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级统计法预报昆虫发生期和发生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分级统计法就是预报量和预报因子分为多级。用数理统计预报昆虫发生期和发生量的一种统计预报方法。这个方法运算简便,易学易懂,且预报准确率较高,值得推行。 一、基本原理 将预报因子x分成k级(k=1,2,3,…,s),预报量y分成l级(l=1,2,3,…,s),然后把历年测报数值,按预报要素(预报因子和预报量通称谓预报要素,简称要素)分级标准演化为分级表,组建x_1;x_2,…x_m的列联表,在列联表的基础上计算概率贡献进行预报。 第j个预报因子对预报量y处于l级的概率贡献公式为:  相似文献   

2.
运用加权频率法预测2代棉铃虫发生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靳桂芝  张会孔 《昆虫知识》1997,34(5):266-269
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Hubner)是棉花整个生育期的主要害虫,近几年来,越来越严重地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为及时准确地做出发生期预报,指导防治,减轻其为害,笔者根据本站1982~1994年间年系统调查资料,运用加机频率法[1]对2代棉铃虫发生期预报进行了研究。1材料与方法1.1确定预报对象1992年以来,棉铃虫在华北各大棉区大面积暴发,产卵盛期明显拉长,世代重叠严重。过去选2代棉铃虫卵峰日为预报对象,在2代棉铃虫大发生的年份用于指导防治,时间上偏晚,因此针对近几年棉铃虫发生的新特点,选择2代棉铃虫卵始盛期(百株卵量…  相似文献   

3.
运用模糊数学预测棉花苗期棉蚜发生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靳桂芝 《昆虫知识》1997,34(3):144-146
棉蚜AphisgossypiiGlover在我国北方棉区年年为害较重。为此本人对棉蚜发生量进行了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整理如下。1资料整理1.1筛选预报因子据我站1982~1994年棉花苗期棉蚜的系统观察资料,以棉花苗期棉蚜发生高峰日期的蚜量为预报因子(l年间高峰期在5月15~对日),用单因子相关系数法,从14个预报因子中筛选出影响棉蚜发生量y的两个主要因子:4月份平均气温x1(y1=0.7258,P<O.O1)和4月份降雨量x2=(r2=0.7123,P<O.01),原始资料见表1。1.2预报要素分级预报要素确定后,采用点聚图法,不等距分级,将x1、x2和y分为5级,见表…  相似文献   

4.
<正> 《农作物害虫预测预报的多因子综合相关法》(朱伯承1975昆虫学报第18卷第4期),以下简称综合相关法。此法最大的优点是无需解多元线性代数方程组,经直接分析各因子与预报量的“单相关”,即可建立预报方程。这种方法发表后,我们进行过试用,方法和效果是肯定的。但应用此法除需要逐一计算各个单相关外,特别是需要计算其常数项(b)及系数项(b_(lk)~l),从而建立预报方程(P_l)及进行“0,1”特征处理,计算虽然较简单,但较繁锁,稍不留心,容易搞错。而条件频率法是多因子综合相关法的简化,它比综合相关法更简便、易学,其效果和综合相关法是完全一样的。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昆虫种群动态预测的加权列联表分析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昆虫种群动态的预测预报是昆虫种群数理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方面之一。近些年来,不少数学分析方法和预报模型相继提出,列联表分析就是其中之一,如朱伯承提出的由列联表直接分析各因子与预报量的“单相关”,从而建立预报方程(下简称“综合相关法”)以及李火苟提出的用条件频率法简化《综合相关法》(下简称“条件频率法”)等。 本文将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给出一种能充分、客观利用信息,试报满意,算法简便的以表征各因子相关程度的随机列联系数为权重,定义因子和预报量的条件频率之和的列联参数为预报依据的加权列联表因素分析方法,并举例说明之。  相似文献   

6.
朱伯承 《昆虫学报》1975,(4):393-398
农作物害虫的发生是由各方面因子决定的,因此在进行害虫预测预报时必须要考虑各方面因子的作用。 本文介绍多因子综合相关的预报方法,把预报量和各预报因子按一定标准化为若干级,用特征资料“0,1”表示之。经直接分析各因子与预报量的“单相关”建立预报方程。  相似文献   

7.
多元模糊回归预测白背飞虱主害代发生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背飞虱Sogatellafrucifera(Horvath)是水稻上主要害虫之一,在我县以三、四代为主客代,以三代为主。本文试通过多元模糊回归分析[1],建立白背飞虱主害代发生程度的模糊隶属函数集,对历史资料回代验证,结果拟合率达100%,对独立样本试报,预报趋势是正确的。1研究方法多元模糊回归分析是处理多元模糊变量的一种方法,它建立在模糊多变量关系基础上。具体步骤为:(1)把预报对象y的N个样本,按一定的标准划分为G个级别。再把M个预报因子的N个样本,根据分级后y的原样本序号,相应地划分为G个级别。(2)计算各预报因子的各级别…  相似文献   

8.
目前,用于害虫发生期测报的数学方法甚多,比较精确的一类方法是数理统计预测法,如综合相关,多元线性回归等[1~4]。实践证明,这些方法在一些情况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是,这类方法多数是建立在预报因子与预报对象的线性关系上,而大多数情况下预报因子与预报对象不表现这种关系。因此,有必要对这些方法进行改进。本文用模糊(Fuzzy)分析方法预报他各代三化螟蛾高峰,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观依据将乐23年历史资料,通过相关筛选法,选取x1:上年11月至当年2月极端最低气温(℃);x2:3月平均地温(℃)x3:3月而日(天)ZX。:…  相似文献   

9.
<正> 分辨法是统计学中对事物进行分类预测的一种方法。在虫情测报中,经常需要对预报对象进行分类(分级),如预测某害虫发生早、迟;为害程度重、轻等,如再深入一步还可分为重、偏重、偏轻、轻等情况。统计分辨法对这一类问题可以较好的分析,预报效果较好。现将这一  相似文献   

10.
马尾松毛虫幼虫高峰期发生量的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了提高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发生量预测预报结果的准确性,为选用合适的预测模型提供依据。【方法】本文用平稳时间序列法、回归预测法、BP神经网络法、马尔科夫链法和列联表多因子多级分析预测法研究建立安徽省潜山县1983—2016年33年的马尾松毛虫1代和2代幼虫高峰期发生量的预测模型,并对5种模型进行比较。【结果】以卵高峰期卵量为自变量的回归模型、多元回归模型和逐步回归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值相差0.21~0.31头/株,其它8个一元回归预测结果与实际值相差1.06~1.58头/株。平稳时间序列预测2015和2016年的结果与实际值完全相符。BP神经网络预测结果若以误差标准为1头/株,1983—2014年预报准确率1代为90.32%,2代为100%。马尔科夫链预测2015和2016年,预测结果与实际值完全相符,均为1级。列联表多因子多级综合相关分析法预测2015和2016年的结果与实际值完全相符,1983—2014年1代幼虫高峰期发生量预测的历史符合率均为90.32%,2代为83.47%。为了研究不同分级标准对预测值的影响,将2代幼虫高峰期发生量的1级标准改为小于3.5头/株,则历史符合率为74.19%。【结论】上述方法中,回归预测法自变量的选择是预报准确的关键;时间平稳序列法适用于害虫发生过程符合平稳时间序列的标准;马尔科夫链法和列联表分析法分级标准科学与否直接影响预测结果的准确性;BP神经网络法可用于自变量与预报量非线性关系的研究,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王洪誉 《昆虫知识》1998,35(4):197-200
麦长管蚜Macrosiphumavenae(Fabr-icius)是我地小麦穗期的主要害虫,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受虫源、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其发生期(穗蚜量达500头的日期)不同年份间差异很大。为了及时准确作出预报,指导防治,笔者应用模糊因素加权综合评判法对麦长管蚜发生期预测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研究方法1.1选取预报因子麦长管蚜的发生期主要受温度、降雨量等气候因素的影响。笔者对本站1982~1994年13年的系统观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筛选出与发生期相关性较好的预报因子2个:X1,3月下旬~4月上旬平均气温(℃),相关系数r1y=…  相似文献   

12.
麦蚜复合种群发生期预报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麦蚜是曲阜地区小麦穗期的主要害虫,种类有麦长管蚜Macrosiphumavenae(Fabricius)、麦一叉蚜Schizaphumgraminum(Rondani)、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padi(L、)等,其发生或早晚不同年份间差异很大.为了及时准确作出预报,指导防治,笔者依据本站1982~1994年系统观测资料,对麦蚜复合种群发生期预报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整理1.互选取预报因子据13年系统观测资料,以麦蚜发生期(蚜量始达500头/百株的日期)为预报对象(y),为研究方便,令4月25日为儿将历年发生朝代换成自然数值,然后用单因子相关法选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电图QRS波时限(QTcd)、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关系及对心功能恶化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到2022年1月收治的150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应用NYHA分级进行分组,Ⅰ级26例,Ⅱ级37例,Ⅲ级例54,Ⅳ级33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心电图与心脏超声诊断,对比四组患者QRSd、LVEF水平,并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QRSd、LVEF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随后对所有患者在出院后维持12个月的随访,将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的终点事件患者和NYHA分级与治疗前相比升高>1级的患者分为心功能恶化组(n=50),将其余患者分为非心功能恶化组(n=100),对比两个亚组患者临床一般情况及QRSd、LVEF表达,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QRSd、LVEF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恶化的预测价值。结果:不同心功能分级老年心力衰竭患者QRSd、LVEF表达对比差异显著,Ⅳ级患者QRSd水平高于Ⅲ级、Ⅱ级和Ⅰ级患者,Ⅳ级患者LVEF水平低于Ⅲ级、Ⅱ级和Ⅰ级患者(P<0.05);Spearm...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血管新生的角度探讨健脾法和活血法逆转胃癌前病变的作用.方法:将6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健脾组(30例)和活血组(31例),健脾组以四君子汤为主方,活血组以丹参饮合失笑散为主方,统一加减化裁.12周为1个疗程,1疗程后复查电子胃镜并活检,HE染色检测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治疗前后Ⅷ因子,VEGF的表达差异.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胃镜及病理变化明显改善(P<0.05),健脾组、活血组治疗前后Ⅷ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3.48,u=3.35,P<0.0005;u=3.73,u=3.52,P<0.0005),健脾组、活血组治疗后,组间Ⅷ因子,VEGF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89,u=0.94,P>0.05),结论:健脾益气法和活血化瘀法可以抑制胃癌前病变(PLGC)血管新生,从而抑制PLGC进展.  相似文献   

15.
<正> 判别法是先将预报对象划好类,再构造一个判别函数,然后根据判别函数求出判别临界值来判别未来虫情类别。如《分辨法在虫情测报上的应用》一文所介绍的。此法由于需要解多元线性代数方程组,在预报因子众多,作多级预报时,使用起来很不方便。 本文介绍的模糊集判别法是应用模糊数学对资料进行处理,通过计算各交点距离大小来作预报判断,无需解多元线性代数方程组,是各种害虫分类预报的简便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用水稻愈伤组织比较了Ac启动子、35S启动子与Ubi启动子控制下Ac转座酶基因(Ts)的表达对Ds因子切离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Ubi启动子与Ac转座酶编码区嵌合基因(Ubipro-Ts)反式激活Ds因子的切离频率最高,达到了72.9%。通过杂交将Ubipro-Ts基因导入Ds因子转化植株,得到9株Ubipro-Ts基因与Ds因子共存的F1代杂交水稻植株,其中有8株Ds因子发生了切离。用Inverse-PCR的方法从其中一株杂交植株中克隆到Ds因子的旁邻序列,其DNA顺序与亲本中Ds因子原插入位点的序列不同,表明Ds因子转座到了新的基因组位点。  相似文献   

17.
对室内饲养的二点委夜蛾Athelis lepigone(Moschler)雌成虫分时段进行解剖,观察其卵巢的结构及发育进程。结果显示二点委夜蛾具有1对卵巢,各由4个卵巢小管组成。发育进程可分为5个阶段:透明期、卵黄沉积期、成熟待产期、产卵盛期和产卵末期。河北省石家庄地区2011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田间卵巢发育的监测结果显示,Ⅰ级卵巢在整个发生期所占比例较高,Ⅳ级卵巢所占比例较低,推测其下一代幼虫的发生量将较低,并与田间调查结果吻合,因此卵巢解剖分级法可以用于二点委夜蛾的预测预报工作。  相似文献   

18.
对室内饲养的二点委夜蛾Athelis lepigone(Moschler)雌成虫分时段进行解剖,观察其卵巢的结构及发育进程.结果显示二点委夜娥具有1对卵巢,各由4个卵巢小管组成.发育进程可分为5个阶段:透明期、卵黄沉积期、成熟待产期、产卵盛期和产卵末期.河北省石家庄地区2011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田间卵巢发育的监测结果显示,Ⅰ级卵巢在整个发生期所占比例较高,Ⅳ级卵巢所占比例较低,推测其下一代幼虫的发生量将较低,并与田间调查结果吻合,因此卵巢解剖分级法可以用于二点委夜蛾的预测预报工作.  相似文献   

19.
露水凝结时间和频率是开发利用气态水资源的基本参数.根据2015和2016年黄土丘陵典型地区陕西安塞县的实地近地表露水监测数据,分析露水凝结时间和发生频率及其大气影响因子.结果表明: 研究区露水凝结时间长且具有周期性.就日周期而言,露水呈现“昼伏夜出”的典型特点,主要凝结时段为21:00至次日8:00,其中,4:00—6:00是露水最易凝结时段;就季周期而言,夏秋季是露水的频发期,春冬季是露水低发期;就年周期而言,6—11月是露水最易凝结时段.相比降雨,露水具有发生频率高、稳定性强的特点.露水的形成是下垫面和多种气象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相对湿度>80%、气温-露点差为1~3 ℃及风速为0~1 m·s-1时露水发生频率更高.单就安塞地区而言,风向为120°~150°和240°~300°时更有利于露水凝结.  相似文献   

20.
黑豆皮中红色色素萃取工艺的响应面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逐因子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对黑豆皮中红色色素萃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获得了工艺优化的数学模型y=3.85+0.43x1+0.05x2-0.32x3-0.12x1x2+0.063x1x3+1.0E-0.02x2x3-0.58x12-0.49x22-0.34x32,分别对自变量求偏导得到优化工艺条件:x1=0.346,x2=0.006988,x3=-0.44,通过转换得到实际工艺条件,即萃取温度X1=83.46℃、萃取时间X2=30.07 m in、料液比X3=1:35.6(w/v)。在最优化条件下模型预测OD512为3.997,验证试验结果为3.85±0.01(n=3),试验证明,逐因子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联用可以很好的应用于黑豆皮红色色素的萃取工艺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