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三叶因子2(Trefoil factors2,TFF2)及雌激素受体ERa,ERβ在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不典型增生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对14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2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82例子宫内膜癌病例中TFF2,ERa和ERβ的蛋白表达进行检测,观察在不同子宫内膜组织中TFF2,ERa和ERβ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TFF2在正常子宫内膜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5.7%(12/14),在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72.7%(16/2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7.3%(47/82),TFF2蛋白表达强度在正常、不典型增生和内膜癌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TFF2蛋白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肿瘤的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浸润程度无关。ERa在正常子宫内膜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2.8%(13/14),在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6.4%(19/2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3.7%(44/82),ERa蛋白表达强度在正常,不典型增生和内膜癌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ERa蛋白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和浸润程度有关(P<0.05),与肿瘤的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无关。ERβ在14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ERβ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8.6%(11/14),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中的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2.7%(16/22),在8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β蛋白阳性表达率为48.8%(40/82),ERβ蛋白表达强度在正常、不典型增生和内膜癌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ERβ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有关,与肿瘤的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TFF2、ERa和ERβ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逐渐降低,为进一步研究在子宫内膜癌诊治中的作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C-erbB-2和TTF-1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子宫内膜癌组织中C-erbB-2与TTF-1的表达,并分析二者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C-erbB-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65%、36.67%、16.67%(P0.05),TTF-1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75%、53.33%、70.00%(P0.05)。C-erbB-2的阳性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分期、组织分化、肌层浸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其病理类型无显著相关性(P0.05)。TTF-1的阳性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分期、组织分化、肌层浸润深度负相关(P0.05),但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及病理类型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C-erbB-2和TTF-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303)。子宫内膜癌中C-erbB-2阳性表达者五年生存率(80.90%)显著低于C-erbB-2阴性表达者(93.80%)(P0.05),TTF-1阳性表达者五年生存率(87.70%)略高于TTF-1阴性表达者(85.7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C-erbB-2的表达显著上调,而TTF-1的表达明显下调,二者表达异常均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发展,且C-erbB-2的表达上调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T3期子宫内膜癌的磁共振成像(MRI)影像表现及其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及增殖细胞核抗原67(Ki-67)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21年10月于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194例,分析T3期子宫内膜癌的MRI影像表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子宫内膜癌患者ER、PR、C-erbB-2、Ki-67的表达,探讨T分期与ER、PR、C-erbB-2、Ki-67表达的关系及相关性,分析T3期子宫内膜癌MRI征象与ER、PR、C-erbB-2、Ki-67阳性表达的关系。结果:T3期子宫内膜癌MRI主要表现为子宫体积增大,子宫内膜明显不均匀增厚并见增多软组织团块形成,子宫全肌层连续性中断,浆膜面不光滑,可见子宫附件、宫颈、阴道、宫旁组织受累,可见腹主动脉旁、髂动脉旁及盆腔淋巴结转移。随着MRI诊断T分期级别增加,ER、PR阳性率逐渐降低,C-erbB-2、Ki-67阳性率逐渐升高;ER、PR、C-erbB-2、Ki-67阳性率在MRI诊断T分期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R、PR阳性表达与MRI影像表现T分期呈负相关性(P<0.05),C-erbB-2、Ki-67阳性表达与MRI影像表现T分期呈正相关性(P<0.05)。T3期子宫内膜癌MRI征象中有浆膜面受累、子宫附件受累、阴道受累及淋巴结转移或脉管癌栓时,多提示ER和PR阳性表达率降低,C-erbB-2和Ki-67阳性表达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检查对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具有重要价值,影像表现与肿瘤标记物密切相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分化程度、侵袭能力,有助于鉴别其病理分级,为临床综合治疗及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李莎  王蓁  袁芳  张伟  李敏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30):5917-5920
目的:观察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及其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11例正常子宫内膜、16例增生子宫内膜、31例子宫内膜癌组织进行BDNF及其受体TrkB表达的检测,并分析子宫内膜癌组织中BDNF、TrkB的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BDNF及TrkB在正常子宫内膜中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在增生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癌中呈阳性表达,三组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中BDNF、TrkB的表达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临床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的有无均显著相关(P0.05)。结论:BDNF及其受体TrkB的相互作用可能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二者联合检测可能对子宫内膜癌的术前病情评估及术后预后预测均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研究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糖类抗原-153(CA-153)、Ki-67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9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ER、PR、Ki-67表达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CA-153表达情况。分析上述四项指标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作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ER、PR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不同的乳腺癌组织中ER、PR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大小2cm、TNM分期为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乳腺癌组织中CA-153阳性率分别高于肿瘤大小≤2cm、TNM分期为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不同的乳腺癌组织中CA-153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为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乳腺癌组织中Ki-67阳性率明显高于TNM分期为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肿瘤大小不同的乳腺癌组织中Ki-67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ER、PR、CA-153、Ki-67在乳腺癌中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临床工作中可通过联合检测ER、PR、CA-153、Ki-67的表达情况,从而有效判断乳腺癌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以及转移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恶性肿瘤转移过程与细胞间粘附作用的丧失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claudin-7和β-catenin在正常、增生和恶性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子宫内膜癌中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3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27例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43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claudin-7和β-catenin的表达情况,统计分析它们与子宫内膜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等指标之间的关系,并对二者表达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中,claudin-7的表达依次减低,阳性率分别为96.7%,66.7%和39.5%,三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β-catenin在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异位表达率分别为40.7%和74.4%,均显著高于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3.3%)(P〈0.01),子宫内膜癌组织中β-catenin的异位表达率显著高于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P〈0.01)。在子宫内膜癌中,claudin-7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β-catenin的异位表达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Claudin-7的表达和β-catenin的异位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813,P〈0.01)。结论Claudin-7和β-catenin的异常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并且在此过程中claudin-7逐渐缺失以及β-catenin的异位表达可能对肿瘤的侵袭和转移产生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I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IF-1α的表达,以及调控Snail和E-cadherin对肿瘤侵袭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结合组织芯片技术,检测124例I型子宫内膜癌、28例内膜不典型增生、35例正常内膜组织中HIF-1α、Snail和E-cadherin的表达水平,分析三种蛋白表达之间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I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IF-1α、Snail和E-cadherin的表达率分别为61.3%、46.8%、36.3%,与正常内膜和不典型增生内膜组织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HIF-1α表达与病理分级、肿瘤肌层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Snail表达与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E-cadherin的缺失与肿瘤肌层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1).I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IF-1α和Snail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214,P=0.017),而Snail和E-cadherin的表达存在负相关关系(r=–0.203,P=0.024).结论 HIF-1α可能通过上调Snail的表达和抑制E-cadherin的表达在I型子宫内膜癌发生、侵袭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S100A4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为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诊断、治疗及与预后预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比较70例子宫内膜癌和4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S100A4的表达,并分析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100A4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和生存期的相关性。结果:7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100A4的阳性表达率为57.14%(40/70),4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S100A4的阳性表达率为10%(4/40),显著低于子宫内膜癌组织(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100A4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和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但与肿块浸润子宫肌壁深度、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均呈显著相关(P0.05)。S100A4呈阳性表达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期均较S100A4呈阴性表达病例显著降低或缩短(P=0.01)。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100A4呈异常高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可能作为子宫内膜癌诊断和预后预测的参考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癌侵袭转移和多药耐药之间的关系,为治疗方案的个体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乳腺原发灶及相应腋淋巴结转移灶中P-gp、MMP-2、c-erbB-2的表达,结合临床表现、病理学指标,分析其相关性。结果:46例原发灶P-gp阳性表达35例(76.1%),MMP-2阳性表达25例(54.3%),c-erbB-2高表达18例(39.1%);相应腋淋巴结转移灶P-gp阳性表达28例(60.9%),MMP-2阳性表达16例(34.8%),c-erbB-2高表达16例(34.8%);P-gp、MMP-2蛋白表达水平与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数目均呈正相关(P〈0.05),c-erbB-2蛋白表达水平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数量呈正相关,与ER、PR表达呈负相关,P-gp阳性表达与MMP-2和c-erbB-2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肿瘤原发灶与转移灶存在异质性,P-gp、MMP-2、c-erbB-2的表达与乳腺癌的多药耐药和侵袭转移有关,检测上述基因在原发灶与转移灶的表达,为乳腺癌选择个体化的化疗、内分泌治疗及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了分子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征象及其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C-myc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0年12月于我院74例诊断为PTC患者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MRI影像资料,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患者的CT、MRI影像学特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ER、PR、C-myc的表达情况。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价CT、MRI影像学特征及其与ER、PR、C-myc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PTC患者CT、MRI主要表现为混杂密度/信号,多数病灶形态不规则,病灶突破甲状腺被膜外缘呈咬饼征改变、侵犯周围组织及病灶内见细颗粒状钙化时提示恶性程度较高,患者早期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较多。ER、PR、C-myc阳性表达者分别为51例(68.92%)、44例(59.46%)、64例(86.49%)。C-myc阳性表达与PTC肿瘤直径有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PR、C-myc阳性表达与PTC形态、咬饼征及淋巴结转移有关,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ER、C-myc阳性表达与PTC边界有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阳性表达与PTC增强后病灶范围缩小/模糊有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PR、C-myc阳性表达与其余CT、MRI影像学表现特征无关,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咬饼征与PR、C-myc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淋巴结转移状态与ER、PR、C-myc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其余影像学表现特征与ER、PR、C-myc表达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CT、MRI影像征象可在一定程度上评估PTC患者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可间接反映肿瘤分化程度、浸润程度等情况,对指导临床综合治疗及评估患者预后可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I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IF-1α的表达,以及调控Snail和E-cadherin对肿瘤侵袭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结合组织芯片技术,检测124例I型子宫内膜癌、28例内膜不典型增生、35例正常内膜组织中HIF-1α、Snail和E-cadherin的表达水平,分析三种蛋白表达之间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I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IF-1α、Snail和E-cadherin的表达率分别为61.3%、46.8%、36.3%,与正常内膜和不典型增生内膜组织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HIF-1α表达与病理分级、肿瘤肌层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Snail表达与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E-cadherin的缺失与肿瘤肌层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1)。I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IF-1α和Snail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214,P=0.017),而Snail和E-cadherin的表达存在负相关关系(r=–0.203,P=0.024)。结论 HIF-1α可能通过上调Snail的表达和抑制E-cadherin的表达在I型子宫内膜癌发生、侵袭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Abi1、c-Abl和WAVE2蛋白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6例乳腺癌组织和24例正常乳腺组织中Abi1、c-Abl和WAVE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1.正常乳腺组织与乳腺癌组织相比,Abi1和WAVE2蛋白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c-Abl蛋白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有定位的改变。2.Abi1强阳性率与乳腺癌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呈负相关性(P0.05);与患者年龄无关(P0.05)。c-Abl阳性率及WAVE2强阳性率均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呈负相关性(P0.05);与患者年龄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3.Abi1蛋白表达与c-Abl和WAVE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乳腺癌中Abi1低表达与预后不良有关。乳腺癌中Abi1蛋白表达的变化可影响c-Abl蛋白的定位和WAVE2蛋白的表达。推测Abi1在Abl/Abi1/WAVE2通路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腺癌超声征象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连环蛋白p120、癌基因CerbB-2、原癌基因Her-2/neu表达的关系。方法:将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50例乳腺癌患者纳入本研究,术前获得患者完整乳腺超声图像资料,术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R、PR、CerbB-2、Her-2/neu和p120的表达情况。记录超声检查与组织标本检测结果,比较不同乳腺癌超声征象中ER、PR、CerbB-2、Her-2/neu和p120的表达情况。结果:p120阴性表达率为62.00%,ER阳性表达率为50.00%,PR阳性表达率为36.00%,CerbB-2阳性表达率为74.00%,Her-2/neu阳性表达率为30.00%。病灶边缘有毛刺征、周边有高回声晕征、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ER阳性表达率高于病灶边缘无毛刺征、周边无高回声晕征、淋巴结转移者(P0.05);病灶边缘有毛刺征、周边有高回声晕征患者的PR阳性表达率高于病灶边缘无毛刺征、周边无高回声晕征者(P0.05);内部有微小钙化、血流显像分级2-3级、淋巴结转移患者的p120阴性表达率高于内部无微小钙化、血流显像分级0-1级、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内部有微小钙化、血流显像分级2-3级、淋巴结转移患者的CerbB-2阳性表达率高于内部无微小钙化、血流显像分级0-1级、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内部有微小钙化、淋巴结转移患者的Her-2/neu阳性表达率高于内部无微小钙化、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结论:乳腺癌超声征象与ER、PR、CerbB-2、Her-2/neu和p120的表达有紧密联系,可为治疗方案拟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ER、PR、C-erbB-2、CD44V6和Ki67的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线性关系,同时分析其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所表现出的临床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3例乳腺癌标本中ER、PR、C-erbB-2、CD44V6和Ki67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03例患者中ER阳性的有57例(55.34%),PR阳性的有49例(47.57%),C-erbB.2阳性的有39例(37.86%),CD44V6阳性的有68例(66.02%),Ki67阳性的有例(90.29%),其中以Ki67的表达率最高,C—erbB.2的表达率最低;不同年龄、淋巴结是否转移对ER、PR、C—erbB-2、CD44V6和Ki67表达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分期相关(P〈0.05),临床分期越高,PR的表达量越低;C.erbB.2的表达与肿瘤大小相关(P〈0.05),肿瘤组织越小,C—erbB-2的表达量越低;ER的表达量和CD44V6的表达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癌发病率越来越高的中国以至世界,免疫组化检测ER、PR、C—erbB-2、CD44V6和Ki67的阴阳性表达,可以作为乳腺癌发生、发展的评价指标,联合检测更加有助于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减轻乳腺癌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的痛苦,为临床医生选择和评估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方案提供一些参考,更为下一步的个体化治疗和基因治疗做了一些前序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共济失调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突变基因(Ataxia-telangiectasia mutated,ATM)mRNA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检测52例食管正常黏膜、45例食管上皮内瘤变组织及63例食管癌组织ATM mRNA的表达。结果食管正常黏膜、食管上皮内瘤变及食管癌组织中ATM mRNA表达率分别为26.9%(14/52)、44.4%(20/45)及63.5%(40/63),食管癌组织中ATM mRNA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黏膜及上皮内瘤变(P≤0.05),ATM mRNA表达率与食管癌组织分级呈负相关(r=-0.312,P=0.013);食管正常黏膜和食管上皮内瘤变ATM mRNA表达率无明显差异(P=0.07),食管癌组织中ATM mRNA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其它临床病理因素无关(P0.05)。结果 ATM mRNA在食管癌组织中异常表达,有望成为食管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8.
王良  蔡小攀  何金  王国栋  吴洋 《生物磁学》2011,(9):1711-1713
目的:研究影响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car cinoma,OSCC)术后患者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55例手术治疗的原发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与预后相关的因素:年龄、性别、发病部位、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等。结果:平均发病年龄为57.35±12.02岁,牙龈鳞癌的复发转移率最高(45.5%),舌部第二(44%),颊部第三(37.5%),唇癌预后最好(0.0%)。术前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与预后有关。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与术前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性。术前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合并中低分化与预后差相关。结论:口腔鳞状细胞癌的预后与发病部位无显著相关性。肿瘤中低分化及术前有淋巴结转移者易出现术后复发转移。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PTEN和MDM2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6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20例正常肺组织中PTEN和MDM2蛋白的表达。结果:56例肺癌组织中PTEN表达率为48.21%(27/56),20例正常肺组织中PTEN表达率为95%(19/20),二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表达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56例肺癌组织中MDM2表达率为53.57%(30/56),20例正常肺组织MDM2表达率为10%(2/20),二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MDM2表达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在NSCLC中,PTEN和MDM2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PTEN和MDM2的异常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