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波诱变结合化学诱变选育酸性蛋白酶高产菌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酸性蛋白酶是酶制剂工业比较重要的酶种,广泛应用于饲料、食品、皮革、医药和酿造工业中[1~4],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本研究以宇佐美曲霉(Aspergilususami)白色突变株B1为出发菌株,通过微波诱变和亚硝基胍、硫酸锂复合诱变剂点试平板法诱变,选...  相似文献   

2.
米曲霉木聚糖酶生产菌的理性选育及发酵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米曲霉木聚糖酶生产菌的理性选育及发酵优化。方法:以米曲霉FS018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和激光诱变先后处理3代,以抗高浓度葡萄糖阻遏效应为筛选模型获得一株高产木聚糖酶菌株FST036,并对该菌株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初步优化。结果:突变株FST036产酶水平可达4200.57U/mL,产酶水平比出发菌株提高了24%。对该菌株的发酵培养基初步优化结果表明:培养基的最适氮源为牛肉膏;最适碳源为麸皮与玉米芯组合,总浓度为4%。二者最适比例为7:3;对该菌株的发酵条件初步优化结果表明:最适接种量1%,初始pH6.78,250mL三角瓶装液量为45mL,培养72h酶活可达5404.24U/mL。结论:反复多次诱变处理,并结合抗高浓度葡萄糖阻遏效应作为一种理性筛选模型,为通过诱变育种来获得曲霉木聚糖酶高产菌株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李永泉 《菌物学报》2001,20(2):196-200
采用激光对宇佐美曲霉棕色突变株W25进行诱变处理。选育到一株产酸性蛋白酶、纤维素CMC酶的复合酶生产菌L86,与出发菌株相比发酵单位酸性蛋白酶提高了42.7%、纤维素CMC酶提高了40.9%。所选育的L86经多次传代,遗传性状非常稳定。生物整理试验表明,L86复合酶比较适合用作羊毛织物生物整理用酶。  相似文献   

4.
CN—92植酸酶产生菌的诱变选育及产酶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以无花果曲霉IFFI2227为出发菌株,通过NTGT和Co60复合诱变处理,获得5株产植酸酶活力比出发菌株高2.1~2.5倍的高产菌株。其中1株CN-92菌产酶性能稳定,研究了该菌株的最适产酶条件:培养温度30℃,培养基起始pH6.0培养时间72h。适宜于该菌株产植酸酶的优良固体培养基组成为:麸皮、豆饼粉、硫酸铵及少量无机磷,培养基含水率51%。葡萄糖、乳糖和MH4Cl、NH4NO3等不同程度地抑制植酸酶的合成,微量元素如Mn,Zn,Cu等对产酶无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羊毛生物整理复合酶高产菌的激光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永泉 《菌物系统》2001,20(2):196-200
采用激光对宇佐美曲霉棕色突变株W25进行诱变处理。选衣到一株产酸性蛋白酶、纤维素CMC酶的复合酶生产菌L86,与出发菌株相比发酵单位酸性蛋白酶提高了42.7%、纤维素CMC酶提高了40.9%。所选衣的L86经多次传代,遗传性状非常稳定。生物整理试验表明,L86复合酶比较适合用作羊毛织物生物整理用酶。  相似文献   

6.
采用不同浓度的硫酸二乙酯(DES)诱变处理萌发的河内白曲霉孢子,后涂布于筛选培养基,根据透明圈大小初筛高产酸性α-淀粉酶的突变株,并进行摇瓶复筛。结果表明:将萌发的河内白曲霉孢子于1%DES处理20 min,致死率为84.3%,后涂布筛选获得一株高产酸性α-淀粉酶的突变株Hanoi white starter 4,发酵后酶活力达20.8 U/g,比野生菌株提高了61.2%,且遗传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耐低温淀粉酶产生菌Y89微波诱变及发酵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提高耐低温淀粉酶产生菌的发酵生产水平,以前期筛选得到的1株耐低温兼性厌氧淀粉酶产生菌Y89为出发菌株,对其进行微波诱变处理,通过酶产量及遗传性能稳定检测筛选高活力突变株,并采取单因素优化法对菌株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获得1株遗传稳定的高活力突变株Y89-11,淀粉酶产量达750.2 U/m L,是原出发菌株的1.94倍。采用单因素实验确定该突变株的最佳发酵条件:最适生长及产酶温度为16℃,最佳产酶时间60 h,最优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氮源为酵母膏,培养基中添加Ca2+可显著提高产酶量。经诱变选育出的突变株Y89-11与原菌株相比产酶量提高了94%,所产淀粉酶为中低温酶,最适反应温度30℃,耐低温效果较好,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8.
黄丽华  胡超  左斌  谢达平 《生物磁学》2010,(6):1106-1109
目的:探讨亚硝基胍诱变选育高产Y-氨基丁酸酵母菌株的方法。方法:使用亚硝基胍对酵母菌株进行诱变;采用含溴甲酚绿的YEPD培养基筛选突变菌,采用薄层层析法和比色法鉴定变异菌株发酵液中的Y-氨基丁酸及其含量;对突变菌株连续继代培养4代,测定各代发酵液中Y-氨基丁酸的含量,鉴定诱变菌株的遗传稳定性:结果:亚硝基胍诱变酵母的最佳浓度为1.0g.L^-1,最佳诱变时间为15min;获得了5株突变菌株,菌落呈绿色;薄层层析法鉴定突变菌株都能产Y-氨基丁酸;诱变菌发酵液中的Y-氨基丁酸含量各异,但高于对照,且增长幅度很大;对突变菌株后代遗传稳定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突变菌株4遗传性较稳定。结论:采用1.0g.L^-1的亚硝基胍溶液处理酵母菌15min,经筛选鉴定,获得了一株遗传稳定的高产Y-氨基丁酸的酵母菌株。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高产突变菌株的快速筛选方法,选育出高产内切葡聚糖酶的突变株。【方法】对里氏木霉T306菌株的初筛培养基进行优化,建立快速筛选方法;通过紫外诱变手段选育内切葡聚糖酶高产突变菌株,并对突变菌株的产酶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在初筛培养基中添加浓度为0.1%(W/V)的乳糖、蛋白胨及脱氧胆酸钠有利于菌株的筛选。诱变后筛选出菌落形态发生明显变化的内切葡聚糖酶高产突变株0516,其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CMC酶)较出发菌株提高了38.9%。其产酶培养基经优化后,得到最适碳、氮源分别为:乳糖1.50%、硫酸铵0.14%、尿素0.05%、蛋白胨0.10%,优化后CMC酶活力达64.2 U/mL,较优化前提高了2.3倍。【结论】建立了里氏木霉高产突变菌株的快速筛选方法,通过紫外诱变育种获得了产内切葡聚糖酶能力高且遗传稳定的突变株0516。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亚硝基胍诱变选育高产γ-氨基丁酸酵母菌株的方法。方法:使用亚硝基胍对酵母菌株进行诱变;采用含溴甲酚绿的YEPD培养基筛选突变菌,采用薄层层析法和比色法鉴定变异菌株发酵液中的γ-氨基丁酸及其含量;对突变菌株连续继代培养4代,测定各代发酵液中γ-氨基丁酸的含量,鉴定诱变菌株的遗传稳定性。结果:亚硝基胍诱变酵母的最佳浓度为1.0g.L-1,最佳诱变时间为15min;获得了5株突变菌株,菌落呈绿色;薄层层析法鉴定突变菌株都能产γ-氨基丁酸;诱变菌发酵液中的γ-氨基丁酸含量各异,但高于对照,且增长幅度很大;对突变菌株后代遗传稳定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突变菌株4遗传性较稳定。结论:采用1.0g.L-1的亚硝基胍溶液处理酵母菌15min,经筛选鉴定,获得了一株遗传稳定的高产γ-氨基丁酸的酵母菌株。  相似文献   

11.
以"凤丹"牡丹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到的产脂肪酶菌株Pseudomonas sp. RYXP作为出发菌株,对其进行了紫外线诱变选育,并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方法对活性最强正突变株的产脂肪酶基本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出发菌株Pseudomonas sp. RYXP的紫外线诱变最佳条件为:15 W紫外灯30 cm距离照射1 min;将产脂肪酶活性最强的正突变菌株编号为RYXP-3,单因素试验表明RYXP-3产脂肪酶适宜的碳源为玉米淀粉,适宜氮源为豆饼粉,适宜的磷酸二氢钾含量是0.3%,适宜的初始pH值为7;正交试验表明RYXP-3的最佳的产酶培养基成分组成是:玉米淀粉7%,豆饼粉3%,磷酸二氢钾0.3%,初始pH值为8。在优化方案A1B2C2D3产酶条件下,突变株RYXP-3最高的产酶活性达到56.1 U/mL。突变菌株RYXP-3可作为产油牡丹"凤丹"专用促生菌肥开发的备选资源菌株。  相似文献   

12.
重离子诱变技术选育碱性蛋白酶高产菌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采集的土壤样品中分离筛选出一株碱性蛋白酶产生菌G-41,经16S rRNA分子鉴定为芽孢杆菌属菌株。该菌株在发酵培养基中能产生较高产量的胞外碱性蛋白酶(1.7×104U/mL)。以G-41为出发菌株,对其进行重离子辐照诱变处理,获得突变株G-41-68,将该突变株再次经重离子诱变,从大量突变株中筛选出碱性蛋白酶高产菌株15Gy-54,其酶活力达到6.22×104U/mL。与出发菌株相比较,突变株G-41-68和15Gy-54的酶活力分别提高了1.58倍和2.65倍。对突变株15Gy-54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的碱性蛋白酶活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达到7.18×104U/mL,其最适发酵条件为:培养基(g/100mL)为胰蛋白胨1、酵母膏0.5、乳糖5、Na2HPO4·12H2O0.4、KH2PO40.03、Na2CO30.1、MgSO40.0481(4×10-3mol/L)、pH8.0,培养温度41℃,振荡培养时间42-48h。实验结果表明,重离子辐照诱变技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微生物诱变育种新技术。  相似文献   

13.
衣康酸生产菌种的定向选育和产酸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紫外线—高温复合诱变处理衣康酸生产菌株土曲霉构Aspergillus terreus As3.2811,用以琥珀酸为唯一碳源的选择性乎板定向筛选高产菌株,获得产酸率较其亲株提高了5倍以上的突变株。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对突变株的适宜产酸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批补糖发酵可提高其产酸率高达39.92%。  相似文献   

14.
通过紫外线 高温复合诱变处理衣康酸生产菌株土曲霉AspergillusterreusAs 3 2 81 1 ,用以琥珀酸为唯一碳源的选择性平板定向筛选高产菌株 ,获得产酸率较其亲株提高了 5倍以上的突变株。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对突变株的适宜产酸条件进行了研究 ,通过分批补糖发酵可提高其产酸率高达 39 92 %。  相似文献   

15.
嗜冷性海洋微生物产蛋白酶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邱秀宝  李彤  戴宏  袁影   《微生物学通报》1991,18(3):138-141
从210株海洋细菌中筛选出30株产蛋白酶活力较高的菌株。以N1为出发菌,用UV诱变处理,获得突变株。其中的N1-3。菌株最适生长温度为20℃;在21℃下培养44小时,产酶最高。酶反应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8.0。30℃以下酶活稳定。  相似文献   

16.
采用紫外线诱变和60Co-γ射线协同诱变的方法,对出发菌株Uco-3的原生质体进行诱变处理,通过正突变率与诱变剂量的相互关系,确定最佳诱变剂量。采用4min的紫外线照射和剂量为500Gy的γ射线对黑曲霉Uco-3的原生质体进行诱变,获得一株产高温乳糖酶的高产突变株,突变株产乳糖酶能力显著提高,产酶活力达44.37U/mL,是出发菌株Uco-3的2.73倍。  相似文献   

17.
一株地衣芽孢杆菌碱性蛋白酶的研究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分离到一株产碱性蛋白酶的地衣芽孢杆菌011 ,命名为地衣芽孢杆菌砀山亚种。酶的最适作用条件 :pH9 0 ,6 0℃。对该菌株进行连续 4次不同的物理、化学方法的诱变处理。诱变剂为紫外线、亚硝酸、和低能N+离子 ,其处理方式包括单独或复合处理两种。最后获得一株高产碱性蛋白酶的变异株 (C303)菌株产酶活力从 725u/mL提高到 12425u/mL。该突变株的最适产酶条件为起始pH8.0~9.0 ,培养温度 32℃~37℃ ,振荡培养时间 44~ 48h。  相似文献   

18.
以白腐菌为出发菌株,利用紫外线(UV)进行诱变,筛选高产漆酶突变菌株。通过测定致死率绘制出发菌株的致死曲线,采用PDA-RBBR平板变色法进行初筛,ABTS检测酶活对突变株进行摇瓶复筛。结果表明:利用15 w紫外灯在照射距离为30 cm,照射时间为120 s,致死率为72.1%的条件下进行诱变处理,获得一株高产菌株,其酶活提高79.54%,经过5代传代培养,未见酶活下降,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进一步研究了初始pH值,接种量和培养基装液量等对诱变菌株产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的培养条件pH值6.0,15%的装液量于28℃下,酶活达214.9 U/L。  相似文献   

19.
以酸性纤维素酶产生菌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WL0512作为原始出发菌株,首先经自然分离筛选出一株产酶较稳定的菌株TVN-18,其羧甲基纤维素酶活(CMC酶活)达2765.8U/g,滤纸酶活(FPA酶活)达48.5U/g。再经真空微波和甲基磺酸乙酯(EMS)逐级诱变处理,获得了一株高产、稳产酸性纤维素酶的E6—1菌株,其CMC酶活达4396.6U/g,FPA酶活达126.0U/g,分别是菌株TVN-18的1.59倍和2.60倍。通过对固态发酵培养基麸皮和稻草比例、料水比以及初始pH值的优化,突变株的产酶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其产的CIVIC酶活和FPA酶活分别提高了22.3%和22.4%。  相似文献   

20.
利用柑橘皮固体发酵生产复合酶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对14个菌株以柑橘皮为主要原料固体发酵生产复合酶的生产性能进行了比较, 发现宇佐美曲霉Aspergillus usaanii具有较好的复合酶产率,为进一步提高该菌株的产酶能力, 我们利用γ-射线辐射对其进行了诱变育种,选育得到一株纤维素酶活提高26%、酸性蛋白酶提高28%、木聚糖酶提高24.5%的突变菌株AU—C33。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该菌株的基础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豆粕和尿素含量对各酶活具有极显著影响。以柑橘粉计,当添加23% 豆粕、8%麸皮、3%尿素,水分含量在60%,28℃培养60h后,CMCase、FPA、β-葡萄糖苷酶、酸性蛋白酶和木聚糖酶分别达到了20.8U/g、7.25U/g、74.7U/g、7248.4U/g和3222.6U/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