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普洱茶的渥堆发酵过程是以晒青毛茶的内含成分为基础,在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及湿热作用下,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最终形成普洱茶独特的风味。采用稀释涂布法,根据产酶微生物的特性,经过固体平板初筛和液体茶汤培养基复筛,从普洱茶中分离得到若干株产酶菌株,并从中挑选优良菌株接种普洱茶固体发酵,考察其对普洱茶感官品质的影响。经分子生物学鉴定,D13-16为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相似度为98.62%;GJ-02为米根霉(Rhizopus cryzae),相似度为98.57%;XW-10和DF-03均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相似度分别为99.10%和99.92%。结果表明:普洱茶香气的形成主要与蛋白酶产生菌有关,DB-16发酵后香气评分达到31分(对照28,总分40);汤色主要受多酚氧化酶产生菌的影响,DF-03发酵后汤色评分达到19分(对照12,总分20);而这四种功能性微生物均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普洱茶滋味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60Co γ辐照对普洱茶杀菌效果及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普洱茶为研究对象,利用60Co γ射线辐照,初步研究了不同辐照剂量对普洱茶的杀菌效果及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60Co γ射线能有效地杀灭普洱茶中的微生物,产品初始细菌和霉菌的数量均低于105cfu/g,经3.6kGy~5kGy剂量辐照能确保普洱茶中污染微生物的量低于1×103cfu/g,而且对普洱茶主要品质成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普洱茶减肥、降脂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洱茶(Pu-erh tea)产于云南省南部地区,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丰富的文化涵蕴,被认为具有减肥、降脂、降血糖、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等代谢性疾病功效.近几年来在人、啮齿类和细胞水平的研究表明,普洱茶的确具有减肥、降脂功效,普洱茶中的茶色素、多糖、多酚和他汀类物质可能通过抑制脂肪合成、促进脂肪氧化分解而发挥其减肥、降脂功效.本文综述了目前关于普洱茶减肥、降脂的生物学功效、活性成分、以及作用机制的相关报道,同时探讨了该领域未来的一些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普洱茶减肥、降脂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ou XJ  Ding YH  Liang B 《动物学研究》2012,33(4):421-426
普洱茶(Pu-erhtea)产于云南省南部地区,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丰富的文化涵蕴,被认为具有减肥、降脂、降血糖、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等代谢性疾病功效。近几年来在人、啮齿类和细胞水平的研究表明,普洱茶的确具有减肥、降脂功效,普洱茶中的茶色素、多糖、多酚和他汀类物质可能通过抑制脂肪合成、促进脂肪氧化分解而发挥其减肥、降脂功效。本文综述了目前关于普洱茶减肥、降脂的生物学功效、活性成分、以及作用机制的相关报道,同时探讨了该领域未来的一些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6.
普洱熟茶以其特殊的香气、口感和保健功效,近年来受到愈来愈多消费者的喜爱,是最受欢迎的茶叶品种之一.普洱熟茶由普洱生茶经特殊的微生物后发酵过程生产而成,而普洱生茶则以大叶茶的鲜叶为原料,是一种不发酵的绿茶.本文采用HPLC-DAD-MS技术,对普洱熟茶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从中共检测出21个峰;通过[M+H]+、[M-H]和碎片离子峰,以及与标准品对比,其中18个峰的化学结构分别得到了鉴定.研究结果显示,去除了大量存在的咖啡因后,HPLC-DAD-MS技术可以用于快速有效地检测普洱熟茶中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7.
普洱茶的自然渥堆发酵工艺与农业及环保中的堆肥发酵工艺在堆垛方法、堆垛形状和大小、自然升温过程、高温发酵、翻堆工艺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主要差别是原料和含水量的不同。对不同原料堆肥已有详细的研究及其动态菌群和多种发酵剂的研究和应用报道,明确了高温菌在渥堆发酵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对其翻堆工艺也有较详细的参数及其机械化的应用,但普洱茶渥堆发酵基本上还停留在自然发酵、人工翻堆、常温菌的研究及老茶头作发酵剂的应用等水平上。堆肥的许多研究手段和方法甚至物质转化、脱毒、高温菌的研究等都值得普洱茶渥堆发酵研究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8.
<正>不说全国,就是昆明的茶叶市场里也很少见到真正的古树茶,产自芒景的就更少了。茶商们给外行拿出的所谓古树茶全是假的,要价还挺高,即使是那些一两千元一公斤的所谓‘真茶'中最好的,真货也不过七八成。在盛产优质古树茶的云南芒景村,我们多次从村民口中听到这样的说法。  相似文献   

9.
用不同品种无性系茶树良种制成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进行PTP1B、TCPTP、SHP-1、SHP-2、HePTP、YopH的靶标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经自然渥堆发酵的普洱熟茶对六个靶标的的抑制效果明显好于普洱生茶,说明普洱茶的发酵工艺是形成其特有保健功效的关键所在;另外,普洱熟茶对靶标的抑制效果还与其原料有关,在研究的3个大叶种茶中,对六个的靶标的平均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云抗10号<云抗14号<大黑茶。  相似文献   

10.
普洱茶的香气成分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普洱茶(普洱熟茶)是以云南特有的大叶种茶制作的晒生毛茶(普洱生茶)为原料,经特殊的后李譬过程生产而成。与其原料晒青毛茶相比较,普洱茶的各类化学物质均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应用气相色谱(GC)及气质联用(GC/MS/DS)技术,对云南临沧市生产的普洱茶和晒青毛茶等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普洱茶香气成分中的萜类、芳香族、以及有机酸类等化合物的组成和含量均与同一产地的晒青毛茶等均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普洱茶后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有关普洱茶后发酵生产与微生物的关系、微生物的种类、微生物对普洱茶品质的影响以及主要微生物的生长特性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综述。指出加强普洱茶后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基础研究的必要性,提出建立普洱茶后发酵菌物库,重视对影响普洱茶品质的菌物开展系统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采用3种有机酸(乙酸、乳酸、柠檬酸)处理后的羊肉样品与对照组,在0~4℃条件下贮藏,分别在不同的贮藏时间点,同时取样测定各处理样品的pH值、色泽、汁液损失和菌落总数,分析乙酸、乳酸和柠檬酸处理对羊肉贮藏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2%的乙酸、2%乳酸和2%柠檬酸处理能够有效地抑制贮藏过程中杂菌的繁殖,维持样品较低pH值水平和缓慢上升速度,同时提高羊肉贮藏过程中汁液损失率;乙酸、乳酸、柠檬酸处理对羊肉色泽L*值和a*值的影响较小,但b*值较对照组增加;乙酸、乳酸和柠檬酸处理能够有效延长羊肉的保质期。  相似文献   

13.
采收期和贮藏温度对金艳猕猴桃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金艳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A. eriantha) 4个不同采收期(Ⅰ~Ⅳ)在常温[(23±1)℃]贮藏60 d,以及低温(4℃)贮藏2、4、6月后常温货架14 d内果实品质和果肉色彩的变化。结果表明:采收期Ⅰ和Ⅳ的果实在常温贮藏过程中呼吸高峰出现早、失重快,可滴定酸(TA)、维生素C(Vc)含量和果肉硬度迅速下降;而采收期Ⅱ和Ⅲ的果实呼吸高峰出现晚,保持了较高的TA、Vc含量和果肉硬度。4个采收期猕猴桃果实在常温贮藏期间,果实亮度L*、色度C*和色彩角h显著降低;而在低温贮藏后常温货架期间,果实色彩角h相对于亮度L*和色度C*变化更加明显。研究表明,采收期Ⅱ和Ⅲ为金艳猕猴桃的适宜采收期,色彩角h可以作为适宜的指标反映猕猴桃果实的后熟与衰老,而低温贮藏6个月金艳猕猴桃仍能保持较好的食用品质和色彩。  相似文献   

14.
核基因组微卫星标记揭示大理茶参与了普洱茶的驯化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1个核基因组微卫星标记对普洱茶3个居群、大理茶3个居群及过渡型大理茶2个居群共104株古茶树进行了遗传学分析。研究表明,普洱茶、大理茶和过渡型大理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平均等位基因(Na)为4.852,平均香农多样性指数(I)为1.17,平均期望杂合度(He)和观测杂合度(Ho)分别为0.59和0.52,其中大理茶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低于普洱茶和过渡型大理茶。AMOVA分析表明,普洱茶和大理茶之间遗传分化显著(FST=0.305),遗传变异主要在居群内(分别为93.51%和89.41%),而居群间的遗传变异较低(分别为6.49%和10.59%)。主成分分析和STRUCTURE聚类分析均支持大理茶和普洱茶为不同的组,过渡型大理茶主要由大理茶驯化而来,并在栽培过程中与大理茶产生了遗传分化。在混栽的大理茶和普洱茶居群间存在由大理茶向普洱茶的明显基因渐渗,证实了大理茶参与了普洱茶的驯化过程。最后,讨论并提出了对大理茶和普洱茶古茶树资源保护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普洱茶(熟茶)的后发酵加工工艺,是形成其独特品质特征的关键工序。咖啡碱是一种甲基黄嘌呤,是茶叶中含量比较丰富的生化成分之一,也是茶叶主要呈味物质和生理活性成分,具有促进兴奋、强心、解毒、利尿、助消化等功效。咖啡碱在普洱茶后发酵过程中呈增加趋势。文章对普洱茶后发酵过程中咖啡碱变化的相关研究进行系统综述,为普洱茶咖啡碱理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利用11个核基因组微卫星标记对普洱茶3个居群、大理茶3个居群及过渡型大理茶2个居群共104株古茶树进行了遗传学分析。研究表明,普洱茶、大理茶和过渡型大理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平均等位基因(Na)为4?852,平均香农多样性指数(I)为1?17,平均期望杂合度(He)和观测杂合度( Ho)分别为0?59和0?52,其中大理茶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低于普洱茶和过渡型大理茶。 AMOVA分析表明,普洱茶和大理茶之间遗传分化显著( FST=0?305),遗传变异主要在居群内(分别为93?51%和89?41%),而居群间的遗传变异较低(分别为6?49%和10?59%)。主成分分析和STRUCTURE聚类分析均支持大理茶和普洱茶为不同的组,过渡型大理茶主要由大理茶驯化而来,并在栽培过程中与大理茶产生了遗传分化。在混栽的大理茶和普洱茶居群间存在由大理茶向普洱茶的明显基因渐渗,证实了大理茶参与了普洱茶的驯化过程。最后,讨论并提出了对大理茶和普洱茶古茶树资源保护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木瓜果实贮藏期间香气成分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同步蒸馏萃取(SDE)法提取不同贮藏期木瓜果实的香气成分,通过GC-M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木瓜果实成熟后随着贮藏期延长,香气成分总体呈现出醇类、酮类、醛类相对含量下降,酯类、烯烃及萜烯类上升趋势。贮藏初期果实的主要香气成分包括4-甲基-5-(1,3-二戊烯基)-四氢呋喃-2-酮、二氢-β-紫罗兰醇、(Z)-3-己烯醇等。当8℃贮藏40 d时,香气物质主要以萜烯类、酯类和醇类为主,相对含量分别为21.07%、18.73%和16.34%。当贮藏90 d时脂肪酸乙酯类相对含量明显增加,达到34.86%,其中3-壬烯酸乙酯相对含量最高(21.67%),成为构成木瓜香气的关键物质。α-金合欢烯相对含量在整个贮藏期间不断上升,由贮藏初期的3.63%上升到贮藏40 d时的19.00%,当贮藏90 d时达到35.22%。  相似文献   

18.
几种稻谷与稻米的简易气调贮藏方法中,以40% CO_2处理为最好,贮藏14个月的稻米蛋白质含量比对照高,品质不下降,且受高温高湿的影响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在对普洱茶中微生物筛选和鉴定基础上对蜡样芽胞杆菌毒素基因的分布、普洱茶下调毒素基因的表达和改善肠上皮细胞的损伤进行研究。方法 分别采用无菌水和沸水泡制普洱茶,获得分离株,通过16S rDNA测序以及生理生化试验确定其归属;对所筛选的菌株进行耐模拟胃肠液能力评价和毒力基因的检测;采用细胞实验和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普洱茶对蜡样芽胞杆菌毒素的抑制作用。结果 无菌水浸泡普洱茶获得的45株菌中44株为芽胞杆菌属,沸水浸泡获得的7株菌均为蜡样芽胞杆菌(FBCE01、FBCE06、FBCE10、FBCE14、FBCE20、FBCE26和FBCE29),多重PCR技术结果表明其分别含有毒力基因cytK、nheA和hblD的2种或3种。耐模拟胃肠液实验表明,7株菌均具有很强的耐模拟胃肠液消化能力;细胞实验结果发现,普洱茶汤能显著降低蜡样芽胞杆菌对Caco-2细胞的粘附(P<0.05);MTT实验结果显示,普洱茶能有效降低蜡样芽胞杆菌对细胞的损伤;荧光定量PCR技术结果进一步说明,普洱茶使蜡样芽胞杆菌肠毒素的mRNA表达水平下调。结论 普洱茶具有抑制蜡样芽胞杆菌毒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青浦莲藕为主要对象,研究冷水预冷和冷库预冷两种方式对于莲藕贮藏保鲜的影响,考察其在保鲜柜(4±0.5)℃、15天的贮藏期间的失重率、色泽、硬度、可溶性固形物、相对电导率等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未经预冷的莲藕样品相比,冷水和冷库预冷能够显著降低莲藕失重率、延缓莲藕表皮色泽变化、维持莲藕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然而冷库预冷对莲藕在贮藏后期的细胞膜造成损伤,从而降低莲藕品质,而冷水预冷能够保持莲藕硬度,由此表明冷水预冷对莲藕具有更好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