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各类高等院校目前使用的《微生物学》教材中,有、些在述及枝原体(Mycoplasma)时,称“枝原体又称类菌质体”[1,2],或将有关的微生物含糊其辞地称作“枝原体类”[3],《英汉微生物学词汇》和《英汉生物学词汇》等权威性工具书中,对Mycoplasma的释义也有枝原体和类菌质体之说。其实,枝原体和类菌质体二者既密切相关,又不等同,对此甚有必要加以澄清,以利于在教学工作中有一个正确的概念传授给学生。  相似文献   

2.
四川柳莺实为云南柳莺的同物异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四川柳莺(Phylloscopus sichuanensis)是瑞典鸟类学家Alstrom等于1992年在我国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发现并定名的新种[1].当时,Alstrom等从形态、鸣声、栖息地和繁殖巢址等方面,说明了它是不同于黄腰柳莺(P.proregulus)的新种,并以其发现地四川命名.  相似文献   

3.
答现行中师《生物学》教材第60页小字体排印的参考资料写道:“杉类植物中适于比较寒冷的地区生长的,有云杉和冷杉。这两种杉分布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和台湾的高山上,常常组成大面积的单  相似文献   

4.
黄庆云 《四川动物》2004,23(3):207-208
M.Smith(1943:116)根据横纹钝头蛇背鳞平滑和横斑钝头蛇背鳞起棱为鉴别特征来检索此二种。又在对横斑钝头蛇的描述中指出二者的主要区别是后者背中部3~7行起棱和半阴茎特征的不同(M.Smith,1943:118)。现根据观察标本及文献记述,对横斑钝头蛇的有效性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钝头蛇是台湾钝头蛇的次定同物异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耀明 《四川动物》2004,23(3):209-210
台湾钝头蛇 (以下简称Pf)是JohnVanDen burgh (190 9)依据我国台湾省台南县关子岭 1号标本 (CASno 180 0 6 )命名的新种。中国钝头蛇(以下简称Pc)是ThomasBarbour (1912 )依据W R Zappey在四川西部Luluping (=峨边县 ) 1号标本 (MCZno 732 6 )命名的新种。比较二者的原始描述  相似文献   

6.
贝母属(Fritillaria)植物同物异名现象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贝母属(Fritillaria)植物种类丰富,分布区域广泛。在国内外植物分类研究中,很多种类的分类学地位较为混乱,出现了大量同物异名的现象,为该属植物的研究造成巨大障碍。因此以《Flora of China》中记述的贝母属植物种类为基础,整理了我国近些年来不同学者对该属植物的新发现与新归并;并结合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的Plant List数据库中记录的贝母属植物种类,对该属植物的名称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列举了存在"同物异名"问题的贝母属物种。为研究贝母属植物的分类及该属植物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7.
甲烷产生菌(Metanogen)是消耗二氧化碳和氢而生成甲烷(O_2 4H_2→CH_4 2H_2O)的一些嫌气性细菌的总称。其形态千差万别,生境也各不相同。迄今为止它在分类学上的地位尚未明确。依利诺斯大学C.R.Woese和C.Fox认为甲烷产生菌和其他细菌有许多不同点,应  相似文献   

8.
枣疯病枝超薄切片中类菌质体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相似文献   

9.
应用Feulgen染色切片法检测了泡桐丛枝病株中类菌质体的存在。所得结果表明Kartha等1975年报道的方法是有效的。在病株不同部位取样,韧皮部或叶脉切成0.5厘米大小固定在Helly氏固定液中。染色操作与Kartha等相同。切片在光学显微镜下检视,类菌质体呈现暗色斑块或斑点,凝聚在树木细胞中心或细胞边缘,植物细胞作为背衬呈绿色。  相似文献   

10.
线粒体DNA序列变异显示鸭绿江茴鱼为黑龙江茴鱼同物异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测序获得北极茴鱼鸭绿江亚种Thymallus arcticus yaluensis和黑龙江茴鱼T.grubii共26尾的线粒体DNA控制区基因全序列,以下游黑龙江茴鱼T.tugarinae、北极茴鱼指名亚种T.a.arcticus和欧洲茴鱼T.thymallus作外群,构建了茴鱼属部分种分子系统发育树,以探讨北极茴鱼鸭绿江亚种分类地位的有效性。结果显示,鸭绿江茴鱼与黑龙江茴鱼的4个地理种群(呼玛河、甘河、牡丹江、松花江)间的Kimura 2-parameter遗传距离仅为0·007~0·015,处于黑龙江茴鱼不同地理种群间的变异范围之内(0·004~0·015),明显小于属内种间的遗传距离(0·046~0·062)。以邻接法(NJ)和最大简约法(MP)构建的茴鱼属部分种系统发育树表明,鸭绿江茴鱼未构成独立的单系群,也未与北极茴鱼T.a.arcticus形成亚种关系,而是聚到黑龙江茴鱼种群内部,共同构为一个单系群。研究表明,鸭绿江茴鱼T.a.yaluensis并非有效种,应为黑龙江茴鱼T.grubii的同物异名,可视为黑龙江茴鱼的一个地理生态种群。  相似文献   

11.
马立名 《蛛形学报》2006,15(1):23-26
The present paper reports new synonyms ofgamasid mites (2 genera and 28 species).  相似文献   

12.
同源染色体(homologous chromosomes)也称"同型染色体".它是指细胞内形态、大小和结构都相同的,一个来自父本,一个来自母本,在减数分裂时两两配对的染色体.根据此定义,人类的X和Y染色体属于非同源染色体,虽然它们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都与控制人的性别有关,但两者的形态、大小、结构相差很大.X和Y染色体既然不是同源染色体,那么在减数分裂时,X和Y染色体能否配对呢?如果不能配对的话,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为何又能分开,X染色体到一个细胞,Y染色体  相似文献   

13.
答:老花眼和远视眼都可用适度的凸透镜进行矫正,所以容易被混为一谈。其实它们在发生年龄和原因等方面有明显的区别。从发生年龄来看,远视眼一般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发生,而老花眼一般发生于40~50岁以后。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或屈光力相对过弱,在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进入眼内未能聚焦而其虚拟的延长线聚焦于视网膜后,称为远视。远视属于屈光不正,是一种病态。正视眼看远物时不需要调节力,而远视眼看远物时也需要调节力才能使焦点前移至视网膜上。远视眼在看近物时,晶状体的调节很快达到最大限度,这就造成近点远移,视近物不清。远视…  相似文献   

14.
中国库蠓分类小记Ⅱ.长囊库蠓的新同物异名TAXONOMICNOTESONCHINESECULICO,DESⅡNEWSYNONYMOFCULICOIDESLONGIPORUSCHUETLIU,1978¥QUFeng-yi(SecondMilitaryM...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 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 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核基因组、质体基因组以及线粒体基因组研究发展迅速, 质体基因组研究工作更是呈爆发式增长。截至2019年3月1日, GenBank公布的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175个质体基因组中, 约3/4为最近两年新增。研究内容从早期对个别质体基因组结构和序列特征的简单报道, 逐渐发展到综合性的比较基因组学和系统发育基因组学研究。目前已发表的质体基因组覆盖了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所有目和大部分科, 这两大类群的质体基因组结构变异和系统发育的基本框架已逐渐清晰。这些研究为我们理解维管植物的早期演化提供了重要参考。本文对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质体基因组结构特征进行了系统梳理, 发现其结构变异主要包括大片段倒位、IR区边界变动、基因或内含子丢失等, 其中一些结构变异可作为较高分类阶元的共衍征。RNA编辑和长片段非编码序列插入普遍存在于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质体基因组中, 但其起源、演化机制和功能等仍不清楚。我们对质体基因组的应用、系统发育研究中质体和核基因组的优劣性, 以及系统发育基因组学的前景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6.
吴汝康 《人类学学报》1984,3(3):290-292
1983年12月初,肯尼亚国家博物馆的理查德·利基(Richard Leakey)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沃克(Alan Walker)一同宣布,他们不久前在肯尼亚北部发现了大约1700万年前的一种古猿的上、下颌骨,其形态与猩猩相似,由此提出了人类起源的一种新见解,认为可能是猩猩,而不是黑猩猩,才是人类起源的最好的活样板。 我国和许多国家的报纸刊登了这个消息。去年12月16日美国的《科学》杂志和今年正月21日美国的《科学新闻》周刊分别以“猩猩是活化石吗?”和“是活着的缺环吗?”为题,  相似文献   

17.
刘丹  王易  王莉新 《微生物学通报》2010,37(6):0916-0918
脂多糖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上的一种重要结构,同时也和细菌的致病作用紧密联系,但长期以来直接将脂多糖定义为细菌内毒素,形成了医学细菌学教学中的一个重大误区,可能对细菌致病作用的理解形成学习上的障碍,故就此提出一些见解,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18.
高等动物的鸟类和哺乳类,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特征,就是它们能使体内温度保持在比较恒定的水平;而爬行类、两栖类和鱼类则不能进行这种体内温度的调节,但羽毛或皮毛等体表覆盖物对体内温度调节也起作用。在极冷或极热的条件下,爬行类或两栖类会被冻僵或者热死,而哺乳类和鸟类却仍可活动,其成功的决窍就是“热血”。从其外貌和骨骼结构上还很象爬行类的动物起,体内温度控制的产生就可能开始了。事实上,早在本世纪初,有人就  相似文献   

19.
马,已经为人类豢养役使了几千年。刚刚上学的小孩子,也往往爱拿起笔,画一匹疾驰的骏马。人们爱马、画马,充分说明人们多么熟悉马的形象。在题图中这个非驴非马的动物是什么呀?它的两只耳朵长在头顶,卷成筒状,竖直而挺拔,真像马的耳朵,似乎也会像马耳朵一样地转动,倾听从不同方向来的声音呢!面部长,吻部钝圆,也几乎和马的一模一样。看它鼻子的样式,可以说,就是长了一个马的鼻子。真说不定也和马一样能打个响鼻呢。长而有力的脖子上面,也像马似的长了长长的鬃。它的脸谱多像马啊!它的身躯健壮、高大,四肢长而结实有力,和马的体态大致相同。可是它不是马!  相似文献   

20.
人是动物吗?     
《人体生理》课本中,明确指出:“人类在劳动过程中产生了语言、文字,并在语言、文字的条件反射基础上,逐步具有了形成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抽象思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