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6 毫秒
1.
张知彬 《兽类学报》2006,26(4):416-416
第三届国际鼠类生物学及治理大会(ICRBM)于2006年8月28日至9月1日在越南河内召开。本届会议由越南国家植物保护研究所(NIPP)主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IOZ)、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澳大利亚国际发展署(AusAID)、澳大利亚农业研究中心(ACIAR)、欧盟农业乡村合作技术中心(CTA)共同承办。越南农业部长、澳大利亚驻越大使及国际名生态学家、本届大会荣誉主席Charles Krebs应邀出席了会议。中国科学院动物所张知彬研究员应邀担任本届大会主席。  相似文献   

2.
天牛成虫信息素及嗅觉感受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评述了天牛成虫信息素及嗅觉感受机制的研究进展。天牛雌、雄成虫均可释放性信息素,迄今已对31种天牛的性信息素进行了研究,其中完成组分鉴定的有13种。天牛性信息素包括长距离、短距离和接触性信息素3种类型。天牛性信息素存在变异现象,同种天牛分布在不同地区,其性信息素组分之间存在差异。触角是天牛感受性信息素的主要器官,也是判别成虫通讯方式的形态指标,性信息素发达的种类其触角常具显著的性二型现象。天牛利用寄主信息素(如萜烯类、醇类和酯类)寻找寄主。性信息素和寄主信息素在林间复合使用可提高诱捕率。天牛信息素还包括异种信息素、忌避信息素和产卵干扰素,能够提高天牛寄主定位效率。天牛触角嗅觉感受的神经细胞(RNs)有3类,气味信息经神经细胞群传输至中枢神经系统,神经信号按标记路线或交叉纤维样式输导。天牛气味结合蛋白(OBP)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3.
《环境昆虫学报》2008,30(4):380-380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等12家单位主办,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昆虫学会、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广东省昆虫研究所、973计划“生物入侵项目”办公室等5家单位承办的“第二届全国生物入侵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11月21日至23日在广州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农业、林业、检验检疫、环境保护等行业、28个省市自治区128个单位从事外来有害生物研究与管理工作的专家和代表共70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245篇,并编印了论文摘要集。  相似文献   

4.
我国昆虫信息素研究与应用的进展   总被引:90,自引:6,他引:90  
孟宪佐 《昆虫知识》2000,37(2):75-84
用昆虫信息素防治害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展的一种治虫新技术。由于具有高效、无毒、没有污染、不伤益虫等优点,国内外对昆虫信息素的研究与应用都很重视。昆虫信息素(InsectPhernmones)是同种昆虫个体之间在求偶、觅食、栖息、产卵、自卫等过程中起通讯联络作用的化学信息物质,主要有性信息素(SexPheromones)、聚集信息素(AggregationPhero-mones)、示踪信息素(TrailPheromones)、报警信息素(AlarmPheromones)、疏散信息素(EpideicticPheromone)以及蜂王情息素(QueenPhero-mones)、那氏情息素(NosanovPheromon…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 固相微萃取技术的使用显著促进了白蚁踪迹信息素研究的开展。目前, 已有77种白蚁的踪迹信息素得到研究, 常见化学成分为十二碳单烯醇、 十二碳二烯醇和十二碳三烯醇, 其次为新松柏烯。已经鉴定的踪迹信息素主要为单组分或双组分系统。白蚁踪迹信息素由腹板腺分泌, 除澳白蚁科的达氏澳白蚁Mastotermes darwiniensis具有3个腹板腺外, 现存的白蚁均具有1个腹板腺, 位于第4或第5腹节。所有腹板腺都具有类型Ⅰ和Ⅱ两类细胞, 原白蚁亚科(Termopsinae)、 齿白蚁科(Serritermitidae)、 鼻白蚁科(Rhinotermitidae)种类的腹板腺还具有类型Ⅲ细胞。踪迹信息素的生物合成还缺乏研究, 推测有甲羟戊酸、 脂肪醇和饱和表皮烃3种途径。白蚁踪迹信息素的简约性十分显著, 不同地理分布、 生物生态习性以及一些系统距离较远的种类具有相同和密切相关的踪迹信息素。对于许多种类, 相同的信息化合物具有踪迹信息素和配对性信息素双重功能。白蚁踪迹信息素种特异性和简约性的适应意义和进化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蜱类的信息素及生物学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蜱类的信息素及生物学作用刘敬泽姜在阶(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北京100875)关键词蜱类信息类生物学作用信息素是携带信息的化学物质,用来调节动物行为和生理过程。这些化学信号被大多数动物所利用以调节它们行为的许多方面如交配、采集食物、集合等重要活动。在某些...  相似文献   

7.
家蚕滞育激素-性信息素合成激活肽基因的表达徐卫华(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江苏镇江,212000)山下兴亚(名古屋大学农学院,日本名古屋,464-01)关键词滞育激素-性信息素合成激活肽基因;发育阶段;表达;家蚕昆虫是地球上最繁盛的物种,占地球上生...  相似文献   

8.
中华蜜蜂信息素结合蛋白ASP1 cDNA的克隆及时空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素结合蛋白(pheromone binding proteins, PBPs)在昆虫信息素的识别、传递和处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首次克隆了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的一个PBP基因Ac-ASP1(GenBank序列号为DQ449670),其预测蛋白具有典型的气味结合蛋白(OBPs)标志(即成熟肽含有6个保守的半胱氨酸)。利用real-time PCR技术对Ac-ASP1在中蜂不同组织和发育历期的时空表达谱进行了鉴定。绝对定量结果显示Ac-ASP1高丰度地表达于工蜂触角(2.07×106 拷贝数/μg),而在其他组织(如头、胸、腹、翅及足)中呈低丰度表达(102拷贝数/μg); 相对定量结果显示Ac-ASP1在各发育历期如幼虫、蛹以及成虫发育早期(1~6日龄)均有大量表达,而在21日龄前后具有另外一个高丰度表达时期。这些结果可为明确Ac-ASP1在中蜂蜂王信息素信号识别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榆木蠹蛾Holcocerus vicarius (Walker)雌蛾性信息素分泌腺(性信息素释放系统)位置、 表面形态和超微结构及雄蛾触角感受器(性信息素接收系统)的种类、 形态、 分布及功能, 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榆木蠹蛾雌蛾性信息素分泌腺和雄蛾的触角进行观察。结果表明: 榆木蠹蛾雌蛾性信息素分泌腺位于腹尖末端第8~9节节间膜上的背面中央区域, 腺体表面分布着许多饱满的锥状突起, 2日龄处女雌蛾腺体细胞间有明显的胞连接, 细胞基底膜基褶较多, 质膜上分布着微绒毛, 并与内表皮连接, 内表皮上含有多层几丁质, 胞质中含有脂质粒、 大量空泡、 光面内质网、 粗面内质网及线粒体; 雄蛾触角鞭节上有5种感受器, 为毛形感器、 刺形感器、 锥形感器、 腔锥形感器和曲毛形感器, 其中毛形感器数量最多, 曲毛形感器最少。柄节和梗节被大量鳞片覆盖, 未观察到感器。榆木蠹蛾性信息素通讯系统的研究为榆木蠹蛾性信息素的生物合成、 性信息素的提取、 鉴定及成虫生殖交配生物学行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李嘉  张龙 《昆虫知识》2011,48(4):1046-1051
飞蝗和沙漠蝗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农业害虫,这与其生物学特性是密不可分的.信息素对飞蝗和沙漠蝗生物学特征的调节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到目前为止,沙漠蝗Schistocerca gregaria和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的研究较为深入,本文对其主要成果进行了综述,以此作为以后飞蝗和沙漠蝗信息素进一步研究的参...  相似文献   

11.
回顾昆虫信息素的研究历程,自1959年西德著名科学家A.布特南博士首次鉴定出第一个昆虫性信息素化学结构—蚕蛾醇后,至今已30年有余,无论在信息素的化学,生物学,生理学,生态学和植物保护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先后鉴定出信息素化学结构的昆虫种类达700余种;有数百种昆虫性信息素和引诱剂应用于害虫测报和防治;全世界将近有十多家公司生产和销售几十种昆虫信息素诱芯和各种诱捕器的产品,给农林害虫综合治理带来了巨大  相似文献   

12.
甜菜夜蛾性信息素鉴定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董双林  杜家纬 《昆虫知识》2002,39(6):412-416
近年甜菜夜蛾在我国大面积频频暴发 ,但缺少有效的防治手段。该文概述了有关甜菜夜蛾性信息素鉴定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认为利用性信息素可有效预测和防治甜菜夜蛾的发生和为害。我国应加强这一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使其尽快应用于农业生产尤其是无公害蔬菜生产中甜菜夜蛾的防治  相似文献   

13.
中国毛根蚜属研究及新种记述(同翅目:瘿绵蚜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毛根蚜属研究及新种记述(同翅目:瘿绵蚜科)张万玉,张广学(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100080)田士波(河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保定071001)本文记述采自河北涉县的毛根蚜属一新种:小廖毛根蚜Chaetogeoica。triculat。、...  相似文献   

14.
明庆磊 《昆虫知识》2006,43(1):49-49
蟑螂不仅是导致人们过敏的主要原因,而且作为病原的机械传播者,它还是世界范围内居住环境中最大的害虫之一。虽然在1993年就确定了雌蟑螂产生性信息素的腺体,但因为蟑螂的腺体产生微量的性信息素且其性信息素热不稳定(在高温下分解)使得对其鉴定难以进行。现在,使用一种新改进的低温气相色谱方法并结合触角电生理(EAG)检测,研究人员终于从雌性德国蟑螂的尾端臀腺中分离鉴定到了一种性信息素化合物——龙胆醌异戊酸(gentisyl quinone isovalerate);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小地老虎中国种群的性信息素组分,3日龄处女蛾单腺体性信息素提取物中性信息素的含量非常低。GC和GC-MS分析表明,小地老虎性信息素含有5种成分:顺-7-12碳乙酸酯(A)、顺-9-14碳乙酸酯(B)、顺-11-16碳乙酸酯(C)、顺-5-10碳乙酸酯(D)和顺-8-12碳乙酸酯(E)。它们的含量分别为:(0.245±0.098)、(0.080±0.031)、(0.089±0.03)、(0.085±0.031)和 (0.105±0.065)ng, 这5种物质的百分比分别为40.451±13.66、13.176±5.279、14.943±5.142、14.392±6.10和17.225±9.792,前3种物质的百分比为58.75±9.429、18.91±7.539和22.34±7.209。田间试验表明,性信息素单一组分均未诱到雄蛾,AB以3∶1的比例配成的诱芯对雄蛾有一定的引诱活性,一个诱捕器平均诱捕到2.6头。ABC组分以3∶1∶1的比例配成的诱芯对雄蛾引诱活性显著增强,一个诱捕器平均诱捕量为7.40头,是AB(3∶1)诱芯的2.8倍。诱芯中性信息素的含量对诱蛾活性有明显的影响,在剂量为200 µg时的平均诱捕量最高。  相似文献   

16.
松毛虫性信息素的固相微萃取及质谱和触角电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松毛虫性信息素成分在腺体中含量很低。本研究利用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近距离长时间采集单头云南松毛虫Dendrolimus houi处女雌蛾释放的性信息素成分, 并进一步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和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GC-EAD)技术分析SPME采集的性信息素成分。 结果显示: 在云南松毛虫处女雌蛾求偶召唤期间SPME聚乙二醇/二乙烯基苯(CAR/DVB)萃取头吸附了大量的反5, 顺7-十二碳二烯醇(E5, Z7-12:OH)和反5, 顺7-十二碳二烯乙酸酯(E5, Z7-12:OAc)成分及微量的反5, 顺7-十二碳二烯醛(E5, Z7-12:Ald)成分, 这3种腺体成分均能激起云南松毛虫雄虫触角电位反应。与溶剂浸提昆虫性信息素成分的方法比较, SPME活体采样技术和GC-MS及GC-EAD分析方法联用研究昆虫的信息素成分具有采集的样品代表性强、样品量能满足色谱分析需要和无溶剂干扰等方面的优点。最后还着重讨论了SPME技术的应用价值、效果及实际应用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经国家农委农业自然资源及农业区划委员会批准,第一次全国植被分类、分区及制图学术工作会议于1980年11月25日至12月5日在西安召开。这次会议由中国植被图植被区划编辑委员会主持,委托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植物研究所三个单位筹办。与会代表来自全国28个省(区)、  相似文献   

18.
棉褐带卷叶蛾安徽种群不同日龄雌蛾性信息素的个体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个性信息素腺体分析技术对棉褐带卷叶蛾安徽种群6个不同日龄,雌蛾性信息素二元组分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各日龄组雌蛾的性信息素含量差异显(P<0.01),随着雌蛾日龄的增加,性信息素含量呈现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的变化曲线。二元组分中Z-11-14:Ac的比例具有较狭窄的个体变异范围(CV%=6.43);而Z-9-14:Ac的CV%=15.91。羽化当天和1天的雌蛾性信息素中Z-9-14:Ac  相似文献   

19.
实夜蛾属Heliothis和铃夜蛾属Helicoverpa昆虫的性信息素通讯系统主要包括雌蛾的性信息素合成和雄蛾对性信息素接收两个方面,每方面都有分子、细胞、系统水平上进行协同作用的生物过程。性信息素生物合成激活肽(PBAN)与其受体作用,启动信号转导系统,从而激活合成性信息素的酶系统来合成性信息素,利用化学和生物测定的方法鉴定出具有诱蛾活性的性信息素腺体组分及行为功能;性信息素分子与性信息素结合蛋白(PBP)的复合体同受体相互作用,启动信号转导系统,诱导产生神经信号,从而引起一系列性行为反应。这些生物过程受到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以下简称“草原站”)建站20周年庆祝大会,于1999年8月12日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白音锡勒牧场草原站隆重举行。参加会议的有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及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农牧学院、内蒙古林学院等单位的有关同志。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鸿烈及中国科学院有关局、内蒙古锡盟、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有关领导同志、草原站的新老站长及老一辈科学家的代表在会上讲了话。会上,还就草原站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建设事宜进行了讨论。会议气氛热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