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建立兔饵食性高脂血症模型的方法,观察高脂饮食对兔体重、死亡率及血脂变化情况。方法取普通级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其中随机抽取10只作为普通饮食组,喂以普通饮食;其他动物给予高脂饮食,4周后,根据血清TC水平分为高脂饮食敏感组和高脂饮食非敏感组,继续喂养9周,观察三组间兔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结果与普通饮食组相比,高脂饮食敏感组在第4~13周时血清TC、TG、HDL-C、LDL-C水平显著升高(P〈0.01),高脂饮食非敏感组在第7~13周时,动物血清TC、HDL-C、LDL-C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高脂饮食非敏感组血清TG水平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脂饮食敏感组相比,高脂饮食非敏感组家兔血清TC、TG、HDL-C和LDL-C水平的上升程度均显著低于高脂饮食敏感组动物(P〈0.01)。结论首次发现兔对高脂饮食敏感性存在差异,高脂饮食非敏感组家兔抗病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耐受性均高于高脂饮食敏感组兔。与高脂饮食敏感组家兔相比,高脂饮食非敏感组家兔对高脂饮食耐受性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高脂饮食加低剂量链脲霉素(Streptozotocin,STZ)建立小鼠2型糖尿病模型。方法5周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饲料组、正常饲料加STZ组、高脂饲料组和高脂饲料加STZ组。相应饲料喂养5周后,按照100 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STZ,然后继续喂养4周。在第5周和第9周末测定小鼠的体重、收缩压、血糖、血胰岛素、血甘油三脂和胆固醇水平。结果STZ注射前各组小鼠的体重、血压、血糖、血胰岛素、血脂和血甘油三脂无明显差异(P〉0.05)。STZ注射后4周时,高脂饲料加STZ组小鼠的体重、血糖、血胰岛素、血压和血脂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其他三组的这些指标无明显改变或仅部分升高。结论高脂饮食加低剂量链脲霉素可建立小鼠2型糖尿病模型,该模型具有人2型糖尿病的主要表型特征和相似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脂饮食致肥胖小鼠脂肪组织RIP140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将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NFD)组、高脂饮食(HFD)纽分别喂养14周后,测量两组小鼠体重,以NFD组小鼠体重作为对照,选取HFD组中体重大于对照组小鼠平均体重20%的小鼠作为肥胖组小鼠。对照组和肥胖组小鼠取血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RT—PCR技术检测两组小鼠附睾脂肪组织RIP140 mRNA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DF组小鼠中有12只符合标准计入肥胖组。肥胖组小鼠TG、TC、FBG、Fins(P〈0.05),HOMA-1R(P〈0.0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肥胖组小鼠脂肪组织RIP140mRNA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小鼠脂肪组织R1P140 mRNA表达水平与TG水平呈正相关(r=0.536,P〈0.05),与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正相关(r=0.465,P〈0.05),而与TC、FBG、Fins水平相关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脂肪组织RIP140 mRNA表达增加,并与胰岛素抵抗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性别对建立小鼠高脂血症动物模型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昆明种小鼠4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4组:雄性对照组、雌性对照组、雄性高脂组、雌性高脂组,按各组要求分别给予正常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连续2周,取血测定实验小鼠血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含量。结果雌性对照组血脂四项指标与雄性对照组差异不显著,高脂饮食使小鼠血中TC、LDL水平明显增高(P〈0.05),雌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结论性别对实验小鼠高脂血症模型的建立及效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参麦注射液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的血脂水平和一系列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其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脂的调节作用。方法:30只SPF级雄性SD大鼠用基础饲料适应性喂养1周,随机分为3组(n=10):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参麦注射液组。对照组用基础饲料喂养,模型对照组和参麦注射液组用高脂饲料喂养,每周测定动物体重一次。参麦注射液组每天给予2次参麦注射液10 ml/kg,连续灌胃45 d。之后测定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物酶(GSH-Px)、丙二醛(MDA)、脂蛋白酯酶(LPL)和肝酯酶(HL)活性。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体重、血清中TC、TG、LDL-C和MD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而HDL-C、SOD、GSH-Px、LPL和HL水平明显降低(P<0.01)。参麦注射液组大鼠体重、血清中TC、TG、LDL-C和MDA水平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而HDL-C、SOD、GSH-Px、LPL和HL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参麦注射液对高脂模型大鼠的血脂具有较明显的调节作用,并具有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熊果酸对高脂饲料联合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肝损伤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选取20只小鼠高脂饲料喂养6周后,STZ (30 mg/kg)腹腔注射连续5 d,9 d后测空腹血糖,大于11.1 mmol/L视为糖尿病模型,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熊果酸组(100 mg/kg)(n=10);另取10只小鼠设为对照组。连续给药8周。小鼠称重,测定空腹血糖(FBG),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含量,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FBG、血清TC、TG含量,ALT、AST活性、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HE染色显示部分肝细胞水肿,轻度脂肪变性,门管区可见淋巴细胞浸润。熊果酸组与模型组比较,FBG,血清TC、TG含量,ALT、AST活性、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SOD活性明显升高(P<0.01);HE染色显示熊果酸组肝细胞排列较为整齐,水肿不明显,淋巴细胞少量存在。结论:熊果酸对高脂饲料联合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血糖、调节血脂、降低肝组织氧化应激水平,提高肝脏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五指山小型猪高脂血症模型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动态变化,探讨血脂异常对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和与昼夜的关系。方法利用高脂饮食诱发五指山小型猪高脂血症,造模后,每2周一次测定小型猪TG、TC、HDL-C和LDL-C和监测动态心电图,并进行24 h和昼夜心率变异性(HRV)分析,以评估小型猪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结果高脂饮食2周后五指山小型猪血清TC、HDL-C、LDL-C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TG水平亦在高脂饮食后6周显著升高(P〈0.05),其中,TC、LDL-C在高脂饮食0~4周时呈快速上升,在4~6周达到高峰,8~10周基本稳定并维持在一定水平;HDL-C在高脂饮食0~2周迅速上升并达到高峰,2~10周基本稳定。HRV参数分析结果,时域指标(RRI、SDNN、RMSDD、SDANN、PNN50、SDANN index、STV、LTV)和频域指标(VLF、LF、HF和TP)均渐进性显著降低(P〈0.05,P〈0.01),LF/HF升高(P〈0.05),夜间HRV参数变化程度均高于白天;相关分析显示HRV各参数与TC、LDL-C、TC/HDL-C、LDL-C/HDL-C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P〈0.01),经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发现,SDNN与TC、LDL-C、TC/HDL-C、LDL-C/HDL-C比值的相关性依次为0.673、0.672、0.665、0.681。结论高脂饮食诱发五指山小型猪高脂血症的血脂异常可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的下降和紊乱,自主神经功能的紊乱程度与高血脂状态的持续时间有关;血脂异常所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险程度夜间高于白天;HRV降低与TC、LDL-C、TC/HDL-C和LDL-C/HDL-C比值升高呈一定的依赖性,SDNN降低可作为预测高脂血症引发心血管病风险的独立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调整窝仔数的方法建立幼儿单纯性肥胖模型,并与高脂饲料制备模型进行比较。方法48只雌性KM小鼠产仔鼠后,一半仔鼠数目为14~16只,一半仔鼠调整为6只(雌雄各3只)。仔鼠离乳时或第9周时仔鼠分别饲喂普通饲料或高脂饲料。仔鼠在15周后处死,称重,测量体长、腰围,生殖器重、脂肪重(肾周和生殖器周脂肪),计算体脂比。结果①BD2组常规饲料饲喂至15周结束后,无论雌雄仔鼠,其体重与BDl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且BD2组体重超过BD1组体重雌性为26.3%,雄性为20.0%。同一处理方式,雌性仔鼠体脂比均高于雄性。②不同时间饲喂高脂饲料,无论调整窝仔数与否,高脂饲料各组仔鼠,无论雌雄,其各组仔鼠体重均比BD1组高(P均〈0.05);HFD4组雌性和雄性仔鼠体重与BD2组相比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通过调整窝仔数的方法可以成功制备儿童单纯性肥胖模型。在儿童早期肥胖的情况下,成年后过度高脂饮食会导致机体储存更多的脂肪。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脏CT值与动脉粥样硬化(AS)程度的关系,寻找AS活体量化观测指标,提高AS干预实验的质量。方法4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A(绞股蓝)组、B(辛伐他汀)组、C(高脂模型)组、E(对照组)组,分别喂饲高脂饲料+绞股蓝5g,kg、高脂饲料+辛伐他汀5mg/kg、高脂饲料、标准饲料。实验前和实验后3周、6周、9周检测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第7周和第9周进行CT检查。进行动脉和肝脏病理学检测。结果①TG、TC、LDL-C、HDL-C:A组、B组、C组饲养后TG、TC、LDL-C明显升高(P〈0.05),A组和B组TG、TC、LDL-C低于C组(P〈0.05),A组TG、HDL-C、LDL-C优于B组(P〈0.05)。②CT检查:饲养后7周、9周,A、B、C组CT值明显下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高于B组、C组(P〈0.01),B组高于C组(P〈0.01)。③主动脉病理学:C组严重的大面积AS,A组和B组AS面积和程度显著低于C组(P〈0.01)。④肝脏病理学:A组、B组、C组肝脏弥漫性肿大,边缘钝而厚,灰黄色,A组较B组、C组肝脏色泽红润、肿大程度轻。A组2/3以上肝细胞发生脂肪样变。B、C组肝脏脂肪样变几乎为100%。结论肝脏CT值与AS的程度有一定的关系,可作为AS程度的量化指标,对指导实验过程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高脂饮食对SD大鼠血脂水平及胸主动脉环舒张功能的影响及姜黄素对以上改变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30只,分高脂饮食组(10只)、正常饮食对照组、高脂饮食+姜黄素组(10只),大鼠行适应性饲养1周后分别给予高脂饮食及正常饮食;于实验开始时、10周及实验结束前测各组大鼠体重,20周后取血测定血清血脂浓度,取胸主动脉测定血管环舒张功能。结果:①高脂饮食喂养的大鼠体重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大鼠,姜黄素可明显对抗高脂饮食导致的体重升高。②与对照组比较,高脂饮食组TC、TG、LDL-C明显升高(P〈0.01和P〈0.05);③与正常对照组及姜黄素对照组比较,高脂饮食组胸主动脉环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显著减弱(P〈0.05)。结论:①SD大鼠给予高脂饮食后使大鼠血脂水平明显升高,胸主动脉环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显著减弱。②姜黄素具有防治高脂饮食导致的血脂升高及改善高脂饮食导致的血管内皮依赖性的舒张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PPAR-γ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脏组织中的表达,探讨非酒精脂肪性肝病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A(正常组)15只普通饮食,B(高脂组)15只高脂饮食。8周后,自两组各随机抽取2只大鼠处死,光镜观察证实脂肪肝造模成功,继续喂养4周后处死所有大鼠,取血清做免疫生化检查,取肝组织标本,分别以光镜观察做出NAS评分,免疫组化和PCR法检测肝组织PPAR-γ蛋白的表达。结果:1.高脂饮食可以成功的复制NAFLD的大鼠模型;2.血清GLU、TC、TG、HDL-C、LDL-C在高脂组表达量较正常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免疫组化显示:高脂组PPAR-γ表达量较正常组升高;结论:1.高脂饮食可成功复制NAFLD模型;2.PPAR-γ在NAFLD大鼠肝脏成脂性改变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左旋多沙唑嗪(-)DOX、右旋多沙唑嗪(+)DOX和消旋多沙唑嗪(±)DOX对高血脂家兔血脂水平及动物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取普通级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给予高脂饮食4周后,血清TC小于10mmol/L的8只家兔为普通饮食组,饲以标准饲料。血清TC大于10mmol/L的40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n=10):高脂模型组、高脂模型+(-)DOX组、高脂模型+(+)DOX组以及高脂模型+(±)DOX组。普通饮食组和高脂模型组家兔腹腔注射无菌双蒸水;其他3组家兔分别腹腔注射(-)DOX、(+)DOX和(±)DOX,连续9周。分析药物对兔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影响。结果:饲以高脂饮食13周时模型组家兔死亡率达40%,远远高于普通饮食组家兔(10%),亦明显高于(±)DOX和(-)DOX处理组。模型组家兔随高脂饲养的时间延长,血清LDL-C水平进一步显著升高(P0.05和P0.01);而各药物处理组动物的血清LDL-C水平未显著升高(P0.05)。结论:(-)DOX和(±)DOX可提高高脂饮食家兔的生存率,并对高血脂家兔的血清LDL-C紊乱具有轻度的改善作用;该作用可能不是其提高高脂饮食家兔生存率的主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高脂诱导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血浆HSP70抗体水平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将28只大鼠分为正常组和高脂组,动态测定了大鼠血清TC、TG、LDL,HE染色观察大鼠主动脉弓病理改变;通过ELISA方法检测大鼠血浆HSP70抗体水平及抗体亚型的变化。结果:2周时,高脂组大鼠血清TC、LDL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TG水平显著降低(P〈0.01)。血浆HSP70抗体在第四周开始显著升高(与对照比较P〈0.01),随着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逐渐升高;HSP70抗体IgM亚型第四周达到峰值(与对照比较P〈0.01);而IgG亚型第四周开始升高(与对照比较P〈0.01),后逐渐升高。第12周时主动脉出现粥样斑块典型的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改变.结论:高脂可以诱导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高脂组大鼠血浆HSP70抗体IgG亚型水平随着疾病的进程逐渐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表明血浆HSP70抗体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豚鼠高脂饮食后高密度脂蛋白代谢的特点,并与大鼠进行比较。方法将豚鼠和大鼠分别随机分为正常组(NC)和高脂组(HF),正常组均给予普通饲料,高脂组给予高脂饲料诱导10周后,测定血清LDL-C、HDL-C水平,HDL3/HDL2比值和LCAT、CETP的表达;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肝脏SR-BI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豚鼠高脂组血清HDL-C水平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亚型HDL3/HDL2的比值升高,血清CETP表达均显著增加,血清LCAT表达下降,肝脏SR-BI mRNA表达水平是正常组的2.27倍。而相同高脂饲料条件下,大鼠的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豚鼠摄入高脂饮食后HDL代谢与大鼠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血清HDL-C升高,肝脏SR-BI受体表达增加,高密度脂蛋白亚型组分发生变化,大颗粒HDL2含量相对减少,小颗粒HDL3堆积,其机制与血清CETP、LCAT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在高脂饮食引起的ApoE基因敲除小鼠附睾损伤中的作用及褪黑素(MT)的干预机制。方法将12只ApoE基因敲除的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高脂饮食组及MT处理组。高脂饮食组为ApoE基因敲除小鼠,给予高脂饮食;MT处理组给予高脂饲养外,并MT灌胃。以6只野生型C57BL/6J雄性小鼠作为对照组,给予普通饮食。饲养12w后,取附睾组织制片,HE染色观察附睾的病理学形态,免疫组化检测GRP78和CHOP的表达。结果HE染色显示,高脂饮食组小鼠,附睾上皮细胞形态结构不清,细胞萎缩。对照组和褪黑素处理组小鼠附睾上皮细胞形态结构完整,细胞排列整齐。免疫组化显示高脂饮食组小鼠附睾中GRP78、CHOP表达增强(P〈0.01)。MT处理组和高脂饮食组相比,附睾中GRP78、CHOP表达下调(P〈0.01)。结论内质网应激参与高脂饮食导致的附睾损伤;MT可能通过抑制附睾内质网应激,减轻高脂饮食对小鼠附睾的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α激动剂药物在PPARα转基因小鼠体内对肝肾功能、血脂指标的影响,以评价该模型能否能应用于药效学研究中。方法选择27只6周龄的PPARα小鼠给予高脂饲料喂养一个月,随机分成3组,9只/组,分别为对照组1,高剂量组(非诺贝特60 mg/kg)和低剂量组(30 mg/kg)。同时选择9只C57BL/6小鼠作为对照组2。连续灌胃一个月,在动物给药前后分别检测肝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和血脂指标,并观察动物的一般生长情况。结果①给药后各组比较:与对照组1比较,非诺贝特各剂量组在PPARα转基因小鼠体内均能明显升高血脂中CHO和HDL-C(P〈0.05),明显降低TG(P〈0.05)。各组之间的体重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②给药前后比较:与给药前比较,给药后高剂量组能明显降低ALT、AST、ALP、BUN、TG(P〈0.05);能明显升高CHO、HDL-C(P〈0.01)。而低剂量组能明显降低ALP(P〈0.05);能明显升高CHO、HDL-C(P〈0.05)。结论 PPARα转基因小鼠评价PPARα激动剂药物比常规C57BL/6小鼠更敏感,是一个新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高脂饮食诱导小鼠肥胖模型,分析高脂饲料对小鼠脂质代谢和leptin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用高脂饲料饲喂小鼠,每周定时称重和断尾采血一次,分别测定血清中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胰岛素和leptin的浓度;5周后,分离、称重小鼠体脂并提取腹部脂肪组织RNA,半定量RT-PCR分析leptin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从第2周开始,实验组小鼠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小鼠,4周后,体重差异显著(P〈0.05);血清中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胰岛素和leptin的含量随体重增加明显增高,4周后,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体脂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肥胖小鼠脂肪组织leptin基因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脂饮食诱导可建立小鼠肥胖模型,并能够引起高胰岛素和高leptin血症,为进一步研究肥胖的发病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