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钟少斌  姚景侠 《遗传学报》1992,19(6):523-527
对从六倍体小黑麦与普通小麦的杂种后代中获得的矮秆抗病选系84056-1-36-1进行体细胞C-分带鉴定,结果表明,它的21对染色体中,有1对短臂带型与1R相似的黑麦染色体代换了小麦的1D。观察“中国春”双端二体1A、1B与该选系杂种F_1的花粉母细胞染色体配对,发现分别有82.56%和65.71%的细胞出现异型三价体,所有细胞至少有两个形态不同的单价体;而在“中国春”端二体IDL与84056-1-36-1的杂种中,端体不配对的花粉母细胞占100%,经C-分带后,另外1条单价体显示明显的端带。从上述这些结果推断84056-1-36-1为1R(1D)代换系。  相似文献   

2.
小麦-黑麦代换系间杂交后代染色体易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主要利用小麦-黑麦5R/5A二体代换系与6R/6A二体代换系杂交,在其杂种自交F3中未利用辐射、杀配子染色体、Ph基因等方法,鉴定出易位系,同时,首次观察到有丝分裂中的染色体断裂现象.发现在小麦遗传中,没对Ph基因进行特殊处理的情况下,小麦同祖染色体间可能发生部分同源配对并交换,产生易位.  相似文献   

3.
小麦——黑麦易位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创制在小麦生产上有经济价值和在小麦育种中有利用价值的小麦—黑麦易位系,用小麦—黑麦代换系5R/5A与6R/6A杂交,在杂种后代中选择带有某些黑麦性状的普通小麦类型植株,并按性状继代选择直至稳定为止,至F6代共选出9个品系即6-26、06-60-11、06-6-24、06-6-15、06-6-35、6-34、6-28、06-6-17、06-6-14。本文对这9个品系及其亲本进行了田间观察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它们田间表现生长整齐一致、遗传稳定、育性正常,具有大穗、多小穗、多分蘖、抗病、抗旱等优良性状;选择分布在黑麦5R和6R染色体上的微卫星引物共20对,结果表明引物SCM268在6-26、06-60-11、06-6-15、06-6-35、6-34、6-28、06-6-17、06-6-14这8个品系中扩增出黑麦特异产物,初步确定这8个品系是易位系,是有经济价值和利用价值的遗传材料。  相似文献   

4.
对从小麦-黑麦代换系5R/5A与1R/1D杂交后代中选育的大穗型品系1-5、1-6、1-7、1-8、1-9、1-10、1-11进行形态学与SSR分析。结果表明,7个品系田间表现遗传性稳定,且具有黑麦大穗、抗病等优良性状;利用黑麦特异引物PSC119.1确定7个品系均导入了黑麦染色体片段,引物SCM138扩增结果表明,在1-6、1-7、1-8、1-9、1-10中导入了黑麦染色体5RS片段,引物SCM120、TSM604可以在7个品系中稳定扩增出黑麦5R长臂和1R短臂特异片段。以上结果可为小麦遗传育种与品质改良提供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5.
6.
一个小麦/黑麦小片段染色体易体系的创制和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遗传学报》1997,24(5):453-457
  相似文献   

7.
小麦染色体代换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科学研究的进展或突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先进的研究手段和得心应手的实验材料。例如,研究个别基因的效应,利用近等基因系;明确个别染色体的效应,借助于染色体代换系。染色体代换是一个物种或品种的个别染色体代换另一个物种或品种相应染色体所产生的品系。如果...  相似文献   

8.
小麦——黑麦染色体易位系的细胞学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燕丽 《生物技术》2002,12(4):15-16
用C-带技术分析了普通小麦“中国春”、黑麦“胜利”及小黑麦与普通小麦经辐射处理的后代中产生的并经多代纯化的5个带有黑麦某些性状的普通小麦品系的根尖染色体,结果表明:品系98-5-1为1A/1R纯合易位系,具有抗锈病、抗白粉病等基因,可作为诱导小片段易位的资源。作者提出在小麦-黑麦易位系鉴定中应用更高分辩率的G-带技术识别黑麦染色体片段或小片段易位。  相似文献   

9.
小麦与黑麦杂种离体染色体加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0.
黑麦6R染色体在小麦背景中的传递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张文俊  景建康 《遗传学报》1995,22(3):211-216
带有6R的配子传递率普通显著下降。6R通过雌配子的传递率为8.8%,通过雄配子的传递率为10.3%,通过花药培养的传递率较高,为23.3%,但均低于理论值。进一步分析各种配子经花药离体培养的传递率,发现附加型提高最多,正常型次之,缺失型减少最多,代换型次之,说明离体培养对各种配子具有选择作用。另外,还观察到6R单体附加,6R^L端体单附加和6R^L等臂单附加自交传递率差异不显著。对于影响传递率的各  相似文献   

11.
禽类染色体制备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引进品种尼克红鸡为研究对象,对制备禽类染色体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羽髓法和改进的骨髓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和羽髓细胞培养法制备染色体均未获得成功,因其操作复杂,技术条件要求高,周期长,成本高,可能不适宜于禽类的染色体制备。(2)直接羽髓法和改进的直接骨髓法以及骨髓短期孵育法却获得了成功,由于操作简便。周期短,成本低,适宜于禽类的染色体制备。  相似文献   

12.
对蝽科Pentatomidae4属5种——广二星蝽Stollia ventralis(Westwood)、黒腹二星蝽Stollia guttiger(Thunberg)、西北麦蝽Aelia sibirica(Reuter)、紫翅果蝽Carpocoris purpureipennis(De Geer)、赤条蝽Graphosoma rubrolineata(Westwood)昆虫减数分裂各期染色体形态结构及行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蝽科5种进行交叉减数分裂。花束期5种昆虫染色质变化相似,形态种间有差异。中期染色体排列方式相似,核型种间差异大。精子形态相似,弯曲度大小种间有差异。双线期、终变期染色体交叉形态、频率及历程长短反映物种进化程度。紫翅果蝽X染色体碎斑化。  相似文献   

13.
利用激光微束,并选用适当的功率密度可将小冰麦异附加系花粉细胞染色体切割成2~3个片段,这个技术的建立为激光微束应用于染色体片段DNA微克隆及基因定位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4.
牛膝多糖衍生物的几种取代度测定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研究多糖的结构与功能关系时 ,多糖经化学修饰后 ,其取代基的多少和取代位置均对活性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对于离子型牛膝多糖衍生物和非离子型牛膝多糖衍生物 ,如何准确测定其取代度非常重要。通过运用酸碱滴定法 (ABT)、原子吸收光谱法 (AAS)、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FTIR)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相对照分别对羧甲基牛膝多糖 (CM Abps)和羟乙基牛膝多糖 (HE Abps)的取代度进行测定 ,实验结果发现在DS <1.0范围内 ,测得CM Abps的几组数值均比较接近 ,且线性关系较好 ;在DS <2 .0范围内 ,测得HE Abps的几组数值均比较接近 ,线性关系也较好。研究表明 ,运用ABT、AAS、FTIR和FTIR相对照测定CM Abps和HE Abps的取代度是切实可行的 ,而且方法快速简捷 ,精确度和重现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RNase-gold标记法处理小鼠中期染色体切片,发现染色单体切面内部及周边有大量较均匀分布的RNA。以玉米18 s rRNA的cDNA及水稻5srRNA的DNA为探针,经电镜原位杂交观察到了小鼠18srRNA和5srRNA均在中期染色单体切面内部及边缘有分布,从而首次证明小鼠中期染色体RNA除来源于核仁外,还可以来源于核基质中的5srRNA,但这并非仅有的两种来源。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染色体数据,对9种较为常见的痂蝗进行了比较分析,并运用SPSS系统分析软件构建了反映各种间系统发育关系的系统树;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对各种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推测.  相似文献   

17.
关于染色体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已经过去了一个多世纪,就染色体的高级结构已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模型,尽管目前尚未达成统一认识,但染色体骨架的研究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许多学者都认为在染色体中存在一个由非组蛋白或核糖核蛋白(RNP)组成的骨架结构,进一步研究染色体骨架的组成、结构特点对于认识染色体的高级结构无疑是十分必要的。蔡树涛等在甲藻染色体中观察到骨架结构并证明其主要成分是酸性蛋白,他们认为这些成分在甲藻染色体高级结构的组建和维持上可能起支架作用。本文用RNP优先染色和银染的方法对甲藻染色体中的RNP和银染蛋白进行初步研究,这对于进一步研究甲藻染色体的结构和组成以及真核生物染色体的高级结构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植物染色体高分辨 G-带技术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并首次运用改良的尿素法在野生一粒小麦、玉米、蚕豆、吊兰、川百合等多种植物上诱导出 G-带,带纹清晰,数目多,分布在染色体全长上。前期染色体带呈颗粒状,中期染色体呈明显带状,与哺乳动物染色体 G-带很相似。G-带的数目取决于染色体浓缩程度,中期染色体一条深带到晚前期可显示出2.67条亚带。作者同时比较了胰酶法与尿素法的显带效果。认为两种方法显示的带纹基本相同,尿素法比胰酶法作用温和,显带时间长达数分钟,易于掌握,重复性高,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粗榧的核型及性染色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