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果蝇的生活史及其人工饲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果蝇是双翅目昆虫 ,成蝇体长约 0 .5 cm。广泛用于遗传学研究的果蝇为黑腹果蝇 (Drosophilamelanog-aster) ,属于果蝇科、果蝇属 ,它体形小、繁殖快。1 生活史果蝇的 1个完整的生活周期分为 4个明显的时期 ,即卵→幼虫→蛹→成虫。卵长约 0 .5 mm、白色 ,前端背面伸出一触丝 ,能附着在食物或瓶壁上 ,不致深陷于食物中 ,卵经 2 2~ 2 4 h孵化为幼虫 ,幼虫经两次蜕皮为三龄幼虫约 4~ 5 mm,肉眼可见其一端稍尖为头部 ,上有一黑色钩状口器 ,幼虫生活约 4 d左右化蛹 ,起初颜色淡黄、柔软 ,以后逐渐硬化变成深褐色 ,此时即将羽化 ,成虫果蝇自羽…  相似文献   

2.
杆状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杆状病毒科(Baculoviridae)是昆虫病毒中最大的一科,数百种病毒多为鳞翅目、双翅目及膜翅目昆虫的致病原。这一科病毒共分三个亚组:A亚组,具有巨大包含体的核多角体病毒(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NPV);B亚组,颗粒体病毒(Gtallulin Virus,GV);C亚组,无包含体的独角仙杆状病毒(Oryctes)。昆虫病毒中,杆状病毒是发现最  相似文献   

3.
刘立春  陈马钧 《昆虫知识》1998,35(2):99-100
独角仙AllomyrinadichotonaL,与屎克螂CatharsiusmolossusL,是2种重要的药用昆虫[1,2],其药源历来依靠野生,供木应求,为解决药源的不足,我们在研究其生物学特性[3~5]的基础上进行了人工饲养,获得成功,并对其氨基酸与微量元素委托有关单位进行了测定,现将结果整理如下。1养殖场地的选择与建造在避风向阳、地势平坦、排水方便的场地建养殖场。独角仙养在用尼龙网制成的虫笼中(2.5m×3m×2.5m),虫笼四周种植南瓜,藤蔓起遮阳降温的作用。笼内地面铺腐殖质灰,灰上铺烂稻草,虫笼一侧开有1门便于管理;屎克螂养在水泥池中,池…  相似文献   

4.
稻田不同水分管理方式对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欧伟  李琪  梁文举  姜勇  闻大中 《应用生态学报》2004,15(10):1921-1925
在下辽河平原地区就稻田不同水分管理方式对土壤线虫多度、营养类群、群落组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0~10cm土层不同水分管理处理的线虫总数在耙耕前和黄熟期显著低于对照,10~20cm土层各时期处理间线虫总数的差异不显著,20~30cm土层线虫总数在耙耕前和黄熟期差异极显著.北方单季稻水田试验共观察到土壤线虫16科22属.绕线属(Plectus)、垫刃属(Tylenchus)、单宫属(Monhystera)是优势属,绕线属和垫刃属对不同的水分管理比较敏感.在耙耕前和黄熟期不同水分管理方式对0~10cm土壤食细菌线虫能够产生显著影响.稻田土壤中食细菌线虫和植物寄生线虫是优势营养类群,而捕食/杂食性线虫的相对多度最低.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分布于我国的结缕草属(ZoysiaWilld.)54份种质地下部分特点的研究,发现其地下茎分布都在15cm土层内,其中大部分在5cm深度的土层范围内(97.23%),很少达到15cm(0.29%);不定根一般可分布到40cm左右,但表层15cm内分布了不定根总量的81.62%,其下的25cm土层中分布的不定根只占不定根总量的18.38%。地下茎在10~15cm、不定根在30~40cm土层中各性状的变异都比较显著。相关分析表明,随着纬度的升高,地下茎在较深的土层(5~15cm)中分布密度有增加的趋势,而伴随着纬度升高不定根分布密度趋小。根据地下茎和不定根分布的特点,可将我国结缕草属植物地下部分划分为3大类型,即浅茎密根型、中茎密根型和深茎浅根型。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深入研究荒漠甲虫环境适应机制时所遇到的各发育阶段试虫材料短缺的问题,本文介绍了饲养拟步甲科鳖甲族昆虫光滑鳖甲Anatolicapolita Kaszab的有效方法。将早春季节在野外采集的成虫饲养在2L的塑料烧杯中,收集卵。用玻璃培养皿孵育卵;用改装的盛有沙土的矿泉水瓶单只饲养3龄以上幼虫,以防止幼虫自相残杀。为保持幼虫饲养瓶内的适当湿度,在瓶子底部加入72mL的水,再装入800g沙子,借助毛细现象,形成渐变式含水基质,在最上层的干沙表面加麦麸以饲养幼虫。如需观察计数,可将预蛹、蛹和初孵成虫置于玻璃培养皿中培养。采用此方法饲养的光滑鳖甲可顺利完成生活史,其卵的孵化率为68.67%±2.45%,1—2龄幼虫的存活率为82.95%±7.72%,3~9龄幼虫的存活率为73.80%±4.95%;预蛹、蛹和幼嫩成虫的存活率分别为84.68%±2.55%、88.45%±2.75%和90.56%±4.20%。该方法可以有效实现光滑鳖甲的室内饲养,并可用于其他一些沙栖拟步甲科昆虫的人工饲养。  相似文献   

7.
记述采自中国大巴山的蚊蝎蛉属1新种,周氏蚊蝎蛉Bittacus Choui 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博物馆,并通过人工饲养获得卵、幼虫和蛹等所有虫态,提供了成虫、卵、幼虫和蛹等虫态照片,绘制了雌雄外生殖器特征图,简要报道了新种的生物学和生活史.  相似文献   

8.
福寿螺(Ampullaria gigas),又名大瓶螺,两栖淡水贝类软体生物,属软体动物门Mollusca,腹足纲Gasopoda,瓶螺科Pilaidae。成螺雌雄异体,爬行体长3.5~6cm,贝壳近似圆盘形,一般具6螺层;卵圆球形,直径2~2.5mm,初产时深红色、粘稠,孵化前变淡,卵成堆叠产,每卵块3~5层,约100~960粒不等;幼螺初孵体长2~2.5mm,软体部分呈深红色,初孵幼螺可在水中爬行,以后贝壳向右旋增加。  相似文献   

9.
采集昭苏县野生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根际水平直径10 cm、深度0~30 cm范围内的3层各10 cm土壤样品,利用Illumina miseq 2×300 bp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检测细菌类群的多样性。结果显示,细菌群落Chao和Shannon指数在0~30 cm土层中的平均值分别为152和3.68,且两种指数在10~20 cm土层均最高;细菌群落在各分类水平上的类群(最大类群丰度)分别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36.3%)、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等13门;黄杆菌科(Flavobacteriaceae,8.4%)、芽胞杆菌科(Bacillaceae)和葡萄球菌科(Staphylococcaceae)等43科;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7.1%)、杆状菌属(Bacillus)和Cloacibacterium等52属;不能培养的α-变形杆菌(uncultured α-proteobacterium,2.0%)、不能培养的嗜甲基菌科1种(uncultured Methylophilaceae bacterium)和路西法芽胞杆菌(Bacillus luciferensis)等44种。检测到固氮菌32属,包括15属自生固氮菌、9属共生固氮菌和8属联合固氮菌。结果表明,羊肚菌土壤根际微生物样品中细菌类群具有多样性,10~20 cm土层根际微生物多样性较高,但很多种类丰度较低;该土样含有丰富的固氮菌,这对栽培羊肚菌如何选地或覆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谢氏宽漠王Mantichorulasemenowi是荒漠半荒漠地区的有害昆虫之一。该文主要探讨了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和部分行为。该虫 2年发生 1代 ,世代不整齐 ,以成、幼虫越冬。卵期 1 0~ 1 8d ,幼虫共有 7龄 ,化蛹时间为 6月下旬至 8月上旬 ,蛹经过 1 1~ 1 7d羽化为成虫。食性杂。喜光 ,活动有明显的节律性。  相似文献   

11.
从仿生学的角度,通过研究习行动物翅膀的力学特性,在航天航空业界的构造设计上获得有益的启示。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爱射光,考察了独角仙前翅的微细构造。结果为考察方法及昆虫形态学,特别是有关独角仙前翅小柱分布及其前翅表面的微细构造方面,亦得到了一些新的见解;1)将甲虫前翅置于透过光下,甲虫前翅上的小柱呈黑点状。用此方法,探明了独角仙前翅中的小柱,除了延气管两侧有点近似直线的排列之外,均为无规律分布,此种分布规律不同于以往所认识的其它种类甲虫所具有特征:小柱以直线分布,并且与小柱对应的前翅表面有凹穴作标记。2)在独角仙前翅内部,存在着肉状(蜂窝状)的构造。此种构造通常在一蜂窝状构造上有1-2上柱,每个蜂窝上小柱根数和蜂窝的大小有关,并且小柱主要分布于蜂窝的角中(蜂窝状构造是航空等许多业界已经广泛采用的工业化了的优良构造,甲虫在此基础上用柱子进行强化,此种强化构造有可能给相关业界的构造设计带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常见的农业昆虫,大多以产卵的方式进行繁殖.昆虫由卵发育到成虫分为三到四个阶段.蝗虫、蝽类等昆虫经过卵→若虫→成虫(不完全变态);蝶、蛾、甲虫、蚊、蝇和蜂等昆虫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完全变态).这种不同  相似文献   

13.
哈尔滨地区大猿叶虫发育历期与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哈尔滨对白菜上的大猿叶虫Colaphellus bowringi Baly的生活史和生物学习性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大猿叶虫在哈尔滨地区绝大多数个体1年发生1代,少部分个体1年发生2代。主要以成虫入土在2~27cm土层中滞育越冬。越冬成虫翌年4月下旬开始出土活动。第1代发生在5上旬至7月上旬,第2代发生于6月中旬至7月中旬。所有成虫在7月下旬以后均滞育越冬。在25℃条件下,雌虫产卵期为6~55d,平均为30.95d,单雌平均产卵量为454.9粒。在25℃各虫态的发育历期为:卵(4.46±0.33)d,幼虫(8.22±0.26)d,蛹(4.17±0.22)d。各虫态发育起点温度卵为10.80℃,幼虫为10.95℃,蛹为9.79℃;有效积温卵为64.82日.度,幼虫为117.37日.度,蛹为64.36日.度。  相似文献   

14.
宽边黄粉蝶     
正宽边黄粉蝶(Eurema hecabe)为粉蝶科(Pieridae)黄粉蝶属(Eurema)的一种,别名荷氏黄蝶,是最常见的蝴蝶之一,广泛分布于东亚和东南亚等地。其翅展45 mm左右,翅呈深黄色或黄白色,前翅外缘有宽黄带,直到后角;后翅外缘黑色带窄且界限模糊。宽边黄粉蝶的生活史有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阶段,是完全变态昆虫,它们飞行缓慢,但警觉性极高,难以接近。  相似文献   

15.
霍氏啮小蜂是一些鳞翅目和双翅目昆虫蛹的寄生蜂。本文描述该寄生蜂从亚洲玉米螟羽化后0,6 12,18,24,30,36,42,48,54,60,66和72 h的卵巢发育和卵子发生过程。霍氏啮小蜂雌性生殖系统为典型的膜翅目姬小蜂类型,包括2个卵巢,每个卵巢通常有8-9根卵巢管,另有1对输卵管附腺,1个受精囊和1个受精囊腺等。卵黄和卵子形成于羽化后12 h,刚羽化的雌蜂不含成熟卵(成熟卵指数OI=0),成熟卵出现在羽化后24 h,成熟卵数量随后不断增加至数量较为稳定。卵巢管内卵数与雌蜂的体长和头宽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59和0.907。研究结果表明霍氏啮小蜂属卵育型(synovigeny)寄生蜂,本文还讨论了卵育型霍氏啮小蜂的卵成熟策略。  相似文献   

16.
北方漠甲亚科昆虫蛹的鉴别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于有志  杨贵军 《昆虫知识》2004,41(4):354-357
漠甲亚科Pimeliinae昆虫蛹为裸蛹 ,蛹态的分类鉴定和生物学在害虫防治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也是系统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该文对从我国北方采集的漠甲亚科 4族 9属共 2 6种 (亚种 )昆虫的蛹进行分类、鉴定 ,并给出了检索表、鉴别特征和特征图 ,所有标本保存于宁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7.
四纹豆象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 2 1~ 36℃范围内设置 6个温度对四纹豆象卵、幼虫、蛹的发育速率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 :卵在 2 1~ 36℃、幼虫在 2 1~ 30℃和蛹在 2 1~ 33℃之间的发育速率与温度均呈直线关系 ;用直线回归法所得卵、幼虫、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 15.82 ,15.18,16 .0℃ ,有效积温分别为 6 2 .54,151.0 6 ,10 2 .76日度  相似文献   

18.
姜碌  花保祯 《昆虫学报》2016,(9):1004-1012
【目的】蝎蛉科(Panorpidae)是长翅目(Mecoptera)最大的科,是重要的生态指示昆虫。然而,由于对环境条件要求苛刻,饲养困难,其幼期研究很不充分。【方法】本研究通过人工饲养成虫获得了长蝎蛉Panorpa macrostyla Hua的卵、幼虫和蛹等全部虫态,运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技术观察了其超微形态,并简要记载了其生物学特性。【结果】长蝎蛉每年发生1代,成虫发生于6月末至8月初。卵椭球形,卵壳表面覆盖一层隆起的网状结构。幼虫蠋型,具3对分4节的胸足和8对不分节的腹足;头壳高度骨化,具1对由26个小眼组成的复眼和1对3节的触角,口器咀嚼式;腹部第1-9节背面具有成对的背毛突,第10节仅有1根背毛突,腹部末端具有一个可伸缩的吸盘;呼吸系统为周气门式,具1对前胸气门和8对腹气门。幼虫共4个龄期,以预蛹期在土室内越冬。蛹为强颚离蛹,外形接近成虫,雄蛹腹部末端膨大。【结论】基于幼虫形态特征,长蝎蛉明显区别于新蝎蛉属Neopanorpa、华蝎蛉属Sinopanorpa、双角蝎蛉属Dicerapanorpa以及单角蝎蛉属Cerapanorpa幼虫。然而,长蝎蛉幼虫头部刚毛L2和SO2,腹部末节刚毛D2,SD1和SD2端部均膨大呈棒状,与蝎蛉属Panorpa其他种类区别明显,表明长蝎蛉的属级地位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黑紫蛱蝶Sasakiafunebris(Leech)和大紫蛱蝶Sasakiacharonda(Hewitson)均属蛱蝶科,紫蛱蝶属的两个种,寄主均为榆科的朴属Celtis植物。在发生期间,常常可在同一寄主植物上同时发现这两种蝶的卵、幼虫和蛹。虽然这两种蝶的成虫形态差异很大,可以一目了然,但是,它们的幼期同一虫态十分相似,如果不仔细观察,极易混淆。笔者于1994~1996年,对其作了比较系统的观察研究,现已基本明确了它们的卵、老熟幼虫、越冬幼虫及蛹的形态特征和相互区别[1-3]。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书刊评介     
《中国半翅目昆虫生物学》由章士美、胡梅操合编,1993年10月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32开本,共261页,21.2万字。该书首先介绍了半翅目昆虫生物学的一般特性,分为食性、栖所、化性、越冬、发生期、各虫态历期、龄次、以及卵、若虫、成虫期习性等方面,指出彼此间的共性和区分为若干类型。其后共列出我国半翅目昆虫29科229种,按科、属次序编排,每种分别介绍其寄主、年生活史及各期习性等。这是一部按半翅目昆虫的亲缘关系以目、科为单元加以整理,使其间生物学的共性和个性更加明确的新尝试,在害虫测报、防治,益虫利用、保护及植物检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