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蓝小梅 《蛇志》1997,9(3):69-70
分析我院1990年~1992年,利用袖套包埋法及双折压挫法行输卵管结扎987例,结扎后分别于1个月、3个月来院复查及通过追综随访5年,结果发现结扎术后所发生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不同,双折压挫法妊娠发生率和盆腔炎发病率均高于袖套包埋法,而两种方法引起月经异常接近,说明袖套包埋法是一种比较好,且成功率较高的结扎方法  相似文献   

2.
四川二郎山云南松(Pinusyunnanensis)松针上散斑壳种有四川散斑秃(Lophodermiumsichuanense)、针叶树散斑壳(Lconigenum)、松针散斑壳(Lpinastri)印度散斑壳(Lindianum),对主要种经单抱分离在2%MA(pH5.0)平板上25℃黑暗培养,按菌落形态特征、产孢状况,将L.sichuanense培养物划分为二个培养类型,Lconigenum划分五个培养类型,Lpinastri划分二个培养类型。在散斑壳种间及同一种的不同培养类型间,各培养物的生长适宜温度、适宜pH、适宜培养基以及产孢时间、产孢量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毛壳菌属和梭孢壳属5个新记录种,同丝毛壳Chaetomiumhomopilatum,刺毛壳C.spinosum,变绿毛壳C.virescens,小孢梭孢壳Thielaviamicrospora,栖土梭孢壳T.terricola。根据所采集的标本和菌种对这些种进行了描述和照像。干制培养物标本和菌种保藏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真菌标本室(HMUABO)。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毛壳菌属和梭孢壳属5个新记录种,同丝毛壳Chaetomiumhomopilatum,刺毛壳C.spinosum,变绿毛壳C.virescens,小孢梭孢壳Thielaviamicrospora,栖土梭孢壳T.terricola。根据所采集的标本和菌种对这些种进行了描述和照像。干制培养物标本和菌种保藏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真菌标本室(HMUABO)。  相似文献   

5.
锥栗(Castanea henryi)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木本粮食树种和特色果树资源,具有很高的食用及药用价值。为探明最适宜锥栗种子萌发的条件,该研究以当年采收的锥栗种子为材料,探讨了温度、光照、基质、基质含水量以及破壳处理等对锥栗种子萌发的影响,为锥栗种苗繁育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1)锥栗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是25℃,其最终萌发率为92.67%,在其他温度条件下,锥栗种子的萌发率有所下降,但与25℃条件下的萌发率无显著差异。(2)黑暗条件可缩短锥栗种子发芽时间,明显提高种子的萌发率和发芽势,但黑暗条件下的种子胚根长度显著小于周期性光照条件下的胚根长度。(3)锥栗种子在泥炭土中的萌发率和发芽势均高于在河沙中的萌发率和发芽势,且泥炭土中种子胚根长度显著长于河沙中的种子胚根长度。(4)基质含水量对锥栗种子萌发率和发芽势无显著性影响。(5)种皮的机械阻碍是限制锥栗种子萌发的因素之一,破壳处理后,锥栗种子的发芽势和胚根长度与未破壳相比差异显著,实际生产中剪破种壳能加快种子的萌发进程。  相似文献   

6.
中国毛壳菌科研究Ⅲ.毛壳菌属和梭孢壳属的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广宇  谭悠久  张荣 《菌物学报》2005,24(3):318-321
报道了毛壳菌属和梭孢壳属5个新记录种,同丝毛壳Chaetomium homopifatum.刺毛壳C.spinosum,变绿毛壳C.virescens,小孢梭孢壳Thielava microspora,栖士梭孢壳T.terricola。根据所采集的标本和菌种对这些种进行了描述和照像。干制培养物标本和菌种保藏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真菌标本室(HMUABO)。  相似文献   

7.
为了使更多的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才不断涌现,同时唤起家庭、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影响"这一问题的重视,"培养创新人才""心理健康教育""耐挫能力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及提高学生耐挫能力的一些方法必须在实际教学中得以应用。心理健康是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有利保证。挫折教育在心理健康中占重要地位。挫折教育是创新人才培养教育的基础之基础。  相似文献   

8.
刘应高  邱德勋 《菌物系统》1997,16(3):224-229
四川二郎山云南松松针上散斑壳种有四川散斑壳、针叶树散斑壳、松针散斑壳。印度散斑壳,对主要种经单孢分离在2%MA(pH5.0)平板上25℃黑暗培养,按菌落形态特征、产孢状况,将L.sichuanense培养物划分为二个培养类型,L.conigenum划分五个培养类型,L.pinastri划分二个培养类型。在散斑壳种间及同一种的不同培养类型间,各培养物的生长适宜温度、适宜pH、适宜培养基以及产孢时间、  相似文献   

9.
薜荔瘦果具有食用价值,但其结实依赖薜荔榕小蜂传粉。本研究利用人工气候箱培养蛹期薜荔榕小蜂,以期在蜂源缺失的季节为开花薜荔输送传粉蜂。研究结果表明:28℃条件下小蜂的发育时长为27 d,比同期自然条件下的小蜂发育时长缩短53 d,雌蜂平均出飞率为51.90%,雄蜂出飞时将果瓣合并,可提高24.27%的雌蜂出飞率,果瓣内层的小蜂出飞率极显著高于外层。在28℃培养的小蜂羽化时的虫瘿含水率为16.78%,极显著低于野生对照组(51.63%, P < 0.01),虫瘿脱水硬化增加了小蜂破壳出飞的难度。雌蜂有自主破壳出飞的能力,但出飞率仅15.11%,极显著低于野生对照组(86.22%, P<0.01),表明雄蜂在虫瘿壳上开掘的交配孔有助于雌蜂出飞。人工培养的小蜂寿命为8.7 d,与野生携粉出飞的小蜂寿命相比,存在极显著差异(10.8 d, P=0.002),但与野生不携粉小蜂之间无明显差异(9.0 d, P=0.416),表明花粉可能对延长小蜂寿命有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为榕-蜂共生体系的生态修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问题解答     
问:鸭嘴兽怎样孵卵?幼兽如何破壳而出和生长发育? 答:鸭嘴兽一般七、八月间在水中交配,十月间母兽产两个白色的卵.母兽这时卷曲着身体,用前肢把卵贴在胸腹部,靠母兽的体温进行孵化,约一、二星期后,幼兽破壳而出. 鸭嘴兽的卵壳质软,幼兽在卵壳内长有锋利的卵齿,幼兽用卵齿啄破卵壳,破壳而出.幼兽出壳后在很短时间内卵齿脱落,代之以上几颗乳齿,其中包括门齿、犬齿和臼齿,乳齿并无多大用处,到小兽长到50天左右乳齿已大多数脱落,以后再长出喙内面的角质板,有咬碎水中贝类硬壳的作用.幼兽初孵出时,裸而无毛,喙很短,在前两个月不睁眼,很少活动,三个月后  相似文献   

11.
在引起菜豆炭疽病的 Colletotrichum lindemuthianum (Sacc. Et Magn.)Br. EtCav.大量培养物中,发现一个在低温培养保存中丧失产生分生孢子能力而仅产生子囊壳的菌系。对其形态学、培养特征、单子囊孢子培养的研究及与有关种的形态比较结果表明,这个源于分生孢子的子囊菌培养物是菜豆小丛壳Glomerella lindemuthianum Shear。这个培养物经人工接种菜豆,再分离时首先产生无性态分生孢子,经数代培养又回复有性态,表明有性过程的产生是同宗配合的。这种有性与无性阶段之间的交替和联系,证明这是一个全型态真菌,即菜豆小丛壳 G. lindemuthianum 是无性态荣豆炭疽菌C.Lindemuthianum 的有性态。  相似文献   

12.
自然界甘蓝茎点霉(Phoma lingam)的有性世代为斑点小球腔菌Leptosphaeriamaculans通常形成于甘蓝属植株的越冬残茎上。在实验室内其有性阶段不易培养或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形成假囊壳的百分率也很低。为了在实验室内能短期诱发大量L.maculans的假囊壳,本实验研究了该菌假囊壳生成的条件,创造了双层培养方法。自澳大利亚采集到有该菌假囊壳的芸苔(Brassica napus)残基,分离得到子囊孢子单孢后代数十株,同时用保存的已知交配型665(+)和666(-)为材料,研究了(+)(-)配对结合的环境条件。实验结果表明16℃的温度,近紫外光照射(黑光灯)和V_(?)麦杆琼脂培养基上可以产生少量的假囊壳。但是,若配合以双层培养,则在培养4周后可产生大量成熟的假囊壳。实验还确定了该菌在性细胞形成、交配、子囊形成和成熟等阶段对环境因子都有不同的要求。双层培养对假囊壳的发育有重要作用。前期菌体营养生长与后期假囊壳的成熟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3.
知识果味派     
正小海龟都是在满月的夜晚破壳吗?海龟妈妈在岸边的沙滩上产下卵之后,马上就返回大海。几个月后,小海龟会在某个夜晚破壳而出。虽然小海龟是在晚上出生的,不过,满月不是必需的条件。没有满月的夜晚,小海龟也有可能破壳。海龟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海洋中度过的,它们出生后就会爬向大海。有月亮的晚上,即使不是满月,海平面有明显的粼粼波光,小海龟向有光亮的方向爬去,那里正是海洋。如果陆地上有人工光源的干扰,它们会转头向陆地爬行。  相似文献   

14.
外界因子对条斑紫菜自由壳孢子囊枝形成和生长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了不同光照周期(8L:16d、12L:12d和16L:8d)、不同温度(15℃、20℃和25℃)、不同光照强度(29、42、57、72和86μmol m-2·s-1)等外界因子对条斑紫菜自由丝状藻丝切断诱导形成壳孢子囊枝影响,以期获得条斑紫菜壳自由孢子囊枝形成的最佳外界条件.结果表明,在25℃和57μmol m-2·s-1条件培养30d后,短日照(8L:16d)对壳孢子囊枝诱导形成效果最好,其壳孢子囊枝形成率高迭92,5%,50d后几乎达到100%;在25℃和短日照条件培养30d后,光照强度为57μmol m-2·s-1,时,壳孢子囊枝诱导形成率达到最高(92.2%),光照强度过高过低均不利壳孢子囊枝形成;在57μmol m-2·s-1和短日照条件下,当温度为25℃时,壳孢子囊枝形成率最高,形成率随温度下降而减少.在12L:12d光照周期、57μmol m-2·s-1光照强度和25℃温度条件下,自由壳孢子囊枝生长最快,其日平均相对生长率可迭54.43%.以上研究为实现紫菜细胞工程育苗新技术一自由壳孢子囊枝育苗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对采自自然水体中囊裸藻属(Trachelomonas)的8种和陀螺藻属(Strombomonas)的两种藻类的囊壳微细结构和元素组成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探讨了这两个属的系统演化关系.结果表明:组成囊壳的矿质元素主要是铁和硅,在陀螺藻和表面粗糙的囊裸藻中,硅的含量较高,铁的含量相对较低;在大多数囊裸藻中,尤其是表面致密、光滑的种类中,铁的含量较高,硅的含量较低,矿质元素的组成与囊壳的颜色无直接关系.建议将陀螺藻属(Strombomonas)撤消,原陀螺藻属的种作为囊裸藻属(Trachelomonas)中的一个种组(Group),它们是裸藻科中最原始的具囊壳的类群.  相似文献   

16.
食用菌菌质分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防止菌种老化,寻找食用菌菌种分离的简便途径,于一九九○年六月我们对木耳、猴头、金针菇、佛罗里达平菇、香菇采取培养中诱发子实体形成原基,直接分离接种在加富PDA培养基上,获得98%的成功率,无污染,方法简便,现报如下:  相似文献   

17.
曾昭清  庄文颖 《菌物学报》2022,41(6):1008-1017
对采自安徽、河南、湖北、云南和西藏等地的丛赤壳科标本进行系统分类研究,综合形态解剖、培养性状、DNA序列和无性阶段特征,报道5个中国新记录种:肯达拉赤壳Cosmospora khandalensis,翠绿赤壳C. viridescens,剑孢新赤壳Neocosmospora protoensiformis,罗杰森假赤壳Pseudocosmospora rogersonii和瘤顶赤壳Tumenectria laetidisca,对它们的宏微观特征和菌落形态进行了描述及图示。  相似文献   

18.
为澄清广东大亚湾水域海链藻属的物种多样性, 研究建立了它的单克隆培养株系。结合光镜和扫描电镜下的形态学特征, 以及基于核糖体大、小亚基序列的分子系统发育分析, 报道了中国海链藻属的1个新种, 即扇形海链藻Thalassiosira flabellata sp. nov. X.H. Guo, Y.Q. Guo & Y. Li。该种以短链状群体或单细胞生活, 壳面具有一圈壳缘支持突、一个中央支持突和一个壳缘唇形突。壳面孔纹束状排列, 是此种的典型特征。此种与帕尔海链藻T. partheneia较为相似, 区别特征如下: 此种的壳面支持突和唇形突均具有外管, 而帕尔海链藻的突起没有外管, 只有内管; 其次, 此种的壳面较平, 而帕尔海链藻的壳面隆起呈鼓状; 第三, 此种的中央支持突具有3个围孔, 而帕尔海链藻具有4—5个围孔。  相似文献   

19.
胡桐CR2细胞悬浮培养过程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上升后红厚壳素产量即增加.加入真菌诱导子后,PAL活性与红厚壳素产量呈一定的正相关.以PAL抑制物降低PAL活性后,红厚壳素产量也降低;诱导物与抑制物同时加入,PAL活性与红厚壳素产量均界于诱导物处理与未处理之间.  相似文献   

20.
软体动物的生物量常用带壳湿重表示,然而外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不宜计为生物量,去壳干重和无灰干重相对更接近真实生物量,但其测量过于繁琐,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简单易行的方法对这2种干重生物量进行换算.选择长江流域常见的6种淡水螺类(环棱螺、长角涵螺、纹沼螺、大沼螺、方格短沟蜷和萝卜螺),对其螺壳的5个形态参数和带壳干湿重与去壳干重和无灰干重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6种螺类的5个形态参数与去壳干重和无灰干重的回归关系均为指数式(y=axb),其中,壳宽和壳长的换算效果(预测值与实测值间的百分误差率均值分别为22.0%和22.5%)好于其他参数;带壳湿重可通过方程直接换算为去壳干重和无灰干重(百分误差率均值为21.7%).从概念的内涵和换算误差表明,无灰干重是表示螺类生物量的最适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