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领角heng(Otus bakkamoena)的繁殖习性资料,国内未见专题论述。1986年4-6月,作者在山东省徂徕山对其繁殖习性做了系统观察。1990年4-6月又在泰山做了补充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红角鸮(Otus scops)的繁殖状态,2009年5~8月,在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直接观察法对红角鸮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观察的4个巢址全部是以柳树为主干的树洞巢,巢内铺垫物较少或无铺垫,巢距地面的平均高度为91.3cm,巢内径平均为13.5cm,巢外径平均为15.0cm,巢深平均32.0cm(n=4)。平均窝卵数为3.75,对其中一窝进行测量,4枚卵平均量度是28.9mm×24.6mm,重量9.5g。雏鸟孵出后,雌性亲鸟承担主要育雏任务,雄性亲鸟日间停歇于离巢不远的树上负责警戒工作,夜间与雌鸟共同哺育雏鸟。小型鼬科动物的捕食可能是干扰红角鸮繁殖成功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陈玉泉 《动物学研究》1992,13(4):312-312
黑枕绿啄木鸟(Picus canus)隶属鴷形目(Piciformes)啄木鸟科(Picidae),是典型的森林益鸟。国内有10个亚种,除新疆、西藏外,遍布全国。 黑枕绿啄木鸟的繁殖生态,郑作新(1963),郑光美(1982),刘益康(1984),杜恒勤(1987),张仲信(1990,1991)等,均报道营巢于树洞或侵占斑啄木鸟(Dendrccopos major)树洞巢产卵繁殖。1990年5—6月作者在山东省徂徕山,发现黑枕绿啄木鸟营土洞繁殖,这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鉴于有其生态学意义,并对探讨其巢洞的形成和保护利用有一定价值,特简报如下。 一、巢地生境 徂徕山属鲁中山区,位于泰沂山脉南侧,东经117°16′至117°20′,北纬36°02′至36°07′,最高峰为中部太平顶,海拔1028m。总面积16000公顷。土壤棕色。林木有刺槐(Robinia pseudoacia)、松类(Pinus)、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n)、板栗(Castanen mollissima)、核桃(Juglans regia)、黄荆(Vitex negundo)、  相似文献   

4.
普通对巢位具有选择性,利用树种共7种,利用率不同,利用树洞类型有两种,啄洞利用率高,结洞低。洞口朝向在西至西偏北45°方向的树洞利用率最低,其它方向差异不大。洞口处树的直径、洞口纵径、洞内径、洞深和洞周围10m范围,树的密度5个巢位变量在利用和未利用树洞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洞口横径,洞口处树干与垂直方向夹角和洞口方向90°角10m范围树的密度差异显著(P<005),其余变量差异不显著(P>005)。23巢平均窝卵数778±095,孵化率8994%,出飞率9627%。30个巢中成功巢和失败巢的11个巢位特征比较发现,洞高和洞口方向90°角10m范围内树的密度差异极显著,洞口纵径和洞口横径差异显著,其余变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利用天然树洞繁殖的五种鸟的巢位特征及繁殖成功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海涛  高玮  万冬梅  刘多  邓文洪 《生态学报》2003,23(7):1377-1385
对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次生阔叶林中的大山雀 ( Parusmajor)、沼泽山雀 ( Paruspalustris)、普通跓( Sitta europacea)、白眉姬? ( Ficedula zanthopygia)和灰椋鸟 ( Sturnus cineraceus) 5种利用天然树洞繁殖的次级洞巢鸟进行了巢位选择和繁殖成功率研究。本研究中共发现 1 41巢。五种鸟对树洞类型的选择存在种间差异 ,普通跓不利用裂洞 ,沼泽山雀不利用啄洞 ,其它 3种鸟对 3种洞均有利用 ,但有一定的倾向性。对 5种鸟 9个巢位变量的比较中 ,只有洞口方向差异不显著 ( p >0 .0 5 ) ,其它 8个变量均差异显著 ( p<0 .0 5 ) ,该结果说明 5种次级洞巢鸟对巢位的选择具有其各自的需求。洞口横径、洞口纵径、洞处树直径、洞内径、巢距地高是巢位选择重要变量 ,它们决定不同种类对树洞的利用。巢损失多数出现在产卵之前和孵化阶段 ,44个繁殖失败的巢中有 35个在这两个阶段损失。大山雀的巢成功率最低 ,灰椋鸟的巢成功率最高。 5种鸟的孵化率都超过 90 %。人为破坏和动物捕食是繁殖失败的主要原因 ,占总数的 61 .4%。洞巢鸟巢位选择中的重要变量影响繁殖成功。普通跓繁殖是否成功受洞口横径和巢高影响 ,沼泽山雀受洞口纵径、树胸径和洞内径影响 ,大山雀受洞口横径、巢高和洞内径影响 ,灰椋鸟受洞内径和洞深影  相似文献   

6.
北红尾鸲繁殖习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活在徂徕山林场的北红尾鸲(Phoenicurus auroreus),筑巢前雄鸟寻选巢址,雄、雌鸟共同筑巢,筑巢材料多种,多是雌鸟衔运。每年筑巢二次,均于墙洞内,并对巢区有依恋性。巢筑完后开始产卵,每窝4—5枚。第一窝产于4—5月上旬、第二窝为6月,1986年6月见一窝产1卵而弃巢。雌鸟孵卵,孵卵期12天。雏鸟由雄、雌亲鸟共同饲育,每雏每次喂一至多种和多只昆虫。每日喂雏有三次高蜂,5—7时是一日中喂雏活动最频时刻。11天163小时喂雏1317次,雄鸟喂雏715次、雌鸟602次。12日龄喂雏192次为最多一天。12、13日龄,雌鸟每日喂雏次数多于雄鸟。  相似文献   

7.
1987和1989年6—7月在山东省徂徕山观察山鹡鸰Dendronanthus indicus的繁殖习性。山鹡鸰为当地的夏候鸟,每年4月下旬迁到,9月上旬迁离。常见于林间空地、林缘、河谷旁的树枝间。求偶期,雄鸟站于高树巅端、屋顶,发出“sha-zi,sha-zi”高声鸣叫。1营巢据14巢观察,多营巢于沟谷繁茂而隐蔽性好的树上。树种主要有板栗、刺槐、加杨、赤松、核桃等。巢呈杯形,筑在树的侧枝上。巢的外壁由蛛丝、蜘蛛卵囊包皮、中华卷柏、麻皮、塑料皮、棉花、羽毛构成,内垫有禾本科草茎、兽毛。结构精致不易松散。14巢的平均量度(cm):外径7.5(7.1—8.01),内径5.9(5…  相似文献   

8.
纵纹腹小鸮的繁殖生态学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雷富民 《生态学报》1994,14(2):205-208
本文报道了纵纹腹小(Athenenoctuaplunipes)的繁殖和生活习性等,繁殖期雌雄成对活动。巢位于陡峭悬崖壁的土洞或裂缝里,内无巢材.雌鸟产卵于洞内松软的沙土上。每窝产5一6枚卵,由雌鸟孵化.卵化率平均92.7%,幼鸟成活率58.3%.雌雄共同育雏,育雏期39d.繁殖期食物以鼠和甲壳类昆虫为主。  相似文献   

9.
自1993年以来,对戴胜的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戴胜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夏候鸟,常以榆树洞为巢,5月初产卵,窜卵数5 ̄7枚,孵化期16 ̄18天,育雏期24 ̄26天,主食昆虫。  相似文献   

10.
为了摸索黄鳝人工繁殖技术,我们于1985年和1986年的8月上中旬插完二季稻后1—2周,在湖北省鄂州市东沟镇六十村及长港农场对黄鳝繁殖生态进行了初步调查。1 鳝巢环境共调查鳝巢27个。亲鳝巢洞多在田边,有头、尾洞口两个,相距约30cm。洞底离水面垂直距离5—26cm,水温27.5—34℃、pH6—8。头洞口有泡沫,因黄鳝通常以退出方式出洞,故尾洞口较大且敞开。  相似文献   

11.
三道眉草鹀(EmberizoCioides)在山东省的泰山和徂徕山,每年繁殖一次,繁殖期在6-7月。每窝产卵多为4枚,孵卵期11天,育雏期13天。据1992年1月对18只鸟体的检析,冬季年龄的组成,其成体和幼体为1:1,而雌体的只数多于雄体。  相似文献   

12.
金眶鸻繁殖习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金眶(行鸟)Charadrius dubius curonicus Gmelin的生态学资料(尤其繁殖习性),目前国内尚少见报导。笔者于1963年4月起,先后在吉林省延吉县海兰江流域对其繁殖习性进行了初步观察,并采获离巢幼鸟2只(1 1)、在巢雏鸟一窝(4只)及卵5窝(共19枚)。现将有关资料整理成文,提供参考。 繁殖地区的自然环境 海兰江是图们江的一大支流,流经龙井盆地,每年3月末至4月中旬有春汛一  相似文献   

13.
2003—2006年,在北京小龙门林场共发现黄眉姬鹟(Ficedula narcissina elisae)巢43个。其中34巢筑于天然巢址:开放巢占29.4%,位于树枝间(10巢);洞巢占70.6%,位于树桩顶端凹坑中(10巢)和树洞中(14巢)。开放巢距地高度高于洞巢。黄眉姬鹟的主要营巢树种是棘皮桦(Betula dahurica)。在研究区内共悬挂了100个大洞口巢箱和130个小洞口巢箱,结果发现黄眉姬只利用大洞口巢箱(9巢),不利用小洞口巢箱。以巢为中心,取半径6m的样方测量巢址的植被特征。对海拔、坡向、林冠郁闭度、乔木数量、乔木高、乔木胸径、枯树数量、树桩数量和林下郁闭度等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黄眉姬鹟的巢址具有乔木高大、林冠郁闭度高、多枯树和树桩等特征。黄眉姬鹟的繁殖成功率为51.2%,天敌破坏是造成繁殖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1986年5—8月和1987年6—8月对穗(即鸟)的繁殖习性和食性进行了研究。穗(即鸟)常将巢建于长尾黄鼠、旱獭等啮齿动物的洞道中。5月中下旬产卵4—7枚,孵化期13—15天。育雏期14—15天。穗(即鸟)的食性主要以草地上的鞘翅目、双翅目、鳞翅目等昆虫为主。  相似文献   

15.
次级洞巢鸟对次生林天然树洞的利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王海涛  高玮 《动物学研究》2002,23(2):136-140
1996年 3~ 7月对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次生阔叶混交林中的 5种次级洞巢鸟的巢位选择进行了研究 ,所涉及的 5种次级洞巢鸟为大山雀 (Parusmajor)、沼泽山雀 (Paruspalustris)、普通 (Sittaeuropacea)、白眉姬 (Ficedulazanthopygia)、灰椋鸟 (Sturnuscineraceus)。研究表明 :5种次级洞巢鸟在位巢选择中 ,对洞口横径、洞口纵径、洞内径、洞深和洞口方向的选择具有共性。利用的洞口 ,方向在 180°~ 2 2 5°和 315°~ 36 0°分布最少 ;而未利用的洞口 ,方向在这 2个区间的分布恰好相反。利用和未利用的巢洞特征因子差异显著。人为堵塞后又打开的巢洞会迅速被再利用 ,结果说明次生林中天然树洞资源成为次级洞巢鸟巢位选择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6.
2011年5~7月对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N40°21'~40°22',E96°13'~96°14',海拔1 306 m)荒漠伯劳(Lanius isabellinus)巢址选择和繁殖成功进行研究。调查了58巢的巢址因子,巢主要位于营巢树主枝上,巢距地面高度多为2.0~2.5 m。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巢距地面高度、营巢树高度、营巢树胸径和营巢处树干直径是影响荒漠伯劳巢址选择的主要因素,这也是荒漠伯劳适应繁殖地大风天气的结果。既调查巢址数据又明确繁殖情况的49个巢中,红柳(Tamarix ramosissima)(5棵)上巢的繁殖成功率明显高于沙枣(Elaeagnus angusifolia)(43棵)和胡杨(Populus euphratica)(1棵)上的巢,原因可能是红柳郁闭度大。已知窝卵数和繁殖情况的30个巢中,窝卵数分别为2(1巢)、4(7巢)、5(18巢)、6(4巢)。卡方检验结果表明,窝卵数和繁殖成功率之间差异不显著(χ2=3.921,df=3,P0.05)。发现的63个巢中跟踪监测了54个巢(包括调查巢址数据的和未调查巢址数据的)的繁殖情况,54巢中37巢繁殖成功,成功率为68.52%。所有繁殖失败的巢均为产卵阶段或育雏早期阶段由于同类的破坏而导致繁殖失败,繁殖失败巢的数量随着相邻最近巢的距离的增加而减少,因而,繁殖失败可能与种群密度以及种内竞争有关。  相似文献   

17.
黄佳亮  梁伟 《动物学杂志》2017,52(4):565-573
部分鸟类在繁殖过程中,为避免被捕食、减少繁殖投入等而选择占用其他鸟类的巢。2014~2016年每年的4~8月,在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记录到4种占用喜鹊巢进行繁殖的鸟类,其中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8巢,纵纹腹小鸮(Athene noctua)4巢,长耳鸮(Aiso otus)5巢,麻雀(Passer montanus)6巢。大部分(82.6%)为利用喜鹊的废弃旧巢,而绿头鸭(1巢)、长耳鸮(2巢)和纵纹腹小鸮(1巢)少数侵占喜鹊当年新建的巢。  相似文献   

18.
1992-1995年的4-9月,在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对金眶 (Charadriusdubius)繁殖生态进行了观察,该鸟在本区为夏候鸟,4月7-12日迁来,居留152-156天,栖息生境主要是河岸、沙滩、卵石间,种群数量为0.31只/km,5月下旬开始产卵,窝卵数3-4枚,孵化期18-19天,巢距水源18-33m。  相似文献   

19.
2015年和2016年的5—7月,在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外调查期间发现一处北红尾鸲Phoenicurus auroreus巢址,并对其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北红尾鸲在本地为冬候鸟,但首次发现该种鸟类夏季在此繁殖;北红尾鸲的繁殖期为5月下旬至7月中旬,5月下旬开始营巢,持续10 d左右,巢穴外径7.5 cm×5.8 cm、巢深3.2 cm,巢材由苔藓、体羽、禾本科杂草茎等组成;6月中旬产卵,窝卵数为4~5枚(2015年产卵4枚、2016年产卵5枚),孵化期11~12 d,巢内育雏14 d。推测冬候鸟北红尾鸲在此繁殖可能与气候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20.
庞泉沟自然保护区黑啄木鸟的繁殖生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2~1984、1986年的4~9月,在山西省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对黑啄木鸟(Dryocopusmartius)的繁殖生态进行了以下初步观察。一、工作方法数量统计:每年统计黑啄木鸟在繁殖前(4月)和繁殖后(8月)相对数量。共统计182个小时。每小时行程2公里,左右视野各50米。每次统计的时间、路线基本一致。样地鸟巢统计:每年5月,在调查区选定样地10~15公顷,统计其巢数,计算每公顷的营巢密度。卵和雏鸟的测定:黑啄木鸟在树洞中产卵和育雏。可在其洞口向下适当处,凿一专供测定卵和雏鸟的窗口(不破坏巢内主要结构部位)。每次测定后,将窗口用凿下来的原木块堵塞,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