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杀虫脒是一种新有机氮杀虫剂。1972年,我们通过多点试验和大面积防治示范,证明它对水稻二化螟、三化螟都具有杀虫效率高、保苗效果好、药效期长等优点。根据以防为主的精神,为了寻求杀虫脒经济用药的途径,力求达到少用药、高效果、节约农本的目的,1973年我们在秦南公社灯塔、秦北两个大队,用常州化工厂提供的25%杀虫脒水剂进行了防治一代二、三化螟(以二化螟为主)兼治其它害虫的试验观察。现将结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南方早中稻地区,用666防治一代二化螟的效果很好。但用于防治二代二化螟的效果往往不够稳定。为此,我们在中籼稻田进行了以下试验: 在二代螟卵孵化基本结束、田间有各龄幼虫时,用666处理稻田(用6%666粉剂),试验分不同用药量及不同施药方法两组处理,共11个小区,小区面积0.3亩,施药后3天检查田间各龄幼虫死亡率,结果如表1  相似文献   

3.
天敌对稻螟的抑制,在某些地区个别年度,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例如四川南充第三代三化螟卵盛期的卵寄生率,一般都在40%左右,晚期高达82.87%。湖南长沙1954年第三代二化螟卵寄生率63.54%,1962年双峰第四代三化螟寄生率77.86%(等腹黑卵蜂达71.88%);1963年长沙三化螟卵寄生率第一代28.35%(稻螟赤眼蜂达20.25%),第二代47.78%(稻螟赤眼蜂达42.49%),第三代28.27—53.45%(稻螟赤眼蜂21.37—33.94%),第四代45.99—54.70%(等腹黑卵蜂达38.93—41.61%)。湘中邵东第四代卵寄生率高达83.46%(螟卵啮小蜂达71.17%)。浙江余姚第二代二化螟卵寄生率为80.82%,第三代最高达87.70%;浙江加兴二化螟卵寄生率最高达90.74%(1956年5月)。 稻螟幼虫天敌种类为数更多,作用也不小,例如1962年长沙越冬幼虫被三化螟虫霉(Erctomophothorasp.)寄生致死平均达48.65%,1963年长沙西数大队  相似文献   

4.
1963年第四代及第五代三化螟发生期间,我们在广东省电白县羊角公社进行了666治螟试验,现将结果整理报导如下。 盆栽水稻接种蚁螟防治试验表明,蚁螟侵入后3—4天,每亩施用6%666 1.5斤混泥粉40斤防治,施药后144小时检查,死亡率达90.91—100%(表1)。  相似文献   

5.
试论我县栽培技术对稻螟种群消长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严宏富  李青林 《昆虫知识》1991,28(3):132-133
<正> 桐城县地处安徽省中南部,长江北岸,大别山东南余脉。全县耕地面积54.4万亩,其中约有稻田45万亩。为害水稻的螟虫以三化螟Tryporyza incertulus(Walker)和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为主。常年三化螟发生3代,有少数4代,二化螟发生2代,有少数3代。 耕作制度的变化是影响稻螟种群盛衰演变的主要因素。 我县原为单季中稻区,以二化螟为主。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农作物害虫的综合防治途径,进一步摸清黑光灯诱虫器的治虫效能,在罗田公社罗田大队党总支和队委会的大力协助下,我们于1974年8月下旬至11月初在该大队进行黑光灯高压电网防治四代三化螟示范。现将初步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7.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近年来,我区微生物农药的生产和应用有了新发展。为了进一步验证杀螟杆菌的治虫效果,1973年我们在阳谷县石门宋公社的东宋、西宋、官路堂、商坑、岳海、韩洼等十七个大队,依靠贫下中农、科学实验小组。搞了大面积杀螟杆菌防治玉米钻心虫示范样板田,施药面积达4,000余亩。多  相似文献   

8.
固体法生产白僵菌,一般要经过一、二、三级培养,生产时期长,数量大,操作比较繁重,技术掌握不好,易造成杂菌污染。为简化白僵菌生产方法,1976年我们初步试验成功了玉米心叶繁菌治螟法,进行了防治玉米螟的田间试验;1977年我们又在45亩的玉米田进行了防治示范,另外,牡丹江地区林口县新城公社、合江地区防治示范面积各约1万亩,都获得了良好效果。这种方法,就是用二级母剂接种三级原料后,不经过室内培养,直接撒在玉米心叶里,使白僵菌在玉米心叶中自然繁殖,达到治螟目的。  相似文献   

9.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批林批孔和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运动推动下,我所科技人员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实行开门办科研,由省、县、社、队有关单位组成试验示范工作组,和贫下中农相结合,大搞群众性科学实验。从1974年起,我们在过去进行交流电黑光灯治虫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直流晶体管黑光灯防治水稻三化螟的试验示范工作。三年来,以东莞县东坑公社13,000亩稻田为试验示范区,设灯636台,并以该社的角社大队3,100亩稻田为重点,设灯137台(20—25亩设1灯),经过大量调查,获得了  相似文献   

10.
我国稻螟灾害的现状及损失估计   总被引:40,自引:3,他引:37  
我国稻螟为害的确切记载始于 1 0 2 2年。 2 0世纪 5 0年代中期以前 ,以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Walker)为害为主。此后十几年中 ,三化螟Tryporyzaincertulas(Walker)普遍大发生。 70年代 ,我国螟害轻微。 1 993年 ,二化螟急剧回升 ,三化螟也随之回升。 1 996年 2种稻螟大发生 ,此后连年暴发成灾。目前我国螟灾的主要特点是虫口密度高、受害范围广、受害程度重、持续时间长、经济损失大。首要螟灾区是沿江稻区 ,二化螟和三化螟分别约占 2 3和 1 3。全国年发面积约 1 5 0 0万hm2 ,防治约 3 80 0万hm2 次。该文首次估计年防治代价约 45 7~ 60亿元 ,残虫造成作物损失近 65亿元 ,总经济损失约 1 1 5亿元。由此可见 ,当前稻螟已取代稻飞虱、棉铃虫成为影响我国国计民生的头号害虫。  相似文献   

11.
三化螟对丙体666、对硫磷及杀螟松的抗药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化螟(Tryporyza incertulas Walker)为我国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解放后党和政府对治螟工作极为重视,有机杀虫剂的大量合成和施用,为保证水稻稳产高产起了重大作用。上海地区1958年左右开始大面积使用666可湿性粉剂(含丙体6%)防治三化螟,每亩用量为1.5—2.0斤,效果很好。但到1966年普遍反映效果大大减退。以金山县山阳公社为例,在1969年每亩用药量达4斤,效果仅为59.57%。于是1966年后各县相继改用对硫磷乳剂和对硫磷-666混合粉来防冶三化螟。对硫磷虽然是一种高效杀虫剂,但对  相似文献   

12.
(一)二化螟在江苏省中粳区、沤田区及晚粳区为害严重,大部分枯心苗均为其造成。白穗中幼虫数目相当高,最多一株有137头。 (二)二化螟的发蛾期,一般来讲,第一代盛发期约在6月中、下旬。第二代盛发期约在8月中、下旬。根据观察记载资料,望亭一带,1952年、1953年均在9月中、下旬又起高峰,可能有不完全第三代的出现。 (三)试验记录中指出,人为的移栽对蚁螟的生存,有抑制作用。在栽培制度上,应控制第一代蛾螟卵盛孵期,在秧田内进行。以期达到水稻少受二化螟的为害。 (四)水稻受二化螟为害后,除造成枯心苗白穗外,并造成有虫株。其百分率最高占14.5%。有虫株穗与健穗,穗重相差0.46克。千粒重最高相差3.09克。 (五)在稻根稻草中,二化螟越冬比例,稻根为43.41%,稻草为56.59%。 (六)在不同播种期;移栽期各处理间,受二化螟为害,差异显著。望亭一带适宜播种期、移植期,以5月25日播种,6月28日移栽为最佳。 (七)第一代螟卵之寄生率平均为25.46%。寄生蜂种类有:(1)日本赤眼蜂,(2)稻螟黑卵蜂。 (八)在防治上,除运用行之有效的治螟办法,如秧田捕蛾采卵、点灯诱蛾、剪除枯心苗和白穗、保护寄生蜂、处理稻根外,在栽培制度上,如何利用适宜播种期,减轻或免除二化螟灾害,为今后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大螟生物学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大螟Sesamia inferens Walker在我区历来为害较轻,1970—1976年灯下蛾量[包括三化螟Tryporyza incertulas(Walker)、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Walker)],均在2%以下,1977—1978年随着杂交稻的推广,增加了混栽面积,大螟的灯下蛾量也分别增为6.5%和4.3%,为害逐年加重。为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和探索防治措施,现将我们饲养观察的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14.
在栽培治螟中,如何确定秧苗的安全移栽日期,适当调节水稻的发育速度;在药剂治螟中,如何正确期分防治对象田,做到重点挑治,集中消灭;其主要关键在于彻底摸清螟卵的田间分布规律。1963年,我们在本院农场选择了涂家(包括试验站)和北岗二个生产大队,对三化螟卵块田间分布情况进行系统调查(第一代  相似文献   

15.
大螟幼虫田间分布的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大螟Sesamia inferens Walker在我县一年发生四代,过去发生较轻。近几年来,随着耕作制度的变化,特别是杂交水稻品种的大力推广,大螟的发生和为害明显加重,个别地区为害较重。据1978年10月和1980年9月分别在坪里、湖上公社调查,个别田块大螟为害率达8.6%和5.6%,大大超过三化螟和二化螟为害的总和,这在我县历史上是没有的,必须引起我们高度注意。  相似文献   

16.
氯化钡是一种白色结晶物,类似食盐,最易溶解于水,为我区盐厂工业副产品,是防治咀嚼口器的胃毒药物,1958年我们利用氯化钡作三化螟幼虫的防治试验,效果非常显著,兹将试验结果简述于后。 试验方法:每次每小区用不同稀释液200斤。小区面积为0.25亩,在双季晚稻田内进行。8月上旬是第三代化螟盛孵期,第1次防治试验在8月6日,第2次8月15日,采用药水泼苗法。 试验结果见下表:  相似文献   

17.
上高县是以三化螟为主的稻区,常年一、二代为害早稻较轻,三、四代为害晚稻较重。1965年在防治早稻第一代螟害战役中,由于农药不能满足需要,于是采取了挑治枯心团的办法。其作法是:在三化螟卵块盛孵后5-7天,即幼虫处于一、二龄阶段,受害禾苗心叶枯萎呈死绿色时,用药土挑治(6%可湿性666粉一份拌半干湿细土25份)。用药量视田间虫口密度和枯心苗多少而定,凡每亩卵块在50个左右、枯心率在1%左右者,用药土1.52斤,即666粉6-8钱;卵块大于  相似文献   

18.
小菜蛾是武汉郊区造成十字花科蔬菜减产的主要害虫。1976年我们以青菱公社建河大队、长丰公社东风大队、和平公社五丰大队为试验点,以点带面,推动了小菜蛾的大面积综合防治工作。据不完全统计,除了合理安排茬口,铲除杂草,清除田间残株败叶,大搞田园清洁等措施外,共安装黑龙灯400余盏,放置性引诱钛3,000多个,利用微生物农药防治20,000多亩,纠正了盲目使用化学农药的偏向,保护和利用了自然天敌,综合防治面积达30,000余亩,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贫下中农满意地说:今年是“两低一高”。即虫口密度低,用药少成本低,产量高。  相似文献   

19.
“两查两定”,即查害虫发生时间,定防治适期;查害虫发生数量,定防治对象田。开展“两查两定”实现合理用药,经济有效地防治虫害,并与其他防治措施有机地配合,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关键。为了全面推广“两查两定”药治害虫,提高防治水平,现据各地经验,拟定六虫(水稻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黑尾叶蝉、褐稻虱、粘虫)的“两查两定”办法,供各地参考,以便在实践中完善、提高。“两查两定”一般分级完成,生产队主要查定防治对象田,而防治适期一般由公社或大队植保员完成。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肯定了6月5—10日为安徽省沿长江两岸水稻产区的中稻安全移植期的极限, 过此后延, 不仅螟害加重, 且产量显著下降, 同时水稻植株及稻桩内三化螟含虫量增多, 虫口基数大, 以致直接影响第二年三化螟前期发生量的增长, 威胁水稻。 通过近年来大面积生产实践结果证实:中稻早栽避螟是农业栽培技术防治最好的治螟措施, 具有治螟和增产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