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淑如  杜浛 《菌物学报》2020,39(11):2044-2059
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已成为引起严重院里感染的新兴病原真菌。自2009年第一次报道以来,耳念珠菌在全球迅速传播并导致几次院内感染的暴发。与念珠菌属其他成员相比,耳念珠菌具有诸多特点,比如多重耐药、鉴别困难、死亡率高、易在医院内传播等。关于耳念珠菌的生物学和致病性研究越来越多,我们对耳念珠菌的认识也逐渐增强,本综述详细地介绍了耳念珠菌全球感染的流行病学以及该病原真菌的基本生物学特征,并对其毒力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进行汇总,对未来关于耳念珠菌研究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也被称为"超级真菌",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人体病原真菌新物种,临床分离株通常具有多重耐药和高致死率等特征。2009年日本首次报道耳念珠菌之后,其感染病例在多个国家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目前已报道的病例分布在全球五大洲27个国家,包括中国。耳念珠菌感染给临床诊断和防控以及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从该菌临床分离菌株的生物学、遗传变异分化及耐药特征等方面入手,围绕分子流行病学、基因组特征、毒性因子和耐药性等方面系统地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取得的相关进展,并探讨了我国耳念珠菌感染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黄倩  邴健  岳慧珍  黄广华  魏羽佳 《菌物学报》2018,37(10):1278-1286
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也被称为“超级真菌”,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人体病原真菌新物种,临床分离株通常具有多重耐药和高致死率等特征。2009年日本首次报道耳念珠菌之后,其感染病例在多个国家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目前已报道的病例分布在全球五大洲27个国家,包括中国。耳念珠菌感染给临床诊断和防控以及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从该菌临床分离菌株的生物学、遗传变异分化及耐药特征等方面入手,围绕分子流行病学、基因组特征、毒性因子和耐药性等方面系统地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取得的相关进展,并探讨了我国耳念珠菌感染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邴健 《菌物学报》2020,39(11):2120-2130
耳念珠菌感染及其耐药问题已愈演愈烈,其临床耐药机制的研究已刻不容缓。本文整理了国内外耳念珠菌临床菌株对三大类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并从外排泵异常表达、靶标蛋白突变、生物被膜和基因组可塑性4个方面总结了耳念珠菌已报道的或潜在的耐药机制,并与其他念珠菌耐药机制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5.
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可导致人体严重的侵袭性感染,自2009年日本首次报道以来,全球呈快速流行趋势,甚至暴发多次院内感染[1-3]。按照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暂定的耳念珠菌耐药折点(氟康唑MIC≥32 mg/L、两性霉素B MIC≥2 mg/L、卡泊芬净MIC≥2 mg/L),临床分离的耳念珠菌对这3类常用抗真菌药物往往表现出耐药,甚至泛耐药,故可选择的治疗方案非常有限[4]。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加剧,抗生素滥用等降低人体免疫力的因素越来越多,使得由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感染引起的疾病发生率越来越高。本研究通过使用程序性坏死的选择性抑制剂Necrostatin-1,初步探索了细胞自噬和程序性死亡在巨噬细胞抗白色念珠菌感染中的作用。研究表明:细胞自噬参与了白色念珠菌侵染巨噬细胞的过程,而Necrostatin-1可能通过抑制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自噬促进IL-6的表达,并抑制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进而对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天然免疫反应产生影响。细胞自噬在抗真菌感染方面的研究已有报道,而程序性坏死在抗真菌感染方面的研究鲜有报道,同时Necrostatin-1在巨噬细胞抗白色念珠菌感染中的作用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对白色念珠菌侵染机理的探索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又称耳道假丝酵母,是2009年被发现的一种病原真菌,有"超级真菌"之称,特点是较难在临床中鉴别、易在患者皮肤中定植,大多数菌株在医疗环境中可以持久生存,具有多重耐药性等,致使临床病症难以治疗及流行难以控制.耳念珠菌对三类主要的抗真菌药物——唑类药物、多烯类药物和棘白菌素类药物通常都具有单一或多重耐药性,且耐药性程度不尽相同,这大大增加了临床治疗的难度.耳念珠菌在过去十年中迅速流行,在世界多地引发了重大的感染疫情,对全球的公共卫生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本文主要阐述了耳念珠菌的致病和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8.
邓宇晨  李帅虎  潘炜华  廖万清  陶丽 《菌物学报》2020,39(11):2035-2043
希木龙念珠菌Candida haemulonii是一种与耳念珠菌亲缘关系十分相近的物种。近年来,由其引发的侵袭性真菌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作为一种多重耐药真菌,希木龙念珠菌对常见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甚至超过耳念珠菌。体外药敏试验证实大部分希木龙念珠菌菌株对唑类、多烯类以及棘白菌素类等抗真菌药物耐药,尤其是对两性霉素B具有天然抗性。不仅如此,临床传统的生化方法难以对该菌准确鉴定,常用的商品化鉴定产品往往将其错误鉴定为毕赤酵母或者新型隐球菌。为了进一步加深对希木龙念珠菌的认识,本文结合国内外的流行病学数据与研究进展,从感染现状、生物学特征、耐药性进行综述,同时总结该菌目前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念珠菌是常见的致病真菌,已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大量的人类真菌病。据报道念珠菌是医院获得性血液感染的第四大原因[1-2],白念珠菌感染是人类最常见的侵袭性念珠菌病,占50%以上[3]。发生侵袭性念珠菌感染常与糖皮质激素的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的长期使用以及免疫功能受损相关。目前使用的抗真菌药物种类有限,主要包括唑类、多烯类和棘白菌素类。  相似文献   

10.
光滑念珠菌是引起侵袭性念珠菌病的重要病原体,其对唑类药物敏感性低,棘白菌素常常作为高危人群光滑念珠菌侵袭性感染的首选药物。但目前已有对唑类和棘白菌素类药物均耐药的菌株报道,这是临床治疗的难点。光滑念珠菌的分子分型可为院内感染监测、菌株变异情况等提供信息。现就光滑念珠菌病原学、分子流行病学以及药物敏感性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王天旭  杨丹丹  孙洵  张茂  苏畅  逯杨 《菌物学报》2020,39(11):2003-2013
白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是人体内的良性共生真菌,存在于宿主的口腔、表皮、胃肠道及阴道等处,在免疫能力低下的人群中可能引起严重的疾病。一般以二倍体的形式存在,且能在酵母、假菌丝和菌丝的状态之间转换。菌丝状态促进了白念珠菌的侵染能力,同时也可以使白念珠菌逃逸宿主的免疫攻击,在其对宿主的感染途径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综述将阐述白念珠菌菌丝形成的调控机制、菌丝的发育模式以及菌丝形态对宿主免疫系统的影响,并且简要介绍念珠菌属中热带念珠菌和耳念珠菌菌丝发育方面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2.
使用抗菌素治疗细菌感染,常带来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如耐药性、过敏和由菌群失调所致的二重感染等。白色念珠菌是引起二重感染的主要真菌之一。本文主要报道在试管內用曲古霉素、克念菌素、制霉菌素、匹马菌素、克霉唑和5-氟胞嘧啶对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进行的抗菌试验结果。材料和方法一、材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铜绿假单胞菌菌苗探索阻断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影响。方法家兔耳皮内注射白色念珠菌,进行活菌攻击,建立动物感染模型。观察用铜绿假单胞菌菌苗免疫的家兔状况;用试管凝集法测定家免的抗体效价;采用小白鼠体内吞噬法测定免疫组和空白对照组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以得出铜绿假单胞菌菌苗的免疫性。结果观察发现:与对照组比较,铜绿假单胞菌菌苗免疫组抗体效价,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明显提高;注射区局部感染及全身症状明显减轻;肾脏感染灶减少,病理切片显示病情较轻。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菌苗能够减轻注射区局部感染及全身症状,对肾脏的播散性白色念珠菌感染具有一定的阻断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念珠菌所致深部皮肤软组织感染的特点。方法检索pubmed、万方数据库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念珠菌所致深部皮肤软组织感染的病例报告建立数据库进行描述性分析,时间限定为1984-2017年。结果共获得32篇文献,涉及35例患者。世界各地均有分布,中国报道最多,男女比例大致相当。大部分念珠菌所致深部皮肤软组织感染患者均有基础疾病或存在诱发因素。念珠菌所致深部皮肤软组织感染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约一半以上表现为皮肤溃疡,其中面部中线区域溃疡亦不占少数。也可模拟许多疾病的临床表现如毛囊炎、蜂窝织炎、坏死性筋膜炎等,还可表现为皮下脓肿、皮肤斑块等。所有病例均通过真菌培养确诊。病理下可见假菌丝和(或)孢子。结论念珠菌所致深部皮肤软组织感染临床表现多样,大部分表现为溃疡,其中面部损毁性溃疡是常见类型,可模拟多种疾病表现,临床上易造成误诊。病理下可见假菌丝和(或)孢子,病理组织中假菌丝较少,以孢子为主,这可能是造成临床误诊的原因。病损局限或基础病较轻患者预后较好,基础病较重或出现系统播散可致死亡。致病菌种以白念珠菌为主。  相似文献   

15.
耳道念珠菌(Candida auris)自从2009年被发现至今,已对全球性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该病原体难以用常规的表型和生物化学方法鉴定。该菌株对3种主要类型的抗真菌药物耐药,这种类型的多重耐药菌之前在其他种类的念珠菌并没有报道过。在本综述中,我们探讨了当今世界耳道念珠菌感染的现状与研究进展,希望能够引起有关学者和相关部门重视,及时制定感染预防策略和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正念珠菌是一种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存在于人体体表及和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当宿主免疫力低下时可引起多种原发或继发感染,轻者仅累及表皮和黏膜,重者可造成深部器官的侵袭性感染或菌血症~([1])。文献~([2])报道念珠菌血症的临床感染,约占医院获得性菌血症病例的15%,死亡率高达30%~40%。近年来念珠菌感染率呈上升趋势,而且不同菌种的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抗菌活性存在较大差异,临床经验性用药又可导致念珠菌耐药率上升,  相似文献   

17.
报道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1例。表现为口腔和皮肤损害,真菌镜检可见大量假菌丝,真菌培养为白念珠菌;皮损组织病理显示为感染肉芽肿改变,在角质层中可见大量真菌菌丝;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免疫缺陷和内分泌异常。口服氟康唑治疗痊愈。  相似文献   

18.
白念珠菌是条件致病性真菌,常导致黏膜念珠菌感染。固有免疫应答在宿主抗黏膜念珠菌感染中起主要作用。最新研究结果揭示上皮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IL-17生产型固有细胞在黏膜念珠菌感染中的发挥了重要作用。现从固有免疫分子和固有免疫细胞两方面探讨黏膜念珠菌感染的固有免疫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肠道共生白念珠菌是人体感染白念珠菌的重要来源。白念珠菌口胃接种到药物处理的成年小鼠,造成白念珠菌胃肠道定植和肠源性感染。此模型可以更加贴切地模拟白念珠菌人体胃肠道大量定植和肠源性感染。该文总结2000年以来白念珠菌定植和感染成年小鼠相关国内外文献,对白念珠菌胃肠道定植和肠源性感染模型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根据血培养真菌阳性标本,进行病原学与药敏试验分析,探讨念珠菌在血流感染中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方法收集某院2012年6月至2018年9月的血培养结果为真菌的临床资料,对真菌种类、阳性报警时间(TTP)、标本送检科室、病原菌来源和氟康唑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血培养分离出真菌共86株,非重复分离株为50株,44株为念珠菌属。排在前3位的念珠菌分别为白念珠菌18株(40.91%),近平滑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各10株各占(22.73%);近平滑念珠菌TTP[(56.14±7.22)h]最长,热带念珠菌TTP[(19.36±1.24)h]最短,白念珠菌[(34.67±2.98)h]与光滑念珠菌[(38.16±4.12)h]TTP接近居中;念珠菌血症前3位科室为神经外科10株(22.73%)、肿瘤血液科6株(13.64%)、重症监护病房5株(11.36%);泌尿系统为最常见感染来源,其次为腹腔引流感染和导管相关感染;近平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对氟康唑敏感率均为100%,白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分别为88.89%和70%,克柔酵母菌和酿酒酵母菌各1株为耐药和敏感。结论本院念珠菌血流感染最常见为白念珠菌,其次为近平滑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如果血培养需氧瓶阳性且TTP大于40 h,发生念珠菌血流感染的可能较大,临床或实验室应高度重视。泌尿系感染、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手术部位感染是念珠菌血症的重要感染源。大部分念珠菌对氟康唑仍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