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真菌感染的发生率、致病真菌以及感染的主要因素及处理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真菌感染患者从临床症状、真菌学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详细的论述,探讨腹膜透析与真菌感染的关系。结果腹膜透析治疗的58例患者中有5例发生真菌性腹膜炎,感染率为8.6%,致病菌4例为白念珠菌,1例为近平滑念珠菌,其中4例患者经抗真菌和拔出腹透管处理,治疗效果较为理想。1例患者因病情危重伴有其他细菌感染,最终死于其他并发症。结论真菌感染是腹膜透析患者较严重的并发症,尽管发生率不高,但如果不及时处理后果严重,早诊断、早治疗并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拔除腹透管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黄喜莲 《蛇志》2014,(3):320-321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方法将26例腹膜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例,观察组采用7天健康教育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法,比较两组患者对腹透知识掌握情况。结果 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对腹透关键环节的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两组患者对腹膜透析技术操作掌握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7天健康教育法更有利于患者掌握透析相关知识,提高遵医行为,减少并发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相关性真菌性腹膜炎(FP)发生率、致病菌、治疗情况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0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腹膜透析中心发生的18例FP,选择与同期收治非真菌性腹膜炎113例比较,记录所有FP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和转归,分析FP发生的易感因素和结局。结果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共389例次,FP 18例次,占4.6%。其中白念珠菌6例(33.3%)、近平滑念珠菌5例(27.8%)、无名念珠菌3例(16.7%)、光滑念珠菌2例(11.1%)、热带念珠菌1例(5.6%)和克柔念珠菌(5.6%)1例。与非真菌性腹膜炎相比较,FP组腹透时间更长(P<0.001)、既往抗生素使用率高(P<0.001)、血浆白蛋白(ALB)更低(P<0.001)、C反应蛋白(CRP)更高(P<0.001)、甲状旁腺激素(PTH)和血磷(P)水平更高(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腹透时间越长、1个月内使用抗生素、低ALB和高CRP是发生FP的危险因素(P<0.05)。18例次FP中,14例患者拔管转血透(77.8%),4例患者死亡(22.2%),FP组腹膜透析技术失败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BP组。结论腹透时间越长、既往使用抗生素、低ALB和高CRP是FP的易感因素。FP是腹膜透析的严重并发症,是导致技术失败的主要原因,确诊后早期拔管可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PD)患者转血液透析(HD)原因及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月30例PD转HD患者和30例PD患者的作为研究对象,将30例PD转HD患者纳入PD转HD组,将30例PD患者纳入PD组,比较两组的组间特征;并建立多因素Logistic模型,分析PD患者转HD的影响因素;另根据随访结果将PD转HD组的10例死亡患者纳入死亡组,将20例存活患者纳入存活组,分析两组的组间特征。结果:PD转HD组白蛋白(Alb)、总蛋白(TP)、血磷(P)明显高于PD组,尿素氮(BUN)、肌酐(Scr)明显低于PD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原发病、透析不良事件、Alb均是影响PD患者转HD的相关因素(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N、腹透相关性感染、透析不充分、腹透管功能障碍、Alb下降均是PD患者转H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DN率较高,Alb水平较低(P<0.05)。结论:导致PD患者转HD的原因包括腹透相关性感染、透析不充分、腹透管功能障碍、Alb降低等,DN患者较为多见,且DN和Alb降低的患者预后不良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5.
《蛇志》2019,(4)
目的通过自制腹透管建立一个便利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大鼠模型,研究水孔通道蛋白1 (aquaporin 1,AQP1)在腹膜炎大鼠腹膜表达情况。方法将60只SD大鼠分为3组,第1组为空白组;第2组为穿刺组,以传统方式直接向大鼠腹腔注射腹膜透析液及大肠杆菌菌液;第3组为置管组,采用医用18G静脉留置针,打侧孔消毒灭菌后,从左下腹迷路穿刺置入腹腔后拔出穿刺针芯,贴无菌膜后固定,消毒留置针硅胶帽后注入大肠杆菌,建立腹膜透析相关性大肠埃希菌腹膜炎大鼠模型。建模后饲养大鼠72 h处死,取大鼠壁层腹膜行病理切片观察腹膜炎细胞浸润情况,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AQP1在大鼠壁层腹膜的表达情况。结果穿刺组大鼠存活率为50%,置管组大鼠存活率为85%,两组大鼠的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大鼠壁层腹膜病理切片光镜下均观察到大量炎细胞浸润。空白组、置管组的AQP1表达均明显低于穿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医用留置针置入大鼠腹腔可建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大鼠模型;AQP1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大鼠的壁层腹膜中表达上调,与大鼠的腹膜炎病情变化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报道1例由棕黑腐质霉属(Humicola fuscoatra)导致的真菌性腹膜炎。此菌分离自1名长期腹膜透析患者的腹水。腐质霉属在自然界广泛存在,棕黑腐质霉导致的人类感染罕见。现对棕黑腐质霉的真菌学特点进行研究,并进行分子测序。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对伊曲康唑的MIC为0.008μg/mL,伏立康唑的MIC为0.016μg/mL,两性霉素B的MIC为1.5μg/mL。患者拔除腹透管,改行血液透析。口服伊曲康唑0.1 g/12 h,28 d后病情明显改善,出院。  相似文献   

7.
《蛇志》2019,(2)
目的通过建立腹膜纤维化大鼠模型,探讨三七总皂苷(PNS)对腹膜纤维化大鼠模型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20只SD健康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5只)、模型组(8只)和试验组(7只)。空白组每日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100ml/kg),1次/d;模型组每日腹腔内注射4.25%葡萄糖腹透液(100ml/kg),同时隔日联合脂多糖1.2mg/kg腹腔注射(第1、3、5……天),1次/d;试验组每日腹腔内注射4.25%葡萄糖腹透液100ml/kg与PNS(35mg/kg)混合液,同时隔日联合脂多糖1.2mg/kg腹腔注射(第1、3、5……天)。透析28d后,取大鼠壁层腹膜做病理切片观察。检测并比较3组大鼠血清中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的含量。结果光镜下观察壁层腹膜病理切片,模型组大鼠腹膜组织明显增厚,并可见炎症细胞浸润、纤维细胞及血管增生明显增多,而试验组上述改变明显改善。试验组与空白组比较,AGEs、丙二醛明显增高,T-SOD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AGES、丙二醛明显增加,T-SOD、GSH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与模型组比较,AGEs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日腹腔注射1.2mg/kg脂多糖,可成功建立腹膜纤维化大鼠模型;PNS可降低AGEs含量,改善腹膜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预后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6年10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血液透析组以及腹膜透组,每组各50例。分别给予血液透析治疗以及腹膜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透析前后的舒张压、收缩压、血红蛋白、血白蛋白、血磷、免疫反应性甲状旁腺激素以及血钙水平,观察患者的2年生存情况、3年生存情况以及死亡原因。结果:两组透析前后的舒张压、收缩压、血红蛋白、血磷、免疫反应性甲状旁腺激素以及血钙水平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且两组间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血液透析组透析后的血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透析前(P0.05),且血液透析组透析后的血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腹膜透析组(P0.05);血液透析组存活2年者33例,存活3年者26例;腹膜透析组存活2年者32例,存活3年者25例。两组患者之间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死亡原因主要包括包括多器官功能衰竭、心力衰竭、脑出血、重度感染以及休克等。结论:血液透析以及腹膜透析均为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方法,且二者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预后情况的影响无明显差异,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透析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uEPO)对腹膜间皮细胞(PMCs)的抗凋亡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小鼠PMCs并给予rHuEPO干预,观察起对JAK2,STAT5,ERK1/2和P38磷酸化的影响.体内试验采用5000U/kg的rHuEPO顸处理后再予以4.25%的腹透液腹腔内注射后4小时,取小鼠脏层腹膜组织检测活性凋亡蛋白酶-3表达.结果:小鼠PMCs上表达EPO受体mRNA和蛋白,5 U/mL的rHuEPO可诱导PMCs的JAK2,STAT5和ERK1/2磷酸化上调.rHuEPO预处理1小时后再予腹透液处理的PMCs较单独予腹透液处理的PMCs,凋亡蛋白酶-3活化降低,DNA碎裂减少.rHuEPO干预可提高ERK1/2磷酸化水平而抑制腹透液诱导的P38磷酸化.特异性的ERK活化抑制剂PD98059可完全阻断rHuEPO的保护作用.通过检测凋亡蛋白酶-3证实rHuEPO可在小鼠体内降低腹透液引起的PMCs凋亡水平.结论:本研究为rHuEPO在腹透临床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开辟了新途径,rHuEPO可通过ERK1/2依赖途径减少PMCs的凋亡发挥保护性作用.rHuEPO及其衍生物可能成为维护腹膜完整性的新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多频次腹透相关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病原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7月间因腹透相关性腹膜炎入院的腹膜透析患者,入院次数≥2者列为多频次组,仅1次入院者列为单次组。结果 多频次组23例,发生腹膜炎54例次,单次组18例,发生腹膜炎18例次。两组间性别、腹透龄、血压、血肌酐、血尿素氮、血钾、血钙、血磷及病原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次组相比,多频次组患者的年龄普遍较大、原发病多为糖尿病肾病,而血红蛋白及血清白蛋白水平偏低(P<0.05)。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居多,对氨曲南、头孢唑啉、头孢曲松的耐药率最高,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亚胺培南敏感;革兰阳性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对氨苄青霉素、苯唑西林及克林霉素耐药,对万古霉素和莫西沙星敏感。结论 腹透相关性腹膜炎的反复出现与患者年龄大、有糖尿病、贫血及低白蛋白血症病史相关。  相似文献   

11.
高峰  贺晓  高德 《蛇志》2007,19(2):114-115
目的以尿素清除指数和肌酐清除率为指标,探讨影响透析效能相关因素。方法评估76例透析患者的蛋白分解率及残余肾功能,研究其与尿素清除指数及肌酐清除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腹透患者营养状态和残肾功能分别与透析充分性呈正相关。结论加强患者营养状态,保护残余肾功能可提高透析充分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腹膜透析患者相关感染情况,探讨护理对策以降低腹膜透析患者相关感染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4年8月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收治腹膜透析患者165例,观察腹膜透析患者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感染致病菌的分布以及透析护理中发病情况,分析腹膜透析患者相关感染发生的原因。结果 165例腹膜透析患者共有79例发生108次相关感染,其中腹膜炎32例共41次,出口感染17例共28次,出口处合并隧道感染28例共37次,隧道感染2例共2次;79例感染患者共有58例细菌培养为阳性,阳性率为73.42%。分离出病原菌6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0株(占63.49%),革兰阴性菌19株(占30.16%),真菌4株(占6.35%);108次腹膜透析相关感染发生的原因:操作因素共67次,患者因素36次,环境因素3次,原因不明2次。结论腹膜透析患者相关感染的致病菌主要为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接触性感染和患者身体因素是腹膜透析患者相关感染的重要原因,采用恰当的护理对策能够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和比较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终末期肾病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4月本医院收治的透析患者24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血液透析组和腹膜透析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存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死亡原因是心力衰竭、消化道出血、重度感染、脑梗死,两组的病死率及死因构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透析组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血液透析组(P0.05),两组患者7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透析年龄超过60岁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中,腹膜透析组1年、3年、5年、7年生存率均显著低于血液透析组(P0.05)。血液透析组心力衰竭、动静脉内瘘闭塞发生率显著高于腹膜透析组(P0.05),腹膜透析组腹膜炎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血液透析组(P0.05),血液透析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腹膜透析组(P0.05)。结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各有优缺点,对终末期肾病患者应个体化选择透析方式,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终末期肾脏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相应地,腹膜透析病人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明确腹膜透析病人预后的影响因素是临床医师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尿毒症毒素的积蓄可对腹膜透析病人的心血管系统产生不良作用,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腹膜透析充分性的相关指标对于预测病人的生存率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此外,腹膜炎的发生可使超滤量明显下降,增加病人的死亡率。合并症可能通过加重病人的营养不良状态、促进炎症水平,影响病人的预后。因此,重视病人的尿毒症毒素水平、透析充分性指标与合并症情况,积极防治腹膜炎,将有助于改善腹膜透析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当归黄芪提取物(EAA)对大鼠腹膜功能、结构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_1)表达的影响。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EAA高、低剂量组(n=10)。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4组大鼠每天腹腔注射4.25%高糖腹透液100 ml/kg,连续40 d,并在第8天、10天、12天腹腔注射大肠杆菌脂多糖(LPS)5 mg/kg,建立大鼠慢性腹膜功能衰竭模型,造模的同时灌胃给予相应药物。通过称大鼠体重和观察活动状态,测定超滤量、腹膜转运功能参数、壁层腹膜厚度、壁层腹膜TGF-β1的表达,研究EAA对大鼠腹膜功能、结构的保护作用及TGF-β1表达的影响。结果:EAA能升高高糖腹膜透析液联合LPS诱发的腹膜功能衰竭大鼠超滤量和腹膜转运功能参数;使大鼠腹膜增厚程度降低,TGF-β1表达减少。结论:EAA对大鼠腹膜功能、结构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能抑制TGF-β_1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腹膜透析联合血液滤过治疗在急性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4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在入院24h内给予腹膜透析联合血液滤过治疗,B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在入院24h后给予腹膜透析联合血液滤过治疗.连续治疗7d.比较两组患者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WBC恢复正常时间以及感染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A组患者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WBC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感染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费用较B组明显降低.结论:早期应用腹膜透析联合血液滤过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效果明显,可较早缓解症状并缩短病程、减低感染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且越早运用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17.
张敏  赵菁莉 《生物磁学》2014,(1):166-168,197
腹膜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脏病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是腹膜长期暴露于非生理性的腹膜透析液中(低pH、高浓度葡萄糖以及高渗透压等)会致腹膜纤维化,从而导致腹膜结构和功能的丧失,这是患者放弃腹膜透析的原因之一。现代药理学实验证明,中医药对于腹膜纤维化的防治研究主要集中在腹膜间皮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方面,通过对细胞因子的作用,保护和/或改善腹膜间皮细胞的功能防治腹膜纤维化。  相似文献   

18.
胡晋平  王妍  黄晨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0,32(11):1359-1361, 1366
真菌性腹膜炎是影响腹膜透析的主要因素之一,与细菌性腹膜炎相比,其病亡率更高。尽管随着技术的改进和管理的提升,真菌性腹膜炎的发病率明显降低,全球发病率为2.0%~23.8%,但对于患者个人来说腹膜炎仍是影响其生存及预后的主要因素。国际腹膜透析协会建议一旦确诊为真菌性腹膜炎,需要尽早拔管并继续进行抗感染治疗至少2周,最终才能继续腹膜透析。早期预防和及时规范诊治是维持长期腹膜透析成功的关键,本研究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的真菌性腹膜炎诊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观察腹膜透析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As)情况及血清klotho、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的表达,分析血清klotho、FGF表达与腹膜透析患者颈动脉As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0月接受腹膜透析治疗的15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颈动脉As发生情况,检测血清klotho、FGF水平。结果:154例腹膜透析患者患者中,颈动脉As发生率为51.16 %;发生颈动脉As患者的血清klotho水平低于未发生患者,血清FGF水平高于未发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双变量Pearson直线相关性分析发现,腹膜透析患者血清klotho水平与FGF水平呈负相关(r<0,P<0.001);经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klotho低表达、血清FGF过表达均是腹膜透析患者发生颈动脉As的影响因素(OR>1,P<0.05); 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klotho、FGF预测腹膜透析患者发生颈动脉As风险的AUC均>0.80。结论:腹膜透析患者颈动脉As的发生可能与血清klotho低表达、血清FGF过表达有关,建议临床通过检测患者血清klotho、FGF水平,预测颈动脉As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含蛋白转导域的SARA融合蛋白(PTD-SAR/SBD)对腹膜透析大鼠腹膜纤维化的抑制作用。方法:每日腹腔注射4.25%葡萄糖腹膜透析液(PDF)制备腹膜透析大鼠模型。28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8);腹膜透析模型组(n=10);PTD-SARA/SBD蛋白干预组(n=10)。4周后行腹膜平衡试验,检测超滤量、葡萄糖吸收率;留取壁层腹膜组织行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壁层腹膜间皮细胞转分化指标E-cadherin和Twist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测定E-cadherin、twist,以及CollagenⅠ、TGF-β1、P-Smad3、t-Smad3的表达。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壁层腹膜增厚,糖转运率增加,超滤量降低(P0.01);免疫组织化学与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E-cadherin表达下调,Twist表达上调;CollagenⅠ、P-Smad3、TGF-β1表达增加。②与模型组比较,PTD-SARA/SBD蛋白干预组大鼠壁层腹膜糖转运率降低,超滤量增加(P0.05);E-cadherin表达上调,Twist表达下调;CollagenⅠ、TGF-β1、P-Smad3表达减少,各组t-Smad3无明显变化。结论:PTD-SARA/SBD融合蛋白通过抑制TGF-β/Smads信号通路部分逆转腹膜间皮细胞转分化从而改善腹膜结构和功能,为防治腹膜透析所致腹膜纤维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