpa rmigera (Hubner)飞翔肌的肌原纤维由400~800根肌球蛋白丝组成,每根肌球蛋白由6根肌动蛋白丝环绕排列成六角形,肌节长度2.0~3.5μm,线粒体占飞翔肌的体积达42.38%~48.57%,微气管组织较为发达。初羽化棉铃虫肌原纤维和线粒体的发育基本完成,横管系统的发育相对较慢,羽化3日后趋于成熟,至5日龄占飞翔肌的体积达3.31%~3.54%。表明棉铃虫具有适宜飞行的飞翔肌结构。采自渤海海面距海岸线80km的迁飞蛾子飞翔肌基本结构和实验种群无明显的区别,但迁飞过程中的能量代谢导致线粒体内脊疏松而出现大量空洞。  相似文献   

19.
隐花色素(cryptochrome,cry)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蓝光和近紫外光受体,介导生物对蓝光的一系列反应并能导引生物钟。本研究利用RT—PCR和RACE方法获得了小地老虎Agrotisypsiloncryl和cry2基因,分别命名为Aycryl和Aycry2。Aycryl基因(GenBankNo.JQ616846)读码框1587bp,编码528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60.5ku,等电点6.68。Aycry2基因(GenBankNo.JQ616847)读码框2439bp,编码812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92.1ku,等电点8.45。保守区分析表明:Aycryl和Aycry2均含有FAD结合位点的PHR区域和c末端保守区域。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表明,小地老虎的AyCRY1和AyCRY2分别与其它鳞翅目昆虫的CRY1和CRY2有很高的一致性,其中与棉铃虫HelicoverpaaFmigera的一致性最高,分别为89.5%和73.8%。NJ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昆虫含有两类CRY,即CRY1和CRY2,它们可分别以目为单位进行聚类,其中AyCRY1和AyCRY2分别与其它鳞翅目昆虫的CRY1和CRY2聚到一起。以室内饲养的小地老虎为材料,以3h为间隔检测了Aycry1和Aycry2的24h昼夜表达变化,结果表明这2个基因均表现出一定的昼夜节律性。Aycry1和Aycry2表达趋势白天高于晚上,表达峰值出现在ZT7(Zeitgebertime)。方差分析其昼夜波动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隐花色素(cryptochrome,cry)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蓝光和近紫外光受体,介导生物对蓝光的一系列反应并能导引生物钟。本研究利用RT-PCR和RACE方法获得了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 cry1和cry2基因,分别命名为Aycry1和Aycry2。Aycry1基因(GenBank No.JQ616846)读码框1 587 bp,编码528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60.5 ku,等电点6.68。Aycry2基因(GenBank No.JQ616847)读码框2 439 bp,编码812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92.1ku,等电点8.45。保守区分析表明:Aycry1和Aycry2均含有FAD结合位点的PHR区域和C末端保守区域。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表明,小地老虎的AyCRY1和AyCRY2分别与其它鳞翅目昆虫的CRY1和CRY2有很高的一致性,其中与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的一致性最高,分别为89.5%和73.8%。NJ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昆虫含有两类CRY,即CRY1和CRY2,它们可分别以目为单位进行聚类,其中AyCRY1和AyCRY2分别与其它鳞翅目昆虫的CRY1和CRY2聚到一起。以室内饲养的小地老虎为材料,以3 h为间隔检测了Aycry1和Aycry2的24 h昼夜表达变化,结果表明这2个基因均表现出一定的昼夜节律性。Aycry1和Aycry2表达趋势白天高于晚上,表达峰值出现在ZT7(Zeitgeber time)。方差分析其昼夜波动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