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动物实验是生命科学研究中必须采用的研究手段,对于生物医学、生物技术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实验动物的福利及动物实验的伦理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重视实验动物的福利伦理是社会文明的体现,也是对用于人类健康研究的实验动物生命的尊重。2006年9月,科技部发布了《关于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意见》,为落实意见的实施,我所进一步加强了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实验动物科学带来的动物伦理及福利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玫蕾 《生命科学》2012,(11):1325-1329
实验动物是在一定条件下人工饲养繁殖,具有特定的生物学特性,用于科学研究的动物。实验动物是生命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支撑条件,是为人类的健康和发展作出贡献和牺牲的生命体。实验动物科学包括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两个方面,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分支。随着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动物福利和动物伦理问题已经全面渗透到了实验动物科学乃至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之中。在我国,实验动物科学带来的伦理问题主要表现为: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对虐杀实验动物的现象缺乏管理,违背实验动物伦理的技术操作现象依然存在,动物保护主义者和实验动物科学工作者之间的矛盾,等等。动物伦理学在中国出现的社会原因是: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人们的观念转变,与国际的交往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同时也是近十几年来教育的结果。近年来,我国实验动物科学领域内关于伦理问题和动物福利的研究进展迅速,实验动物纪念碑的出现和"3R"研究概念的传入是其主要表现。改善实验动物的生活条件,杜绝虐杀实验动物的现象,规范动物实验的技术操作,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是进一步努力的目标;而落实组织措施,成立动物伦理委员会及专家组,加强与国际上的交流,推动"3R"研究的进展,扩大对社会的宣传,支持爱护动物的行为,注重与动物保护组织的理解及沟通等,是为达到这一目标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高校动物福利教育发展历史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80年代动物福利作为一个严谨的科学分支被人们接受以来,动物福利学科得到了迅猛发展,相关概念在科学研究结果的支持下被更精确地定义,评价动物所处福利水平的体系也逐步被建立起来.伴随着动物福利科学的发展,动物福利教育也逐步被纳入高等教育的课程体系.综述了国内外高等院校特别是高校的动物医学学院近30年间的动物福利教育进程,并以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动物福利教育为例说明国际动物福利教育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结合中国现状,思考中国与国际动物福利教育之间存在的差异.随着动物福利相关科学、伦理学以及法学研究的深入,社会对动物福利的关注将会日益加深,相信至少对准动物医生普及动物福利教育必将成为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实验动物是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和支撑条件之一,在生命科学研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实验动物科学起步较晚,总体滞后,适应不了生命科学迅猛发展的需要,亟需政府各相关部门领导,各领域的专家一起进行交流与探讨,齐心协力,共同将我国实验动物科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开展实验动物福利工作不论对于实验动物自身,还是科学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实践中如何开展实验动物福利工作,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随着生命科学研究的发展,我国实验动物科学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加强实验动物行业的规范化管理彰显重要。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是实验动物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推进实验动物学科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国家实验动物立法和各省市对实验动物的配套立法等工作,促进了实验动物行业的有序发展,加强实验动物许可证的有效管理,对于促进我国实验动物的产业化和规范国家实验动物管理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与保障作用。本文对我国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现状进行分析,以对实验动物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实验动物资源建设不仅是实验动物学科发展的基础性核心工作,也是生命科学发展的关键性支撑保障条件之一。目前,已有的实验动物资源难以解决伴随着生命科学研究快速发展而涌现出来的新问题,因此需要开发新的实验动物品种(实验动物新资源的RD则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对近年来我国资源动物实验动物化工作的现状及进展做一综述,提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建议,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8.
实验动物在生物科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不断发展,其饲养环境和福利保障的问题已越来越被国际所关注。实验动物的环境与福利不仅是对动物本身的保护,更重要的是对动物试验结果的保证。本文详细论述了大环境(温度、湿度、气流等方面)及小环境(笼具、饲养密度、垫料)对实验动物福利的影响,通过总结国内外的研究概况,旨为我国改善和提高实验动物的福利提出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9.
在生命科学、医学和药学研究中,实验动物作为直接的实验材料和人类的替难者,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实验动物福利影响着实验动物的身心健康和动物实验的质量,进而影响到科学研究的科学性、可靠性和公众认可程度。各医药院校是培养未来医务人员、科研工作者的机构,在其教学中,都涉及到利用实验动物进行实际操作的训练学习,许多学科都与实验动物学科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因此,在医药院校教学中,树立和培养医学生实验动物福利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实验动物科学作为在现代科学带动下崛起的一门以生物学为主体,以医学、生物学为核心的综合性新兴学科,正以异乎寻常的发展速度影响着整个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实验动物资源是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支撑条件,是一种完整的生物型研究工具和试验对象,作为相似度高、可控性强、使用经济、操作简便的有生命模型,实验动物广泛运用于探索生命奥秘、研究疾病机制及防治等生命科学各领域,成为继试剂、仪器和信息之后,生命科学研究不可替代的第4大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1.
当前,实验动物对生物学和医学的重要性凸显.我国的实验动物组织机构和法规条例建设逐步完善,但与国际水准相比仍有差距.因此,应当重视和加强我国实验动物的研究,如实验动物标准化,野生动物实验动物化,动物福利,3Rs技术以及实验动物的产业化,以推动我国生命科学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2.
实验动物福利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重视.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建立起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实验动物福利法规体系,而我国还没有专门的实验动物福利立法,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但是不断出现的与实验动物福利有关的经贸技术壁垒以及十二五发展的需要使得实验动物福利成为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13.
宠物在我国已经成为一个日渐壮大的产业和庞大的群体。宠物与人类朝夕相处,最容易成为动物源性疾病的传染源,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为了人类自身和宠物健康,我们必须对宠物投入更多的关注。宠物和实验动物作为两种不同用途的动物,存在众多的相似点。我国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实验动物生产、使用、质量保障和福利的管理体系。实验动物的管理体系也许可以为宠物的生产、饲养、质量保证和福利的管理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实验动物作为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和重要支撑条件,其产业化程度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标志,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实验动物产业领域主要包括实验动物培育及生产供应、实验动物相关产品研发和生产供应、动物实验技术服务三个方面,其服务于各个科技领域.我国实验动物产业起步较晚.随着我国生命科学研究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实验动物产业也得到快速发展,实验动物产业化初具规模.但是,我国目前实验动物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产业规模化不够,缺乏具有一定规模、在国内外占主导地位的企业;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质量管理和监督体系不健全;人才队伍不足.建议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合理布局,培育产业化集团;加强质量管理和监督体系建设,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能力.以提升实验动物科学发展水平,推动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从2013年1月开始欧盟将实施新的保护试验用动物指令2010/63/EU,新指令与旧指点令相比在涉及动物福利和3R原则的许多条款上做了完善,体现了国际社会对实验动物使用和管理的最新理念。欧盟保护实验动物法规的变迁,以及适应社会形势和科技进步做出的调整,对于当前中国实验动物实现规范化管理,融入国际实验动物科学发展主流理念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对指令条款的理解也有助于推动实验动物行业参与国际竞争、外包服务和对外贸易中发挥专业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实验动物科学和动物试验的迅速发展,实验动物兽医的需求越来越大。实验动物兽医的角色多种多样,广义地讲可以是任何具有兽医资质且从事实验动物管理、繁育、疾病诊断防治、动物试验和研究的人员。通常实验动物兽医是指实验动物临床兽医或实验动物主管兽医。实验动物兽医的天职是确保动物的健康和福利,并支持高质量的动物试验研究。本文从实验动物兽医工作的必要性、实验动物兽医的发展、实验动物兽医的资质、职责等几个方面,并结合合同外包研发机构中兽医的实践阐述了实验动物兽医的工作性质、任务和内容。  相似文献   

17.
Limited Company     
《Anthrozo?s》2013,26(2):90-102
ABSTRACT

This paper looks at the attitudes that scientists hold toward their use of animals, and at some implications for the welfare of laboratory animals. The framework for this analysis is recent changes in the law regulating the use of animals in British science. We note how ambivalent many scientists are about the way they perceive the animals they use, and the moral dilemmas such use poses. We argue, however, that the legislation itself cannot mediate improvements in animal welfare, as it is inevitably policed by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itself and thus dependent upon values and social relationships within science. We also argue that debates about the promotion of lab animals' welfare tend to use the distancing stance of science; they focus on scientific studies of welfare and behavior, but ignore the context. An important part of that context i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humans and animals in the lab, which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more fully if animals are to benefi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