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安徽省实验猕猴中心的安徽恒河猴进行了微生物(包括病毒和病原菌)和寄生虫检测。对恒河猴的病毒检测结果发现,猕猴疱疹病毒1型(BV)和猴痘病毒(SPV)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20.7%(6/29)和10.0%(2/20),20只恒河猴中没有发现猴反转录D型病毒(SRV)、猴免疫缺陷病毒(SIV)和猴T细胞趋向性病毒Ⅰ型(STLV—1)的抗体。5只受检的人工繁育的安徽恒河猴没有感染沙门菌、皮肤病原真菌、志贺菌和结核分枝杆菌的这四种病原菌。肉眼检测恒河猴体表,未发现体外寄生虫。39份人工繁殖的恒河猴粪便样品的总寄生虫感染率为38.5%,检测到溶组织内阿米巴和5种蠕虫(粪类圆线虫、猴结节线虫、绦虫、钩虫、蛔虫),感染率最高的是粪类圆线虫和猴结节线虫。本次调查表明,安徽恒河猴无特殊疾病,健康状况基本良好,可以建立普通级的实验恒河猴,实现安徽恒河猴的实验动物化。  相似文献   

2.
帕金森氏病(PD)是由于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坏死,导致黑质-纹状体系统的多巴胺含量下降而引起的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目前还没有一种很好的方法能使之治愈.Neurturin(NTN)能特异地作用于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对该类神经元具营养和保护作用.经静脉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恒河猴产生帕金森氏病模型,并在NTN治疗组,注射MPTP之前48 h脑室内注射重组毕赤酵母表达的人NTN 1 mg. 结果表明:模型组猴均逐渐出现了PD症状,而NTN治疗组猴,PD症状比较轻或不明显;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MPTP模型组猴黑质、壳核和尾状核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和5-羟吲哚乙酸(5-HIAA)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NTN治疗组猴的黑质、壳核和尾状核中的DA、5-HT和5-HIAA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而与模型组相比,DA、5-HT和5-HIAA含量均明显增加;光镜检查MPTP模型组猴黑质神经元细胞明显脱失,而NTN治疗组猴黑质神经元细胞丢失不明显,与正常对照组猴无差别.上述结果表明,制备的重组人NTN在恒河猴体内能保护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不受MPTP的损伤,使其DA含量及多巴胺能神经元维持正常,在MPTP存在下没有发生PD症状.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动物园笼养猕猴的社会等级结构及其对笼舍不同区域利用率,从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利用瞬时扫描取样法(5 min间隔),对都匀市西山公园的M1(成年雄猴)、F1(成年雌猴)、F2(青年雌猴)、F3(青年雌猴)和F4(幼年雌猴)5只笼养猕猴的攻击、屈服行为发生频次及其所处笼舍A(高空区)、B(休息区)、C(丰容区)、D(笼底区)和E区(前笼区)的次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猴群社会等级顺位从高到低是M1﹥F1﹥F2﹥F3﹥F4;在笼舍中猕猴对C区全年利用率最高,依次减少的是B、D、E和A区;不同性别猕猴对A、B和D区的利用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年龄段猕猴对A、B和D区的利用率差异显著(P<0.05);不同季节猕猴对各区域的利用率无显著差异。研究说明猕猴等级结构与年龄、性别和亲缘关系有关,对笼舍各区域利用率与性别和年龄因素有关、与季节无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H5N1型禽流感病毒感染恒河猴、食蟹猴后,其外周血细胞的变化,为H5N1模型猴提供基础数据及研究参考。方法健康合格食蟹猴、恒河猴各4只,经滴鼻方式接种H5N1病毒107TCID50,确认发病后,在不同时间点进行血细胞及T淋巴细亚群的分析。结果与接种H5N1病毒前比较,接种后白细胞总数(WBC)在第6天时有所降低,至第9天时回升;红细胞总数(RBC)在第3天有所降低,之后回升;淋巴细胞比例及数量分别在第6天、第9天升高并达到最高值。至第9天时,CD4^+T细胞数明显高于接种前,CD8^+T细胞数上升显著,导致CD4^+/CD8^+T细胞比例下降,甚至在2只食蟹猴出现了比例倒置。结论实验用猴感染H5N1后,可导致WBC,CD4^+,CD8^+T等血液细胞的变化,应作为H5N1模型动物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实验猴群及相关生物制品猴泡沫病毒(SFV)的PCR检测方法。方法选择SFV-1、SFV-3、SFVCPZ前病毒序列的pol基因同源性较高的区域设计嵌套引物对SFV-1毒种进行RT-nestedPCR扩增并克隆测序,以确定其准确性,通过验证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初步应用该方法对恒河猴外周血淋巴细胞(PBLs),常用猴肾传代细胞及猴源性生物制品进行检测。结果经RT-nestedPCR扩增出的片断与SFV-1 cDNA序列同源性达到99%,对10只恒河猴的检测结果为5只阳性,5只阴性,对常用猴肾传代细胞及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所建立的SFV RT-nestedPCR检测方法能准确的检测出恒河猴SFV的感染情况,对控制实验猴群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该方法可用于检测猴源性生物制品中SFV的污染情况,为保证生物制品应用的安全性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6.
生态旅游被视为解决保护和发展的最有效手段之一,但现阶段的生态旅游开展对野生动物造成影响的程度和方式还缺乏研究。为研究生态旅游活动开展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是否会对滇金丝猴(Rinopithecus bieti)产生影响,2017年7月5日至2018年2月8日,在云南香格里拉滇金丝猴国家公园,采用10 min间隔的瞬时扫描取样法记录游客噪声、观赏距离、可见滇金丝猴总数量及其不同年龄-性别组滇金丝猴个体数量。结果显示,生态旅游行为显著增加了环境噪声值,向游客开放时段的噪声值(52.42 dB)显著高于非开放时段(47.51 dB),且游客数量越多噪声值越大;游客的观赏距离越近可见的滇金丝猴个体数量越少,且不同观赏距离下可见的滇金丝猴个体数存在显著差异,当观赏距离在11 ~ 15 m时,游客可见滇金丝猴总数量最多(2 046只);在1 ~ 5 m的观赏距离内,不同年龄-性别组猴的理论可见数量不同,成年雄性猴的理论可见数量最高(2.9只),其次是青少年猴(2.2只),成年雌猴(1.8只)和婴猴(1.6只)最低。推测,不同年龄-性别组滇金丝猴个体抵抗干扰的能力不同,成年雄性猴抗干扰能力最强,其次是青少年猴个体,成年雌性猴和婴猴抗干扰能力较弱。由此,本研究认为,现阶段香格里拉滇金丝猴国家公园的生态旅游活动增加了环境噪声,且对滇金丝猴的行为产生了一定的干扰;游客观赏距离越近、游客数量越多,干扰越大。建议在未来的生态旅游过程中,严格设立游客观赏距离,且观赏距离应在10 m以上;设立标语,提醒游客保持安静,减少噪音,从而减少对滇金丝猴的干扰。  相似文献   

7.
第1期曲霉a。amor变种进行菌种改良(45)研究报告第2期嗜碱性芽抱杆菌N-227环状糊精葡基转移酶研究报告基因在枯革杆菌中的整合表达僧加复制起始区对基囚表达的影响—………………·唐上华、王磊、周新宇等(1)…………………王二力、姚国伟、张晓晖等(1)大型奶牛场粪便厌氧消化工程的研究以耐赖氨酸为标记的金霉素产生菌抗噬菌体…………………彭武厚、胡文英、李新吾等(5)变拈的选育—…·陈松生、游建新、施巧琴等(5)耐碱性芽抱杆菌碱性淀粉酶的研究甲烷氧化细菌Methylo。inn。tricho4Orl’U。3011…………………贾士儒、赵树…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国内食蟹猴种群的遗传背景特性,建立食蟹猴种群遗传质量监测方法。方法采用微卫星DNA遗传标记技术对50只食蟹猴种群个体进行遗传质量监测及DNA多态性分析。结果从100个微卫星DNA位点中筛选出20个多态性高的位点,其食蟹猴种群个体的等位基因数目为5-10条,个体间均呈现高度的多态性;其观察等位基因数(Na)为5.0~10.0,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4.6118~8.3404,基因多样性(H)为0.7832~0.8801和香隆信息指数(I)为1.5651~2.1592。结论本实验有效地分析了食蟹猴种群的遗传多态性,为今后筛选特异性微卫星位点来建立食蟹猴种群遗传质量监测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喂饲高脂高胆固醇饮食是诱发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简称AS)的基本方法。在诱发AS过程中,血清脂质的改变不但有种属差异,也存在个体反应性的差异。猴是用于AS研究最理想的实验动物。喂以高胆固醇饮食后,有些猴血清胆固醇上升速度明显高于一般同种猴,称高反应猴(High-responding rhesus monkey);另一些猴的血清胆固醇上升十分缓慢,低于同种猴的一般反应速度,称低反应猴(Low-responding rhesusmonkey)。关于高反应猴(简称HI)及低反应猴(简称LO)在诱发AS过程中血清胆固醇反应的差别,国外已有报道。(Baker et al.,1981;Bhattacharyya et al.,1977;  相似文献   

10.
目的食蟹猴在北京地区的适应性驯养与繁殖。方法从2004年底开始,建立了一个20只雄猴,140只雌猴的食蟹猴室内生产繁殖种群。每个室内饲养单元内包括两只雄猴,14只雌猴,采取自由交配的方式进行繁殖。同时对室内饲养食蟹猴繁殖的季节性、妊娠期、月经周期、仔猴出生体重等进行了观察、记录和统计。结果从2005年4月到2008年3月的3年时间,母猴怀孕305例,流产59例,生产仔猴246只。平均妊娠率、产仔率分别为74.0%和59.7%。室内饲养食蟹猴的繁殖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平均月经周期为(28.5±3.3)d(n=30),平均妊娠期为(167±12)d(n=30),仔猴的平均出生体重为(350±120)g(n=30)。结论食蟹猴能够在温带地区的室内进行成功的驯养和繁殖。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近年来我国实验猴BV(猴疱疹病毒Ⅰ型)抗体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以了解我国实验猴BV感染情况及其抗体水平变化规律,为我国实验猴质量控制及标准化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国标中ELISA方法 ,对2003~2008年我国11个单位送检的2个品种猴血清进行BV抗体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测的4612份猴血清中,有1843份BV抗体呈阳性,阳性率为39.96%;6年中检测猴群BV抗体阳性率基本在30%~50%。幼年(≤2岁)、青年(2.1~4.0岁)、成年(4.1~6.5岁)、老年(≥6.5岁)4个不同年龄段猴BV感染率分别为26.28%、31.53%、53.74%、87.27%。不同年龄感染率差异显著(P〈0.01)。雌猴BV感染率(35.91%)高于雄猴(34.93%),但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不同年龄猴BV感染率不同,随着年龄的增长BV感染率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SHIV-XJ02170在中国恒河猴感染后期传代过程中病毒和宿主的变化特点,并分析env基因的序列变异。方法将感染中国恒河猴G0401V后期(5年)的SHIV-XJ02170病毒垂直传代2只猴(G0401V→G0402V→0403V),同时,剔除G0401V猴CD8+T细胞使潜伏的病毒大量复制后传代1只猴(G0401V→G0404V),应用流式细胞术、病毒载量测定、序列分析等方法研究该病毒在猴体内长期适应后的病毒和免疫学指标及序列变异特点。结果 G0401V在感染后期仍能稳定传代,且表现出毒力增强的特点。其传代猴G0402V在传代后41 d死亡,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衰竭,仅为43个/mL,符合艾滋病感染猴快速进展型的特征。剔除体内CD8+T细胞之后的传代猴G0404V的表现类似G0401V,即长期低水平的病毒血症水平。env基因序列分析发现SHIV-XJ02170在G0401V体内长期适应后发生了可遗传的序列变异,并引起糖基化位点的改变。结论 SHIV-XJ02170在猴体长期适应后的传代过程中表现出向强毒株过渡的特征,为进行SHIV-XJ02170感染性克隆的构建奠定了良好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3.
选取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中不同功能类群的豆科树木幼苗(代表低氮需求的长脐红豆Ormosia balansae Drake、中氮需求的荔枝叶红豆Ormosia semicastrata Hance f. litchifolia How和高氮需求的猴耳环Archidendron clypearia(Jack)I.C.Nielsen)为对象,设置5个浓度梯度的氮(N)添加和2个浓度梯度的磷(P)添加养分控制实验,研究苗木的生长表现。结果显示:(1)氮添加条件下,3个树种幼苗的苗高、总叶面积、根长、根表面积、生物量5个指标对中高浓度氮添加的敏感性大小均为长脐红豆 > 猴耳环 > 荔枝叶红豆;其中,叶总面积对氮肥浓度变化的响应最敏感,长脐红豆的根长、根表面积以及猴耳环根长的响应敏感性次之。(2)长脐红豆和猴耳环幼苗的根冠比受氮肥添加浓度的影响不显著;荔枝叶红豆幼苗的根冠比则随氮肥添加浓度的升高而增大,这种适应策略反映出荔枝叶红豆幼苗对添加中高浓度氮肥有较强的耐受能力。(3)磷添加条件下,长脐红豆和猴耳环幼苗的生长速率为低磷>高磷,表明这2个树种在幼苗阶段为低氮、低磷需求;荔枝叶红豆在低氮处理下的生长速率为高磷>低磷,表明该树种幼苗阶段为低氮、高磷需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人工繁殖恒河猴婴猴生长发育指标的标准数据库。方法随机对90只人工饲养繁殖的恒河猴(从100d至1周岁)进行体重、身长、尾长、前肢长、后肢长发育指标测定。结果测定后的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和绘制生长曲线图,发现人工饲养条件下的恒河猴(1周岁前),其生长发育指标基本均匀一致,只有个别出现发育迟缓或发育不良现象。随时间推移,雄性生长速度要快于雌性。结论所建立的恒河猴婴猴正常生长发育生理指标,为提高人工饲养繁育恒河猴技术和不断改善恒河猴营养与发育健康提供了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15.
对恒河猴进行二次接种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试验,并对二次接毒的结果进行观察,评估初次接毒对恒河猴二次接毒效果的影响.首次接种试验中,3、4、5号恒河猴用环甲膜穿刺注射方法接种含有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尿囊液,6号猴接种不含病毒的尿囊液.90d后,再次用环甲膜穿刺注射方法二次接种,4、5、6号猴接种7mlTCID50浓度为104.875病毒的尿囊液,3号猴接种7ml不含病毒的尿囊液.进行抗体等检测,并分别于72h无痛处死3、4、6号猴,第7d无痛处死5号猴,进行肺的病毒检测及病理观察.结果显示,3、4、5号猴至试验结束时体内依然有较高的抗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抗体水平,6号猴没有抗体;通过RT-PCR以及免疫组化染色进行病毒检测,均只在6号猴肺部检出病毒,且6号猴肺部病理损伤最为严重.由此可以得出初步结论:在初次感染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后90d,临床症状已基本恢复正常的恒河猴体内仍然有较高水平的抗体,此时,恒河猴抵抗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二次感染的能力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药用植物猴耳环(Archidendron clypearia)的天然更新特性,2015年7月和2016年7月对广东省广州市、惠州市和深圳市主要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公益林内天然分布的42株母树进行了天然更新状况调查,并采用熵值法对更新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母树的上下和左右冠幅十分接近,但97.6%的母树存在偏冠现象,尤以向坡下偏冠更为明显,上坡方向树冠宽度约为下坡的1/2;偏冠是影响种子散布范围的主要原因之一;(2)与母树的距离与不同方向对种子雨量影响显著,但两者对苗木的数量和径高生长没有显著影响;(3)林冠下≤ 1 a的苗木占总数的87.8%,且林下无5年及以上的幼树,预示猴耳环依靠天然更新维持种群增长困难较大;(4)用信息熵理论导出的更新指数来评价与母树不同距离的更新效果显示,与母树距离越远更新效果越差;距母树0~3 m范围内更新效果最好;(5)猴耳环具有诸多"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特征,亟需对其资源分布现状及生物生态学特性开展进一步的深入调查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藏猴替代父母行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温暧季节,峨眉山藏猴(Macacathibetana)部分依赖游人食物,可以作近距离观察。用点取样和焦点动物取样法,其替代父母行为(alloparenting)数据收集于1987年出生季节的后半期(3—6月)。在23周龄内,婴猴有10.5%的时间受到替代父母、主要是成年雄性的照料。其中,7.3%的时间与成年雄性在一起,1.9%与非母亲成年雌性、1.3%与少年猴在一起。雄性较雌性更经常地照料(care),探查(inspecting),拉回(retrieving),排斥(rejecting)婴猴;他们一般只与雄性婴猴玩耍(play).雌性对新生儿兴趣更浓,较早出现探查婴猴的行为。少年猴经常与婴猴玩耍,但其它相互作用较少.替代父母行为可能被选择来补偿母亲在恶劣觅食条件下对子女的高投入.对婴猴的性“歧视”很可能源于母亲对女儿的照料多于儿子,和对雄婴勃起阴茎的“逗乐”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食蟹猴血液学及血清生化指标日间节律性变化,为正确全面评估血液学及血清生化测定结果提供一定的实验事实依据。方法在9:30(am)~10:30(am)、12:30(pm)~13:30(pm)、15:30(pm)~16:30(pm)及19:30(pm)~20:30(pm)4个时间段对12只食蟹猴(雌雄各半)采血。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血液生化分析仪分别测定血液学及血清生化指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分析血浆中皮质醇含量。结果雌雄食蟹猴下午白细胞数(WBC)及尿素氮(BUN)显著升高;雌性食蟹猴下午血红蛋白(HGB)及血细胞压积(HCT)显著降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换酶(AST)及丙氨酸氨基转换酶(ALT)活性显著升高;雄性食蟹猴下午血糖(GLU)及血浆皮质醇显著降低。结论雌雄食蟹猴血液学及血清生化部分指标存在明显的日间节律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制灵敏度和特异性高的检测实验猴血清中T淋巴细胞趋向性病毒-1型(STLV-1型)/E体的双抗原夹心ELISA(dsELISA)检测试剂盒。方法采用经原核表达系统表达并纯化的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1型(HTLV-1型)的Env蛋白作为包被用抗原,建立了检测STLV-1的dsELISA诊断方法。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和筛选试剂,确定了dsELISA诊断试剂盒的相关条件,并经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试验考查该试剂盒质量。结果试剂盒特异性好,批内重复试验变异系数(CV)〈7%,批间重复试验CV〈10%。对200份猴血清进行随机检测,与国际公认的诊断试剂盒(美国BioReliance公司)的符合率为97%。结论本试剂盒可初步应用于临床上实验猴STLV-1型抗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20.
Cao G  Liu FL  Zhang GH  Zheng YT 《动物学研究》2012,33(1):99-107
TRIM5-CypA融合基因(TRIMCyp)是一种独特的TRIM5基因形式。迄今已发现新大陆猴中包括鹰猴在内的夜猴属所有代表种,以及在北平顶猴、巽他平顶猴、食蟹猴、印度恒河猴和熊猴等旧大陆猴中均存在这种基因融合现象,但在新大陆猴与旧大陆猴中的TRIMCyp融合基因的基因融合模式和表达剪接方式不同。新大陆猴TRIMCyp融合基因是由CypA假基因的cDNA序列通过LINE-1逆转座子介导的逆转座方式插入至TRIM5α基因的第7和第8外显子之间的内含子中形成,而旧大陆猴TRIMCyp融合基因则是由CypA假基因的cDNA序列以相似的逆转座方式插入至TRIM5基因的3’非翻译区(untranslatedregions,UTR)形成。TRIMCyp融合基因在不同灵长类动物中的存在比例、基因型、TRIMCyp融合蛋白的表达以及对逆转录病毒的限制活性均有所差异。鹰猴和平顶猴的TRIMCyp融合基因研究较多,鹰猴TRIMCyp融合蛋白可能以与TRIM5α相似机制限制HIV-1的感染,而平顶猴TRIMCyp融合蛋白则丧失了限制HIV-1的作用。这两个功能截然不同的融合基因为TRIM5α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难得的实验材料,也为建立HIV-1感染的新型灵长类动物艾滋病模型奠定了科学依据。该文综述了TRIMCyp融合基因在灵长类动物中的分布、存在形式及其限制逆转录病毒复制的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