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柞蚕蛹血淋巴中凝集素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柞蚕蛹血淋巴中可以测得血凝活力,但在大肠杆菌诱导后血淋巴中血凝滴度有很大的升高.本文报道了分离正常柞蚕蛹血淋巴中凝集素的提取步骤.所得的凝集素在SDS垂直板电泳中表现单一条带,免疫扩散呈现单一的沉淀带,分子量为40,000道尔顿.制剂能凝集兔、鸭、豚鼠、羊、马及人的A、B、O和AB型的红细胞.其凝集活力可被半乳糖,乳糖,及N-乙酰半乳糖胺所抑制. 诱导后的柞蚕蛹血淋巴的凝集素成分比较复杂,经亲和层析后的制剂在免疫琼脂双扩散盘中呈现二条沉淀带,在垂直电泳中至少有二条带.  相似文献   

2.
家蝇幼虫血淋巴中凝集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龚琪  孟阳春 《昆虫知识》1992,29(1):42-44
家蝇幼虫血淋巴中凝集素不但能凝集兔、羊、鸡、豚鼠、小鼠和大鼠的红细胞,而且能凝集任何血型人的红细胞,其凝集活性能被D-半乳糖和乳糖所抑制。比较了不同诱导源诱导后血凝活性的动力学变化,发现体壁损伤后凝集素应答较快,活性高、消退快;~(60)Coγ射线诱导后凝集素应答较慢、活性低、消退较慢;超声波和紫外线几乎无诱导作用。还发现化蛹后24小时的血淋巴其凝集活性也较正常的高。  相似文献   

3.
粘虫幼虫血淋巴中的凝集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呈智  孙勇 《昆虫学报》1992,35(4):399-404
粘虫Mythlmna separata Walker幼虫血淋巴中含有凝集某些脊椎动物红细胞的凝集素,凝集活性可被乳糖、岩藻糖或神经氨酸抑制.用CNBr-sepharose 4B 进行亲和层析从血淋巴中分离的凝集素成分比较复杂,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三条区带,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出现6个亚基,亚基分子量分别为71000、65000、56000、35000、33000及31000道尔顿.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家蚕Bombyx mori造血器官机能障碍后其血淋巴中蛋白质成分的变化,利用重离子射线局部照射家蚕幼虫的造血器官,检测了照射后家蚕血淋巴中的蛋白质成分及注射大肠杆菌后在体内诱导出现的应急蛋白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照射蚕血淋巴中的蛋白质含量与对照蚕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但在成分分析时发现,5龄起蚕血淋巴中70 kD附近的3条蛋白质谱带比对照蚕的浓度要高,随着个体的发育两者的浓度都上升;5龄后期则相反,对照蚕的浓度比照射蚕高;脂肪体中贮藏蛋白质的含量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用家蚕贮藏蛋白质SP-1及SP-2的抗血清进行免疫印迹反应的结果显示:70 kD附近的3条蛋白质谱带的最上面的一条为贮藏蛋白质SP-1,下面的二条为贮藏蛋白质SP-2;同时照射蚕血淋巴中分子量约为24 kD的蛋白质成分也发生变化,5龄前期的浓度比对照蚕低,5龄第3天几乎检测不到;全体照射与造血器官局部照射蚕之间的结果相似。照射蚕注射大肠杆菌后在体内诱导出现的应急蛋白量明显比对照蚕要少。由此认为家蚕幼虫造血器官与血淋巴中的蛋白质成分有关,造血器官的机能障碍、血球的数量减少可影响脂肪体中蛋白质的合成,从而使存在于血淋巴中的蛋白质成分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5.
以蝶蛹金小蜂及其寄主菜粉蝶为研究对象 ,研究了内寄生蜂对寄主体液免疫反应的影响。当寄主蛹被寄生后 1 2h或第 4和 5d时 ,血淋巴中酚氧化酶活性明显增高。寄生蛹血淋巴中血细胞凝集素活性始终高于针刺和未寄生蛹 ;同样 ,寄生蛹血淋巴的抗菌活性也明显增强 ,而后两者处理蛹的活性则很微弱。由此可知 ,该蜂寄生能引起寄主体液免疫因子活性的不同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adioimmunoassay,RIA)以12小时间隔测定了亚洲玉米螟Ostrinia tfurnacalis末龄非滞育幼虫血淋巴中蜕皮甾类激素滴度.通过前胸腺体外培养,以12小时间隔测定了前胸腺体外分泌活性的变化.发现二者的变化在相同发育阶段是一致的.在亚洲玉米螟上建立了促前胸腺激素(PTTH)体外测定法,并用此法以24小时间隔测定了末龄幼虫脑和血淋巴中PTTH滴度.发现血淋巴中PTTH滴度在末龄第5和7天各有一高峰,脑中只在第5天有一高峰.  相似文献   

7.
韩成香  方琦  李凯  胡萃  叶恭银 《昆虫学报》2008,51(10):1003-1010
为了探讨蛹期寄生蜂对寄主蛋白代谢的寄生生理效应,利用Bradford蛋白含量测定法、Western免疫印迹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研究了棕尾别麻蝇Boettcherisca peregrina蛹被丽蝇蛹集金小蜂Nasonia vitripennis寄生后其脂肪体和血淋巴中可溶性蛋白及芳基蛋白组成与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寄生蛹脂肪体和血淋巴中可溶性蛋白的组成与未寄生相比基本无明显差异; 不论寄生与否寄主蛹脂肪体和血淋巴中芳基蛋白亚基分子量均为80 kDa,该亚基在脂肪体中未出现降解现象,而在血淋巴中仅于寄生后12 h的寄主蛹中呈现2条分子量相近的Western免疫印迹带,说明其降解可能先于未寄生对照。就含量而言,寄生蛹脂肪体中可溶性蛋白含量除寄生后24 h外均显著低于未寄生对照,芳基蛋白含量除寄生后48 h外也均显著低于未寄生对照,其中寄生后12 h的含量仅为未寄生的32.0%。寄生蛹血淋巴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多低于未寄生蛹,且寄生后2,12,24 h的差异达显著水平;芳基蛋白的含量均有低于未寄生的趋势,其中寄生后12 h的含量为未寄生的17.0%。综合认为,丽蝇蛹集金小蜂的寄生可导致寄主脂肪体和血淋巴中可溶性蛋白及芳基蛋白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探讨淡足侧沟茧蜂Microplitis pallidipes Szepligeti调控寄主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u|¨)bner)的生理机制。[方法]测定了淡足侧沟茧蜂寄生甜菜夜蛾后,寄主幼虫血淋巴中保护酶(SOD、CAT及POD)和免疫酶(PO和LSZ)活性的变化。[结果]寄生后连续5 d观察时间内,从寄生后第1天开始,寄主幼虫血淋巴中SOD活性就高于未寄生幼虫(对照),且在寄生后第4~5天达到显著水平;被寄生幼虫血淋巴中CAT活性始终高于对照幼虫,且在寄生后第1、第4~5天达到显著水平;同样,甜菜夜蛾被寄生后,其血淋巴中POD活性明显高于对照幼虫,且在寄生后第1~2、第5天达显著水平;寄生后第1天,寄生与对照组酚氧化酶活性差异不显著,但寄生后第2~5天均达到显著水平;较对照组,寄生后第1~2天,被寄生幼虫溶菌酶活性增加但无显著差异,而寄生后3~4d溶菌酶活性显著降低。[结论]本研究揭示,淡足侧沟茧蜂寄生刺激了甜菜夜蛾幼虫体内的应激反应,诱导寄主体内SOD、CAT和POD活性明显上升,阻止寄生蜂成功寄生;同时,寄生蜂寄生诱导了寄主免疫酶(PO、LSZ)活性的变化,免疫酶活性的变化是寄主免疫系统对寄生蜂寄生的一种应急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食物中重金属胁迫对昆虫血淋巴能量物质和生长的影响,本研究测定了饲料中不同浓度的Ni2+ (1~40 mg/kg)对连续3个世代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 5龄始龄(0 h)至6龄末幼虫(分别记为0,24,48,72,96和120 h幼虫)血淋巴中能量物质总糖、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血淋巴中热量值及5龄和6龄幼虫体重的影响。结果表明:第1和2代48 h和96 h幼虫血淋巴的总糖含量均低于对照;而连续3代其他处理幼虫血淋巴中的总糖含量均在低浓度Ni2+(1~5 mg/kg)胁迫下增高,在高浓度Ni2+ (20~40 mg/kg)胁迫下降低。连续3个世代的Ni2+胁迫均显著降低了0~48 h幼虫血淋巴中的蛋白含量;低浓度Ni2+(1~5 mg/kg)胁迫增加了连续3代72~120 h幼虫血淋巴中的蛋白含量,而高浓度Ni2+(20~40 mg/kg)胁迫只降低了第1代72~120 h幼虫以及第2代72 h幼虫血淋巴中的蛋白含量。第1代0 h,48~72 h和120 h幼虫血淋巴中的脂肪含量在1~20 mg/kg Ni2+胁迫下均高于对照,但24 h和96 h幼虫血淋巴中的脂肪含量均低于对照中的含量。连续3代0~48 h幼虫血淋巴中的热量值均随饲料中Ni2+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低浓度Ni2+胁迫(1~5 mg/kg)增加,而高浓度Ni2+(20~40 mg/kg)的胁迫降低第2和3代72 ~120 h幼虫血淋巴中热量值。同时,低浓度Ni2+胁迫增加而高浓度Ni2+胁迫降低了第3代5龄和6龄幼虫的体重。因此推测,Ni2+胁迫对S. litura幼虫血淋巴的能源物质含量以及热量值的影响与能量物质的种类、虫体的发育阶段和Ni2+的胁迫世代等都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揭示病原真菌白僵菌Beauveria侵染昆虫过程中如何利用虫体内糖类物质作为自身营养, 本研究测定了布氏白僵菌Beauveria brongniartii (Sacc.) Petch (2382菌株)感染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 Tsai et Liu幼虫后, 虫体血淋巴中酸性海藻糖降解酶活性及海藻糖和葡萄糖含量的变化。油松毛虫4龄幼虫感染菌株孢子悬浮液后, 血淋巴中酸性海藻糖降解酶的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感染后第3天酶活性达到最大值(0.2786 U/mg), 此后第4-6 天酶活性逐渐降低; 染菌后的6 d中, 血淋巴中海藻糖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同样在感染后第4天其含量逐渐降低, 第6天时降到最低值。相比之下, 处理组血淋巴中的葡萄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处理组其含量在第1-3天内呈现快速升高趋势, 在第3天达到最大值(7.7615 mmol/L), 然后逐渐降低。结果说明, 白僵菌侵入昆虫血淋巴后, 菌株代谢产生酸性海藻糖降解酶, 将血淋巴中的海藻糖水解成为葡萄糖, 然后为真菌利用, 破坏了虫体内的血糖平衡, 这是一个相互连接的生理代谢和生化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11.
谈谈昆虫免疫(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周洪福  孟阳春 《昆虫知识》1992,29(5):297-301
<正> 昆虫免疫(Insect immunity)研究的历史,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1945年前,为早期研究阶段,包括20年代一般免疫学发展的活跃时期;第2阶段,自1958年起,主要用体外实验证明,昆虫经人工诱导,血淋巴中可出现抗菌物质,例如Stephens(1962)首次报道了腊螟幼虫免疫血淋巴中的杀菌因子;第3阶段,1980年起至今,首先由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Boman领  相似文献   

12.
调查了取食不同品种桑树(M-5, S-36和V-1)叶片的家蚕(多化性品种Pure Mysore、 二化性品种NB4D2和CSR2)5龄幼虫血淋巴中阳离子的变化。结果表明: 家蚕幼虫血淋巴中Na+浓度低, K+和Mg2+浓度很高, Ca2+浓度较高。在幼虫活跃取食期间, 血淋巴中阳离子水平显著提高。血淋巴中阳离子水平与排泄物的量呈负相关。血淋巴中阳离子水平受阳离子外泌的控制。与非取食阶段相比, 取食阶段的阳离子清除速率低。家蚕二化性品种的血淋巴阳离子水平比多化性品种PM高出30%。结果说明家蚕品种对家蚕血淋巴阳离子变化的影响显著大于桑树品种或家蚕个体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比较了不同诱导源对诱导柞蚕蛹血淋巴中抗菌活力的动力学变化。各种化学试剂包括生理盐水都能诱导产生抗菌物质。在不引起死亡的刺激量下,刺激量愈大,诱导的抗菌活力愈高。不同金属络合剂所诱导产生的抗菌物质组份可有很大区别。如二氮杂菲使P_(9E)及P_(9A)的组份比例增高,而EDTA则可提高P_(9B)及P_(9D)组份的比例。P_(9E)和P_(9A),P_(9D)和P_(9B)的产生分别有对应关系,讨论了是否由两个不同基因所控制。 大肠杆菌诱导后的柞蚕蛹,除在血淋巴中测得抗菌活力,在雌雄的生殖腺内含物中也能测得。摘除生殖腺后虽然在血淋巴中仍能诱导出抗菌物质,但应答较慢,活力也较小,也可能由于手术创伤较大,同样的刺激量容易引起死亡。  相似文献   

14.
鞭角华扁叶蜂蜕皮甾类激素滴度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满囷  李周直 《昆虫学报》2002,45(5):593-596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鞭角华扁叶蜂Chinolyda flagellicornis末龄幼虫及滞育预蛹血淋巴中蜕皮甾类激素滴度。结果表明,末龄幼虫血淋巴中蜕皮甾类激素滴度在第2和4天各有一高峰;滞育预蛹血淋巴中保持一定滴度的蜕皮甾类激素,并随发育时期的不同有所波动;预蛹化蛹前一周血淋巴中蜕皮甾类激素滴度存在两个与变态相对应的峰值。表明鞭角华扁叶蜂的滞育与蜕皮甾类激素相关。  相似文献   

15.
冷诱导亚洲玉米螟幼虫产生甘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伊淑霞  白成 《昆虫学报》1991,34(2):129-134
本文以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末龄老熟幼虫为材料,研究了冷诱导对血淋巴、脂肪体和脂肪体体外培养液甘油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室内人工饲养的滞育幼虫和非滞育幼虫在冷处理后,血淋巴中甘油浓度和脂肪体培养液中甘油含量都随冷处理天数的增加而增长,但滞育幼虫高于非滞育幼虫.与此同时,培养前后的脂肪体中甘油含量却随冷处理天数的增加而下降,而且培养前与培养后无明显差别.冷诱导的非滞育幼虫血淋巴中甘油的积累不受颈部结扎的影响.初冬田间滞育幼虫血淋巴中甘油浓度与冷处理35天的室内人工饲养滞育幼虫的甘油浓度相近;冬末田间滞育幼虫血淋巴中甘油浓度与冷处理95天的室内人工饲养滞育幼虫的甘油浓度相同,比初冬增长了50%左右.但冬末幼虫脂肪体培养液和培养前后的脂肪体中甘油含量都明显下降.以上结果说明亚洲玉米螟滞育幼虫和非滞育幼虫都具有对冷诱导产生反应的能力,它们的脂肪体都能在冷诱导之后合成与分泌甘油;所不同的是,滞育幼虫比非滞育幼虫产生甘油的能力更强,因而抗寒力也更大.  相似文献   

16.
黄粉甲幼虫抗菌物质的诱导及其抗菌活性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采用饥饿法、紫外线照射法和针刺法处理黄粉甲Tenebriomolitor 6龄幼虫后均能诱导其 产生抗菌物质,收集的血淋巴上清液对真菌有抑制作用,对细菌无抑制作用;经热处理后的血 淋巴上清液则对细菌有抑制作用,而对真菌无抑制作用。SDS-PAGE检测结果发现,与未诱导的 对照相比经诱导的黄粉甲幼虫血淋巴中,原有的一类大分子蛋白质如分子量分别为97kD、44 kD和37 kD左右的蛋白质缺失;而ESI-MS分析结果显示诱导后比诱导前黄粉甲幼虫血淋巴中有 小分子物质产生,推测可能是此类缺失蛋白质分解为小分子量的抗菌肽,从而表现出抗菌活性 。  相似文献   

17.
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在家蚕体中的高效表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一种调控红系干细胞增殖、分化和成熟的糖蛋白激素。将合成的EPO cDNA插入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BlueBacⅢ,使其置于Ph基因强启动子控制之下,获得了转移载体pBlueBacEPO。将pBlueBacEPO DNA与野生型BmNPV DNA共转染BmN细胞,经空斑纯化,获插入EPO cDNA的重组病毒rBmNPVEPO。经Sonthern杂交和PCR扩增鉴定证明人EPO基因已正确组建于BmNPV的预定位置。将重组病毒rBmNPVEPO穿刺接种5龄幼虫和蛹,收集感染第3~5d的幼虫血淋巴和3~6.5d蛹血淋巴。用ELISA检测幼虫血淋巴中EPO表达量高达62800u/mL,蛹血淋巴中表达量达74000u/mL。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幼虫血淋巴和蛹血淋巴均有一条明显的免疫杂交带,分子量均约为26kD。用TF1细胞对幼虫表达产物进行了生物活性测定,每毫升血淋巴中EPO活性约为63000u。  相似文献   

18.
早熟素II对家蝇卵黄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李乾君  龚和 《昆虫学报》1993,36(2):129-137
本实验通过卵巢发育分级的解剖观察、可溶性蛋白质和核酸的定量测定、火箭免疫电泳定量测定卵黄原蛋白及激素处理等方法,研究了早熟素对家蝇(Muscadomestica vicina)卵黄发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用20ug早熟素处理每头刚羽化家蝇时,家蝇卵黄发生处于不完全抑制状态,其卵黄发生过程比对照组“延迟”约12小时。处理后48小时,血淋巴中卵黄原蛋白的滴度为lo.5ug/ul,接近对照组,而其卵巢鲜重和发育等级明显低于对照组,这种不完全抑制状态表明卵母细胞对卵黄原蛋白的吸收作用受到抑制。当用高剂量100ug早熟素11处理每头刚羽化家蝇时,血淋巴中卵黄原蛋白滴度、卵巢鲜重及其发育均受到明显的抑制,这种抑制效应能自然恢复。 当早熟素11和保幼激素(JH-III)、20-羟基蜕皮酮共同处理时,保幼激素具有明显的去抑制作用,可使血淋巴中卵黄蛋白浓度成倍增加,20-羟基蜕皮酮的去抑制效应不明显。本文还对早熟素作用于双翅目昆虫的方式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C型凝集素是一类可以和糖类结合的蛋白质, 是先天性免疫系统中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其中, 经典C型凝集素依赖Ca2+对糖类进行识别。Ca2+可作为细胞内第二信使, 参与多种信息传递。而重金属镉可导致细胞钙稳态失调, 干扰细胞内与Ca2+相关的信息传递。研究旨在探明镉胁迫对河南华溪蟹(Sinopotamon henanense) ShLec21和ShLec23两种C型凝集素免疫应答的影响。利用RACE方法, 克隆了ShLec21和ShLec23, 并进行了系统进化分析;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 研究了ShLec21和ShLec23的组织表达模式和镉联合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胁迫后肝胰腺和血淋巴中ShLec21和ShLec23表达模式。结果显示: ShLec21 cDNA全长863 bp, 编码152个氨基酸残基; ShLec23 cDNA全长681 bp, 编码164个氨基酸残基。ShLec21和ShLec23分别聚类为无脊椎动物的两个分支。ShLec21和ShLec23在血淋巴、鳃、肝胰腺、肠道、肌肉、卵巢和精巢中表达广泛, 但二者均主要在肝胰腺中表达。在胁迫条件下, 单独镉胁迫对肝胰腺和血淋巴中ShLec21和ShLec23表达量无显著影响; 在单独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后, 肝胰腺中ShLec21和ShLec23表达量分别显著(P<0.05)与极显著(P<0.01)下调, 血淋巴中ShLec23表达量显著(P<0.05)下调; 而在镉胁迫后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过程中,ShLec21和ShLec23表达量在肝胰腺和血淋巴中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上调。研究结果表明, 河南华溪蟹ShLec21和ShLec23在响应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过程中的表达,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被镉胁迫所上调。  相似文献   

20.
亚洲玉米螟滞育关联蛋白的分离和纯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毛文富  曹梅讯 《昆虫学报》2001,44(4):389-394
用6%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在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河南种群滞育幼虫血淋巴中发现了2种滞育关联蛋白, 它们的等电点分别为5.3和4.7; 而在亚洲玉米螟上海种群滞育幼虫血淋巴中发现了1种滞育关联蛋白,等电点为4.7。亚洲玉米螟河南种群滞育关联蛋白仅在滞育幼虫血淋巴中存在。亚洲玉米螟上海种群滞育关联蛋白在滞育和非滞育幼虫血淋巴中均存在,只是它们在滞育幼虫血淋巴中的含量明显高于非滞育幼虫血淋巴中的含量。用30%~50%丙酮沉淀、SephaDex G-100凝胶过滤和MONOQ RH 5/5阴离子交换快速液相法,纯化到了高纯度(≥98%)亚洲玉米螟上海种群滞育幼虫血淋巴中的滞育关联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