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敌对马尾松毛虫自然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尾松毛虫 Dendrolimus punctatus Wlaker分布于我国南方十三个省,是毁害森林的大害虫。近年来每年发生虫害面积达3000—4000万亩,损失木材达500—700余万立方米。在广西为害也极严重。广西钦州县红卫林场有4万亩马尾松纯林,营造于六十年代中期,是广西马尾松毛虫为害的常灾区、重灾区。马尾松毛虫在该林场每年发生三  相似文献   

2.
不同松林内马尾松毛虫种群动态的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1992-2001年5种不同混交林型的马尾松林内各代幼虫发生量,受害面积和有虫株率的系统调查,研究了各种不同林型的松林对马尾松毛虫种群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树种混交的马尾松林对马尾松毛虫的种群动态有较大的影响。马尾松毛虫在马尾松纯林中发生量多,为害最严重。暴发周期最短;在与杉木等混交的马尾松林中发生次之;而在与阔叶树混交的马尾松林中平均每株虫口数少,发生与危害率及有虫株率均较其它林型小,不易引起松毛虫暴发为害。  相似文献   

3.
用相奖分析的方法,分析了粤西部分地区马尾松毛虫的发生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最相关的环境因子是越冬期最低月平均温度.用比较生态学的方法分析了这几个县马尾松毛虫的发生与环境因子关系的生态差异和相似性.用趋势分析的方法给出各县马尾松毛虫发生的年增量.  相似文献   

4.
马尾松毛虫2、3代分化和干旱对种群时间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真  李典谟  查光济 《昆虫学报》2002,45(4):471-476
通过对安徽冬至县金寺山林场27年中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发生面积的时间序列和2、3代分化率及干旱记录进行相关分析,进一步探讨2、3代分化和干旱对马尾松毛虫种群时间序列动态的影响。马尾松毛虫2、3代分化率有一定的周期性,而且波动的幅度很大,大致可以分成低、中、高三个等级,三个等级的分化率范围分别为1%~10%,11%~40%和41%~100%。大致每隔5~6年出现一次高分化率,高分化率的前后往往是低分化率,高分化率之间一般是中等的分化率和低分化率交替出现。通过分析马尾松毛虫2、3代分化对种群时间序列动态的影响,说明2、3代分化主要影响当代的数量,与以后各代数量无明显相关。2、3代分化前的种群数量与2、3代分化也无明显的相关。中等以上的分化率常引起松毛虫的发生。影响2、3代分化的主要气候因子是7月份的气温,7月份的气温越高,卵孵化的高峰期越早,更多幼虫于分化的临界光周期以前孵化,分化率就高。干旱与2、3代分化有微弱的相关,对松毛虫时间动态的影响具有延迟作用,影响最明显的是第二年的第1代,这说明干旱不仅影响当代松毛虫的动态,更重要的是通过影响寄主,从而影响到以后世代的松毛虫动态。  相似文献   

5.
马尾松毛虫的光周期反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和油松毛虫 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Tsai et Liu都属于长日照型昆虫。它们的光周期反应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开。马尾松毛虫初龄幼虫对光照时数虽然敏感,可是只有在整个幼虫期都处在短光照周期条件下才能维持幼虫的滞育。 而且, 幼虫的滞育强度明显较弱,解除滞育所要求的条件也不如油松毛虫严格。在较高温度条件下,幼虫的滞育更不稳定,一般仅表现为生长的短暂停滞和幼虫历期的相对延长。温度和光周期还可影响到幼虫的存活和性比。马尾松毛虫幼虫呈典型的浅滞育现象。正是由于这一特性,在环境条件的影响下,长江沿岸省份不同年份马尾松毛虫二、三代分化的比例才有较大的波动,这直接关系着当地的种群动态,也是当年当地高虫口区二代虫能否成灾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不同受害类型松林中马尾松毛虫自然种群生命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组建自然种群生命表来研究比较受害松林与未受害松林间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在未受害松林中马尾松毛虫的存活率达15.33%,种群趋势指数为24.0489;在受害松林中马尾松毛虫的存活率为0.61%,种群趋势指数为0.4864.在受害松林中的总K值(3.2183)也要远远大于未受害松林中的总K值(0.8146).在未受害松林中易引起马尾松毛虫种群数量的剧增,而在受害的松林中马尾松毛虫的种群呈下降趋势.这一结果表明受害的松林本身对马尾松毛虫种群具有一定的自然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7.
《昆虫知识》2009,(4):495-495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是我国松树的主要害虫,其主要危害树种是我国南方的马尾松和湿地松。我国有近4000万hm^2的松树,每年松毛虫的危害面积达300万hm^2以上,损失薪林收入至少10亿元,化学防治会对严重影响自然天敌生存、破坏生态环境、引起人畜中毒乃至死亡,造成更大的生态效益经济。因此,深入地开展对马尾松和马尾松毛虫的各项研究,有效地完成对马尾松毛虫的生态调控,延长其暴发周期并减少损失,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黑侧沟姬蜂的生物学及种群消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侧沟姬蜂(Casinaria nigripes Gravenhorst)是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otus Walker)的主要寄生天敌,它主要寄生1—4龄松毛虫幼虫,其最高寄生率达66.64%。 黑侧沟姬蜂的全世代发育起点温度为9.0±0.6℃,有效积温446.9日度,在湖南浏阳县每年发生6—7代,以幼虫在松毛虫幼虫体内越冬。幼虫老熟时钻出寄主,爬至松针或松枝上结茧化蛹。在不同的生境中,该蜂对松毛虫的寄生率有明显差异,以在松阔混交林中寄生率最高,对各代松毛虫的年平均寄生率可达36.58%,而在植被稀少的疏残松林中寄生率最低,仅11.66%。其寄生率还随寄主世代不同而异,一般以对第3代松毛虫的寄生率最高,第1代次之,第2代最低。该蜂种群数量逐年波动与全年霜冻日数成负相关,与当年7、8月份降雨量和10月份平均气温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双斑平腹小蜂生物学特性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斑平腹小蜂在四川重庆一带的马尾松毛虫卵内每年可发生2~4代,以老熟幼虫在卵内越冬,翌年4月中 旬开始羽化。雌蜂羽化1~2天后开始产卵,24天内的子代雌性比为89.51%,40天后全为雄性。在永川室内人工繁育,一年可繁育10代。本试验用1:3的蜂蜜水饲喂的成蜂寿命长,产卵量高。雌蜂在大柏毛虫卵内产卵量比在马尾松毛虫和柞蚕卵内产卵量高。  相似文献   

10.
环境温度对马尾松毛虫发育与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模拟马尾松毛虫2、3代发生区内第2代幼虫发生期温度的变化,进行了高温、常温和低温3组变温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光照条件下,3龄以前的马尾松毛虫幼虫死亡率明显不同.马尾松毛虫幼虫死亡率在长光周处理内低温组为25.55%,常温组为55.13%,高温组为58.23%;在短光周处理内低温组为32.67%,常温组为64.67%,高温组为94.32%,说明高温是影响马尾松毛虫低龄幼虫死亡的主要原因.高温还影响马尾松毛虫幼虫的滞育.在相同短光周条件下,幼虫孵出后20 d,高温组幼虫40%发育为5龄,而低温组和常温组全部滞育;幼虫孵出后48 d,高温组全部结茧,而低温组和常温组仍全部滞育.试验证明,马尾松毛虫在第2代幼虫孵出后20 d内如遇连续高温环境,即使在短光周条件下,幼虫也不会滞育.  相似文献   

11.
松毛虫的杂交遗传试验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赵清山  袁星 《昆虫学报》1992,35(1):28-32
本文报道了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和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wlaeformis Tsai et Liu杂交遗传试验的部分结果.研究表明,不论从食性、形态特征、混合配对和单个配对试验的结果来看,油松毛虫和马尾松毛虫应为同一物种.其形态学特征,尤其是外生殖器解剖构造的差异,并未反映出种的特性和种间的生殖隔离.油松毛虫与马尾松毛虫杂交,无论正交或反交,都能产生有生育力的F1代,F1代自交产生F2代,F2代自交产生F3代.但考虑到油松毛虫在我国的分布与油松的分布大体相一致,它与马尾松毛虫在形态学和生态学等方面多少存在着一些差异,因此可认为它是马尾松毛虫的一个亚种,可称为Dendrallmua punctatus tabulaeformis(Tsai et Liu).  相似文献   

12.
应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分析武夷山风景区环境因子与马尾松毛虫发生趋势的关系,利用2007年武夷山风景区气象和地理因子进行主成分因子分析。结果表明,降雨量与马尾松毛虫的发生量关系显著,但受地区性影响大;海拔和纬度与马尾松毛虫的发生量关系显著,但受人为活动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13.
基于神经网络的灯诱法预测马尾松毛虫发生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探索灯诱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Walker)成虫预测下一代幼虫发生量的办法,建立预测预报模型。【方法】2013-2017年连续5年采用灯诱法对马尾松毛虫每年的越冬代、第1代灯诱成虫数、雌虫数、雄虫数、雌性比等数据进行收集,实地调查第1代、第2代(越冬代)幼虫林间的发生量(虫口密度),采用Excel2016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与下一代幼虫发生量(虫口密度)关系密切的灯诱成虫数、雌虫数、雌性比等关联因子,并应用神经网络Matlab2016a建立预测模型。【结果】所建立的灯诱成虫预测模型,拟合度0.92以上,预测精度0.90以上。【结论】采用灯诱马尾松毛虫成虫预测下一代幼虫发生量的神经网络Matlab模型,十分适用于短期精细化预报,方法简单、实用,值得在马尾松毛虫生产性防控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中国松毛虫研究与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严静君 《昆虫知识》1992,29(3):175-177
<正> 在中国,松毛虫是最严重的森林食叶害虫。远在370年前就有发生成灾的记载,至本世纪90年代每年发生面积达270万公顷左右,给林业生产和环境保护造成严重损害。中国现有松毛虫27种(4亚种)。除宁夏和青海外,分布遍及28个直辖市、省和自治区。其中,陕西省有10种,台湾省有4种。从分布范围和危害程度看,发生严重的有:南方的马尾松毛虫,北方的  相似文献   

15.
用马尾松老叶、新叶,湿地松老叶、新叶,当年生马尾松新叶、湿地松新叶和当年生以20%和40%β-蒎烯处理过的马尾松新叶作食料饲养马尾松毛虫。结果表明:马尾松毛虫幼虫在第1代发生期取食马尾松老叶、马尾松新叶、湿地松老叶和湿地松新叶等4种不同质量的食料后,因其食料中10种必需氨基酸含量和挥发性物质β-蒎烯含量的不同,导致幼虫的存活率差异显著。其中,取食马尾松老叶的幼虫成活率最高(44%),依次为马尾松新叶(32.7%)、湿地松老叶(4%),而取食湿地松新叶的幼虫全部死亡。通过马尾松针叶增加外援β-蒎烯喂养马尾松毛虫实验,表明增加了外源β-蒎烯的松针饲养的马尾松毛虫幼虫与用同样松针未增加外源β-蒎烯饲养的幼虫相比,死亡率明显提高;松树中β-蒎烯含量的增加与幼虫成活率呈显著负相关。由此,我们阐明了马尾松与湿地松对马尾松毛虫的抗虫机制。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大豆生长季旱涝时序特征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变化背景下黑龙江省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旱涝转换频繁,不利于黑龙江省的大豆安全生产。为研究黑龙江省大豆生长季旱涝对大豆产量的影响机制,基于黑龙江省60个气象站点1961—2018年逐日降水量数据和同期大豆单产数据,选取标准化降水指数(SPI)为旱涝判识指数,分析黑龙江省大豆生长季旱涝的时序特征,以及大豆不同生育阶段旱涝对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1961—2018年,大豆生长季干旱影响范围整体呈微弱的减小趋势,雨涝影响范围整体呈现弱的增加趋势;而同期干旱和雨涝强度总体均呈微弱的增加趋势,以雨涝强度稍强;干旱和雨涝同时发生的几率占比60.3%。大豆生长季或将进入一个较湿润阶段,2012—2018年间,雨涝的影响范围和发生强度均明显高于干旱,有6年均发生了全域性或区域性雨涝,其中,5年发生中度雨涝。不同区域大豆生长季旱涝对其产量影响程度有所差异,西北部、北部和东部地区雨涝的影响均明显大于干旱的影响,中部地区干旱和雨涝的影响程度相差不大,西南部、南部、东南部地区干旱的影响远大于雨涝的影响。在大豆开花-鼓粒期,旱涝与大豆产量的波动密切相关,西北部、西南部、中部、南部、东南部地区降水正常略偏多对大豆增产有利,但中度及以上雨涝仍会造成大豆减产;北部地区大豆产量波动主要受雨涝影响严重,东部地区干旱和雨涝对大豆产量波动造成的影响程度相似。  相似文献   

17.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atus在我国南方许多省区以及越南境内都有分布,四川和重庆两地是该种松毛虫严重发生的地区。利用寄蝇对害虫进行生物防治,具有防治效果好、防治费用低、不污染环境等优点。本文对采自四川和重庆两地的3种马尾松毛虫寄生...  相似文献   

18.
马尾松毛虫自然种群生命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易明生 《昆虫知识》1990,27(3):151-152
<正>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是马尾松的主要害虫,大发生过后,林木如同火烧,严重影响马尾松的生长。笔者于1983年在华云山天池林场对马尾松毛虫自然种群生命表进行了研究,旨在为马尾松毛虫的预测预报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9.
松毛虫监测与防治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李天生 《昆虫知识》2000,37(2):122-128
松毛虫Dendrolimusspp.是我国分布最广的历史性的松树害虫。我国共有27种松毛虫,其中6种危害较严重,马尾松毛虫列为第一位。松树是我国重要的森林资源,总面积约为3.3-4千万hm2。松树不仅广泛用于民用和工业建材,而且在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等方面有着重大生态效益。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增长与人口的增加,天然林面积锐减,人工林面积增大,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以致松毛虫发生面积逐渐增大。据近年来统计,松毛虫发生面积平均约2.7万hmz。建国以来,在松毛虫生物学、生态学研究以及防治手段与综合管理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有关松毛虫种…  相似文献   

20.
迈过对20多年来ENSO事件的发生与马尾松毛虫发生关系的研究.探讨全球气侯异常对马尾松毛虫发生和种群发展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厄尔尼诺或反厄尔尼诺事件的当年,连江县马尾松毛虫书为中到大发生年;南方涛动|ΣSOI|≤0.9的当年,为马尾松毛虫大发生年;在南方涛动0.9<|ΣSOI|<1.9的当年,为马尾松毛虫轻发生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