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大家都已公认,肌肉收缩功能的蛋白质基础是肌球朊与肌动朊。1946年Bailey以有机溶刘处理肌原纖维,用克分子鹽液抽提出一种分子不对称的新的蛋白质——原朊球朊;其化学结构、物理化学性质及肽链摺疊构型,都和肌球朊极为類似,但分子量僅为53,000,较肌球朊小十余倍。据Bailey推测,原肌球朊可能是构成肌球朊巨分子的基本单位之一。1951年Hamoir  相似文献   

2.
最近从肌原纖维中发现的蛋白质——原肌球朊,具有非常特殊的性质与结构。例如:其侧链中63%是极性的,分子长短轴比值近於25,它兼具结晶与聚合成纖维的能力:所以它是极性最高,最不对称的蛋白质分子之一,又是球朊与線状朊间的桥樑。  相似文献   

3.
在前此的工作中,我們研究了各種不同動物中横紋肌、平滑肌或心肌原肌球朊的抽提、淨化、結晶及與核酸絡合的情况;並比較了幾種原肌球朊的若干物理化學性質。這些工作顯示了從不同種屬動物或不同功能結構的肌肉製備的原肌球朊,在分子大小、溶解度、結晶形狀與核酸絡合的量、聚合能力等多種物理化學性質上,有着細微或顯著的差異。雖然目前還沒找到原肌球朊有任何酶的活力,以與其他肌肉蛋白區分,但就可逆聚合、結晶能力、高度不對稱性、對有機溶劑的穩定性等性質上看,作為一類的蛋白質,原肌球朊是有其特徵的。為了更進一步比較它們在結構上微觀的異同,並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4.
關於原肌球朊的許多未解決的問題之中,一項關鍵性的問題便是與核酸絡合的實質。Bailey的古典原肌球朊不含核酸;Hamoir用共沉澱法自鯉肉製得的原肌球阮合戊醣核酸達10—20%,曹利用鹽液自兔横紋肌,猪心心肌與牛子宫平滑肌製得結晶的原肌球朊,其核酸含量各為4%,16%,16%;盛与曹比較全面地研究了各種動物  相似文献   

5.
朊病毒病,即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ies, TSEs),是一类传染性、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在朊病毒病的病理过程中,细胞正常朊蛋白PrP。转化为异常构象的PrP是至关重要的,但是PrP‘的正常生理功能仍不清楚。国外学者利用比较基因组学发现了-个新的朊蛋白相关蛋白-shadoo(Sho)。Sho与PrP。在氨基酸序列和细胞定位的相似性及主要在脑组织表达,使它成为-个非常值得研究的PrP相关蛋白。对Sho可能存在的与PrP。重叠的功能甚至直接相互作用的研究工作,将对今后揭示PrPc正常生理功能以及揭示Pfion病发病机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朊病毒病是一种由朊病毒侵染动物神经系统并引发神经退行性症状的传染性疾病。朊病毒是由正常朊蛋白PrP^C通过构象转化形成具蛋白酶抗性的异常朊蛋白PrP^Se的病原微生物。最新研究表明,朊蛋白通过构象转变形成新的功能分子的现象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并与正常生物功能密切相关。通过研究类朊蛋白现象可以有助于揭示朊病毒感染机制以及深化对生物遗传多样性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朊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朊蛋白(prion protein,OPrp^c)是一个非传统的感染原,尚未发现含核酸,可引起人和动物的传染性脑退化病。PrP^c是一个正常的蛋白,主要分布于神经元表面,属于肌醇磷脂锚蛋白类。由PrPc向PrP^sc转变即产生疾病。本综述简单介绍了朊蛋白结构、功能及发病机理,并提出了目前尚待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高等植物中的收缩蛋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动物肌肉的收縮已經証明是由一种收縮蛋白——肌动球蛋白与ATP相互作用引起的。动物細胞的运动、鞭毛运动、变形虫运动等也存在着类似肌肉收縮的机制。后来Loewy,Tso等及中島宏通在低等植物粘菌(Myxomycete)的原貭团(Plasmodium)中发現一种对ATP敏感的蛋白质,具有类似肌动球蛋白的性质,Tso等命名为粘菌肌球  相似文献   

9.
疯牛病(mad cow disease),即牛传染性海绵状脑病(bovine 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BSE)的俗称,是一种慢性消耗性、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疯牛病被认为与朊毒体(Prion)有关,朊毒体是由正常朊蛋白(Prion protein,或者PrPC)发生构象改变后形成的异常蛋白(PrPSc)。疯牛病的发生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科学界的高度重视,PrP的起源及其功能研究已成为研究热点。鱼类PrP相关蛋白的研究正在展开中,由于鱼类PrP相关蛋白与朊蛋白的结构相似,鱼类感染TSE类似病存在理论上的风险。本文全面地综述了疯牛病的概况、朊毒体的特性、朊毒体与哺乳动物朊蛋白、鱼类PrP相关蛋白(PrP1、PrP2和PrP3)及鱼类其他PrP相关蛋白的研究情况,为国内水生动物PrP相关蛋白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者Myo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是一组以进行性骨骼肌萎缩和无力为特征的肌源性肌病.肌肉抑制素(Myostatin)是最近发现的骨骼肌生长发育抑制因子.为探讨Myostatin基因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理发生的相关性,采用RT-PCR方法克隆了患者的Myostatin基因并测序、分析肌营养不良患者是否存在Myostatin基因突变;然后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患者中Myostatin基因的表达水平是否发生改变,同时用Western blot方法分析了肌营养不良患者中Myostat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所研究的肌营养不良患者中没有携带Myostatin基因突变,但一些患者的Myostatin基因转录水平降低,部分患者Myostatin蛋白加工障碍.结果提示,一些类型(亚型)的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可能与肌肉抑制素Myostatin基因表达异常、蛋白加工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1.
研究发现在甘油诱导的小鼠肌肉损伤修复过程中可能存在肌间脂的沉积,而肌肉分泌因子(myokines)作为特殊的蛋白参与了肌肉与脂肪的多种生理过程.为研究肌肉内注射甘油后对肌间脂生成的影响,以及注射后肌肉分泌因子在肌肉损伤后修复及肌间脂沉积过程中的表达趋势,本文选用三月龄C57BL/6品系小鼠,右腿胫骨前肌注射50% HBSS(V/V)甘油,左腿胫骨前肌注射等量的HBSS缓冲液作为对照.取注射后不同时期小鼠的胫骨前肌,冰冻切片技术检测肌肉再生及肌间脂沉积状况,实时定量PCR检测各分泌因子(IL-6、IL-15、MSTN、FNDC5、FGF21、myonectin和Insl6)的mRNA表达变化,酶联免疫分析(ELISA)检测分泌因子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表明,在甘油诱导的肌肉损伤再生修复过程中存在肌间脂的生成,同时IL-6、Insl6、FGF21和IL-15的mRNA相对表达量在肌肉损伤修复过程中的前、中期变化明显,而MSTN和myonectin的mRNA相对表达量则在中、后期变化明显. IL-6、Insl6的蛋白表达量在前、中期明显升高.综上所述,甘油注射可引起肌肉损伤修复,并在这一过程中伴随着肌间脂的沉积,而肌肉分泌因子作为肌肉与脂肪之间的信息交换因子可能参与了肌肉损伤后的再生修复以及肌间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本工作使用肌肉的切碎移植的方法来作快、慢肌肉的运动神经的交叉支配。将鸡右侧前背阔肌(慢)摘除而使其神经留在原位,再将左侧后背阔肌(快)取出切碎并放在右前肌的空位(第一组),在另一组动物是将右前肌摘出切碎后仍放回原位(第二组)。数月后用电刺激慢神经并用等长杠杆记录肌肉的收缩。第一组动物的新生肌肉的单收缩显然比第二组快些,而且在高频(250/s)刺激下表现抑制现象。第二组动物的新生肌肉不但收缩较慢,而且与前背阔肌一样不产生高频抑制。上述现象证明鸡的由快肌碎片形成的新生肌肉仍保持快肌的某些性质,而且在慢肌神经支配下仍能如此。本工作也进一步提供了维金斯基抑制与神经无关而与肌肉有关的证据。本文推测肌肉很可能是通过其卫星细胞而把某些性质传给新生肌肉的。  相似文献   

13.
朊毒体病又称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SE),是一类人畜共患的慢性、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可表现为传染性、遗传性和散发性3种形式。朊蛋白PrP^c向PrP^Sc的转化以及PrP^Sc的复制是TSE致病的关键。目前已发现多种化合物可针对朊毒体扩散和复制的不同环节在体外或动物模型中发挥一定的抗朊毒体活性,其中几种药物已进行了初期临床试验。近年来PrP抗体的研究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提示主、被动免疫可能成为有效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4.
朊蛋白作为一种高度保守的细胞膜糖蛋白,广泛分布于机体各组织器官,参与信号跨膜传导、细胞黏附、铜离子代谢、抗细胞凋亡、抗氧化应激等过程。近年来,随着对朊蛋白结构、生理功能、变构机制等的深入研究,对它的认识已不再局限于一种单纯的致病因子,朊蛋白在遗传进化、生理功能上所表现出的重要作用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我们首先分析了朊蛋白的细胞定位、转运及组织分布,其次对朊蛋白在神经系统、肿瘤发生、胚胎发育过程中发挥的生理功能做简要介绍,最后对该蛋白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朱道立 《动物学研究》1997,18(3):259-266
根据家兔(Oryctolaguscuniculusdomestica)腓肠 肌构筑和神经代价 应特征,将该肌外侧头分为内侧,中间,外侧业体,内侧头无肌亚体。用家兔8例16例腓肠肌,按上述3个亚体及内侧头分别取材,做冰冻横切片,肌动球朊ATP酶染色,将肌纤维分为SO型、FOG型和FG型。  相似文献   

16.
肌肉萎缩引起肌电功率谱变化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通过肌电分析实现肌肉萎缩的无创检测,建立了一种数学模型研究肌肉萎缩后,其肌电信号功率谱的相应变化,并用大鼠的后肢卸载肌肉萎缩实验模型初步验证了数学模型分析的结论。该模型根据肌肉萎缩后肌纤维横截面积减小以及肌肉由于卸栽而出现持续性收缩的性质,采用中心导体模型及其电缆方程和肌电的线性系统模型建立起肌肉萎缩和生理肌电功率谱变化之间的数学关系。通过数字仿真和动物实验均发现了肌肉萎缩引起肌电幅度增加和功率谱高频成分降低的现象。结果表明数学模型和动物实验结果吻合,采用的数学模型能较好地阐述肌肉萎缩和肌电功率谱变化之间的关系。肌肉萎缩后肌电功率谱发生相应改变这一性质将为肌肉萎缩的无创检测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张勇  陈岩  陈嘉薇  朱大海 《遗传学报》2005,32(8):779-783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是一组以进行性骨骼肌萎缩和无力为特征的肌源性肌病。肌肉抑制素(Myostatin)是最近发现的骨骼肌生长发育抑制因子。为探讨Myostatin基因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理发生的相关性,采用RTPCR方法克隆了患者的Myostatin基因并测序、分析肌营养不良患者是否存在Myostatin基因突变;然后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患者中Myostatin基因的表达水平是否发生改变,同时用Western blot方法分析了肌营养不良患者中Myostat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所研究的肌营养不良患者中没有携带Myostatin基因突变,但一些患者的Myostatin基因转录水平降低,部分患者Myostatin蛋白加工障碍。结果提示,一些类型(亚型)的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可能与肌肉抑制素Myostatin基因表达异常、蛋白加工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8.
朊病毒是一种由体内正常朊蛋白转化形成的传染性蛋白质,朊病毒病是由朊病毒引发的致命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临床虽然尚无治疗朊病毒病的方法,但是大量的研究者已从多个角度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进展。对近期有关传统化学药物、基因治疗方法、免疫学治疗方法和同源朊蛋白的朊病毒病治疗方法进行了综述,并重点分析了新型靶向细胞内信号通路药物以及有潜在利用价值的线粒体相关朊病毒胞内作用信号通路,旨在为朊病毒新的研究方向提供理论依据,从而促进朊病毒病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9.
微管相关蛋白tau与朊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管相关蛋白tau参与了许多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 其中包括一些人类可传播性海绵状脑病. 为了探讨tau与朊蛋白(PrP)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首先通过GST pull-down和免疫共沉淀等技术发现重组tau蛋白可通过微管结合区与来源于正常叙利亚仓鼠脑组织中的正常细胞膜朊蛋白(PrPC)和羊瘙痒因子263K感染仓鼠脑组织的异常朊蛋白(PrPSc)相结合. 利用免疫共沉淀实验发现在正常和羊瘙痒因子感染的仓鼠脑组织中存在tau蛋白与PrPC和PrPSc的相互作用, 并且利用激光共聚焦方法检测到PrP和tau蛋白在CHO细胞内具有共定位的关系. 为了确定PrP与tau蛋白相互作用的部位, 构建了不同区域的PrP片段, 从而证明PrP与tau蛋白相互作用的区域位于PrP的N端序列(23~91 aa). PrP与tau蛋白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直接实验证据提示tau蛋白可能参与PrP的正常生理功能以及朊病毒病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20.
主动肌和拮抗肌的针电极EMG信号中值频率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动肌和拮抗肌的针电极EMG信号中值频率关系研究杨基海孙路遥胡文军章劲松周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230026神经肌肉系统的“共驱动”现象是当前肌电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课题。本文将正常人体肘关节的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分别作为主动肌或拮抗肌,在持续恒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