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滇池西岸螺蛳属(Margarya)的亚化石及其演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武平 《动物学研究》1982,3(4):339-347
螺蛳属(Margarya)是云南省各湖泊特产的腹足类,属田螺科(Viviparidae),其分类问题已有详细的研究(张玺、齐钟彦,1949)。在研究滇池西岸两种螺蛳,即螺蛳(M.melanoides Nevill) 和牟氏螺蛳〔M.monodi (Dautzenberg et Fischer)〕的变异问题(张玺、夏武平,1949)时,曾发现螺蛳从滇池西岸北部水域向南到牟氏螺蛳分布地区海口之间,壳的形态有向牟氏螺蛳接近的趋势。这一现象的产生,是两个种的发展有趋同的趋势,还是两个种的地理分离还不够完善呢?当时未能探讨。近年来又有机会到昆明,注意到湖滨土层中存有大量的螺壳,而且两个种都有,故又收集了一些材料,从亚化石上再探讨一下此类问题。探讨中确知上两螺种在过去是同域分布,以后逐渐地理分离,同时还发现了一些其他有关演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阳宗海螺蛳和螺蛳的核型研究关键词核型,阳宗海螺蛳,螺蛳,田螺科THEKARYOTYPESTUDYOFMargaryayoungtsunghaiensisANDM.melanioides(VIVIPARIDAE)¥ChenYuanxiao;ZhangN...  相似文献   

3.
谁是最早吃螺蛳的人?有的作者依据桂林甑皮岩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出土的成层田螺壳体的事实,认为“到目前为止,所掌握的有关人类最早吃螺蛳的记录,可能就是全新世早期距今约一万年左右的广西桂林甑皮岩人了”。笔者却认为不然。因为根据我国现有的考古资料,最早吃螺蛳的并不是甑皮岩人,而是比甑皮岩人至少早一、二千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地质年代应属上更新世晚期。  相似文献   

4.
螺蛳是一种很普通的软体动物,无论生活在大城市或农村中的大人和小孩都认识它,在菜场上也有卖,如有机会度假或探亲访方到海边的城镇,也一定会兴冲冲地到海滩上去拾些贝壳,这种大小不同的贝壳其中会有不同种类的螺蛳,这种螺蛳是生活在海水中,不同于菜场上卖的属淡水生活的田螺类。螺蛳在生物学分类上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本文要介绍的尸种特殊的螺蛳——海蛾螺,它有奇怪的特征,它的大小与现生的一般较相似,大的可达30cm,小的直径仅1—2mm,在外  相似文献   

5.
二倍体铁破锣的核型及四倍体细胞型的首次发现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本文重新检查了铁破锣的核型。来自湖南新宁的40个个体中,1个个体为四倍体,其核型公式为2n=4x=32=16m+8sm+4st+4t;其余个体为二倍体,其核型公式为2n=2x=16=8m+4sm+2st+2t。来自云南大理的10个个体全为四倍体,其核型公式为2n=4x=32=16m+8sm+4st+4t。据此认为商效民(1985)报道的该种的核型分析结果有误。他至少将第4对染色体的着丝点位置辨认错了。该对染色体不具有中部着丝点而实际上具有近端部着丝点。本文还比较了铁破锣和角叶铁破锣的核型差异,并详细讨论了铁破锣属的系统位置。  相似文献   

6.
甘肃仓鼠的核型与分类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常规核型和带型技术对分布于陕西宁陕的甘肃仓鼠进行了研究, 其核型为2n = 24 = 16 m + 4 sm +2st + 2t 。由于没有得到雄性个体, 所以很难确定性染色体。部分染色体有着丝粒C - 带, 有1 对亚端染色体长臂具较大近着丝粒异染色质带, 暂定为X染色体。3 对染色体上有NORs。与已有报道的大仓鼠染色体比较, 两者有显著差异。因此从染色体特征上看, 将甘肃仓鼠作为大仓鼠的亚种是不合适的。  相似文献   

7.
东方人类血吸虫及其螺蛳宿主交互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鸿昌  乌伯坦 《动物学报》1989,35(2):189-195
以我国安徽及菲律宾莱特岛的日本血吸虫、湄公血吸虫、马来西亚类似日本血吸虫以及中华血吸虫交互感染其螺蛳宿主。结果表明日本血吸虫及钉螺与湄公血吸虫、马来西亚类似日本血吸虫及其螺蛳宿主亲缘关系较疏远。而湄公血吸虫与马来西亚类似日本血吸虫及其螺蛳宿主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交互感染结果为马来西亚类似日本血吸虫及钙河罗氏螺的分类问题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光肋螺蛳(Margarya mansugi)是仅分布于云南省的特有螺类。受过度捕捞、栖息环境破坏等人为因素影响,光肋螺蛳自然种群急剧萎缩,目前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危物种。由于光肋螺蛳的研究资料匮乏,其生物学特征尚未被完全掌握,制约了光肋螺蛳保护对策的制定。为此,通过室内人工驯养观察,记述了光肋螺蛳的形态、活动习性、食性、生长和繁殖等主要生物学特征。光肋螺蛳壳质厚且坚硬,呈长圆锥形,褐色,角质厣,螺壳一般有5~6个螺层,体螺层有4条环肋,雌螺体型一般比同龄雄螺大;喜栖息在水体底层,夜晚活动频率明显高于白天;主要以藻类为食,成螺经驯化可摄食人工配合饲料;仔螺、幼螺和成螺的生长速度顺次降低;性成熟时间需要两年以上,卵胎生,终年生产,一般在白天交配,交配时间7~10 h,分批产仔,每次产仔1~2只,观察到的一只雌螺分9批产仔,共产仔螺14只。从受精到仔螺产出需85 d以上。本研究可为光肋螺蛳基础生物学研究积累资料,同时也可为高原湖泊特有螺类的人工驯养繁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李思锋  祁桦   《广西植物》1993,13(4):342-348
本文报道了陕西秦巴山区几种重楼属植物的核型研究结果。在秦岭(太白山)地区,北楼(Paris verticillata)具有一种核型,其核型公式为 2n=4 x=20=10m+2sm+4st+4t;狭叶重楼(P.polyphylla var.stenophylla)在一个居群内不同的个体间具有两种不同的核型,核型公式分别为2n=2x=10=5m+1sm+4t和2n=2x=10+2B=6m+4t+2B。在秦岭和巴山两地,宽叶重楼(P.polyphylla var.latifolia)和球药隔重楼(P.fargesii)分别具有两种不同的核型,前者的核型公式为2n=2x=10+3B=6m+3t+3B和2n=2x=10=5m+1sm+4t,后者的核型公式为2n=2x=10+2B=4m+2sm+4t+2B和2n=2x=10+2B=6m+4t+2B。这些材料均属2A核型,在核型结构及B染色体的有无和数目上与前人报道的结果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0.
靳明  叶碧碧  庞燕  储昭升  杨琦 《生态学报》2016,36(2):518-524
通过实验室小试研究濒临灭绝物种螺蛳(Margarya melanioides)对舟形藻(Naviculaceae sp.)、菱形藻(Nitzschia sp.)、孟氏颤藻(Planktothrixmougeotii)以及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4种典型附着藻类的摄食探讨其摄食生态学特性,调查海菜花(Ottelia acumiuate)养殖塘中藻的群落结构及水体的pH值、光照、溶解氧(DO)、温度等环境,从摄食生态学角度分析,探讨螺蛳在洱海流域恢复的可行性。摄食实验结果显示:螺蛳对实验选取四种藻摄食率关系为舟形藻菱形藻孟氏颤藻四尾栅藻。对舟形藻摄食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5℃时其摄食强度最大,摄食率(IR)为(2.19±0.16)mg个~(-1)d~(-1);螺蛳在光照为0-100001x的范围内均有较强的摄食活动,摄食活动最适宜的光照强度区间为1000-20001x,摄食率IR均达到3.0mg个~(-1)d~(-1)以上;溶解氧DO对其摄食活动影响显著,当DO大于3.6mg/L时螺蛳摄食活跃,低于1mg/L时螺蛳基本停止摄食;螺蛳摄食率大小跟螺蛳重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洱海流域海菜花塘水体的调查结果得出海菜花塘的pH值、光照、DO、温度以及藻等环境因子均适合螺蛳生存繁衍,可通过构建海菜花湿地来实现螺蛳的保种与扩增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